中国传统文化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2021-03-08 11:27王一超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传媒与设计学院
文化产业 2021年33期
关键词:年画动画色彩

王一超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传媒与设计学院

角色是动画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角色设计的质量、美感会影响动画的整体效果。动画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形式,融合了音乐、文学、绘画等多种艺术门类,动画的受众人群不仅仅是未成年人,也涵盖了部分成年人群体,这对动画角色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将传统文化与动画角色设计相结合,不仅可以弘扬传统文化,也能提升角色设计的质量,当前,中国传统文化在动画角色的造型、服饰、色彩等设计中已广泛体现。文章便以此展开研究,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动画角色设计的影响以及传统文化在角色设计中的运用,结合设计现状提出运用建议,以供参考。

我国的动画最初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并在早期发展中取得了一些成果,在部分动画作品中也能看出传统文化的影子,如《牧笛》《大闹天宫》等动画作品便借鉴了传统文化元素。但由于受当时经济、技术、人才等因素的制约,传统文化未在动画领域得到有力地弘扬。如今,我国动画行业的发展面临严峻的国际挑战,虽然国内动画创作数量有所增加,但整体质量却未得到显著提高,同质化现象较普遍。角色设计在动画作品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角色会直接影响动画带给观众的印象。因此,要想弘扬传统文化、推动动画业的进步,就必须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元素,加强与动画角色设计间的有机融合。

中国传统文化对动画角色设计的影响

有利于创新动画角色形象

从近些年我国动画业发展的现状可以发现,在角色形象设计上同质化现象较严重,创作出的动画作品角色比较单一,有时也会借鉴国际动画角色形象。但客观来讲,国际动画角色形象大多与当国文化有关,引入这种国际动画角色无法展现我国动画业的实力,不利于我国动画业的发展。所以,对动画角色形象的创新势在必行。经过几千年沉淀的中国传统文化,糅合了多种艺术门类。因此,应用了传统文化的动画角色形象便可实现质的飞跃[1]。近几年,国际动画对我国的动画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我国的动画作品需要被更多具备民族色彩的角色形象支撑,只有这样才能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提高我国动画作品的影响力。比如,动画中的“中国龙”形象所体现出的中华民族图腾,可以使更多的人对我国的整体形象有所认知。

为动画角色设计提供灵感

我国动画业要想设计出独具民族特征的动画角色,就必须借鉴和应用中国传统文化,我国传统文化类型丰富,可以为角色设计提供大量灵感。由于当前国内动画市场中的角色比较单一,而国际动画角色的引入又不利于我国动画业的进步,因此,对动画角色的创新尤为重要。传统文化可以为动画角色的设计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设计动画角色时,将各种文化元素与动画角色相融合,必然能够创造出大量优质且能彰显民族文化魅力的动画角色。传统文化均以中国的现实环境、文化、生活为背景,动画设计师根据设计需求进行创作,既可直接引入传统文化元素直观地展现文化,也可以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二次创造,以一种比较隐喻的方式展现文化。

使动画设计承担起文化传承责任

由于动画作品受众群体较多,传播范围较宽泛,在运用传统文化后不仅可以使文化在国内得到传承,也能使其在国际上得到广泛传播。传统文化的运用在为动画角色设计注入灵感、实现创新的同时,也使动画设计承担起传统文化传承责任。动画设计师必须具有社会责任心,认识到动画人物对受众体的重大影响。再加之动画作品受众人群大多为未成年,应用大量传统文化可使青少年在看动画的同时深受传统文化熏陶,促使文化在新一代人群中得到传承。比如,在《功夫熊猫》中便融入了许多传统文化元素,整个作品充满着本土气息,极具本土文化特色,发挥着积极的传统文化传播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主要运用

在角色造型设计中的运用

角色造型是角色设计的重点,剪纸、年画等传统文化元素均在动画角色造型设计中有所应用。站在剪纸应用的角度来看,剪纸是我国流传多年的民间传统艺术精华,极具人文价值,在运用剪纸元素时要更注重构图法。设计师通过变、借等设计手法测量出角色的长与宽二维空间,再通过美化、夸张等手法对其进行处理,从而设计出完整的角色造型。在我国的动画作品中,除了人物角色造型应用剪纸元素外,动物、植物等造型中也有体现剪纸元素。例如,1989年创作的水墨动画《兰花花》中,除兰花花、杨五娃、地主婆等人物角色造型运用了剪纸元素外,在鸡、鱼、羊、树木等动植物的造型设计上也均与剪纸元素相结合。

从年画运用的角度来看,年画作为我国的民间传统元素至今仍得到广泛传承。年画中的人物造型本就多样化,且这些造型的特征都十分鲜明,可以为动画角色的设计注入新鲜血液。年画人物的造型设计比较注重神态,人物外形往往与其性格密切相关,这种绘制理念在动画角色的造型设计上可以产生积极影响。设计师通过对年画人物造型元素的借鉴和提炼,再结合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的实际需求展开设计,便可创造出能迅速吸人眼球的角色造型[2]。例如,在动画作品《哪吒闹海》中,“哪吒”角色造型就借鉴了年画“大头娃娃”造型。大头娃娃在年画人物中最具代表性,其整体形态圆润丰满,符合我国的传统审美标准,这类人物造型通常有吉祥、早生贵子等寓意。因此,在设计时会将其外在造型和性格密切关联。通过哪吒诞生于莲花中这一事实也可体现出哪吒具有圣洁、勇敢等性格特征。

此外,我国古代十分流行仕女画,仕女画中的女性造型是绘画的重点,绘画者根据当时社会上女性的身份、地位、年龄等差异绘制其外在造型、姿态,那个时期画中的美人大多是樱桃嘴、瓜子脸且身材修长,这种人物造型在动画角色的造型设计中同样可被借鉴。例如,在《金猴降妖》这部动画作品中,妖精在化作人样后同样可以是樱桃嘴、瓜子脸,且姿态妖娆、身材修长,和仕女画中的美人形象极为相似。

在角色的服饰设计中的运用

在动画作品中,除角色的造型外,角色的服饰也会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角色的服饰特征是否鲜明、美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动画作品的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一些比较经典的服饰元素,在动画角色的服饰设计中得以广泛体现。比如,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其服饰具有鲜明的本土特征,若将京剧中角色服饰的元素特征运用于动画角色的服饰设计上,那设计出的动画角色形象一定别具一格。褶子是京剧的便服,有着较高的通用性,无论平民百姓还是高官贵人都可穿着,男性穿着的褶子可以分成大襟和大领两种,色彩上也有一定区别。一般,京剧中穿着绿花色褶子的男性大多为丑角,京剧中的这一元素也在动画角色得服装设计上有所应用[3],例如,《张飞审瓜》这部动画作品中,一个调戏妇女的男性便穿着绿花色褶子,每部动画作品中角色形象的服饰款式必须与角色的性格相贴合。快衣快裤也是京剧的一种服装,这种服装通常穿着在武士身上,原因是该服装与人体比较贴合,方便武士施展拳脚。在我国的多部动画作品中,“武松”这一人物角色的服装设计灵感便源自于此,例如,在《武松打店》这部动画作品中,“武松”的服装便与京剧武士的服装款式一致。另外,京剧人物形象经常上会搭配一些配饰,如贴片子,这是京剧人物发型的重点,在众多动画作品中角色的发型上均应用了贴片子,例如,在动画作品《京剧猫》中,“钟无艳”“小青”等角色便采用了贴片子这一发饰款式,《天书奇谈》中老狐狸的发饰与京剧的贴片子也一致,美女狐狸的发饰则在京剧贴片子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创作。

在角色色彩设计中的运用

我国古代对色彩的观念可概括为五行色,将五行色观念运用在动画色彩设计中,可以通过色彩体现不同角色的属性、地位、心理等。比如,动画作品中的正面人物,设计师一般会运用比较明亮、温暖的色彩,而反面人物则会运用比较阴暗的色彩。并且,从角色人物所用的色彩中可以看出该角色的性格,如为突出角色的忠诚会用红色,为突出角色的威严会用黄色,为体现角色奸诈、阴暗的性格则会用黑色、灰色等暗色调。例如,在《大闹天宫》这部作品中,龙王这一角色穿着大面积的黄色服饰,且头上和耳朵上都配有金黄色饰品,而龙在我国是力量和威严的象征,这早已成为国人的一种文化观念,在动画角色的色彩设计上使用金黄色,可以增强该角色的威严感。

此外,在设计动画角色的色彩时还借鉴了年画的色彩元素,年画经过多年的文化熏陶已逐渐形成多元化的色彩特色,和其他美术形式的色彩相比,年画的色彩更具中国民间气息,这为动画角色的色彩设计提供了契机。例如,在《除夕的故事》这部动画作品中,“年”这一角色的服饰以红色和黄色为主色调,“夕”的服饰主色则为紫色,由于在国人传统的色彩认知中,红色具有吉祥、喜庆之意,所以这样设计可以让观众明白在该动画中“年”是正面人物,而紫色并非正色,所以观众也可轻易地辨别出“夕”这一角色为反面角色。在绘制年画时,同时搭配多种色彩以求均衡或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这样做可给人一种和谐感或视觉冲突感,民间艺人为了突出年画色彩的独特性,专门采用大小、冷暖等对比鲜明的元素来创作年画色彩,动画色彩的设计也借鉴了这种创作形式[4]。例如,作品《大闹天宫》中“孙悟空”这一角色的面部主色调为绿色、红色及黄色,眼影的色调为黄色,眉毛的色调为绿色,眼睛四周和脸部中央则采用红色为主色调,整体看似滑稽,但却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性,由此来侧面烘托孙悟空好动的性格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运用建议

大量挖掘传统文化元素

自上世纪我国正式开始了动画创作后,一些作者就已经借助传统文化元素创作出了一些优秀的动画作品。如今,这些作品仍然具有较高的观赏性。1956年,一部时长为23分钟的美术动画片开辟了我国动画学派的先河,为后续本土动画的创作与开发奠定了基础。六十年代后,《大闹天宫》成为轰动国内外的动画作品,在国内外观众的心里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着时代的进步,动画角色的设计手法愈加成熟,且动画行业有了足够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越来越多涉及传统文化的动画作品涌现出来。但从我国动画角色的设计现状来看,动画作品中对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比较单一,而在我国的动画市场中,传统文化并非处于饱和状态,仍然有众多文化资源等待创作者们挖掘[5]。如今,动画角色的数量不断增加,而质量却没得到提升,为了推动动画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创新力度,挖掘更多更新的传统文化元素。我国有着几千年之久的历史文明,其中蕴含的所有物质文化或非物质文化均可作为动画角色的设计素材。我国动画业需重视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已有动画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了解和收集传统文化素材,对动画角色进行深度创造,发挥本土文化资源的优势,使传统文化元素能与动画创作有机结合,推动国内动画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

随着动画产业的发展态势越来越乐观,各种侵权问题便随之发生,这对于动画产业的发展十分不利。因此,为避免动画作品被外界侵权,就必须加强对动画作品的法律保护,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竭力避免侵权问题的发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角色是动画中必不可少的一大要素,角色的设计是动画整体设计的核心,在设计动画角色的过程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有众多积极影响:不仅可以使动画中的角色形象得到创新,还能为设计者提供创作灵感,并且能够有力地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当前,剪纸、年画、仕女画、京剧等传统文化元素已与动画角色的设计相结合,这些文化元素被广泛运用于动画角色的造型设计、服饰设计及色彩设计中。在挖掘传统文化元素的同时,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力度,实现动画产业的长远发展与进步。

猜你喜欢
年画动画色彩
牛年画牛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年画
我的动画梦
缸鱼年画之旅
动画批评融入动画教育的思考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