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迟

2021-03-08 01:48李雨龙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第一村医务室妹妹

李雨龙

第十二节车厢 村里来了“第一村医”

姐弟三人踢毽子比赛,毫无悬念,雁迟得了第一名。

雁迟和妹妹坐在操场边的石凳上休息,虎伢精力旺盛,闲不住,把自己制作的沙袋当足球踢。雁迟看到弟弟这么喜欢踢足球,心里有点儿酸楚。家乡的条件差,学校的设施也简陋。城里的小学,都开设了足球課,学生可以尽情地享受足球带来的乐趣。可是,在这个乡村小学,学生连一个足球也没有。

虎伢一边踢球,一边冲着雁迟喊道:“大姐,我想要一个足球!”

雁迟一听,立即答应了虎伢:“大姐一定给你买一个足球!”

虎伢听了,兴奋得不得了,一蹦三尺高,在操场上狂奔起来,仿佛足球就在他的脚下,乖乖地听他指挥。

“哎哟!”突然,虎伢发出了痛苦的叫声。

雁迟正跟妹妹聊天呢,虎伢的叫声把她俩吓了一大跳。姐妹俩看见虎伢摔倒在地,痛苦呻吟,连忙跑了过去。

“虎伢,你怎么了?”妹妹着急地问。

“地上有个石头,我光顾着跑了,没注意,踩在石头上,摔倒了!”虎伢一边回答,一边用双手抱着膝盖不放,眼泪唰唰唰地往下流,看来他这一跤摔得不轻。

“你怎么这么不小心呢?”妹妹责怪道。

“你俩都别着急,有我在呢!我可是医学生啊!”雁迟微笑着,安慰弟弟和妹妹。

虎伢松开双手,雁迟看见虎伢膝盖部位的裤子破了一个洞,血水浸透了里层的秋裤渗了出来。凭经验判断,雁迟认为这是简单的皮外伤。雁迟挽起虎伢的裤腿一看,果然是膝盖处的皮肤被擦破了,表层的肌肉组织受了一点伤。

“没事,我用酒精给你消消毒就好了。”雁迟说着,突然想起家里没有酒精!

“姐,咱们村来了一位‘第一村医,她对我们可好了,我们去找她吧!”妹妹说。

“第一村医?”雁迟疑惑地问,她只听说过“第一书记”,第一村医还是第一次听说。

“我也说不清楚。”妹妹说,“她就在村里的医务室,你去看看就知道了。”

“虎伢,我背你,好不好?”雁迟扶起虎伢,拉着他的手,就要背他。

“大姐,我能走!”虎伢说着,试着走了几步,感觉没什么大碍,就带头朝医务室的方向走去。

“虎伢是个小男子汉,这点伤不算什么!”雁迟夸道。

医务室在村子的西南角,与村委会一墙之隔。平日里,村民们有个头疼脑热之类的病,都会去医务室,找村医吴大大瞧瞧,拿点药。

听爷爷说,这个吴大大的父亲是村里唯一一个在县城工作的医生。后来,因为犯了错误被单位开除了,带着一家老少回到村里居住。吴大大有文化,头脑灵活,学到了他父亲的“手艺”,成了一名村医。在雁迟的印象中,这个吴大大的年纪,跟爷爷的年纪差不多,头花都白了。

姐弟三人来到医务室,敲了敲门,里面没有动静。雁迟推开门,发现里面空无一人。

“吴大大呢?”

“第一村医呢?”

雁迟感到疑惑,这个时间段,他们应该在岗才对啊!难道他们去给村里的人看病去了?

雁迟的判断是正确的。此刻,吴大大和第一村医正在村东头的一块地里忙碌着。

一个病人平躺在地上,第一村医正在有节奏地按压病人的胸部,吴大大则配合第一村医,嘴对嘴给病人做人工呼吸。这个病人正是黑牛的爷爷。

村民们围了一圈,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老头儿怎么回事呢?”

“第一村医说他是脑出血……”

“可怜的老头儿。”

“他有高血压,还舍不得吃药。”

原来,黑牛的爷爷患有高血压疾病很多年了,为了省钱,常常是感到不舒服的时候才吃药,根本就不听医生“按时吃药”的叮嘱。

今天下午,黑牛的爷爷正在地里干活呢,突然感到天旋地转,眼前一黑,便栽倒在地。

一个村民路过这里,发现他倒在地上,连喊几声他都没有反应,赶紧跑到医务室去叫人来救他。

第一村医及时拨打了120急救电话,然后和吴大大一起迅速跑了过来。

“呜哇呜哇……”村东头响起了救护车的喇叭声,让人感到紧张。

虎伢忘记了疼痛,撒腿就朝声响处奔去,雁迟和妹妹也紧跟在后面。

救护车到了,第一村医和吴大大这才停了下来,简单地跟急救医生说了病人的情况和抢救的经过。

众人七手八脚地将黑牛的爷爷抬上担架,黑牛的爷爷突然睁开了眼睛,嚷嚷道:“你们放开我,我没事,不用去医院!”

“你还是去医院全面检查一遍吧,你差点连命都没了!”

“是啊,要不是第一村医和吴大大及时抢救你,你还有命吗?”

“你就别不舍得花那点钱啦!去医院看看吧!”

在众人的劝说下,黑牛的爷爷这才不闹了。救护车“呜哇呜哇”地开走了。

众人松了一口气,散了。虎伢也不叫疼了,蹦跳着回家了。回到家,雁迟用凉白开给虎伢冲洗了膝盖上的伤口,从行李箱里拿出创可贴,给虎伢贴上。雁迟认为这点小事情,自己处理就行,不用给第一村医添麻烦了。

第二天,雁迟睡到自然醒,起床后,发现奶奶正在做早餐,爷爷、弟弟、妹妹都没在家。

“奶奶,他们都去哪里了?”雁迟问道。

“你弟弟妹妹一大早就去放牛了,你爷爷去山里挖草药了。”爷爷奶奶养了两头牛,还得种庄稼。放了假,虎伢和二姐主动承担了放牛的任务。

“奶奶,我帮你打下手吧!”雁迟感到有些惭愧,自己还不如弟弟妹妹勤快呢!

“我给你做面窝呢,你忙你的吧!”奶奶说着,一手拿起一个四周下凹、中央凸起制作面窝的专用铁勺子,用一个汤勺将调好的混合浆舀入铁勺子,在中间一刮,然后放入油锅。下凹处因为混合漿多,所以肥厚,炸好以后像个圆圈,吃在嘴里,酥、脆、软的感觉都有。

其实,用“面”来修饰“窝”并不贴切,因为它的成分中没有面粉,大部分是粳米磨成的米浆,还要加一定比例的黄豆浆,再加上一些葱花和适量的细盐。

奶奶炸面窝的技术相当好,她可以将面窝炸成完整的圈圈——没有中间的焦脆部分,专门给老人食用;或者将中间焦脆部分炸的比例比较大,给喜欢焦脆的孩子们食用。

奶奶说面窝的制作历史很悠久,她的祖上就会做面窝。小时候,她就学会了这门手艺。当年,她的曾祖父请铁匠打制一把窝形中凸的铁勺,内浇用大米、黄豆混合磨成的米浆,撒上黑芝麻,放到油锅里炸,做出一个个边厚中空、色黄脆香的圆形米饼。人们觉得这种食品很别致,吃起来厚处松软,薄处酥脆,味道不错,便称之为面窝。

传统的面窝除了米面窝外,还有炸豌豆窝、红薯面窝。面窝既可以单独成为早餐的主食,也可以成为汤面、馄饨、米粉的搭配食品,别有一番风味。

奶奶很疼爱雁迟,所以她今天做面窝,在配料上下了功夫,用的是优质的大米,还掺了一定比例的糯米,洒上香油,再加一些香葱末、芝麻、姜末当作料。奶奶做的不是传统的面窝,做出的面窝自然就与众不同,一投入油锅就香味四溢。雁迟闻着这味道,馋得口水都流了出来。

奶奶做面窝那是轻车熟路,雁迟插不上手,便洗漱去了。等雁迟洗漱好,奶奶已经做好了面窝,还煮了一锅汤面。

“好香啊!”

弟弟妹妹和爷爷都回来了,闻到面窝的味道,赞不绝口。

奶奶将面窝端上餐桌,雁迟给每人盛了一碗汤面,一家人坐在一起,享受美味的早餐。

这时,院子里传来一个人说话的声音:“哇,我来得真巧啊!”

雁迟探头一看,咦,是第一村医来了,赶紧起身相迎:“您好!”

“你就是雁迟吧?”第一村医笑着说,“我听大家说起过你,你可是村里的骄傲啊!”

“我是雁迟,您过奖啦!我得向您好好学习!”雁迟一边说着,一边端来一把椅子,请第一村医坐下。

“你尝尝我做的面窝!”奶奶热情地邀请第一村医吃面窝。

“早就听说您做的面窝好吃,我就恭敬不如从命啦!”第一村医拿起筷子,夹起一个焦黄的面窝吃了起来,“焦脆适度,香酥并重,真好吃!”

大家一边吃,一边闲聊。通过交谈,雁迟了解到第一村医是公立医院的医生,响应政府“百医驻村”的号召,来到村里担任驻村医生,为村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好久没有吃到奶奶做的面窝啦!雁迟的胃口好极了,早餐居然吃了那么多,她自己都想不到。

吃完早餐,第一村医给爷爷奶奶测量血压,一切正常。原来,第一村医每隔一段时间,便会给村里的老人检查身体,测量血压,这是她的工作内容之一,确保村民的健康。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第一村医务室妹妹
看曾经的“中国扶贫第一村”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我的妹妹不爱我
我的同学们
乌江文化第一村——郝家湾
从“炮战第一村”到“通婚第一村”
改革开放40年寻访中国港口第一村
我的妹妹 等
四(1)班的故事(二)
花溪区建立离退休干部医务室
带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