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教育”,助力每一位师生“阳光”成长

2021-03-08 02:06胡春华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8期
关键词:城区光明阳光

胡春华

它是一所坐落在山脚下的农村小学,创建于1945年,历史悠久,更像是山里面一座默默守护着这里一代又一代人的“神祗”。不管是在读还是已经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都保持勤奋、热情,教师亦师亦友。如同这座小镇的名字“正果”一样,学校领导班子与教师的心愿就是让每一位学生能健康成长,阳光开朗,皆修成“正果”。

一、“阳光教育”催生特色课程体系

广州市增城区正果镇光明小学(以下简称“光明小学”)位于增城区正果镇中西村,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小学。学校占地面积7220平方米,建筑面积2313平方米,主要服务周边4个自然村和来穗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学校现有10个教学班,在校职工23人,学生302人。

阳光象征着生命力,象征善与美,它是一种传递和给予,它能尊重并舒展所有的个性,让生命自然发展。从教育的角度来说,阳光是一种语言、一种行为、一种心态;是一种和谐、一种温暖,更是一种生活方式。阳光教育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教育,使人变得像阳光一样灿烂的教育”。正是基于这样的深刻体悟,学校积极探索并创建了“阳光教育”的特色课程体系。

第一,学校以养成教育为校本特色课程,倡导“干净、整洁每一天”的理念。“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学生每日早上入学,要检查自己的仪容、仪表,注意言行举止。从小细节入手,比如,吃饭前不能敲碗,夜半音响放低音,闲聊时不议论他人、班会课上不走神、课间操上不捣乱等。以体验活动为基本课型模式,以班级文化建设、校长自主管理制度为行为跟进策略,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实现行为与心灵的互相依托、互相促进。树立“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的人生价值观。

第二,为打造书香校园,学校大力推进以“学写规范字,学做儒雅人”为主题的特色书法课程。努力培养师生的书法兴趣,挖掘师生书法的潜力和个性特长,让全体师生感受到书法教育的魅力,逐步成为学校教育的品牌。以《书香墨韵》为校本特色教材,开展书法教学;邀请知名书法家来校指导书法教学;定期开展书法作品展览、优秀书法作品评比等。

第三,在保证学生适度学习的基础上,学校更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推出“阳光体育”的特色课程。要求学生每节体育课都要跑400-500米,注意学生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运动量,将足球和垒球教学作为每节课的重点,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

第四,学校将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进行调整规划,课程体系围绕“阳光教育”的主题,主要划分为国家课程、学科类拓展课程和综合活动类课程。三大课程体系渗透于基础必修课程、拓展共修课程与研究选修课程。目前,学校开设的语文类拓展课程包括阅读课、经典诵读课。体育类课程包括足球课、垒球课、橄榄球课等。综合课程包括习惯养成课程、劳育活动课程等。

二、“阳光教育”成就学生“阳光”成长

“光明小学的孩子活泼开朗,自信阳光!”“让孩子在光明小学读书很放心!”“让孩子健康成长,看来得先温暖孩子。”参加光明小学举办的校运动会后,家长们纷纷竖起大拇指。学校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秉承“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打造阳光校园、阳光教师和培养阳光少年。

光明小学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是留守学生,他们由爷爷奶奶抚养,或者在其他亲戚家“寄人篱下”,部分学生因为缺乏家庭教育,出现叛逆、逃课、厌学等情况。学生想要的关爱,爷爷奶奶和亲戚都给不了,学生内心没有安全感,也没有底气。在学校,他们会做一些出格的事情引起教师或同学的注意,又或者拒绝与任何人交流、来往。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致力于推进“阳光教育”,实施“人人参与,家家必访”的策略。

二年级的小康,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由奶奶抚养。小康每次上课都会摇动自己的桌子或者坐在凳子上摇晃,或者睡觉、跟其他同学讲话,教师为了拉回他的注意力,请他读课本中的一段话或者让他做题,但小康根本不听,如果批评几句,他会扔掉课本甚至直接跑出教室。有时候,同学和他开玩笑,他会咬对方,吓得教师和同学都没法靠近他。学校决定请小康的奶奶“陪读”,让小康的奶奶进课堂与小康一起学习。课堂上教师与其奶奶共同监督,课后,教师与奶奶一起陪他聊天、玩游戏。周六末,教师也会家访,陪伴小康学习、玩耍。半年后,小康的“多动症”、发呆、咬人的情况都消失了。

四年级的小云,父母离异,寄居在叔叔家。从小没有父爱与母爱,她表现得沉默寡言,脸上基本看不到笑容,还常常逃课、厌学。学校新来了一位女教师,在了解小云的情况后,她奉行学校“阳光教育”的策略,每天坚持陪小云谈心,教她学习,带她一起运动、娱乐。坚持了一年,小云慢慢变得活泼起来,课间也能看到她与同学在操场嬉戏的场景。期中之前,她还主动跟教师保证“这次考试一定会有一个好成绩。”

成就学生也是成全自己,相对这些留守学生而言,他们稚嫩的心灵更需要阳光。在学校,教师的关爱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他们缺失的爱。光明小学的领导班子和教师正是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坚持落实“阳光教育”,让每一位光明学子都能心底有暖阳,对自己、对未来充满信心与期待。

“阳光教育”改变了光明小学的学生,他们的生存状态发生了变化,笑容多了,行为规范了,素质提高了。学习态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旁观变为参与,由厌学变乐学,由盲目变为有目标;认知方式也发生了变化,问题由学生而来,讨论由学生而起,课堂上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增强了,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大胆地说、大胆地问、大胆地想,生活中,他们变得阳光自信了,思想也逐渐成熟了。

三、“阳光教育”促进师生修成“正果”

学校以“厚德、博学、创新、超越”为校风,尽管光明小学相对城区小学资源欠缺,基础薄弱,但是学生与教师都敢拼、敢闯,在学习与兴趣爱好上更执着。近三年,师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得镇奖励63人次,获区奖励26人次,获市奖励12人次,省奖励3人次,全国奖励1人次。

尤其在科技创新方面,光明小学硕果累累,连获殊荣,比如,2018年,光明小学代表广州参加全国的建筑模型大赛,由姚仲仁校長亲自带队并指导学生参赛。学生们准备充分,比赛当天士气高涨,最终,光明小学六年级学生麦琳瑾获得“全国建筑家园”二等奖。此外,在2018年,麦燕芳获得“共筑家园”全国青少年建筑模型教育竞赛“缤纷童年”涂装木屋赛二等奖;王俊杰获得“共筑家园”全国青少年建筑模型教育竞赛“创客工作空间”设计制作赛二等奖;麦心镱获得“增城区科技小达人比赛”三等奖、“第34届增城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小学研究论文”三等奖;张智林获得“我爱祖国海疆”全国青少年航海模型竞赛增城区预选赛三等奖;王嘉耀、李榕凯、王子宏分别获得“飞向北京”航空模型竞赛增城区预选赛三等奖。2017年,麦琳瑾、黄斯炫、马玲林三位学生在“第三届增城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研究论文)”上共同获得一等奖;王秋彤获得“第三届增城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幻绘画)”一等奖;姚兰清教师被评为“小小科学家优秀辅导员”。

师资队伍建设上,学校领导班子带头学习,引导教师重点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教师每人每月读两本教育名著,撰写学习心得,教师之间交流畅谈读书体会,在反思中,同伴互助,进一步成长。每位班主任还要在期末写一篇有一定质量的关于班级管理方面的总结或论文。

在教学质量上,每位教师都能有效备课、上课,每人一节公开课,由学校领导进行常规听课,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并及时交换意见。每位教师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每周出6—8道题辅导学生,并要求写出具体的辅导计划,包括时间、地点、辅导方法等。通过推门课、调研课、公开课,教师有一定的压力和动力,但却从源头上提升了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

此外,学校还聘请专家、教研室指导教师尤其是正果镇指导中心主任、正果中心小学校长邹就林常常来学校为光明小学教师进行专业课程的培训、开展讲座等。定期派教师去其它学校听课、磨课,与不同学校的教师一起学习、探讨,进一步开阔教师的视野。

在教学成果上,2017年,徐丽英教师参加的小学英语命题活动评比中获得增城区三等奖、在增城区“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优课评选中,被评为“区优课”;2020年获得正果镇优秀微课评选二等奖、“正果镇教学质量突出贡献奖”,被评为“班骨干主任”。钟光杰教师在参加的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案例、教学设计评比中获得增城区二等奖;姚兰清、潘群香两位教师分别获得“2020年正果镇教育教学信息化创新应用评奖”三等奖;李东柏、张秀花分别获得“2020年正果镇優秀微课评选”三等奖。

对于一所偏僻的农村小学而言,光明小学的种种成就都来之不易,学校的“阳光教育”也改变了教师。

经过有效的指导和培训,教师们的教育观念转变了、教育智慧丰富了、专业素养提升了。他们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在课堂中寻找动态的教学资源,学会了捕捉和判断。年轻教师变得更成熟、更历练;中年教师更智慧,更豁达;老教师也变得阳光和从容。这也正印证了光明小学的学风“勤奋、乐学、善思、合作”,体现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风。

“阳光教育”助力每一位师生“阳光”成长,修成“正果”。近几年,学校先后被评为“广州市绿色学校”“广州市无烟校园”“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增城区教书育人先进集体”等。未来,光明小学将融入由政府精心打造的正果镇唯一一所八所小学合并为一所的学校中,这将进一步促进光明小学师生的成长,为师生开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光明小学全体教职员工将更加积极进取、奋力拼搏,朝着素质教育的更高目标攀登,为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城区光明阳光
姚玉峰:给3万人带来光明
新建城区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措施
“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走,出发!
为你守护光明
走在阳光路上
聚焦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区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
浅谈汉语学习中的“听”与“说”
三月,乘着阳光出行
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