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管齐下”提升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语用素养

2021-03-08 02:06王军胜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对话教学

王军胜

【摘要】语言文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人们社会交往、工作生活的主要工具,它具有工具性、实用性、艺术性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和积累,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因而,教师应立足课堂,通过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语言文字训练;对话教学;听说读写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描述语文课程的性质时认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语言文字是语文的基本元素,人们社会交往工作生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语言文字。因而,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正处于识字写字初始阶段的小学,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训练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那么,如何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呢?笔者认为,应立足教学阵地,通过听、说、读、写等多元化训练手段,引领学生在理解和运用中品味语言文字的奥秘,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一、形式多样识汉字,提升识记素养

认读识字对于小学生,特别是偏远山区的农村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大难题,但却是语文的根基,是重中之重。因而教师要通过多种灵活有趣的方式指导学生识字。

(一)直观形象识字

枯燥乏味的认读识字与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相悖,学生易产生厌倦情绪。我们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适当使用一些图片、实物教具等直观教具,把枯燥、难懂的文字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易于记忆。如,在教学杜甫的《绝句》这首诗时,诗句中“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的 “鸳鸯”作为本首诗的生字词。笔者从词义入手,利用多媒体展示出一对鸳鸯的图片,插入一些鸟的叫声,引导学生明白这是一种鸟,所以两个字下部分从“鸟”形,再结合上部“夗(yuan)、央(yang)”两个字的读音,这样通过对音、形、义相结合的直观教学,使学生牢牢掌握这一对词组。

(二)情境激趣识字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汉字也独具魅力。现在的汉字很多都是象形字,学生在学习汉字时,可根据文字的音、形、义,用学生最喜欢的唱说形式,把文字融入歌曲中,寓教于乐,寓学于得。

比如,在学习《蜜蜂》时,播放歌曲《蜜蜂》,配上蜜蜂采蜜的图片,让学生在歌曲和图片中感受蜜蜂这篇文章。在认读识字的环节中,板书“蜜蜂,辨认、检查、准确无误、阻止”等词语,利用文字的具体特征编成相应的歌曲,辅以一定的旋律,从而提升学生对汉字的拆解和分析能力,极大地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对文字的辨认能力。

(三)猜谜游戏识字

游戏、猜谜历来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我们可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比如,在学习“茶”这个字时,采用字谜“草木中藏人”激发学生思考。学生猜不出的时候,要给予适当的引导(艹、木、人);学生猜出谜语时给予奖励。根据学生水平,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出字谜。如,在学习“腾”这个比较难记的字时,有学生就编出了“在月光下行走的一位夫人,头上戴着两朵花,骑着一匹马。”的字诀识记。

学生的天性好玩,把认读识字教学与游戏相结合,寓难于乐,突破难点,事半功倍。比如,在教学三拼音节的字时,学生在拼读的过程中容易把中间那个介音省去,从而变音误读。教师可采用学生最喜欢的开火车游戏读,把学生分成三组,第一组读拼音的第一部分,第二组读中间的介音部分,第三组读拼音的最后部分,然后全班一起读出这个拼音。一个简单的游戏极大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更能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合作与竞争,识字综合能力得到培养。

二、听说结合练能力,提升表达素养

(一)乐于倾听

1.培养“听”的兴趣。对话教学中师生对话的第一法则是民主、平等。在这法则下容易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平等的,充满亲和与友善的课堂氛围,师生对话中教师放下师道尊严,把自己当作学生,把其他学生看作学习的伙伴,以朋友的关系一起谈观点,论认识,说感情,一起沉浸在作品的情感中,同悲欢,同离合。学生默默聆听教者的发言,往往会被精彩的语言吸引着,不知不觉地产生了“听”的兴趣,“听”的能力也得到训练提高。

2.培养“听”的方法。第一,会听。就是听清对方阐述的观点,领会其要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是双边关系,在交流的过程中会不遗余力地阐明自己的观点,通过师生之间沟通合作,互动对话,可以激发探讨、交流融合、共同进步。通过倾听对话理解对方的观点,抓住话语的要点,接引化发。第二,能听。能与人准确地交流,会向教师阐述自己的观点,倾听教师给予的意见,学会互动、分享、欣赏、接纳。学生在倾听过程中,理解他人对问题也有不同的想法和看法,重新自我调整及摆脱自我为中心的定向思维,养成发散思维的习惯。通过培养“听”的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去倾听,抓住问题窍脉,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从而对思维过程进行审视、修正,达到自我反思,获得正确的认识。

(二)善于说话

《义务教育课语文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说”是一个基本要求。因而,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在“生生对话”中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生生对话是对生本对话的深入,是师生对话的延伸,是在平等、民主、合作、沟通、竞争的关系下围绕一定话题进行的对话,因此能得到与人横向交往的锻炼,开放自我的内心世界,消除偏见、轻视、误解甚至敌意,提高思辨能力、沟通能力和社交能力,面对别人的时候能够根据身份与话题作出正当的语言表达,把话说好。

三、读写融合成习惯,提升读写素养

利用文本教学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因而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好这条“路”。学生与文本对话首先要指导学生朗读,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读准字音,能正确、流利地读通课文。其次是引导学生默读,抓住重点句段、难以理解的地方、有欣赏和运用价值的片断进行默读,让学生在默读中有时间默默地思考、比较、推敲、揣摩,从语句内容与表达方式上探究,加深感悟,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再次是教会学生边读边动笔。“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最好的读书方法,有利于学生善于发现、懂得分析、表情达意,从高质上去提升阅读。例如,学生在阅读《鸟的天堂》一文中的描写第一次经过大榕树时,有的学生把“河道变窄了”的“窄”圈出来,并写道:“‘窄字用得好,间接地写出了榕树之大”;有的学生在句子“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下面点评:“既写出了榕树枝叶繁茂,感受到生命力的旺盛,又解释了第一次看不到鸟的原因。”更有的学生对第一次没看到鸟的写法进行了点评:“这种情理之中的错过,既表现了榕树的大和茂盛,又为第二次看鸟埋下了伏笔,层次分明,引人入胜。”通过边读边动手的观摩品析,使学生获得了深刻的情感体验,为读写结合做好准备。

写作能力的高低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直接体现,在培养学生听、说、读的基础上,教师更应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是作文的最基本也是最高的要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要做到对一篇文章“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说,不但要理解文章的内容,还要学会鉴赏文章的写法。在新课标的语文教学中,这种要求学生学会文章鉴赏方法,进而提升写作能力的训练大幅增加。只有学会鉴赏文章,才能真切地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掌控。因此,我们要教给学生鉴赏文章的方法,在谋篇布局中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如,在教学《景阳冈》一课时,学生对课文全面掌握后,笔者提了兩个问题:“(1)既然课文的重点是写打虎,为什么喝酒的内容却写了一大段?(2)武松用哨棒打虎时,却把哨棒打断了。这是在情理之中还是作者故意为之?”学生通过讨论,明白了“欲扬先抑”的写法更能表现人物特点与故事性。在此基础上,再指导他们采用这种写法写一个小片段就水到渠成了。

教有教法,教无定法。我们只有运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思维方式的教学方法,推陈出新,才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对话教学
基于对话学习策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对话教学使课堂更精彩
活化生活英语 优化英语生活
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初中英语对话教学中情景语境的创设和运用研究
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对话教学
对话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