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主要产区梨树腐烂病发生和防治调查

2021-03-08 02:07曹素芳毕淑海赵明新王玮曹刚李红旭
甘肃农业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调查

曹素芳 毕淑海 赵明新 王玮 曹刚 李红旭

摘要:对甘肃省5个梨主产区14个村25个果园的梨树腐烂病的发生及防治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梨树腐烂病总体发病率高达62.1%,病情指数为34.4。不同产区间差别较大,景泰县和甘州区的发病株率分别高达92.0%和80.8%,而静宁县发病率最低,为27.2%。随着树龄的增大,发病株率提高,5~8年生梨树发病株率为6%,9~18年树龄的梨树株发病率为56%,18~24年树龄的梨树株发病率为98%。品种间发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早酥发病率为59.5%,黄冠梨发病率高达98.0%。调查共发现2 176个病斑,株平均病斑数为3.5个,病斑分布以分枝为主,占调查总数的82.9%;发病部位以向阳面居多,占调查总数的76.0%;病斑类型以复发病斑为主,占调查总数87.2%。日灼或冻伤发病占41.7%,是导致腐烂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梨树腐烂病;病害发生;防治情况;调查

中图分类号:S6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1463(2021)01-0060-06

doi:10.3969/j.issn.1001-1463.2021.01.013

Abstract: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Qilihe District, Lanzhou, main producing area of Lanzhou Lily,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mining periods on Lanzhou Lily qual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March 11, 2020 and November 7, 2019 excavation of lily quality is good, but on March 11, 2020 of the excavation of lilies and on November 7, 2019, excavation of comparison, moisture content, crude fiber content, potassium content, calcium, zinc content are rising, but the protein content, total sugar content, soluble sugar content, including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 total sugar, soluble sugar,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calcium content.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November 7 should be regarded as the appropriate harvesting period for Lanzhou Lily because of its high nutrient content.

Key words:Lanzhou Lily;Harvest time;Quality

梨树腐烂病(pear Valsa canker)又名烂皮病,主要危害梨树的主枝和侧枝,导致树势衰弱、树皮腐烂坏死,果实产量和品质下降,是梨栽培生产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该病在我国各梨区均有发生,其中在华北和西北梨产区危害最重[1 - 2 ]。严重发生时树体病疤累累、枝干残缺不全,造成大量死树或毁园,严重威胁到我国梨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梨是甘肃省第二大栽培果树,至2011年全省梨树栽培面积3.73万hm2,产量38万t[3 ],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但近年来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梨树腐烂病发生日趋严重[4 - 5 ],我们于2013年3 — 5月对甘肃省梨树腐烂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时间与地点

2013年对甘肃省景泰县、张掖市甘州区、静宁县、天水市秦州区、秦安县5个主产区、14个村的25个果园进行调查,每个果园逐株调查25株,共调查梨树625株。调查果园均为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梨园,梨树树龄5~24年,品种为当地主栽品种早酥、黄冠等。

1.2   调查方法

每个果园5点取样,每点选5株逐株调查,共25株。采用询问和目测,记载每个果园的品种、树龄、发病株数、病疤的数量和管理措施,并记载每棵树的发病严重度,计算发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同时对每个病斑的发病方位、发病部位、病疤类型及发病病因进行调查和记录。病斑方位分为阳面、阴面2种类型,病疤类型分为新病疤、复发病疤2种类型,病因分为剪锯口、冻伤与日灼、踩踏、分枝处裂口4种。调查每个果园的防治措施和果园综合管理情况。

腐烂病严重度分为5级:0级,树体无病;1级,主干或中心干有小病斑(病斑宽度在树围1/4以内),或分枝及枝梢有发病病斑(不论病斑大小);2级,主干或中心干最大病斑宽度达树围1/4以下;3级,主干或中心干最大病斑宽度达树围1/4但不超过1/2;4级,主干或中心干最大病斑宽度达树围1/2以上。

病株率=(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病情指数=[∑病级株数×该级代表值)/调查总株数×发病最高一级的代表数值]×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总体状况

通过表1可以看出,在调查的625株梨树中,有388株发生了腐烂病,总体发病率达到62.1%,病情指数为34.4;病疤总数为2176个,平均每株3.5个。可见梨树腐烂病发生普遍且严重。梨树腐烂病的发病情况在各个产区间存在一定差异,发病率以景泰县最高,为92.0%;其次是甘州区,为80.8%;静宁縣最低,为27.2%。病情指数以甘州区最高,为70.0;其次是景泰县,为54.0;秦州区、静宁县较低,分别为14.8、12.6。株平均病斑数以甘州区最高,为7.6个;其次是景泰县,为6.7个;静宁县最低,为0.5个。

2.2   梨树腐烂病的发生与品种的关系

由表2可以看出,调查区梨树品种以早酥梨和黄冠梨为多,2个品种的梨树腐烂病发生情况有较大差别,早酥梨发病率为59.5%,病情指数为32.3;黄冠梨发病率高达98.0%,病情指数为59.0。株均病斑数黄冠为9.1个,早酥为3.1个。说明品种之间的发病情况有较大差异。

2.3   不同树龄梨树腐烂病危害程度

调查发现,树龄不同,梨树腐烂病的发生危害程度不同(表3)。随着树龄的增大,发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均提高,5~8年生梨树发病株率为6%,病情指数为2.5;9~18年树龄的梨树株发病率为56%,病情指数为23.7,18~24年树龄的梨树株发病率为98%,病情指数为76.5。从株平均病疤数来看,5~8年生梨树平均为0.06个,9~18年生平均为1.84个, 19~24年生梨树的病枝率达到8.67个。可见树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病情越严重。

2.4   梨树腐烂病病斑发生部位

对不同产区25个果园2 176个病斑的统计结果(表4)表明,病斑分布部位主要以主枝、侧枝或结果枝组等分枝为主,数量达到1 805个,占调查总数的82.9%。其中发生于主干为371个,占17.1%。发病病斑方位以向阳面居多,为1 654个,占调查总数的76.0%;阴面为522个,占24.0%。不同地区均存在新病疤、复发病疤2种类型,且地区间存在差异,多数产区以复发病斑为主,仅静宁县以新病斑为主。但总体看,主要以复发病疤为主,数量为1 906个,占总数的87.6;新病斑为270个,占12.4%。

统计分析看出,日灼或冻伤发病所占的数量最高,为908个,占调查总数的41.7%;分枝处裂口为762个、剪锯口为494个,踩踏仅为12个,分别占调查总数的35.0%、22.7%、0.6%。表明日灼或冻伤是导致腐烂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预防的重点。拉枝或结果过多造成枝条裂伤、剪锯口对腐烂病发生也有重要影响。

2.5   梨园管理水平

通过对果园有机肥使用量、病斑刮治、剪锯口保护、树干涂白和负载量等情况的调查(表5)表明,大部分果园有机肥施用量偏少,80%的果园有机肥使用量在30 000 kg/hm2以下,只有景泰县的5个果园有机肥施用量均在30 000 kg/hm2以上。秦安县、秦州区、甘州区、静宁县的13个果园基本不施有机肥,占果园总数的52%。秦安县、秦州区、静宁县的14个果园不刮治或刮治不彻底,占果园总数的56%,上述果园重修剪,轻剪锯口管理,对剪锯口基本不保护,占调查果园总数的60%。调查发现,仅景泰县、甘州区的6个果园进行了树干涂白,占调查总数的24%;其余果园不进行树干涂白管理,占调查总数的76%。从负载量来看,秦安县的5个果园负载量最低,平均在30 000 kg/hm2以下;景泰县5个果园的负载量最高,平均在525 000 kg/hm2以上;其他地方的平均负载量为30 000~52 500 kg/hm2。各产区的管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2.6   用于防治梨树腐烂病的主要药剂和施药方法

通过表6可以看出,果园用药主要种类较多,主要为石硫合剂、拂蓝克、苯醚甲环唑、腐克星,施药方法主要为刮治后涂抹病斑和全园喷施。其中春季全园喷施石硫合剂的果园占调查果园的32%,刮治后涂抹拂蓝克的果园占调查果园的28%,使用腐殖酸铜的占20%,使用最少的为果康宝,仅占果园数量的4%。拂蓝克、辛菌胺、石硫合剂、新腐迪在景泰县、张掖市甘州区的果园中使用较多,施纳宁、大生M-45、代森锌主要在秦州区和秦安县使用。各产区用药种类有较大差异。

3   小结与讨论

调查区梨树腐烂病总体发病率高达62.1%,病情指数为34.4,说明腐烂病发生普遍且严重,是影响甘肃省梨树生产的主要病害,已有不少果园因腐烂病导致毁园,损失严重。不同产区间差别较大,景泰县和甘州区的发病株率分别为92.0%、80.8%,而静宁县发病率为27.2%,这可能与树龄、低温和果园的管理水平等有关。树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病情越严重。19~24年生的老龄梨园株发病率为98%,病情指数为76.5。

有人在对甘肃、河南、河北、山东、新疆、陕西和江苏等7个省共计75个梨园调查后发现,我国梨树腐烂病发病率55.4%[6 ]。张掖、景泰冬季极端低温达到-27 ℃以下,低温损伤皮层部组织,为春季腐烂病的发病提供了有利的营养条件[7 ]。腐烂病菌是一种弱寄生菌,具有潜伏侵染现象,树势衰往往发病率会相对较高,造成树势衰弱的主要原因是栽培管理不当[8 ]。调查表明,大部分果园有肥施肥量偏少,80%的果园有机肥使用量在30 000 kg/hm2以下,不施有机肥的果园占36%;剪锯口不保护的占60%;不进行树干涂白管理的占76%。施肥不足,甚至不施有机肥,导致树势衰弱;病斑刮治不彻底,造成病斑复发;剪锯口不处理,忽视腐烂病防治,从而增加了腐烂病菌侵入的机会。各产区的管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负载量也不同,负载量增加也加重了腐烂病的发生。

调查统计表明,病斑主要分布以主枝、侧枝或结果枝组等为主,发病部位以向阳面居多,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不尽一致[9 - 12 ]。病斑类型多数产区以重犯病斑为主,仅静宁县以新病斑为主,这可能与静宁县梨树刚进入壮龄期有关,旧病疤复发是春季腐烂病发病的主体。腐烂病菌寄生性较弱,伤口是病菌侵染的必要条件。有研究认为,剪锯口是腐烂病菌侵染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13 - 14 ],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日灼或冻伤是导致腐烂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拉枝或结果过多造成裂伤、剪锯口处发病对腐烂病发生也有重要影响。

腐烂病的发生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常与气候、果园管理措施、土壤养分状况、负载量和其他病蟲害发生情况等多因素密切相关。目前普遍存在轻预防,重刮治;轻全年系统预防和刮治,重春季预防和刮治的问题。在防治上还应以化学防治为主,采用春季喷施石硫合剂或苯醚甲环唑等措施来预防,病斑发生后以刮治后涂抹为主。

参考文献:

[1] 张美鑫,翟立峰,周玉霞,等.  梨腐烂病致病力的室内快速测定方法研究[J].  果树学报,2013,30(2):317-322.

[2] 周玉霞,程栎菁,张美鑫,等.  我国梨腐烂病病原菌的初步鉴定及序列分析[J].  果树学报,2013(1):140-146.

[3] 甘肃省果业管理办公室.  甘肃省2011年水果生产情况[J].  中国果业信息,2011,28(10):11.

[4] 李红旭,曹素芳,赵明新,等.  甘肃省梨树主要病虫害调查初报[J].  甘肃农业科技,2018(10):37-40.

[5] 牛济军,王延基,曹素芳,等.  梨树腐烂病研究综述[J].  甘肅农业科技,2015(2):60-62.

[6] 刘   普,施圆圆,叶振风,等.  梨树腐烂病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4,41(4):695-700.

[7] 景学富,张愈学,杨竹轩,等.  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生与冻害的关系[J].  辽宁农业科学,1979(4):16-19.

[8] 牛自勉,孙俊保,徐宇新.  日本苹果树腐烂病防治技术[J].  山西果树,2006(1):59-60.

[9] 强中发,张宏亮,高淑敏,等.  青海省苹果树腐烂病调查初报[J].  中国果树,1996(2):43-44.

[10] 王珍海.  梨树腐烂病的发生及防治[J].  河北农业科技,2007(2):20.

[11] 范瑛阁.  库尔勒香梨腐烂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  植物保护,2010(9):21.

[12] 吴   芳,刘红霞,候世星,等.  梨树腐烂病在香梨树体上的空间分布特点[J].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0):277-281.

[13] 王彩霞,董向丽,张振芳,等.  2011年烟台苹果产区腐烂病发病情况调查与原因分析[J].  植物保护,2012,38(3):136-138.

[14] 周增强,王   丽,侯   珲,等.  河南省苹果腐烂病发病状况与病因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1):273-278.

(本文责编:陈    伟)

猜你喜欢
调查
关于“网红经济”对大学生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汤家坪钼矿尾矿库水文地质环境调查与分析
高职学生志愿填报取向及满意度调查研究
营口市典型区土壤现状调查与污染土壤的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