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的思考

2021-03-08 10:09黄艳
科学与财富 2021年4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政策

摘 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校本科生必修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顾名思义是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教学方法。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以分析蒋介石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为例,来探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在《纲要》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纲要》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2018年教育部重新修订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新教材的教学目标规定,要让学生通过对《纲要》课程的学习,了解国史和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让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性,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做出的选择。

由于《纲要》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大二本科生,他们通过初高中历史的学习,对这段历史的基础知识比较了解,加之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增强,有自己對历史的看法,但是这种看法不够深入理性,有的时候还容易受到所谓新鲜观点的影响,如何引起学生学习《纲要》的兴趣,如何引导学生对这段历史正确理性的思考,成为教师教学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基于此,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以分析蒋介石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为例,来探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在《纲要》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一、问题的设置

蒋介石政府的这一政策,学生都比较熟悉,但基本停留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所以笔者设置了三个问题1.这一政策的出处,2. 蒋介石政府的这一政策实施的背景,3对这一政策的评价。

二、问题的展开

1."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来源

"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是蒋介石政府在日军侵华期间所采取的政策,但是这一政策并不是由蒋介石发明的。中国历史中将这一政策明确推行实施的恐怕是赵宋王朝了。这一政策最早的出处是宰相赵普在给宋太宗的折子中说"中国既安,群夷自服。是故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内。"其提出的背景是,宋太宗在高粱河之战中的惨败和身受重伤,改变了他以往的对内对外态度。《默记》卷中记载“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太宗自燕京城下军溃,被虏追之,仅得脱。凡行在服御宝器尽为所夺,从人宫嫔尽陷没。上股中两箭,岁岁必发,其弃天下竟以箭创发云。”可想这次夜惊带来的危害。除了太宗身体受重伤外,心里也收到沉重打击。夜惊时,太宗不见了,有的大臣们商量另立新君,而宋太祖的儿子赵德昭随军出征,正好在军中,本来皇位就应该是赵德昭的,现在时机正好。可是,当大家各怀心思之时,太宗带着箭伤回来了,很快就知道了群臣的打算,这让太宗心里很受伤,他终于明白了,自己的生命安全和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比收回幽云十六州,实现国家统一更为重要。这样的心思,被赵普猜中,才有了"攘外必先安内"这一政策。

这一政策和宋朝重文轻武等方针共同推动了宋朝积贫积弱局面,特别是在军事上的软弱。与宋朝并立的几个少数民族政权---辽夏金元,都通过强大的武力迫使宋朝签订条约,输送大量岁币,几乎在整个宋朝,包括北宋和南宋,中原王朝都受制于少数民族政权,特别是北宋的两位皇帝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朝劫掠到北方,受尽各种折辱而死。南宋最终灭于蒙古人之手。中原王朝以这样的悲壮的状况结束,这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是所罕见的。中原王朝历来以强大正统的姿态,使周边少数民族政权臣服,整个有宋一代受制于少数民族政权虽然有诸多原因,但笔者认为统治者主观上的不重视和怯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蒋介石政府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背景

蒋介石政府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呢。九一八事变"后,中日矛盾上升,民众抗日运动空前高涨,国际社会也对中国予以同情。但蒋介石却在此时提出并极力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政策。

首先,是由当时国内形势决定的。形势是决定内外政策的前提。众所同知,"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国民党刚统一全国,面临着巩固政权,稳定局势的艰巨任务。其次,是为了维持国民党一党专政,进而实现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最后,缺乏信心,惧怕对日作战。中国共产党的军力和装备与国民党相比相去甚远,但是从民族利益出发,中国共产党早就提出了,对日作战的主张,而且毛泽东还做了《论持久战》,科学分析了这场战争,事实证明毛泽东判断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作为国家最高统帅没有捍卫国家的决心和勇气,这样的政权是不会长久的。

3.对蒋介石政府实施"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评价

21世纪后,随着对史学家对史料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一部分历史学者又有了新看法。首先在实施原因上,蒋介石政府实行这一政策有一定的合理性:"客观地说,作为一个全国性政府,提出安内的主张应无可非议,在急迫的民族危机背景下,安内更是迫在眉睫的基本诉求。要成功抵御日本侵略,统一国家和充实力量的确不可或缺。等等。

虽然这一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有其实施的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蒋介石这种不明确不果断的对外政策结果只会一步一步刺激日本加快侵华的步伐。宋朝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导致军力相较于其他少数民族政权较弱,最终被强大的蒙古族所灭。明朝没有足够重视关外女真族的发展壮大,最终被清朝取代。作为一个全国性的政权,要加强对全国的控制,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境外有个强大的敌人虎视眈眈,就不得不考虑一下攘外的优先性,否则就是国破家亡。"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短短4个月里,东北三省完全沦陷。其后蒋介石政府在长城抗战失败后又被迫与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了一系列妥协协定,结果,到1935年日本军国主义野心陡长,又挑起了"华北事变",最终在1937年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这一政策对外大大加快了日本的侵略步伐,对内并没有起到加强对全国控制的效果,反而激起很大的民愤。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作为最高统治者应该早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不是一味的加强国内政权的巩固。历史不允许假设,但是我也想假设一下,假设共产党被消灭了,蒋介石控制了全国,以他的利益所致,会与日本进行彻底的决战,将日本彻底赶出中国,将美国等帝国主义都赶出中国的领土,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三,问题的引申

通过阅读史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之教师不断的引导,学生明白了蒋介石政府的这一政策适合于外患不严重的时期,一旦外患有达到亡国灭种的程度的趋势,作为最高统治者,要及时改变政策,采取断然的反抗措施,才能维护国家利益。

通过上述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学生对这一问题不再是停留于表面,也不是被迫的接受教材的说法,而是自觉的得出正确的观点,这一过程也是不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面对社会上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的时候,不再轻易的人云亦云,而是通过深入的分析,来理解党和国家所采取的政策,从而自觉的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自觉的维护国家的团结稳定,积极投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的奋斗中来。

参考文献:

[1]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M];,三联书店,2006年9月;

[2]周建超;蒋介石与“攘外必先安内”[J];党史研究与教学;1994年02期

[3]雷奎怀;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与不抵抗政策[J];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4]黄道炫;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方针研究[J];抗日战争研究;2000年02期

项目来源,保定市科技局的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的思考-

-----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项目编号,2040ZZ032

作者简介:

黄艳,女,1982年-,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历史。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政策
政策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政策
助企政策
政策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