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阿让的故事

2021-03-09 20:38维克多雨果
阅读(高年级) 2021年11期
关键词:烛台主教住处

〔法国〕维克多?雨果

小说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每一篇小说,都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理解感受、叙述方式。在阅读时,请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用心品味这些笔尖流出的故事。

冉阿让是一个伐木工人的儿子,他从小就成了孤儿,由姐姐抚养成人。在他十七岁那年,姐夫不幸去世了。就这样,冉阿让担起了帮助姐姐抚养七个孩子的重任。他身体非常强壮,但是他发现如果继续目前所从事的工作,难以为孩子们提供足够的面包。

在冬天的一个日子里,他失了业,孩子们嚷嚷着要面包吃。他再也无法忍受他们的央求,便在夜晚出门,用拳头砸开一家面包店的窗子,拿了一块面包,准备给那些饿坏的孩子们吃,不料却被面包店的老板发现了。冉阿让因为偷窃罪被抓了起来,法院判处他五年苦役。

他被套上锁链送到监狱,在那里待了四年。有一次他想逃跑,但又被抓了回来,为此他被加刑三年。此后他又几次尝试越狱,但都没有成功。屡次这样做的结果是,他共服了十九年苦役。冉阿让刑满释放后,他的心已经麻木了。他觉得自己就像一只狼。

他来到了善良的主教居住的城镇。旅馆的人不乐意接待他,因为他们知道他以前犯过罪,是个危险人物。无论他去什么地方,关于他的消息总是先他一步到达。他总是被人们驱逐。最后,无路可走的冉阿讓来到善良的主教的住处。

主教确实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好人。作为主教,他一年可以获得政府发给他的一万五千法郎的薪金,但是他用其中的绝大部分救济穷人,因此深受人们的爱戴。

当冉阿让走进主教的住处时,他用尖利的声音喊道:“你瞧,我是一个苦役犯,刚刚刑满释放。这是我的身份证明,上面写着‘因偷窃罪服役五年,越狱未遂被加判十四年。此人非常危险。你现在知道我是谁了,你能给我一点食物,让我睡在你的马厩(jiù)中吗?我可以付钱。”

善良的主教回答说:“坐下来,暖和一下。你将和我一起吃晚饭,饭后就睡在这里。”

冉阿让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主教接着说:“欢迎你到这里来。在你给我看身份证明之前,我就知道你的名字了,你是我的兄弟。”

晚饭后,主教拿起一个银制烛台——他收到的圣诞礼物,把另一个烛台交给冉阿让,然后领着他去了卧室。卧室中有一张不错的床。在夜色中,冉阿让僵硬的心一下子苏醒了。他觉得洗心革面、重塑自我的时候到了。但他又想到了吃饭时用的银制刀叉,并决定把它们偷走。于是他拿够了自己想偷的东西后,翻过院墙逃走了。

早饭时,几个士兵把冉阿让抓回主教的住处。他们进来后,主教看着他说:“噢,你又回来了!见到你非常高兴。我把银烛台也给你了,你怎么没有拿走?”

听了这些话,冉阿让惊呆了。士兵们也不例外。“我们原以为是他偷了银器,正在逃跑呢。于是我们便立即把他逮捕了。”

但是,善良的主教说:“把他抓回来是个错误。放他走吧。这些银器是他的,是我给他的。”士兵们听了这话,便走了。

“我真的自由了吗?”冉阿让低声问主教,“我可以走了吗?”

“是的,”主教回答说,“但是在你走之前,把银烛台也拿走。”

冉阿让听了这些,激动得全身颤抖起来,他拿烛台时感觉就像是在做梦。

“好了,”主教说,“不要担心,走吧。记住,不要从花园中穿过,不管白天还是黑夜,前门都对你敞开着。”

冉阿让看上去就要晕倒了。于是主教抓住他的手,说道:“永远不要忘记你曾经答应过我:利用这些钱,成为一个诚实的人。”

思考:

冉阿让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代表作《悲惨世界》中的主人公。请结合文章内容想一想,主教和冉阿让分别是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猜你喜欢
烛台主教住处
不会祷告的土著人
带动物们回“家”
中世纪英格兰主教档案及其史料价值
给各种茶安排合适的“住处”
水晶烛台
另一个烛台
上帝的烛台
抽烟与祈祷
请放心
两只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