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教材,借助故事,贴近生活,相机而教

2021-03-09 16:14林周伟
民族文汇 2021年11期
关键词:故事教材生活

林周伟

摘 要:德育作为“五育”之首,其重要性不言自明。问题在于如何有效地实施德育,怎样切实地实现德育。根据日常教学经验,笔者认为,立足教材、借助故事、贴近生活、相机而教才是德育的常态和有效手段,姑且称之为见缝插针式的课堂德育渗透体验模式。这种模式的前提,又离不开教育者的教育智慧。

关键词:教材  故事  生活  相机而教

19世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曾说过:“没有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无教育的教学。”他认为教学与教育(即德育)是二体合一,互相交融,密不可分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把“育人为本”和“德育为先”确定为国家的教育工作方针和战略主题,要求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并突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

因此,德育成为教学的题中之义,是理所当然的事。德育既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要实现教学中的德育,必须做到:立足教材,借助故事,贴近生活,相机而教。

一、立足教材。

加里宁说过:“我没有看到一门不能教育青年热爱祖国,并培养他们具有最好的公民情感的科目。”这里的“科目”,就是我们常言的“教材”。教材是根据教育教学大纲编订的,是党和国家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抓手。不管是哪个学科,要实施德育,都必须以教材为基础。

比如历史学科,要教育学生理解民族大团结,培养民族自豪感,教师应当结合教材《民族大团结》来进行德育渗透,然后联系近两年发生的新冠疫情的背景,让学生自行谈谈此次疫情期间,我国各地制定的应对措施,让学生切身体验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是如何迅速团结起来,快速进行自我隔离,最后有效控制了疫情的传播,取得抗疫的伟大胜利。利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民族的团结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立足教材,既是对国家教育计划的遵循,也是对教育实践的尊重。立足教材,既是课堂教学的依据,也是德育的出发点。学生的课堂教学,如果离开了教材,一切都将会变得随意、散漫、天马行空、为所欲为了。可以说,立足教材,正是学科课堂德育的底线。

二、借助故事、贴近生活。

有效的课堂德育渗透、体验,最好的方式便是借助故事、贴近生活;不管是哪门功课,都可以这样做。文科类的学科比较有这方面的优势。比如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童话《皇帝的新装》,通过整个成人世界的虚伪和孩子的纯真的对比,教育儿童应该保持纯真的本性。道理简单易懂,但如果离开骗子行骗的故事情节,就会变得很抽象。这个故事可以贴近生活,直接“引火”到学生身上,见缝插针地让他们讨论一下考试作弊、写作业抄答案是不是也是一种行骗的行为,是不是也是丧失纯真本性的表现,如果是,应该怎么做。这个讨论内容符合学生实际,因此是比较贴切的,如果讨论深入,最后否定了学习上不诚实的坏习惯,倡导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诚实态度,使本课意在让孩子保持纯真本性的德育目标落到实处。这个过程,既离不开生动的故事情节的诱发,也离不开贴切的生活真实的纵深体验,更离不开老师的相机而教的智慧。三者缺一不可。

可能你会问,语文有这个优势,化学等理科类的学科哪来的故事情節?其实,倘若你是生活的有心人,你就会发现,化学、物理等学科里面的知识点在我们身边的运用事例比比皆是,如果再联系到时事,那就更丰富了。以此为出发点设置诸如热爱科学、环境保护、科技强国等德育目标,应该是信手拈来的事,何难之有!

比如化学,有一个章节“我们周围的空气”,里面讲到三大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老师除了引导学生学习污染来源、危害、防治措施等知识外,更可以引导学生如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一起防治,见缝插针地让学生深入讨论:结合自身情况,谈谈什么上学方式最环保?这既是学生在讲自己的故事,也是在培养正确的环保意识。由此而引申到节日的不燃放烟花爆竹等要求,也就会顺理成章的了。初中化学教学中与环境有关的知识很多,教师可利用该资源引导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当然,这离不开老师的相机而教的水平。

三、相机而教。

课堂教学,尽管有预设的思路,但学生的情况却是瞬息万变的。如果你的课堂出现学生趴在桌上睡觉,或在底下传纸条、说话,你能不管不顾、自说自话吗?显然是要停下来处理一下。不同的老师肯定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但我认为相机而教才是正确的做法。

相机而教也要立足教材,也要结合故事、贴近生活,这对老师的素质要求较高。比如你刚好上的是《伊索寓言》中的《蚊子和狮子》,学生刚好在趴桌子,第一步肯定要把可停下来,询问学生的身体情况,如果生病的话,马上联系家长;如果是因玩游戏通宵而困得不行,那就得先让他站起来提提神,抛个问题给他:蚊子为什么能打败强大的狮子?他能够回答当然最好,不能回答也可以让其他学生回答。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很多的,像以己之长攻彼之短、知己知彼、扬长避短、善于斗争、拥有自信心等。老师可以顺水推舟再抛出问题:你知道你的长处是什么,短处是什么?如果你的学习路上的困难是一只狮子,你就是那只蚊子,你会怎么做?借助这样的问题,抽茧剥丝,循序渐进,慢慢引导,让该生,也让所有的学生明白,不管是学习还是其他事情,遇到困难挫折是在所难免的,如果我们因此而丧失信心,迷失方向,最后通过游戏来麻醉自己、自暴自弃,最终只能落个“多不济世”“悲守穷庐”(《诫子书》)的结局。然后正面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可以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著名语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进行诵读,深化感悟。这样的课,比比皆是。因此,老师的知识储备、教育智慧要相应地跟上去,否则只能做一个用学生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沦为只会传授知识与技能的教书工具。

综上所述,可以这样说:学科课堂德育是实现德育目标的主阵地。在这个阵地上,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对象;教材是联络方式,生活是链接素材;故事是有效武器,见缝插针是有用战术。只有充分调动和发挥阵地上的各个要素,才能取得学科课堂德育渗透与体验这个总战略的大胜利。

参考文献:

[1]袁野.有效德育的36个细节.天津教育出版社.2020.8

[2]梁 茜.“迷途”与“知返”——论当前学科德育困境及改进策略.新教育,2017(11)14-16.

猜你喜欢
故事教材生活
教材精读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生活感悟
“故事”是中国动漫的短板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