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管理对血液净化室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2021-03-09 03:25郭丁花郭丝丝
中国当代医药 2021年2期
关键词:依从性血液发生率

郭丁花 郭丝丝

广东省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净化室,广东惠州 516001

随着社会老龄化人数不断增加,肾病患者也在不断增长,血液透析是维持患者生命的有效方式。但由于患者病情的不断加重,患者会产生消极心理,甚至出现一些心理疾病,比如狂躁症、抑郁症、焦虑症等,严重者有自杀的行为倾向,加上血液透析需要借助医疗器械进行血液健康维护,导致了许多并发症的产生,使患者承受了心理与身体上的双重折磨,随着透析次数的不断增加,患者的负担越来越重,阻碍了临床的治疗。对患者予以正确的护理干预,可增强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1-4]。PDCA 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 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近年来其逐渐被应用于临床。本研究将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270 例作为观察对象,分析PDCA循环管理对血液净化室护理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70 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35 例)和对照组(135例)。纳入标准:①患者经临床检查确认接受血液透析;②自愿参研究,且经家属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系统功能障碍者;②存在沟通障碍者;③存在精神障碍者。观察组中,男66 例,女69 例;年龄28~76 岁,平均(59.6±3.6)岁;透析时间6 个月~5年,平均(2.09±0.17)年。对照组中,男67 例,女68 例;年龄27~78 岁,平均(58.9±4.5)岁;透析时间6 个月~6年,平均(2.11±0.13)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透析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进行饮食指导以及日常护理为患者进行资料记录,患者依据医嘱用药。

观察组实施PDCA 循环管理护理,具体如下。①成立追踪护理小组:由主管护士、护师组成追踪护理小组,主管护士带领组员学习追踪学习法,进行PDCA循环管理的学习,并明确管理内容以及各组合员负责的工作职责,最后进行定期的护理考核,计划护理方案。②遵循无菌操作,对透析室内进行消毒,护理人员进行手部清洁消毒,保证室内空气指标合格,将一次性透析用品合格处理,规范处理管路。③对输血及配血的查对,严格按制度进行,对患者的疾病类型及血型做严格比对,将血液标本按患者进行分类,避免发生失误。④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相关知识的普及,根据患者的数量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安排,保证每位患者由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陪同。⑤对患者的护理工作更加细化,保证治疗效率,避免出现失误的情况,使护理风险降到最低。⑥加强对患者的透析过程的管理,对穿刺出血情况进行监测,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各项指标进行监测,准确掌握肝素用量。⑦对于护理中患者的沟通情况、健康宣教情况进行系统评分,了解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患者的舒适情况,了解程度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于个体追踪信息进行整理,最后小组成员进行总结查找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⑧对小组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⑨问题处理:对操作中存在不规范的护理人员加强培训,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不良事件(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具体如下。①护理依从性:分为依从、一般依从、不依从,根据护理期间的依从情况进行统计。其中患者能够主动配合医护完成当天的治疗及护理为依存,患者需要在医护的监督下才能够配合完成治疗及护理为一般依存,患者不能够配合医护完成当天的治疗及护理为不依存[5]。总依从率=(依从+一般依从)例数/总例数×100%。②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患者可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进行判定并填写,问卷共包括17 个问题,答案选项分别为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将选择满意≥15 个定为“满意”,将选择10≤满意<15 或者选择比较满意≥15 个定为“比较满意”,选择满意<10、比较满意<15 均定为“不满意”。总满意=满意+较满意。本调查表总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84,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总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99.25%,高于对照组的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2.2 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的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总依从率为98.52%,高于对照组的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比较[n(%)]

2.3 两组患者护患纠纷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0.00%(0/135),低于对照组的5.19%(7/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863,P=0.0073)。

3 讨论

血液透析为临床上治疗肾衰竭的主要治疗手段,此治疗方法的操作程序较为复杂,并且透析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风险,如果一旦在护理过程中出现护理不当,会对患者的健康以及生命能够造成极大的威胁[6-8]。由于患者对护理效果不满意以及出现护患矛盾,导致护理人员被患者投诉的情况也频频发生。

PDCA 循环管理最早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所以又被称为 “戴明环”。PDCA 的含义中,P(Plan)为计划,D(Do)为执行,C(Check)为检查,A(Action)为行动,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 循环。近年来,其被逐渐应用于临床护理中,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研究显示,临床中采用PDCA 循环管理能有效减少纠纷率的发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13]。钱磊等[14-16]将其应用于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中,结果显示PDCA 循环管理能有效完善各项护理工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吕超群等[17-18]的研究显示,PDCA 循环管理能够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低血压的发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章海芬等[19]的研究显示,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维持性血透患者,能有效降低高磷血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血磷管理的满意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99.26%,高于对照组的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PDCA 循环管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观察组的护理依从率为98.52%,高于对照组的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PDCA 循环管理能够显著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观察组患者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5.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PDCA 循环管理能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应用PDCA 循环管理,可以有效提升重症患者的护理依从性,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增强患者护理满意度,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依从性血液发生率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中药药学服务对患者依从性的干预作用研究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