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恨水:昔日妇孺皆知的文学巨匠

2021-03-10 07:56广东张屹
金秋 2021年22期
关键词:张恨水小说

◎文/广东·张屹

我知道张恨水是在下乡时。当时看小说《艳阳天》,其中有一个情节,说的是一个懒惰、思想又落后的青年,躺在床上看一本叫作《啼笑姻缘》的书,书的作者叫张恨水。

后来才知道,他这名字是缘自于南唐后主李煜《乌夜啼》中的名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张恨水,原名张心远,安徽潜山市人,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自16岁发表作品《南国相思谱》后,29岁时凭《春明外史》一举成名,一生共创作小说120余部,加上诗词文章等其他作品,共计三千余万字,是真正意义上的“著作等身”之人。其文字雅俗共赏,老少咸宜,有着很大的影响力,1967年逝世于北京,年72岁。

他的身份按说是个“新闻人”,因为他一生都是从事的新闻工作,所以后来有一部名为《中国报人小说丛书》,便是缘自于此。张恨水自24岁起,便在全国各地的多家有影响的报刊担任编辑、记者或主编,从这个角度来看,写小说只是他的副业。

但他在这副业上所取得的成就是让人惊叹的,他的名字当时对市民来说,可谓如雷贯耳、家喻户晓。他快意恩仇的章回小说,多在报刊上连载,也是当时市民每天必看,街头巷尾热议的主话题,而每天在他家门口等候拿稿子的报社小厮们排成长龙。

张恨水有一项绝活,可以同时写多篇小说,最多时是七篇小说齐头并进,每天供多家报刊连载,而且结构严谨,无任何重复及违和感,加上他于诗词歌赋无所不通,文稿中常常穿插有大量的精华,所以极受欢迎。

张恨水的创作大致以抗战为界,明显地分为两个时段,前者为言情的章回之作,后者是以抵御外侮为主旨的抗日小说,所以,从这点来看,他是一个有着强烈民族自尊心的文士,而不是一位只知写些花前月下来博眼球的文人。

文学史上,张恨水一直被认为是“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家,是清末民初出现的文学流派,以小资情调和风格著称,是所谓低级文化或媚俗的代名词。

“相悦相恋,分拆不开,柳阴花下,像一对蝴蝶,一双鸳鸯一样”,它的主体是才子佳人小说,其实还包括武侠、神怪、历史、宫闱、公案等各种类型,长期处于非主流状态。

与三四十年代的风靡相比,张恨水在新时代几近封笔,他的作品在很长时间里处于禁书之列。其实,如果你了解张恨水所处的时代,看到他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写出那么多反映日寇残暴,揭露国民党黑暗统治,以及要求请缨杀敌的著名诗篇,便会感受到,用“鸳鸯蝴蝶派”来概括其作品是很偏颇的。

他的文章自然不是唤起民众对抗旧时代的号角,更不是要传播新思想、新道德的犀文,他只是一位将周围熟悉人群中的故事,以自己清新的笔触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小说家。如果你细读他的作品,就会感到那一个个故事,如一幅时代的画卷,将各阶层的风土人情徐徐在你面前铺展开来。

古人有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这句话移植到张恨水身上亦很合适,我们完全可以说“有井水的地方,就有张恨水的小说”。他在当时普通民众心中的地位,远超现代人的想象,即使如金庸,如琼瑶,同他相比也完全不在一个层级上,可以说是没有可比性。

《啼笑姻缘》《金粉世家》《夜深沉》……一部部经典名作,占据着那个时代文学舞台的中心,尤其是《金粉世家》,被誉为“现代版红楼梦”,而《啼笑姻缘》就至少印了26版,更是14次被搬上了银幕,后人正是从这一幅幅民国生活的长卷中,了解了一个离我们远去的时代。

日寇入侵,河山涂炭,他以笔做弓,发表了大量唤醒国民、鼓吹抗战的文章,所作之《热血之花》,是中国第一部抗日小说;《大江东去》,是中国第一部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作品;《虎贲万岁》,是第一部直接描写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著名战役,即常德保卫战的长篇小说,这些都具有时代赋予一个有良心作家的民族情感,饱含着张恨水的拳拳爱国之心。

而他的新编历史小说《水浒新传》,更是借被金圣叹腰斩的《水浒传》,描写了梁山泊大聚义后,英雄们以民族大义为重,协助宋廷抗击异族入侵的故事,其寓意自是一眼即明。其他如《仇敌夫妻》《八十一梦》《巴山夜雨》等等,无一不是享誉海内外的抗敌文学……

不仅如此,张恨水还是一位有着铮铮风骨之旧式文人。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文士,众多国民党高官都向他抛来橄榄枝,但他坚持自己的操守,不卑不亢,以“君子不党”为由,均婉言谢绝,甚至对蒋介石力邀他担任劳动部部长,亦是如此。

张恨水,这个带着皖南口音的“乡下人”,一生未入任何党派,也不任公职,奉行“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的人生守则,姿态低到极致。他曾自言道:“写字就是营生罢了,如同摆摊之类的小本生意,平淡如斯,实在如斯。”

但是,他爱憎分明,有着自己独立的价值判断。陈独秀是他的同乡,抗战期间在四川江津去世,当时竟无一人发一声,正是这张恨水,不仅写诗悼念,还在报刊上公开发文,深切缅怀了这位对中国历史进程有着重大影响之人,此胸襟,几人及?

北平沦陷,以周作人为代表的许多文人,都被迫与日本占领军妥协而身负汉奸之名,但张恨水却坚持民族气节,坚持不与日寇合作。当他的粉丝、臭名昭著的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派人前来商谈合作事宜时,他给来人转送了一本他亲笔签名的小说《啼笑姻缘续集》,而这本书描写的却是东北义勇军抗日的故事,大概这土肥原收到之后,心中很是不爽吧。

不久后,张恨水便将家人安置回老家,然后只身离开北平,次年来到重庆,在《新民报晚刊》主编副刊,继续为抗战鼓与呼。1946年,毛主席去重庆谈判期间,特邀张恨水去红岩村住所,两人促膝长谈两个多小时,甚为欢洽。临别时,毛主席以一块延安生产的灰色呢子衣料及一袋小米和红枣相赠,张恨水很是感动和珍惜。他用这布料做了一套中山装,经常穿着出现在重大场合。因为是延安生产,穿过一段时间之后便有些掉色,于是他便重新染过,一直到逝世前都是他最喜欢的服装。

张恨水是位严肃的畅销文学作家,是自觉运用新文学手法来创作通俗小说的划时代人物,他笔下那一个个挣扎的个体,实际上是对社会不公的控诉。

其作品采取章回形式,用白描手法,准确入微地刻画社会生活,惟妙惟肖地塑造人物形象,艺术地展示了当时高墙大宅之中的生活图景,以及社会底层的市民生活群像,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真实的社会缩影。

小说是张恨水得以扬名的主打名片,但他的散文也是一流,他在北平生活日久,对这个城市有着很深的情感,所以他笔下有关北平的文字,于平白中呈雅致,显得是那般优美和深情。

张恨水一生淡泊功名,写作完全是爱好,既不想以此为入仕之本,内心也没有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生活的全部内容便是自我的潇洒,其它均与己无涉。

他生活精致,读读书,养养花,画几笔小画,吟一阙小词,一生诗意陶然。最让人神往的,是他对读书的感受,那真叫一个潇洒,当然,这也许是在封笔之后。

一个人读书能达到如此境界,真真地让人羡煞。他很像明末清初的张岱,有情调,有情致,即使是在最低谷之时,也能从一草一水一石一木中,感受自然的无私馈赠,享受着最抚人心的人间烟火,美妙之极。

他的作品被尘封多年,直到改革开放后,随着电视剧的普及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他的书也被出版社重印发行,但即使如此,知道并了解他的人依然不多。

张恨水在中国近代风云变幻的时代中,用如椽巨笔记录下那个时代中各色人等的爱恨情仇,在文学的天空中,涂抹出最为绚丽的色彩,仅这一点,就足以让后世之人加以缅怀和纪念。

猜你喜欢
张恨水小说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止谤莫如自修
张恨水谈择妻:要找一个能了解我的
张恨水三拒张学良
张恨水三拒张学良
“淡定哥”张恨水
明代围棋与小说
我是怎样开始写小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