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潭岸踏歌声

2021-03-10 09:26安徽许青山
花卉 2021年3期
关键词:泾县汪伦李白

安徽/许青山

皖南泾县西南青弋江源头,有一个桃花潭。潭东岸,是翟村;潭西岸,为万家村。

因不满足于那首耳熟能详的《赠汪伦》,或者被笼罩在淡淡水雾中的桃花潭图片所吸引,岁末冬阳,踏步花潭。在暖阳的沐浴下,仔细打量着花潭两岸每一件遗留,每一处新气象,而打量的感受,莫过于桃花潭两岸的踏歌声了。

踏歌,是唐朝泾县民间的歌舞形式,手拉手,踏步为节拍,边走边唱。

西岸村,有一家万家酒店遗址,典型的徽派建筑,高高的马头墙翘首蓝色的天空,粉墙黛瓦,雕梁画栋。墙体被岁月的风雨打上了满是斑驳的痕迹,显得陈旧古老又沧桑。大门门槛的右边,竖挂着中黄边红的酒旗,上面写有“十里桃花”和“酒”的字样。酒店遗址的边缘,开着一扇边门,其门槛已被来此酒店的人踏成凹陷,见证着酒店昔日的兴旺,其中就有李白和汪伦的脚力之劳。

唐天宝十四年,万家村的名流汪伦因仰慕诗仙李白,修书一封寄达李白,信中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一生好酒助诗兴的李白,接信后欣然而至。汪伦乃实情相告:桃花者,潭名也。万家者,乃酒店主人姓而非酒店万家。

汪伦深知,十里桃花,能够勾起李白游玩的兴致;万家酒店,够用李白助诗兴,写下不朽诗篇,彰显花潭知名度。就这样,用一种睿智和诚心,引进诗才李白来万家酒店凭窗观景,吟诗畅饮。数月的观景吟诗,李白留下十余首诗篇,算是对汪伦有了交代。可能是事先与汪伦有所交代,抑或登门辞谢汪伦不见,李白来到西岸码头,乘舟欲行,依依不舍。就在此时,汪伦带着村民闻讯赶来,边走边唱:“大诗人莫要这么匆匆地走,要走也要带上几坛桃花潭酒。桃花潭美景看不尽,大诗人温情可再来。”一生想建一番功业但屡遭权贵排挤的李白,哪里受得了淳朴好客、器重如山的热情,眼前浮现出诗山满绽桃花、枝条倒映在碧水深潭的情景,于是随口吟道:“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这首语言直白情感炽热的诗歌里,汪伦一下子与大诗人站到了一起,泾川大地桃花潭的情深,也在诗人感动的泪眼里,和盘托给了世人。如果说皖南名不见传的敬亭山,有了李白的融入而相看不厌,那么,偏居泾川一隅的桃花潭,有了李白与汪伦的牵手而耸立地标。

这是一种踏歌,懂得温情脉脉送客;这是一种踏歌,懂得感恩挚挚答谢。

潭东岸,翟村。村内建有一座占地面积8300 平方米(约合12.5 亩) 的祠堂。祠堂坐北朝南,三进,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地面和屋顶逐渐抬高,寓意“步步高升”。首进棂门上有“江南名族”横匾,中进享堂中悬挂明朝万历皇帝特赐“忠孝堂”三字红底金字木匾,并悬挂历代帝王将相、地方官吏所赐多块匾额。1997 年5月,国家文物局古建专家一行6 人考查完翟氏宗祠,组长罗哲文先生亲笔题词“中华第一祠”。1998 年5 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翟氏家族还于清代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 年),由乾隆皇帝恩准,由家族共同捐款建造文昌阁。源于两个目的:一是纪念李白曾游水东之桃花潭;二是显示翟氏家族文风昌盛。在文昌阁的周围,还种上了十里桃花,种上了十亩荷花。春夏,远远看去,古老的文昌阁在花的映衬下,生机无限,风光无限。而且,翟氏家族的祠堂内还摆放着许多龙舟,每当端午节来临,在桃花潭水域举行龙舟比赛。呐喊声、助威声,声声入耳;民风纯、民风朴、笑迎来客。沿着“中华第一祠”的路径往前走,南阳古镇的古街古巷,货栈林立,满蘸着古风古韵。店铺的主人都摆放着“文房四宝”笔纸,尤其是自产的泾县宣纸。当地农民还利用闲暇时光,用当地水竹编织各种箩筐、晾晒竹匾,涂上不同颜色,临街售卖,其中摆着微信、支付宝二维码。一些店主,还在店门口摆放着各种盘景,一些古建筑的构件,以及栽种一些花草。整条街道用鹅卵石铺就,中间一色的青石板,一直延伸到桃花潭的码头。站在踏歌古岸门楼的门槛上,看着正中的桃花潭和临潭矗立在悬崖峭壁上的“怀仙阁”,以及桃潭西岸码头,天高云淡,视野开阔。潭水碧绿,潭影清心,候鸟空中水浅自由翔集,妇女和姑娘们在潭边浣洗衣服,漾开涟漪,顿觉心旷神怡。竹筏船在隆隆的发动机声中忙碌往返,也足见今日的桃花潭,游人如织。显而易见,游客如我一样,冲着《赠汪伦》的诗情和名气而来,睹而后快,睹而后文,如潭水涟漪,扩散着花潭见闻,延伸着花潭广度。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进入桃花潭景区嵌在牌坊门柱上的一幅镏金对联:“十里桃花笑迎客,万家酒店潭留香。”咀嚼着,寻味着,断定着:这是一种踏歌声。对联中潜在的意思可以这样演绎:“春光里,潭岸边,桃花盛开,笑盈盈地迎接着八方来客;花丛里,尽兴玩,万家酒店,香喷喷的陈坛老酒款待四方游人。赏了岸边桃花,品了万家店酒,回去写好文,留下潭花香。”

这是一种踏歌,懂得用花用酒迎客;这是一种踏歌,懂得借客盈实花潭。

大地植物,奇花妙草甚多,但机缘皆不及桃花,与水结合成花潭,与人结合成景区,造福一方,传承美好。景区归属泾县厚岸乡管辖,乡名“厚岸”,传承文化遗产,盈实百姓生活,意味深长。而今,虽然难觅诗人踪影和仙迹,但感觉诗人与汪伦的牵手依然温热着。前来拜访汪伦墓、汪伦祠、青莲祠、怀仙阁的脚步持续不断,前来观赏助推花潭文化的桃花和龙舟民俗持续展开,皆在发力。

踏访归来,寻思着:雾中花潭,憾未阅目,但两岸的踏歌声,却在耳边呼呼作响。

草长莺飞,桃红柳绿时节,我会再来见闻踏歌。

猜你喜欢
泾县汪伦李白
我和汪伦的那些事
泾县种植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与溯源管理
纸上的李白(三)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
养生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及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
泾县蚕桑产业发展困境与破解对策
倒下的那一刻
泪别汪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