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文化保守主义的新动向

2021-03-10 03:47陈继红
人民论坛 2021年3期
关键词:社会思潮儒家文化

陈继红

【关键词】文化保守主义  社会思潮  儒家文化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2020年是人类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中国政府在疫情防控中的突出表现,引发了中国社會不同层面的多维思考。文化保守主义的身影再次活跃,“中医热”“儒家政治文化热”是其主要标志,出现了值得关注的新动向。

“中医热”急剧升温,融通中西古今的中道思路被提出

近些年来,国家大力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陆续推出了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掀起了一股“中医热”的浪潮。但是,真正将这股热潮推向顶峰的助力,则是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

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指出:“中医药参与救治确诊病例的占比达到92%,湖北省确诊病例中医药使用率和总有效率超过90%。”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一个重要表征是政府层面的强力推进,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大问题。各地陆续推出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要求,并结合地方优势推出种种举措。如2020年10月22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方案(2020—2025年)》,旨在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对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辐射与引领作用,同时以此作为窗口面向国际展示中医药的研究成果。另一个重要表征是,医疗界对于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加强中西医结合开展了多维视角的热烈讨论。在思想火花的碰撞中,加快构建中西医结合的应急医疗体系,将中医药纳入国家传染病防治体系成为重大吁求。中西医协同发展医学模式得到了普遍认可,中医与西医在资金投入、硬件建设、政策引导、人才队伍、科学研究应享受同等待遇的呼声增强。改革中医人才培养模式也是一个被热议的话题,探索9年制中西医结合教育和高级西医学习中医班、建立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中医经典理论教育、推动产学研合作等成为其中的聚焦之处。此外,学术界也基于多学科视角对中医药的现代价值开展了理论探讨,中医药高等教育建设、中医传统经典文献整理、传统中医学理论、传统中医理论中的伦理道德智慧等问题得到了深入思考。无论是政府层面的政策举措,还是医疗界与学术界的理性思考,皆没有片面地执守中医传统,而是提出了一种融通中西古今的中道思路,这对于中医药事业从根本上摆脱当前发展中的困境是非常有利的。

中医药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近年来,中医药的独特价值逐渐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与关注。但是,在西方国家的医药卫生制度为主导的背景下,中医药的国际认同依旧困难重重。而“中国方案”在疫情防控中取得的成功,则为中医药进一步走向世界提供了新的契机。疫情暴发以来,我国向伊朗、意大利等疫情严峻的国家派出了医疗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医药的重要作用。中国中医科学院不仅与奥地利合作,还与坦桑尼亚卫生部、德国汉诺威医科大学、美国梅奥医学中心等20余个国家的医疗机构、学术团体开展了远程交流与研讨,分享中国抗疫经验,极大地提升了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新冠疫苗的成功研发与对外输出,也对这种影响力的持续扩展有积极的助力。此外,国内的专家学者也在不断思考如何使中医药“走出去”的方案。这些努力或许终将促成中西医二水分流的新格局。

“儒家政治文化热”借势发力,重提儒家治理思想与治理模式的现代合法性成为关注焦点

在思想层面上,文化保守主义对疫情的思考始于对疫情的溯源,他们希望借鉴中国传统思想智慧寻求应对生态危机、重建人类生活方式的答案。有学者指出,我们应当回到中华传统的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立场上追问疫情的起因,尤其应当从人与动物、植物等和谐共处的高度反思人类中心主义,对非人类的自然存在的取用应努力做到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总体而言,关于这个问题的学术思考基本上保持了平和而理性的基调。

2020年,“儒家政治文化热”借助中国抗疫成功的事实再度抬头。中国政府在疫情防控中的出色表现,促使学者们对中国政治治理模式展开了深度思考,重提儒家治理思想与治理模式的现代合法性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在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中,学术基调是高昂而激进的。儒家的敬天、民本、仁义等治国理念对于疫情治理的意义得以反复申说,儒家治国理念被视为中国政府抗疫治疫经验的一个重要思想依据。诸多知名学者相继推出文章,聚焦于自由权与隐私权两大问题、基于古今之辩与中西之争两条进路开展了讨论,以期证说儒家政治治理模式的现代合法性。他们从政治价值观与政治制度两个层面分析了儒家与西方之间的差异,由此解释了儒家政治治理模式在疫情防控中的相对优越性,同时亦揭示了西方社会(尤其是美国)应对疫情失败的根源。有一种观点乐观地表示,儒家的“新天下体系”可成为新冠疫苗的开发、使用乃至全球化的价值路径。更有一种观点将儒家政治视为中国治理的理想原型,并从多元角度阐释了此种理解向度的政治意义:不仅可以使中国政治体系获得坚实的哲学基础,而且可以契合国民心理,对抗民粹主义,并接续自由主义的价值观。

相对于“中医热”而言,“儒家政治文化热”的影响力较为有限,并没有在学术界引发重大影响与广泛参与。但是,我们需要注意到文化保守主义借势发力的意图。他们希望借助新冠肺炎疫情这个重要契机重推儒家政治治理模式,以此为儒家政治文化的优越性提供价值辩护,并努力使之在中国与世界的政治文化体系中获得一席之地。这实际上是一种“新瓶装旧酒”的做法,意在重新申张曾经备受争议的政治儒学主张。

儒家文化参与现代生活世界的话语权持续提升

如何使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在参与生活世界中保持相应的话语权,是文化保守主义一直以来努力的目标。2020年,这个目标在学术思想讨论与民间文化活动的双重推进中得以持续提升。

在思想层面,以儒家文化回应生活世界中具有持续性的重大议题成为一项深入推进的工作。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重构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这个问题折射到文化层面,即中华文化如何参与世界文明交流与对话的问题。文化保守主义讨论的焦点是儒家文化在其中的角色与地位,其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温和的观点是强调儒家文化与世界文明的平等对话与互鉴。“文明对话和文明互鉴是世界文明近些年发展的方向,而儒家文化对人类文化共同体的呈现具有特殊价值。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之后,文化力量的重新‘洗牌和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大大激化了文明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因而对话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这个时候尤其需要儒家文化的参与。”另一种观点则较为激进,主张以儒家文化引领世界文化发展方向。主张以源于中国传统的“天下观”推动世界向持久和平方向发展的“天下主义”成为近年来的学术焦点,这个话题在2020年得以持续推进。有学者认为,应该辩证看待现行“世界”与“天下”制度,对中国而言,融入现代化初始阶段由西方国家奠立的现行“世界”(国家/国际)体系始终存在巨大的心理障碍。这个“世界”不仅非中国人自创,而且是曾经凌辱今日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帝国主义所创制的。而若重启古代帝国时期系统建立起来的“天下”制度取而代之,一方面中国传统制度所示缺陷不少,另一方面国际社会的接受度很低。因此,中国需要在融入国际社会这个“世界”的同时,寻求以“天下”理念改进现行国际秩序。

随着《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发布,儒家文化如何参与公民道德建设成为一个热点话题。有学者认为,近现代关于道德建设的思考中存在重政治公德、轻社会公德与个人道德的偏向与流弊,而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关键则在于纠正这种失衡的状态,恢复重私德的儒家传统,同时大力倡导社会公德,以此在公德与私德之间取得平衡。这个观点引发了学术界的深度讨论,“提升私德并非走出儒家困境的关键所在,唯有区分私领域和公领域,明确家与国的界限,才能推动儒家道德建设在现代社会的成功转型”。这两种观点虽然存在分岐,但皆肯定了古代儒家的公私德行论对于现代公民道德建设的资源意义,这一理论基调得到了广泛认同。但其中亦存在反对的声音,“如何评价近代以来重公德轻私德的偏向问题,需要以古今之变为社会坐标进行平衡与兼综。在现代社会,古代儒家所主张的从私德直接贯通到公德可能性并不存在,这一进路需要转进到公私德行分流的现代结构,分别确认私德与公德的不同社会功能”。

儒家文化如何回应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亦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话题。2020年,一些重要的应用伦理问题得以推进,如基于儒道伦理对机器人养老、生殖辅助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的反思。就其总体方向而言,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对于新技术革命的伦理指导意义得到了持续肯定。

在抗疫期间,民间传统文化活动以“线上/线下”的新模式开展,政府、学界、民间的三方合作趋向深化。比如,以纪念孔子、张载、朱熹诞辰为主题的系列活动的推出:全国各地的祭孔活动在线上线下同时开展;陕西各级政府机构、学术界、文化界纷纷推出了纪念张载诞辰1000周年系列活动;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大儒朱熹》的制作与播出。民间传统文化活动,既彰显了儒家文化参与现代生活世界的活力,又给予了其恰当的角色定位。

2020年,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文化保守主义的理性与非理性同时并存。理性在于,能够对世界经济与文明发展的现实图景作出清醒的判断,并由此走出西方文明主导下的文明对话范式,反映了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非理性在于,意图借助高涨的民族情绪提升传统文化在中国政治文化系统中的地位,通过对传统文化优越性的标榜削弱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平等性,等等。同时,民间传统文化活动依旧没有与现代性开展完全的对接。

(作者为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注:本文得到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新时代中华传统美德研究基地”的资助】

【参考文献】

①陈来:《中国近代以来重公德轻私德的偏向与流弊》,《文史哲》,2020年第1期。

②景海峰:《通向人類文化共同体的文明对话》,《社会科学报》,2020年8月20日。

③任剑涛:《当代中国的国际理念:融入“世界”,抑或重启“天下”?》,《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

④蔡祥元:《儒家“家天下”的思想困境与现代出路——与陈来先生商榷公私德之辨》,《文史哲》,2020年第3期。

责编/银冰瑶    美编/李祥峰

猜你喜欢
社会思潮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与我国文化建设研究
儒家文化助推核心价值观培育
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探析
直面“真问题”,廓清中国方向
多元化社会思潮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素质的影响
基于儒家文化下的产品设计探讨
为什么要重申“党校姓党”
《白鹿原》中朱先生形象的儒家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