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炮趣说

2021-03-10 09:48仲富兰
东方企业家 2021年3期
关键词:范成大焰火喜庆

仲富兰

中国人在节日喜庆的场合里,最不可少的就是爆竹了。爆竹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回顾鞭炮的历程,可以看出它的驱鬼、敬神、求吉、娱乐的有趣脉络,而每一步都与中国人的文化观念紧密相关。

鞭炮作为喜庆吉祥物,原出于古人烧竹发出的劈啪声以驱山臊恶鬼之俗,它隐含着传承而来的驱邪意义。据考证,汉代爆竹之俗,并没有被引进到年节活动,仅仅局限于驱鬼。因为在中国人的观念中,鬼是一种不祥之祸害,“山鬼”抑或“山臊”,藏于西方的深山老林,是一种不时给人们带来寒热病痛的病魔,古人认为可以用燃放爆竹之法来驱除。这在汉代大量的典籍中可以得到佐证,可以说汉代以前,爆竹实为一种驱鬼的巫术。

有确切的史料证明,爆竹作为一种驱鬼巫术与年节的结合,是在南北朝时期。成为除夕、春节驱鬼求吉的一种民俗了。梁朝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从此,过年便有了燃放爆竹的习俗。

宋代有一个很有名的苏州人,叫范成大,他做官是个好官,也是一个杰出的诗人,他在诗中吟道:“岁朝爆竹传自昔,……一声两声百鬼惊,三声四声鬼巢倾。十声八声神道宁,八方上下皆和平。”平心而论,宋代放爆竹之俗仍然包含了驱鬼求平安的信仰。人們将爆裂燃焦的碎竹片拾起来,叠放在床底,俗信认为,这样可以驱除疾疫,保佑主人身体健康。

风俗的变化,总是新旧混杂、交叉而行的。宋代在流行纸包火药爆竹的同时,也还保留了如范成大诗中所记的竹筒爆竹。在纸爆竹的基础上,宋朝又出现了连响的爆竹,称鞭炮。

清朝春节放鞭炮的习俗比前代更为盛行,其用于迎神纳福的特点,也愈益彰现。将爆竹用于迎神,迎神与驱鬼,恰是一个银币的两面,趋利而避害,《燕京岁时记》说:“每届初一,于子(时)初后焚香接神,燃爆竹以致敬,连霄达巷,络绎不绝。”从驱鬼到迎神,应该说是合乎逻辑的流变。

撰写《清嘉录》的顾禄,曾经指出过江南人放爆竹的用意:“岁朝,开门放爆仗三声,云辟疫疠,谓之‘开门爆仗。”人们试图在心理上获得更大的平衡,除旧布新,仿佛鞭炮的声响,可以除却一年的烦恼和劳累,而寄托对于新的一年以希冀,以求蒸蒸日上,人丁兴旺,万事如意。所以鞭炮就不独是节庆的专利,举凡婚姻之喜、乔迁之喜、仕途之喜、开张之喜等等,都要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既是喜庆燃放爆竹,对于爆竹品种要求就丰富多彩了。民间的烟花,就是鞭炮的发展与延续。烟花又叫焰火,是由爆竹演变发展而成,它不似爆竹以声响显威势,而是色彩图案变化多端为特点,烟花一般是内装药剂,点燃后焰火喷射,并幻化成各种美妙图像。大约到明代,烟花就大为可观。由于它有社会需求,所以品种之丰富,也令人目不暇接。当代社会一些重要庆典,人们造就的美丽烟花之夜,真可谓“当惊世界殊”。

猜你喜欢
范成大焰火喜庆
喜庆的新年
张灯结彩
焰火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颜色
焰火
满堂红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喜庆的春节
喜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