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罗浮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木本植物群落特征的研究*

2021-03-11 14:04杨奇青林伟通黄潇洒
智慧农业导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罗浮山胸径样地

杨奇青,林伟通,黄潇洒

(1.惠州市国有罗浮山林场,广东 惠州 516131;2.广东罗浮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广东 惠州 516133;3.广州林芳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520)

植物群落特征能够反映出被监测生态系统的结构构成、功能特征,还能够检测出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价值[1-2]。生物量能够体现出表征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反映其整体的物质积累,可用于评价森林的生产力和固碳潜力[3-4]。研究植物群落的生物量、生物多样性、物种组成特征,探索群落特征与生态因子的关系,对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具有积极意义,已有研究发现,植物的多样性和跟进结构对该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具有明显的影响[5]。

广东罗浮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种类丰富,大部分地区植被保持良好。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通过研究罗浮山保护区内5个不同海拔高度的1ha森林固定监测样地的径级结构、结构构成、功能特征、多样性等群落特征,同时还探究了海拔对群落结构的影响,定期对该区域森林的群落生产力预测与高效经营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域位于广东罗浮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区内植被类型和森林群落多样,植被类型沿海拔分布有较为完整的垂直系列。

1.2 样地设置

2020年8月,在研究区内设置5个大小均为1ha的正方形样地。按CTFS样地建设规范,用全站仪将1ha样地划分25个20m×20m的样方,每个样方细分为16个5m×5m的小样方。对样地内所有胸径≥1cm的木本植物(含分枝个体)进行每木检尺,对胸径、树高和冠幅进行测量并记录,同时记录植物种种类、数量、生长情况与分枝情况(见表1)。

表1 样方基本信息

1.3 分析方法

通过样地的重要值判断群落的优势树种情况。

重要值(IV)=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D)分析各样地的种类多样性,其具体公式如下:

其中,Pi=ni/N,指的是i物种在样地物种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大小,N代表物种总数,ni表示i的物种数量。

生物量=[根的生物量(W根)+树干的生物量(W干)+枝条的生物量(W枝)+叶子的生物量(W叶)]/样地面积。

个体百分数=(样地中各径级的个体数量/该样地的个体总数)×100%。

胸径划分为5个径级,Ⅰ:(1.00cm≤DBH≤10.00cm);Ⅱ:(10.00cm<DBH≤20.00cm);Ⅲ:(20.00cm<DBH≤30.00cm);Ⅳ:(30.00cm<DBH≤40.00cm);V:(40.00cm<DBH)。采用EXCEL 2013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木本植物的物种组成

5个样地共有木本植物193种,隶属于60科115属。在5个样地中,低海拔样地的LFS-1物种数量最少,同一科、属的数量也最低。在中等海拔的LFS-2号样地有多达138种。高海拔LFS-3号样地的科数与中海拔相差不大,但属种数低于中海拔(见表2)。

表2 不同样地的科、属、种的数量

重要值是表征不同物种在群落中地位的重要指标。LFS-3号样地有13种乔木层物种重要值大于2,占总物种数的14.29%。样地优势种为润楠、格氏栲和格氏栲。LFS-4地块有14种乔木层重要值大于2,优势种为鹅掌楸、木荷和刺山柑。LFS-5号样地有14种乔木层重要值大于2,占总种数的14.29%。优势种为木荷、贝拉木和罗浮柿。

2.2 广东罗浮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木本植物的生物多样性特征

LFS-2、LFS-3和LFS-5样地群落乔木层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位列前三;LFS-3、LFS-4均匀度指数大于1。伴随海拔高度的不断升高,木本类植物的多样性也逐渐降低,多样性指数呈现了非常明显的下降趋势(见表 3)。

表3 不同样地的多样性指数

2.3 广东罗浮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木本植物的径级结构特征

研究发现,5个样地的Ⅰ级胸径居多,LFS-1样地的胸径小于5cm的最多5070株,占78.18%,LFS-2样地次之,LFS-3样地最少为68.42%。中等海拔区域的除了Ⅰ级个体为主,胸径大于20cm的个体占7.53%,显著高于高低海拔的样地(见图1)。

图1 不同样地木本植物的径级组成

2.4 广东罗浮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木本植物的生物量特征

5个样地的平均蓄积量为179.06m3/ha,其中,LFS-2样地内DBH≥1.0cm活立木蓄积量最大,为291.36m3/ha。LFS-3样地次之,LFS-1最少为85.51m3/ha,随着海拔的升高,生物量呈现升高的趋势。

3 结论

植物种类的分布与温度、降水和光照因素等息息相关[6],有研究表明罗浮山保护区5个样地内的土木植物种属在中等海拔区相对较高,整体呈现出先增后减的事实,与其他地区的调研结果略有出入。可能是由于海拔的升高,使得降水和温度更适宜植物的生存,因此,物种的数量和种类都得到了增加,这也表明中等海拔区的环境更适宜多种物种的生存。

重要值指的是某一物种在群落中的综合数量指标。伴随海拔的增高或减低,样地的优势物种也产生了变化。各样的优势物种都属于壳斗科6种,隶属于樟科4种,由此也发现了研究区的优势科目为壳斗科和樟科,这与之前对庐山保护区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

研究发现植物的多样性会随着海拔的变化呈现出单峰的发展趋势,可能是由于样地的限制使得在海拔500m-700m之间没有更多的样地可供检测。因此,可能出现忽略最高海拔区域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的问题。

广东罗浮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高、低海拔区域主要以小径级树木为主,说明林分处于幼龄林阶段。而在中等海拔区域,径级结构相对较为均匀,主要以Ⅰ、Ⅱ、Ⅲ径级的树木个体为主。

猜你喜欢
罗浮山胸径样地
四川省林草湿调查监测工作进展
马尾松公益林胸径分布规律及冠幅影响因子分析
桉树培育间伐技术与间伐效果分析
仁怀市二茬红缨子高粱的生物量及载畜量调查
基于GNSS RTK的广东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研究
甘肃祁连山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祁连圆柏前后期胸径关系的探究
罗浮山与岭南道教
博罗·罗浮山
用地径胸径回归分析法推算采伐木蓄积
解读:诗情画意涌罗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