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生数学交流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

2021-03-11 07:29周海燕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交流评价数学

周海燕

(江苏省徐州市第十三中学 221006)

初中数学学习与小学数学学习有着很大的不同,小学数学即使有些知识不是太理解,但只要会用公式、记住一些数学模型、计算能力强,仍然能考出不错的成绩,但是到了初中阶段这部分学生的成绩往往会“一落千丈”,他们会产生未有过的挫败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有的甚至对数学“避之不及”.究其原因除了初中数学知识越来越多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生还是“不会学习”,数学学习还仅仅停留在老师讲、学生听、记、练的听课模式上,学生很少主动提出问题,师生、生生之间也很少做到真正地互动,更谈不上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锋……久而久之,学生很难真正“爱”上数学,自然也很难从数学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要想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具有实效性,就应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数学交流是学生参与数学课堂学习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所谓“数学交流”是指数学信息接受、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也就是探索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因此数学交流能力应该是每个初中生都应具备的数学学习能力之一,作为一线的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初中生数学交流的能力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准确地自我定位是进行数学交流的前提

我们数学老师们为了能让学生学好数学那真可谓煞费苦心:课前认真备课;课上恨不得讲满整节课;课后常常会利用自习课再对学生出现的错题进行集中讲评、还会给一些学困生“开小灶”……但是学生却不领情,学习数学的热情并不高,老师往往是“剃头挑子一头热”.课堂上学生不愿意主动发言、不愿意与老师互动、不愿意和同学分享学习成果,老师常常抱怨学生太冷漠.学生这些表现应该引发我们数学老师重新思考师生关系存在着哪些问题,重新对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进行更加准确的定位.老师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舒适、安全、亲切地学习环境;要通过教学活动注重对学生的自信心进行培养.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尊重学生发挥潜能,和学生一起经历学习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声、乐于发声,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擦出智慧的火花.

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提高是进行数学交流的保障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激励学习的最好老师.我们数学老师可以给学生说一说数学发展的简史、讲一讲古今中外一些数学家的名人趣事,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以和学生一起做一些有趣的数学实验,尽量将数学的知识性与趣味性相互融合,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神奇;上课时尽量选取生活中、身边的实例作为数学问题的素材,指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不管是讲几何还是代数、也不管是新授课还是习题课,都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选择适恰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思考、多交流、多质疑…….

三、掌握多种形式的数学语言是进行数学交流的基础

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交流是思维活动的重要环节.要想在数学课堂上师生、生生间进行顺畅地交流,就必须保证交流师生双方数学语言的规范、严谨、科学.数学概念、术语、符号、式子、图形等各种形态的数学语言一定要把握一个“准”字,比如切线与切线长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因为老师的数学语言就是学生的样板,所以老师的数学语一定言要“精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鼓励学生“说数学”,即使说的不够精准,也要先肯定再指出存在的问题;老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读数学”,在数学阅读中自主阅读和合作交流相结合,学会将题目化繁为简,从中理清思路、分清步骤、寻找解决方案;数学书上的数学活动、数学实验室等都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写数学”的素材 ,学生成立研究小组将查阅资料、设计活动方案、记录活动过程、得出活动结果等一系列研究过程,用数学语言加以记录、整理、归纳,“写数学”的过程就是相互合作交流的过程.

鼓励他们把数学观察、数学发现、研究心得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

四、有效的“数学问题场”的设置是数学交流的关键

所谓“数学问题场”有别于“数学问题”,它是指整堂课中一串问题贯穿始终,师生、生生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内容而相互作用的所有时空中介的总称.数学问题场的产生可以由老师设置,也可以是引领学生提出来,还可以是学生在学习中自然而然遇到的问题.

比如苏科版七下数学活动《批图 公式》的教学,就是以“数学问题场”进行教学.

1.目标串、问题串

(1)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上面图形的面积,你能得到什么等式?

(2)图形的面积和代数式之间有何关系?

(3)这里蕴含了什么样的数学思想?

通过这个问题串的设置引出了活动主题《拼图 公式》,同学间的数学交流都是围绕着这些问题展开的.

2.活动串

(1)1张A型纸片、3张B型纸片、2张C型纸片 用这些材料拼出一个长方形,并通过不同的方法计算其面积,探求相应的等式关系.

(2)分别选取适当数量的A型、B型、C型三种纸片,拼出下列长方形并思考:①面积为3a2+4ab+b2的矩形;②你拼的矩形长和宽分别是多少?③你有其它表示这个矩形的面积的方法吗?④你能得到什么等式?

(3)以上活动说明了复杂的二次三项式和图形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通过这些活动串将活动设计和活动思考合二为一,问题引领活动、问题引发思考,有了深入的思考才能进行深入的交流.

3.反馈串

(1)任意一个关于a,b的二次三项式,都能用拼长方形的方法,把这个二次三项式进行因式分解吗?

(2)你能运用拼图前后面积之间的关系说明长方形的代数意义吗?

反馈串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通过一定的形式对学生的交流学习进行检测,然后再反馈、再追问的过程.

目标串、问题串、活动串、反馈串,把学生的所有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都串在了一起,把学生的数学交流也层次分明的串在了一起,把老师和学生的心也紧紧地串在了一起.

五、对学生数学交流能力进行多元化评价是数学交流的助推器

对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的评价,国内外文献很少提及,笔者认为这种评价应该是过程性的、多元化的.评价的最终目的是想通过评价让孩子能更加清晰地认知自己的现有水平和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能在评价中得到鼓励、认可,得到教师更有针对性地指导.

1.对学生数学交流进行过程性评价,给出科学的行动指导.

课上,教师应该是数学交流的参与者,在倾听、巡视的过程中,根据各组已取得的成果或暴露出的问题给予相应的评价和指导,以便学生能及时理清思路,从而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2.引导学生数学交流中进行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互评.

数学交流中要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己检验数学学习的达成度,并能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深入剖析,其根本目的是学会在交流中自我调整.在数学交流中同伴间的相互评价,有利于大家互帮互学,更能从他人的视角来更加客观、全面的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在数学交流中,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融合的.在具体操作中可以通过评价表来进行一些量化的评价,通过评价结果可以更加客观地对比他人审视自己,确立自己学习的榜样和需要改进的方向.

猜你喜欢
交流评价数学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