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大漆家具的艺术特征探析

2021-03-11 02:23邵云楚ShaoYunchuXueKun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1年1期
关键词:生漆桐油博山

■邵云楚,薛 坤 Shao Yunchu & Xue Kun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济南 25000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传统技艺,并逐渐回归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漆艺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期便被发现并开始运用。大漆属天然材料,其防腐蚀、耐高温、耐酸碱等特征,对木材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提高了木制品的使用寿命。大漆还具有一定的装饰效果,多用于漆工艺品,通过不同的髹漆技艺展现出多样的形式,增加了大漆适用的广泛性。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地区文化底蕴丰厚,当地工艺品种类繁多,如大漆家具、陶瓷、琉璃等。大漆家具的精髓在于透过技艺所展现的文化内涵与造物态度,深入研究博山大漆家具,总结其文化艺术特征,使得大漆家具为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

1 博山大漆家具的发展脉络

博山人民常说:“这漆那漆,不如大漆”[1]。《周礼·春官·巾车》:“髹,赤多黑少之色。以漆漆物。”此漆,就指博山人民口中的大漆[2]。博山,古称颜神。因煤、陶、琉璃业兴盛,地理位置占据齐鲁要冲,故称“鲁中重镇”,淄博在清朝末期是鲁中地区的木材集散中心,博山大漆家具在原材料上占有一定优势[3]。据旧《博山县志》记载:“城关木工所做桌、椅、箱、床、凳、屏、镜框等,严缝细整、油漆光泽、为他县所不及[4]。1938年时,博山木工作坊大多停产,自家作坊更是少之又少,大漆木器市场面临消亡。1948年博山解放后,失业工人组织起来发展木工。博山木器厂始建于1955年,原名淄博市博山区土木建筑前进生产合作社,位于博山区双山西路4号,系集体所有制企业,隶属淄博市第二轻工业公司。博山木器厂开始时主要加工生产木制家具、金属家具、刨花板等,是省内生产大漆家具的主要企业。博山大漆家具兴盛时期木工作坊多达几十家,博山穿棕大床、太师椅等产品远销青岛、天津等地,每逢博山大集,木器市木器种类数多,交易兴盛。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发展,从传统木家具形式逐渐变化到与现代家具形式结合,传统技艺不断流失,加上其加工工艺较为繁琐,造价相对较高,迫使传统大漆家具越来越少,博山大漆家具在时代的发展潮流中正在慢慢消失。

2 博山大漆家具类型

2.1 椅坐类

博山地区的椅座类家具主要有元魁椅、灯挂椅、罗汉椅等。其中,元魁椅与八仙桌搭配,是博山地区婚嫁圆房的必备家具,元魁椅造型方中带圆,在官帽椅的基础上增加了圆角,靠背扶手无出头,无过多修饰,只在靠背上带有局部刻画装饰,多为吉祥事物,是博山地区的地方特色家具(图1)。

2.2 躺卧类

躺卧类家具主要有罗汉床、三元腿床。床具作为造型特征鲜明、独特的穿棕工艺的家具,将传统的木工工艺、穿棕、漆画相结合,反映了博山地区的文化底蕴,其中木工工艺保留了明清家具的工艺特点,三元腿或罗汉腿,并结合棕丝的特点与博山大漆工艺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博山大床。

2.3 台桌类

博山民间桌子种类和形式十分丰富,有八仙桌,书桌、锁地抽头桌、条山几、脸盆架、花架等(图2)。八仙桌与元魁椅组成一套大漆圆房,八仙桌桌面四边长度相等,造型简练,结构简单,用料经济,腿部有方腿、圆腿之分,杖子有罗锅杖、霸王杖等,其形态方正,两侧放元魁椅给人一种稳定、亲切的感觉。条山几在博山地区又叫“搁几”。搁几造型简洁大方,无过多修饰,多放置在八仙桌圆奎椅后面,做陈设用。

2.4 储存类

博山大漆家具中,属于储存类的家具主要有大衣柜、大箱小箱等(图3)。大衣柜一般形体较高,可放大件或多件物品。双门对开,内有隔板,存储空间大。大箱小箱体形不大,由三部分组成,最下面为支架,有的以小柜子的形式,可以存放鞋物等,有的以面板雕花的形式,只做装饰与支撑作用;中间放大箱,多存放衣物被褥等,最上面放小箱,多存放首饰等贵重物品,箱子内部糊一层花布或报纸更干净。此箱需经常搬动,为达到坚固耐用,均用燕尾榫结合,榫结合处露在外面同时起到装饰作用。

■图1 元魁椅

■图2 锁地抽头桌

■图3 大箱小箱

3 博山大漆家具装饰特点

博山大漆家具装饰纹样构图完整、比例匀称、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图案优美,给人一种节奏美和韵律美[5]。根据图案纹样的题材类型不同,分为动物纹、植物纹、祥禽瑞兽纹和其他纹样。这些纹样运用像,谐,喻等手法包罗自然万物,赋予其更为丰富的寓意,融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6]。

3.1 动物纹

博山大漆家具中蝙蝠纹是常用的装饰纹样之一,蝙蝠纹的“蝠”与“福”谐音,被当作是多福、幸福的象征。蝙蝠纹常用于椅背的装饰,由于博山的元魁椅、灯挂椅等椅身装饰较少,通过椅背中间浅浮雕或描金的方式,以此作为点缀,使椅子整体更加丰富。鸳鸯纹,多成双成对出现,且形影不离,并视为坚贞爱情的象征。鸳鸯纹常用于博山大漆棕床的裙板中间部位,或与莲花结合,又称“鸳鸯戏莲纹”,以此作为博山人民夫妻恩爱,永不分离的精神寄托。喜鹊纹,它是好运和福气的象征。“梅”与“眉”同音,喜鹊登梅又被叫作“喜上眉梢”。喜鹊还常常与爆竹结合构成“早春报喜”“喜报春光”等图案,寓意春天到来,喜事将至。在博山地区,“喜上眉梢”常用于床的裙板上等大面积的地方。蝴蝶纹,以其优美的形象为博山人民所喜爱。“蝶”与“耋”同音,所以蝴蝶又代表长寿。博山大漆家具装饰中蝴蝶纹常与其他花草植物、禽珍动物相组合,形成一幅完整的吉祥图案。

3.2 植物纹

博山大漆家具中所用的植物纹样主要有梅、兰、竹、菊、荷花、牡丹花、四季花等。其中梅花是博山大漆家具装饰图案中常见的花卉形态,同时也是民间广为喜爱的“四君子”之首,它以坚贞不屈的品格被博山人们所喜爱,(图4)。梅花纹样常与其他纹样一起组成组合纹样出现在家具图案装饰中,用来表现一种高洁的品质。以松、竹、梅相搭配的“岁寒三友”,作为极具文化底蕴的装饰题材常见于博山大漆家具中,在床围、床楣、椅背等处常见此纹样。“梅兰竹菊”,在博山大漆家具中常一同出现在一系列家具中,也有同时出现于同一家具不同部位。牡丹,作为富贵之花,寓意吉祥富贵,在博山地区广为流传。牡丹与凤凰组合又叫“凤穿牡丹”,有祥瑞、美好和富贵的象征。该图案常用于婚嫁,象征幸福美满。在博山大漆家具中,牡丹常用于床挂楣,图案中凤凰穿行在盛开的牡丹花丛中,并加以描金彩绘,明暗的强烈对比,更加光彩夺目(图5)。

3.3 祥禽瑞兽纹

龙纹在博山大漆家具中用到的地方较少,在民间封建社会,龙为皇族象征,代表等级高,民间一般选用简化或抽象变形的草龙纹样。博山座椅靠背上常刻有拐子龙纹,拐子龙纹源于草龙纹,其整体线条挺拔、简洁明快。凤纹常用来象征祥瑞,凤凰是百鸟之王,是想象的一种鸟[7]。凤纹在博山大漆家具中常与牡丹相结合,用于大床围板,如上所述。鹤纹,常以松鹤延年来表达。

3.4 其他纹样

在博山大漆家具装饰中,除以上几种纹样,还有器物纹、文字纹、几何纹等。器物纹主要有博古纹、暗八仙、如意纹、万代盘长等图案。文字纹经常以吉祥祝语、诗词歌赋以及文字配合图案进行装饰,在瓷器、家具等工艺美术品上都有出现。博山地区常见的文字纹有福、禄、寿、喜纹等,以文的词义加强图案的表达。

■图4 梅花纹

4 制作技艺

4.1 所用工具

制作传统博山大漆家具工艺复杂、步骤繁多,完成一件大漆家具所需的工具各式各样,主要包括大漆加工工具、髹涂工具和研磨工具。

4.1.1 加工工具

加工工具有拧床、细纱布、漆房、温度计、湿度计、铁锅等。博山大漆家具制作中,传统漆液杂质过滤的方法称为“拧漆”,而拧漆则需要借助拧床来完成。拧床又叫绞漆架。在博山地区的家庭小作坊中,因各自条件不同,有的直接将漆放在布囊中,两个人人工拧漆,滤掉树皮等杂质。温度计、湿度计用于检测荫房的温度和湿度。铁锅用于桐油的熬制。

关于大漆干燥环境的介绍,《髹饰录》:“暑溽,即荫室。大雨时行,湿热郁蒸。”其中的“荫室”,在博山地区又叫“漆房”[8]。博山地区的漆房四面吊毯子或草席,草席上浸水,需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地面也需均匀洒上水,反复几遍,用报纸一类的东西铺在地面,控制地面水分的蒸发。刷漆时天气阴雨连绵较好,干燥的西南风则不利于大漆干燥。漆小物件的话,博山漆匠选择放在地窖中阴干,地窖的阴湿环境与漆房极为相似,但由于地窖较为狭窄,且窖口小,不适宜家具的挪动,所以只能完成小物件的阴干作业。

4.1.2 髹涂工具

髹涂工具有牛角刀、鬃刷、毛笔、漆栓等。刷漆用栓,需要具备口齐、根硬、头软、毛密等特点。博山漆工用的漆栓是一种猪鬃扁刷,木制刷把,宽约6-8厘米,长约15厘米。毛笔一般选用质地较硬的毛,因漆液比较稠,调制颜料后会更不易操作,毛制较软的笔不易带动,笔毛还应细长,这样可以多蘸漆,进行更长时间的描绘。

4.1.3 研磨工具

研磨工具有水砂纸、鲨鱼皮、人造磨石等。漆胎做灰或每遍上漆,干透以后,蘸水研磨,将漆灰或漆面磨平。在抛光打磨白茬家具时,使用小鲨鱼皮,与现在的砂纸起相同作用。水砂纸用来打磨漆表面,一般选用200-2000号之间的型号,号越大越细。

4.2 材料备制

4.2.1 生漆

生漆,又叫天然漆,从漆树上割下时呈无色透明状,经氧化后变成赭色,待阴干后颜色逐渐变深。通过控制漆酶的活性,由此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是生漆的成膜过程[9]。1954年以前,博山地区的生漆大部分来自陕西,也有一部分来自四川。直到公私合营,生漆有专门的部门来管理,博山的漆工便开始自己调兑生漆,大漆由生漆、桐油等调兑加工而成。博山地区1954年以后生漆由土产部门经销,通常漆与水的比例以几分漆来区分。部门经销的大漆有从四分漆到八分漆不等,其中八分漆最好,七分漆次之。由于当时物资紧张,好漆数量有限,买好漆必须带着差一点的漆一同购买。博山地区广为流传的生漆歌谣,“好漆似清油,照见美人头。搅动虎斑色,挑起不断钩。”

4.2.2 桐油

“风油雨漆佳”中的油是指桐油[10]。博山地区的大漆需将桐油熬制后,再加入生漆才能使用。桐油具有干燥快、光泽度高、附着力强、耐酸碱等特性。生漆与熬过的桐油混合叫“熟漆”。熬桐油是个技术活,分寸不易把握,需要有一定经验的老漆工来熬制。桐油需用铁锅熬,否则容易粘锅,加热过程中需不停搅拌,受热均匀。木柴文火烧到一定温度,达到约280度时快速端下锅降温,温度过高后会导致桐油成胶状无法使用,须熬得恰到好处。过去没有温度计,全凭老师傅的眼力来判断桐油的熬制情况,用木棍挑起桐油,拔丝能拔到很长时便要及时端下锅来,若火候不够,漆层不明亮且不易干。这时桐油会冒出烟,俗称“放烟”,必须将烟放出,若烟闷在桐油里会导致后期漆层不亮。

4.2.3 漆灰

博山地区在髹饰大漆家具之前需先在木胎上一层漆灰,作为底胎的腻子。漆灰在《髹饰录》中记载到:“土厚,即灰。有角、骨、蛤、石、砖及坏屑、磁屑、碳末之等。大化之元,不耗之质。[11]”博山漆匠调制的漆灰较为独特,由马铃薯或玉米经研磨等多道工序制成,又称用“粉弹”调制[12-13]。

4.3 上漆过程

4.3.1 抛光打磨

白茬家具首先打磨抛光。工具有粗细不等的砂纸、砂布等,古时没有这些工具,博山的木工匠人们常用鲨鱼皮进行打磨。据老匠人们讲,鲨鱼皮常选自小鲨鱼,其刺细密,比砂纸打磨的更为精细。

4.3.2 刮腻子

腻子就是将粉弹等原料掺进生漆,也叫漆灰,博山人把上腻子这道工序叫镪灰。家具的重要部位要镪灰均匀且镪满,不重要的地方只需用漆灰找补,把有瑕疵的地方盖密修平,保证漆完后无瑕疵即可。

4.3.3 上漆

准备好熟漆,将漆栓蘸上漆液刷到家具上,大漆由浅变深,由湿到干的过程,又叫“回色”[14]。颜色变化越明显,说明干的越快,漆液好且环境适宜。刷漆时手腕挺起,大漆有一定的弹性,需用力将大漆蹬起才能刷匀,第一遍上漆完成。第一遍漆后四五个小时漆开始变干,隔天便可以打磨,漆一遍打磨一遍,接着漆第二遍,第二遍干后再进行打磨。如需画漆,需在此时画漆。在博山曾流传的上漆口诀,“横三竖七,横七竖八”,说明上大漆的遍数,能做到如此,大漆便可刷匀[15]。

4.3.4 画漆

画漆,将毛笔蘸上调制过得漆液在底漆上起草画稿[16]。底漆不黏不滑,大致干燥后,画上“凤穿牡丹”“喜上眉梢”“博古图”等吉祥图案。画漆时漆中可加入适量汽油调和,使漆液画起来更加顺畅。

4.3.5 上银箔

画漆完成后还有一定黏性,小心取出银箔罩在画面上,轻轻扫去未画漆的部位,只留画漆后的图案。后用小狼豪毛笔蘸墨勾线,使画面更清晰,内容更丰富。银箔可用金箔、锡箔、铝箔等代替。

4.3.6 罩漆

“罩漆”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银箔尚不牢固,需在未干透时再上漆,这时工序较难[17]。将漆栓蘸满漆液,扁刷平铺到画面上,均衡匀速刷过。适时可兑入煤油,降低大漆的稠度,以免伤及银箔。依次刷过画面,空余无画稿部分不需刷漆,待画面全干后,整体再刷第三遍大漆,而此时画面部分已刷四遍。若需更加精美,可继续刷第四遍乃至第五遍。此时大漆家具便完成,晾干即可。

■图5 凤穿牡丹纹

5 结语

博山大漆家具是传统漆工艺的技艺延伸与民间传承发展的文化产物,虽然市场上流通的大漆家具题材陈旧、造型仿古,很难适应快速发展的工业文明和人们求新求异的审美心理,但它所保存的中国手工艺文化的原生状态与精神内涵,是促进博山地区大漆家具发展的重要资料。所以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分利用博山大漆家具的文化艺术优势,为日后的大漆家具发展提供新方向,为大漆家具工艺产业市场道路的选择提出创新。

猜你喜欢
生漆桐油博山
博山琉璃研究综述
金博山冠饰探析
烯丙基改性生漆的合成及其光/氧固化特性研究
神秘的“东方树液”——生漆
一斤生漆的“分量”——“漆农”刘照元的平常生活
原乡(外二首)
开箱取宝之博山豆腐箱
生漆中桐油的检测方法
基于响应面法优化桐油脱色精制工艺的研究
溶剂挥发法制备聚砜包覆桐油自修复微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