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价值分析

2021-03-11 01:01王文静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30期
关键词:血透优质血液

王文静

浠水县中医院内科,湖北 黄冈 438200

血液透析(血透)是一种净化人体血液的治疗技术,是大多数肾脏疾病末期患者的优先选择。但随着血液透析治疗的时间推移,患者生存率会逐渐下降,因此需要坚持对患者实施有效合理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因此不利于集中解决处理患者的基本问题,同时护理人员长期进行重复劳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会受到影响[1]。 优质护理管理是为提高对护理人员的管理效率提出的新型管理模式,该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管理的水平并促进护理人员形成较高的职业素养的专业能力。该研究以该院在2020 年6 月—2021 年6 月38 名血透护理人员为例,对其实施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并对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希望可以为后续院内实施护理管理提供有利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与该研究的所有对象均来自该院从事血液透析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共38 名,其中男3 名,女性35名;年龄24~42 岁,平均(32.8±4.2)岁。 所有护理人员均需要参与2 次护理管理,人员不发生变动。

该研究选择2020 年6 月—2021 年6 月的所有患者均需要每周到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前6 个月收集109例患者,男79 例,女30 例;年龄31~72 岁,平均(45.7±6.3)岁。 后6 个月共收集111 例患者,男81 例,女30例;年龄33~74 岁,平均(47.1±9.9)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研究所选病例均经过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肾功能不全者;首次诊断结果为尿毒症者;需接受6 个月时间治疗;意识清楚;阅读和沟通能力无障碍;自愿该研究。

排除标准:有严重皮肤感染者;精神异常者;拒绝配合护理工作者;心肺功能严重异常者。

1.2 方法

比对组护理人员按照既往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接受管理。根据院内血液透析护理管理相关规定执行工作,定期参加工作总结会议,反思既往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定期参与各项工作培训并接受考核检查,严格按照交接班制度进行交班工作,完成护理部下达的所有工作任务[2]。

干预组护理人员管理措施和流程。

①组建优质护理团队。将所有护理人员组建为不同的优质护理团队,每个团队中应包括血液净化室医师、护理人员和营养师[3],组内各人员的主要职责和配备人员,见表1。

表1 优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成员角色与职责

②团队成员培训。团队所有成员均需要到血液净化室办公室接受培训并接受考核,培训次数共分为3次,第1 次、第2 次培训主要开展于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前,以例会形式进行病案分析,团队所有成员共同商讨查阅相关资料后拟定患者的健康宣教资料[4]。 第3 次培训定在护理中期需要对护理前3 个月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指出其中不足之处并完善护理干预方案[5]。

③优化风险管理制度。针对血液透析患者可能会在治疗期间出现并发症以及意外事件,通过对既往临床病例资料的分析,初步拟定合理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6]。该制度必须包含对不良并发症预防措施、治疗措施,对紧急事件的处理措施、制度、风险因素排查制度以及护理操作规范制度。所有护理人员有责任和义务在实际工作中找出风险隐患,根据这些风险隐患问题不断对管理制度进行改进和优化[7]。 护理人员也需要定期分析血液透析护理工作问题,针对操作出现严重违规的护士要采取公开批评,警示其他护士,对表现优异的护士要给予奖励和表彰[8]。

④建立血透风险应急制度。 建立应急护理团队,团队人员由所有护理人员轮流组成。应急护理团队人员需在血液透析护理过程中不断巡查各病房,协助当日值班护士完成好各项血液透析护理操作,日常清点好应急用品和药物是否齐全[9]。不定期对血透室进行检查,根据血透护理日常工作特点不断优化改进安全管理有关制度、消毒灭菌制度,患者从入室到出院的各个流程需要有专人进行监护, 强化交接班相关程序[10]。 排班人数需要灵活变化,根据当班接待患者的数量配置护理人员人数,严格监督护理人员上下机操作[11]。

⑤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学习。让所有护理人员了解到交接班工作的重要性,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对血液透析相关核心制度进行学习,要求所有护理人员熟练并背诵所有规则内容[12]。 所有护理人员学习临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护理人员职业法相关法规,能够主动使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和患者的合法权利,提高护理人员对工作的责任感,并强化各护理人员对血透室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能力。 在院内不定期开展安全法治活动[13],针对既往血透室出现的护理问题和纠纷事件进行评价分析,并对当前社会中的实时护理纠纷案件进行讨论,不断开拓护理人员的视野,以此加强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防范和管理认知水平[14]。

⑥加强对护理人员透析相关操作水平考核。要保证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质量,就必须从根源着手,因此提升护理人员的操作管理规范意识和水平是前提条件[15]。 定期对所有护理人员透析导管操作和动静脉内瘘操作水平进行考核,结合护理人员实际情况给予其培训,为每名护理人员设立一个护理目标和指标,规定其负责的患者发生感染和导管内血栓形成的最大人数,一旦护理人员护理出现超标问题,必须要追责,护士长需要检查分析其出现问题的根源,找出根源并以此提醒其他护理人员加强防范意识[16]。

1.3 观察指标

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工作态度、 质量、安全的评价结果(各项总分为100 分);所有护理人员对自身护理能力进行自评(总分100 分),对比两组护理管理的效果。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对护理评价对比

干预组所负责的患者对其护理工作的评价明显优于比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评价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评价对比[(±s),分]

组别护理态度评价护理质量评价护理安全评价干预组(n=109)比对组(n=111)t 值P 值96.8±3.6 85.4±8.1 7.025<0.01 95.8±4.2 81.6±4.7 6.284<0.01 96.3±2.8 79.9±10.5 8.201<0.01

2.2 实施后两组护理人员对自我护理能力调查对比

管理后干预组护理人员整体自我评价显著优于比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人员自我评价对比[(±s),分]

表3 两组护理人员自我评价对比[(±s),分]

组别自我评价比对组(n=38)干预组(n=38)t 值P 值72.5±3.8 97.2±2.2 7.892<0.01

3 讨论

随着血透技术在国内的广泛开展,其逐渐成为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优先选择,但长期维持治疗可能会诱发患者内分泌、代谢功能紊乱,且由于多数患者不能够很好地控制自身水钠输入,加上长时间处于无尿、少尿状态,加大了患者出现各类血透并发症发生率。 加上血透治疗时间较长, 若患者缺乏自我管理能力, 随意饮食就会降低治疗的效果[17-18]。 相关医学研究报告显示,在治疗前对血液透析患者开展相关知识讲座,可以让其提高自主管理意识,不仅可以提高其生活能力,还能促进健康转归,同时也能让患者家属的照顾能力得到提高。 血透护理管理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只有不断加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提高护理人员的对护理工作的责任感以及风险防范意识, 才能真正确保护理工作的质量,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及质量[19]。 护理人员工作量较大且经常会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优质护理管理可通过对护理人员了解,重新配置优化排班,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符合提高其工作效率。 还可通过定期纠错、学习让护理人员更加清楚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并以此对护理工作内容和制度进行优化改进[20]。 护理人员的工作形象、态度、服务水平都会给患者治疗效果带来较大的影响, 因此院内在对护理人员进行管理时需要进行优化。 优质护理管理通过从提升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提高其护理风险防范意识、解决风险的能力等全面提升护理人员整体的工作水平,因此在国内外临床都受到了较高的推崇。

从该研究中优质血透护理管理的实施效果来看,进行优质护理管理的干预组,其在治疗期间发生各项护理不良事件的频次明显降低,患者的心理状态也得到了较显著改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有得到充分提高,血液透析治疗效果更好。 从护理人员方面来看,其经过优质护理管理后对自我的评价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态度评价、护理质量评价以及护理安全评价也较实施优质管理前有了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模式对于患者而言实施效果较佳,因此可将优质护理管理模式继续在血透护理中运用。

猜你喜欢
血透优质血液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预防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超声对规律血透患者造瘘术后吻合口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
观察思维导图护理干预在老年血透患者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多彩血液大揭秘
神奇血液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