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水利名词关乎安全

2021-03-11 08:05
中国安全生产 2021年5期
关键词:堤段圩区集水

圩垸

圩垸[wéi yuàn] ,指在河、湖、洲滩及滨海边滩近水地带修建围堤所构成的封闭性生产生活活动区域。

圩田基本结构示意图

圩垸的围堤可以防止高于圩垸区域内地面的外水自由流入。圩垸是此类区域的总称,在长江下游称圩,在长江中游称垸,在珠江中、下游称堤围或圈,在沿海地区称海塘。

从防洪治涝角度考虑,圩垸可分为纯圩区和半圩区两类:

纯圩区。四面环水,集水面积在堤防保护范围内。如洞庭湖的大通湖垸、荆江分洪区、太湖区的大部分圩垸等。

半圩区。堤防与山丘相连,集水面积除圩内平原外,还有山丘区的集水面积。如湖北省的荆北区、汉江中游的襄东垸、安庆广济垸等。

子埝

子埝[zǐ niàn] ,指为防止洪水漫溢,在堤顶临时抢修的小堤,又称子堤。

堤防遇超设计标准的洪水,可能漫溢时,常在堤顶加筑子埝。子埝的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取决于汛情缓急、流速、风浪、取材条件以及堤顶宽度和抢险力量。

子埝的类型较多,常用的有纯土子埝、土袋子埝和桩柳子埝等。

纯土子埝系以土料修筑,用于堤顶较宽、附近有质地较好的土源(也可背肩取土)、水面风浪较小的堤段;

土袋子埝系在堤顶的临河一侧用土工合成材料编织袋或麻袋装土料堆叠,背侧培土逐层夯实,用于堤顶不宽、附近土质不良或风浪较大处;

桩柳子埝系在堤顶以木桩、木板、苇把、柳石枕等作为子埝临河护坡,后边加填土戗,用于堤顶较窄而材料条件许可的地方。

杩槎

杩槎[mà chá] ,用杆件扎制成支架,内压重物以截流或导流的一种河工建筑物构件。

众多杩槎串连构成杩槎坝。杩槎的杆件可用木料、钢、钢筋混凝土制作。

杩槎

最早常用的杩槎。由竹木杆绑扎成三足或四足立架,内压重物。可放一排或几排木杩槎于河底,修建成丁坝、顺坝或锁坝,可以修成透水坝或不透水坝。适于修建在水浅、流缓处,最适用于修在坚实的卵石或沙卵石河床上。

埽工

埽工[sào gōng],中国特有的一种在护岸、堵口、截流、筑坝等工程中常用的水工建筑物。

用梢料分层匀铺,压以土及碎石,推卷而成埽捆或埽个,简称埽。小埽又称埽由或由。若干个埽捆累积连接起来,修筑成护岸等工程即称为埽工。

先秦时期已有类似埽的建筑,宋代黄河上已普遍使用。北宋中期黄河自孟津以下两岸建有大规模埽工四五十处,卷埽技术已十分成熟。《河防通议》《宋史·河渠志》等对埽的制作和埽工的使用进行了专门总结。

戗堤

戗堤[qiàng dī] ,在堤的临河或背河一侧加修低于原堤堤顶、具有一定厚度的土工建筑物。

埽的卷制示意图

在防洪险要堤段,如堤身单薄,满足不了渗透稳定、抗震要求,常以戗堤来加固堤防。

临河坡上的戗堤称前戗;背河坡上的戗堤称后戗。防洪墙背水侧大多修有土石后戗。戗堤的设计断面要满足渗透稳定的要求。后戗的顶高一般在浸润线出逸点以上几十厘米至1米。根据堤高,一般加修一级后戗,必要时可加修多级后戗,以出逸点不在戗坡出逸为原则。滩面较高、堤身单薄的,可修筑前戗,前戗顶高一般高出设计防洪水位。

猜你喜欢
堤段圩区集水
纤维素基超疏水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基于聚类算法理论的七八一七堤防单元堤段分类研究
沅江市堤垸警戒水位调整的必要性及调整值分析
板栗树下打坑集水技术
相似单元堤段模糊聚类分析
集水明排与深井井点联合降水工程应用
圩区治理对区域防洪排涝影响之我见
基于原位观测试验的甘肃省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地质分析
上海奉贤庄行地区圩区除涝能力研究
不要小瞧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