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强化灾情管理 助力安全发展

2021-03-11 07:58江苏省盐城市应急管理局余维云陈玉龙袁展
中国安全生产 2021年6期
关键词:信息员灾情救灾

文、图/江苏省盐城市应急管理局 余维云 陈玉龙 袁展

机构改革以来,江苏省盐城市应急管理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精神,按照国家、省、市决策部署,结合自然灾害频发多发实际,强化灾情管理,勇于探索创新,全市防灾减灾救灾水平和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安全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被表彰为江苏省防灾减灾能力提高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首次灾情管理工作现场会定在盐城召开,多项创新成果得到应急管理系统肯定和推广。

夯实灾情管理基础

开展自救互救演示演练

及时灾情统报。严格执行《自然灾害情况统计调查制度》《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调查制度》,灾害发生后,灾害信息员在两小时内将本地区灾害情况统计、汇总、审核、上报。灾情稳定前,实行24小时零报告制度。规范信息报送渠道,除紧急情况外,统一使用“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报送灾情。

规范灾情档案。对每次灾害过程的基本情况、受灾家庭、损失情况、紧急转移和紧急救助款物发放等资料收集整理,做到“灾灾建档”;对城乡家庭年度内遭受自然灾害的详细资料整理归档,做到“一户一档”;创新制定了《盐城市自然灾害灾情档案管理规范》,对档案的责任主体、主要内容、格式规范,以及制版、打印、装订、装盒等都提出明确要求,做到“规范建档”。盐城市收集整理机构改革以来灾情管理台账230多册。

精准灾情核查。对照制度要求,强化灾情核查核实、应急响应和救灾救助等工作统筹协调,确保工作及时高效精准。近年来,自然灾害造成4.69万人受灾、22人受伤、6455人紧急转移安置、1.23万公顷农作物受灾、27户42间倒塌房屋,直接经济损失4431.98万元,无一人员死亡。

开展灾后救助。把救助困难群众和满足百姓需求作为工作的第一标准,整合各级资源,充分放大救灾救助社会效果。按照“户报、村评、镇审、县批”程序,共发放受灾人员生活和冬春救助等资金868万元。会同市纪委监委派驻纪检组,对救灾款物发放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确保足额拨付到户、落实到人、发放到卡。每年实施的全市人均2元、年投入1600万元的盐城市因灾致贫生活救助保险项目,发挥了积极的灾害救助作用。2019—2020年赔付公共安全家庭财产救助保险924起279.83万元,赔付公共安全人身伤亡救助保险21起30.89万元。

实施重点工程。统筹实施九项重点工程,切实提高灾情管理和自然灾害防治能力。2019年以来,市本级实施自然灾害防治九项重点工程项目55项,已建、在建、待建分别为22项、24项、9项;计划投资1552.11亿元,已投资1201.71亿元。

落实灾情管理责任

量化总体责任。灾前,宣传普及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增强群众防灾减灾救灾意识,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救灾技能;灾中,及时发出灾情预警,提高突发灾情信息报告时效,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灾后,及时报送灾情数据,积极开展灾后救助、灾后重建等工作。

细化具体责任。市县两级灾害信息员负责本级自然灾害灾情统计、核查、评估、报送工作;村级灾害信息员负责开展灾害预警和救灾应急响应工作,引导群众第一时间紧急转移避险,收集统计辖区内灾情,协助开展灾害应急救助、冬春生活救助、民房恢复重建等工作。

压实部门责任。建立完善市减灾委、市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市级联席会议、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市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等议事机构,明确其成员单位灾情管理职责,强化部门联动,合力推进灾情管理工作。

激发社会责任。紧紧依靠全社会力量,落实社会各方面各阶层防灾减灾救灾责任,调动积极性,增强主动性,力求实效性。以城乡社区为主体,高质量创建和管理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市已有47个社区获得“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称号。以社会公众为主体,积极开展“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等重要节点的防灾减灾救灾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活动,推进防灾减灾救灾知识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提高群众自救互救和灾后恢复生产能力。

完善灾情管理机制

图表应急机制。组织全市9个县(市、区)和2个功能区,按调查摸底、汇总制表、绘图制图、图表整合4个阶段,编制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系“一图一表”,将全市自然灾害应急指挥、灾情上报、拟转移人员、疏散安置点、风险隐患、基础设施、应急力量、物资储备等内容编成图表、汇编成册,做到“图表对应、图表互补、图表合一”,为全市应急抢险救灾提供了“数据库”“实用表”“作战图”和“指挥册”。

风险研判机制。建立涉灾部门、专家团队等多方参与的灾害形势会商机制,建立完善即时会商和季度会商制度,及时分析研判全市自然灾害形势,已组织灾情会商8次,印发分析报告8期。

信息共享机制。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联合下发《关于切实加强防震减灾和应急工作的意见》,与市气象局、市红十字会等部门和单位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制定了数据共享清单、交换渠道、途径方式、评价机制等,实现相关信息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共用。

物资储备机制。调研编制年度自然灾害救助物资采购计划3期,并函发物资储备主管部门落实采购储备,协力推进市应急物资储备库、市防汛物资储备库、省防汛物资储备盐城库建设。盐城市已储备救灾物资56种4.9万余件,新增应急抢险救灾装备22类39种,明确生活保障类、抢险救援类、队伍保障类应急物资生产供应商19家。初步建立综合储备与专业储备、实物储备与产能储备、政府储备与社会储备、集体储备与家庭储备、军警储备与地方储备“五结合”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

预案修编机制。在编制出台《盐城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基础上,修编出台自然灾害救助和自然灾害专项应急预案,明确了应对各类自然灾害的组织体系、监测预警、响应机制、处置流程和保障措施等,建立了应急预案定期不定期修编制度,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建强灾情管理队伍

健全灾害信息员队伍。制定了《盐城市自然灾害工作管理四项制度》。市、县、镇、村四级设立AB角灾害信息员5260名,全部录入国家管理系统,并汇编成册。A角缺位B角顶补,保证灾害信息工作责任明确、无缝对接。围绕培训全覆盖和分层分级实施要求,明确市、县、镇三级每年各组织1次以上信息员集中培训,市本级举办全市镇级以上灾害信息员培训班3期,培训649人次,并将培训测试成绩书面通报其所在单位。编写了《基层灾害信息员培训教材》《自然灾害知识700问》等。每季度对各地灾害信息员工作情况进行调度通报,每年表彰一批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优秀灾害信息员,每两年评比表彰一次全市“十佳灾害信息员”。2019年以来,市本级表彰“十佳灾害信息员”1次,表彰优秀灾害信息员70人次。

整合专兼抢险队伍。盐城市共有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14支、队员253名,县级专职消防救援队15支、队员246名,镇级专职消防救援队92支、队员935人,市重点行业企业专职应急救援队伍共有14支、队员279人,城市各类应急队伍130支、队员3448人。基本形成以综合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军,专业救援队伍为骨干力量、当地驻军和武警部队为突击力量、相关部门和基层应急队伍为基本力量、企事业单位兼职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为辅助力量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

建立专家支撑队伍。建立防灾减灾救灾专家库,第一批入库专家27名,涉及气象、地震、地质、水旱、海洋、农业等方面。积极组织专家开展涉灾活动,对专家库实行动态管理、适时调整。

督导检查防灾减灾工作

培育社会应急队伍。现有蓝天救援队等8支社会应急力量队伍,专职人数69人,队员人数155人,志愿者人数486人。积极探索将社会力量纳入灾害信息员队伍,采取政府购买服务、设置公益性岗位等手段,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灾情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引入有较好专业素养和公益服务经验的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加入灾害信息员队伍,并将其纳入本地灾害信息员培训体系,不断提高灾情统计报送能力。

猜你喜欢
信息员灾情救灾
航母救灾
2022年6月全球灾情
2021年12月全球灾情
长庆油田:灾情就是命令
防汛救灾 应急先锋冲在前
灭火救灾分秒不能耽误
徐州市铜山区出台《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管理办法》
徐州市铜山区出台《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管理办法》
全省齐心协力共打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
灾情再显城市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