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教“慧”育

2021-03-11 08:52杨占妮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1年1期
关键词:教书教书育人教学活动

杨占妮

《礼记·学记》有“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方能教书育人,此乃师德之本也”,即教师在教书育人活动中,除了知识的言传,还应有道德的身教,教师应该关心爱护学生,用自己的日常言行去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早在1804年就在他的《普通教育学》中提出了著名的“教育性教学论”,他认为教育是以道德的养成为最高目的,而达到这一目的的基本手段就是教学,即所谓的“教书育人”。教学中,必然会有价值观的体现,而教学活动又是德育实现的形式之一,两者犹如水乳交融,不可分割。

一、“教书育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1]P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1]P22007年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多次强调教师应该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2],“教书育人”作为教师最基本的职责,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要给学生传授基本的语文知识技能,还要注重在课堂内外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高尚的品德以及完善的人格,继而达到语文教育的高级目的:让学生学会学习、生活、做事、审美等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处在初中阶段的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也是各个观念形成的关键期,作为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只有尽力教书与育人,才能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二、“教书育人”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实践切入

一定程度上来说,教书和育人是密不可分的,甚至从学生的发展来说,育人比教书更加重要。而语文教学教书育人的因素不仅在教材中,更在教师自身的人格修养行为和全部活动中,语文教学有了这种财富,课堂就会处处充满真诚的信任,亲切的支持和积极的配合。因此,对于语文教育工作者来说,应该积极从学品、人品等方面为学生树立正面积极的榜样,增强自己的育人意识,将育人寓于教学活动中。那么,究竟从哪里入手,才能使教书与育人在语文教学微观活动中走得更好?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切入。

(一)从语文教材文本中切入

教师在教学中,认真地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精心设计,从备课、讲课、反思等各个方面都积极地启迪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无微不至的关心、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给他们更多的爱,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启发学生的智力,用教育良心培养学生的良心,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和感化学生。同时,教师也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所谓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应该努力成为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楷模。语文教学本身是一个情感熏陶比较强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每一个支点。因此,语文教材文本自然地就成为了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实现教书育人的有力载体,从而更好地为教师的教书育人活动服务。

1.围绕文本故事情节切入

文本故事情节是传递语文情怀的最好方式,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故事进行分析、整合,可以让学生体会文中主人公的故事,从而更好地教书育人。比如在教读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3]P80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了解作者在面对困难时的复杂心理活动,以及莫顿·亨特最终能够在父亲的引导和鼓励下克服重重障碍,迈过悬崖这一故事情节。在教学中联系实际,告知学生人的一生会有很多意料之外的困境,每个人应该像主人公莫顿·亨特一样,在父亲的帮助和引导下正确、坦然地面对每一个困难,因为每一次阻碍都有可能成为大家未来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最终让学生学会在自己的生活中要迎难而上、勇于解决困境,让自己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宽阔。教师在这篇文本的教学中,正是抓住了文本特殊的故事情节,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这篇作品的情节,更让学生明白了面对人生困境的态度,使得教书与育人得到更好体现。

2.探究文本思想主题切入

文本的思想主题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是对文学性作品的赏读,最终都会延伸到文本的主题探究,进而让学生在工具性的前提下探究作品的人文内涵,教师在教学中达到育人。比如在教读《背影》[5]P72时,教师可以以作者昔日之情与写作当日之情、作者之情境与生活之情境、文中情境与自我情境三个维度进行今昔比较,让学生体会朱自清与父亲之间的微妙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个特殊的“背影”。最终让学生掌握这篇文章中所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和父子之间的情感,得到对文本思想主题的探究。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父亲身上有没有朱自清父亲的影子,从而让学生反思处于叛逆期的自己和父母是怎么相处的,父亲又是怎样在“背影”式的爱中来默默地、不计回报地付出,让学生可以倾诉,可以写出来,教师再进行适当的点拨,这就自然地在对文本思想主题的把握、理解中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

3.紧扣语文实践活动切入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对于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设置,主要基于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的萌发和形成出发。教师可以根据各个年级段的具体情感出发,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做到“慧”教“慧”育。比如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在进行“孝亲敬老,从我做起”[4]P100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时,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孝顺自己的父母长辈,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以此為契机,开发关于“感恩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学生在学校生活学习、与父母老师的相处片段以及独特情感,组织多个版块,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告诉学生在生活中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等的重要性,又对学生进行了及时的教育,告诉他们还要感恩生活、感恩自然、感恩社会,让学生学会在未来的求学和生活之路上更加宽容、自律等,甚至也可以引导学生感谢每一个给予你不顺的人和事,正是人生每段旅程中给予你痛苦的人,让每个人明白了一些关乎人性的问题,从而勉励学生努力做好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从语文教材文本本身切入,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美好道德情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应该践行的职责。语文教育重在教育,更重在对学生的爱,当下社会许多学生都是处于孤独状态,所以教师在教书的同时,也要在鞭策和爱的浇灌下育人。

(二)从教师行为活动中切入

教育最宝贵之处就是用情感育人,教师在教育行为活动中善意的言谈举止,最能激起孩子心中最美好的道德萌芽。因此,语文教师的教书育人更应该在平时自身的教学行为活动中去体现。

1.抓住学生“问题”切入

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经常会有一些小动作,或者说是一些小的“问题”,教师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总是习惯地说教、批评,但实际上并不能解决问题本质。其实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很多行为都可以成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切入点,这就需要教师的处理智慧。

以学生的上课“打呼”为例,就可以有效地成为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进行“育人”的方式切入的践行例子。比如教师某节课上正在绘声绘色地进行“拟声词”的讲解,可是这时教室里却有个学生睡着了,按理说这确实影响了课堂教学,巧合的是这节课所讲的知识还真可以和学生此起彼伏的呼噜声联系起来,教师可以尝试不要急着批评学生,毕竟上课睡觉也是人之常情,再说教师即使要批评,也应该问清楚学生为什么睡觉等原因。这时,作为语文教师最应该拥有的自身智慧就发挥作用了,教师可以让学生安静下来仔细听这可爱的呼噜声,然后让学生用诗意的语言形容一下这个“拟声词”,学生自然一下子有了兴趣,可能会有“像打雷,像大海的波浪”等蜂拥而至的有意思回答。这时这个睡觉的学生也被其他同学的兴致吵醒了,教师刚好也可以让他自己来形容一下。在这样一个讲授知识的过程中,既让学生明白了“拟声词”,又增加了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更是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了一场无声的教育,何乐而不为?当然,这种切入点的前提是,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个性,比如学生是否乐观开朗,并且师生合作要有一定的默契,这样的话,教师的嬉笑怒骂皆为爱,就不是简单的“嘲讽”学生,乃至对学生身心造成影响。

再比如面对一些学习后进生也可以进行切入。比如有时候一些学习不见成效的学生,可能会半开玩笑地询问教师考试秘诀,这个时候教师仍然可以采用一种智慧的方式。虽然考试秘诀不见得真有,但依然可以耐心地告诉学生一些考试通吃的方法。这样的一种处理方式,也许对于底子过薄的学生,显然胜过空洞地说教和所谓的坐视不理,甚至直接呵斥,至少这应该是一种态度。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获得所谓的“考试秘诀”的同时,也应该让学生明白考试如人生,允许有错,但不能空白,尽管人生纵已落后,但依然需要驶而不惜。这当然也是一种别样的通过处理学生“问题”的形式,进行“教书”育人。

还比如,教师要学会善于捕捉学生的某些生活“问题”,进行既教书又育人的活动。比如初中学生在特殊的年龄阶段,也需要更合理的关系处理,可是也会由于种种原因发生变化,甚至可能有一段时间所谓的好闺蜜变成了陌路人。这时教师应该成为学生交友“问题”中的有心人,借此以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文章为例,开展一个微型的“友谊之我见”的拓展讨论活动。在活动中,既让学生落实了语文的实践性,又可以借此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明白友谊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告知学生,初中生活是每个人一生中最难以忘怀的时刻,在这个阶段遇到的每一个人,也就显得尤为可贵,况且三年时间很快,能有一两个好友相伴也不失为一件乐事,要学会理解和珍惜。

2.抓住学生个性切入

语文教育活动中,有各式各样性格的学生,有的学生喜欢演讲,有的喜欢猜谜,有的喜欢表演等,教师应该善于抓住学生的特长和个性,组织特定的活动,进行教书育人。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关于“珍惜关爱生命”的演讲比赛,可以发挥部分学生的特长爱好,在语文能力锻炼之余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力量和意义,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教师可以在活动前私下指定一两名平时喜欢搞恶作剧的学生,设置一个在演讲过程中的突发情节——破碎的鸡蛋。学生在这样一个鸡蛋破碎的活动中,去慢慢品味每位演讲的同学所传达的生命之声,也许会更加明白生命的珍贵。再比如举行“制定班规”的主题活动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交通法规的视频,然后发挥表演、猜谜学生的兴趣爱好,让他们每人模仿一个动作,另外一个学生开始猜,或者给其中一位学生一段话,让他自己看完描述给另外一位学生去让他猜等。在这样一个活动中,除了要达到主题开展的目的,其实也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多向、多渠道与同学沟通的重要性,让学生懂得要学会注重学习共同体,就像一个人在宿舍学习和一群人在教室讨论学习,这就是由个体学习到互动、共享的群体学习,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两种方式孰优孰劣,学生应该很快能辨别。同时,学生在这个活动中,可以慢慢明白对话交流沟通中差异的重要性,每个人不是时时刻刻都是完美的,要珍视差异、尊重差异,教师引导学习应更加注重交流和分享,这其实也是大度、宽广的人生观,在教书中也就做到了更好地育人。

3.抓住学生情感切入

學生的心理情感在每个阶段总是不一样的,教师在教育中就应该关注这一方面,在平时的教学行为活动中,设置适合学生特定时期下的特定情感的教育活动。

比如以九年级第二学期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回忆我的初中生活”[6]P42为例。教师可以抓住学生毕业前的特殊心理情感,开展这个综合实践活动,设置一场以“我们一起走过的路”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可以这样设置:第一阶段:回眸同窗生活,教师在这个部分可以将师生三年来学习生活的部分照片串成一幅幅画面,以视频的方式载入,让学生回忆自己在学校学习、成长的点点滴滴;第二阶段:描绘心目中的班级,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绘出一张班级众生相的图,同时教师自己也绘制一幅班级的蓝图,把每个人三年来对班级的一切尽可能用手中的画笔和颜色展示出来;第三阶段:展示分享并阐释意义,学生和教师可以将自己心目中的班级蓝图在全班进行展示,并且分享图中每一个线条颜色的意义,表达自己对班级所有同学的特殊情感;第四阶段:感谢你和原谅我,这个活动阶段是比较有意义的,教师和学生可以分别就自己三年来的言行举止作一简单回顾,做出感谢并请求原谅。比如教师可以说“感谢同学们三年来的陪伴以及带给我的温暖和感动,我们在共同成长中走过了人生中最为重要的年华,你们也成为了老师漫长生命中的一段珍贵的回忆,谢谢你们!同时请原谅我三年中因为诸多原因对你们的或合理、不合理的训诫,对不起”;第五阶段:祝福的卡片连你我,这个环节师生可以通过送卡片、纪念物、拥抱等传递祝福的情谊。在这样一个活动中,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在回忆中获得了最幸福、最珍贵的礼物、情感,也更加明白师生、同学情的珍贵,懂得感谢和包容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更加坚定了学生的信念价值。

教书与育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该是无处不在,充溢在课堂的内外,也蔓延在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行为活动中。除了以上方式的切入,教师当然也可以通过对文本的导入、朗诵、析词、总结,以及作品介绍、人物分析的切入,有效地将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同时,在作文教学训练中渗透教书育人也是一个不错的语文活动方式,在此就不做一一阐释了。

三、“教书育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思考

教书育人是一线语文教师每天的“家常课”,每一个语文教师在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外都离不开“教”与“育”,正如上文所提到的一样,它贯穿于语文教育活动的始终。但纵观实际,一线教学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教书育人”不能很好的落实。如此,究竟怎样将“教书育人”从宏观层面上落实到语文课堂并赋予它一定意义?这就需要每位语文教师的智慧,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从以下方面入手,努力做到“慧”教“慧”“育”。

(一)营造和谐氛围

在语文教学活动的课堂中,为了更好地践行教书育人,应该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在平等和谐的关系下组织教学。一方面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呵护学生的独特体验;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与学生在课堂中实施有效的对话交流,让学生勇于发言、敢于质疑。

(二)创设优美情境

教师应该学会有效利用每一篇文本的价值,在语文具体文本的解读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文本特定内容,在语文文本教学中创设一种优美的语言情境、生活情境等,让学生学会体验,这就需要教师依据文本具体情况在备课伊始阶段就着手准备。

(三)切记“忽视”与“强化”

语文教学活动中强调教书育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不意味着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为了育人而育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切记使语文工具性被忽视,人文性不断地放大,导致教学目标泛化,让语文课上得不像语文课;也要避免一味地强化内容本身,重视语言、语用的工具性目标,忽视主题探究,从而忽略育人形式,使语文教学因性质不清、目标不强变得窄化等。

总之,“教书育人”就是教师在教中有育,育中有教,教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育人,教书是育人的手段,育人则是教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育的终极关怀,尤其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更为重要。虽然教书育人在一线的具体教学实践还在持续探究,但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走在教育前沿,寻找“慧”教“慧”育的教育智慧,学会“慧”愛学生,努力使教书育人成为自己一生践行的幸福宗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J].人民教育,2007.

[3]温儒敏.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4]温儒敏.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5]温儒敏.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6]温儒敏.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教书教书育人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读书、教书、写书:我的专业发展三部曲
我的教书生涯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2019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启动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不是放马的
《教书育人》编辑部公示
秀才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