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赋能 智慧发展

2021-03-12 09:26汪莉莉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1年4期
关键词:建筑产品

文|本刊记者 汪莉莉

尽管我国建造规模总量已是世界第一,但发展质量还有待提升,劳动密集型的特征依然显著,科技含量也有待提高。建筑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着生产方式粗放、生产效率较低、工程质量安全事故频发、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劳动力成本上升、科技创新不足等问题。

由于工程项目涉及面非常广,影响其质量的因素也有很多,包括设计、材料、管理制度等都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与此同时,建设单位片面追求低造价、短工期等,也是工程质量管理面临的问题。管理系统不完善,缺乏健全的质量管理体制,我国现有的质量管理体制虽然在不断地改革和完善,但仍不能完全起到应有的作用,质量管理体系难以有效实施。

建筑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农民工构成了建筑业劳动力的主体。随着全球进入老龄化社会,各个行业都出现了职工老龄化的现象。建筑行业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农民工总量28560 万人,比上年减少517 万人,下降1.8%。其中,本地农民工11601 万人,下降0.4%;外出农民工16959 万人,下降2.7%。2019年我国农民工平均年龄为40.8 岁,比上年提高0.6 岁。40 岁及以下农民工所占比重为50.6%,比上年下降1.5 个百分点;50 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为24.6%,比上年提高2.2 个百分点,近五年来占比逐年提高。

可见,农民工大部分人在40 岁以上,并且新生代农民工日益减少,导致建筑业从业人员年龄结构失衡,老龄化日趋严重。建筑业对从业人员的反应灵敏度和操作精确度有一定要求,当从业人员步入中老年之后,劳动生产率便逐年降低;另外,相对于年轻人,中老年从业人员的技能更新缓慢,难以适应数字化时代建筑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

聚合产业资源 提升产业效能

2020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多部门印发《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建立以标准部品为基础的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生产体系。推动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基础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转移扩散和商业化应用,加快突破部品部件现代工艺制造、智能控制和优化等一批核心技术。加强智能建造及建筑工业化应用场景建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重大产品集成创新和示范应用。推动各地加快研发适用于政府服务和决策的信息系统,探索建立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市场监管的机制,完善数字化成果交付、审查和存档管理体系。

实际上,建筑业是个非常离散的行业,产业链冗长,从投资到设计、施工以及后期的运维,需要各种资源的配合和众多劳动力的参与。涉及的行业多、资源分散、产业链长、项目运作周期长,一个环节受阻往往会影响整个建设项目开展。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更好地提升效率、整合资源,成为全行业关注的问题。

针对目前建筑业存在的问题,北京建谊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提出了新的模式——建筑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以互联网建筑模型产品体系为核心,聚合全球化产业资源,整合建筑业全产业链,打通需求端与生产端,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大幅提升产业效能。

建筑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将原本多元冗长的产业群体聚合在平台上,政府、银行、投资人、业主及产业链上的设计、施工、材料、供应、工厂、运输、咨询、物业等各方可利用建筑产品创新自己的商业模式及工作模式。目前该平台已覆盖全球30多个国家与地区、50 多个行业、200 多家工厂,拥有1000 多个客户与合作伙伴,不仅创建了全新的建筑产业发展模式,为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赋能,为S2B2C 社群提供新模式、新业态,输出模式、输出平台,同时全面支撑建筑产业数字经济发展。

建筑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将原本传统、线性、单向的产业功能,诸如建筑产品生产、平台智慧工厂、地域资源供给、大中台小前台、产业金融支付、智企服务管理、智慧运维服务、建筑维基文化等的组织形态打乱,建立协同、并联、互动的体系,真正实现为用户服务,而不是简单的功能优势叠加,真正实现赋能建筑产业人机一体化智能建造实施,以用户核心需求出发予以满足,高精度做到用户需求匹配和平台功能资源的全要素互联。总的来说,就是以建筑产品模型体系为核心,八大核心商业功能协同赋能,驱动建筑产业人机一体化智能建造实施。

协作共生 引领建筑产业数字化变革

建筑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致力于通过“协作、赋能与共生”,将成千上万的组织、单元聚合在一起,共享资源、相互吸引、相互补充,形成集体智慧与利益共同体,为建筑产业相关企业提供一站式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助推建筑产业的转型升级。

建筑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功能模块主要包括四个体系。一是建筑产品系统。建筑产品系统由建筑产品、平台工厂、智慧前台、平台研究院四个功能产品组成。从产品研发到以建筑产品模型体系为核心的建筑产品生产线,紧紧围绕建筑行业的纵向价值链实现数字化、平台化。

二是地域经济系统,以建筑行业工业化为核心覆盖建筑产业横向产业链、供应链,建立横向+纵向的地域资源供给网络,对地域经济的多维度数据分析、多维度坐标定位,精准的进行地域资源匹配和服务供给。

三是平台功能系统,通过平台数字技术建构数字孪生世界,通过物理世界与数字孪生世界的相互映射、实时交互、高效协同,在比特的世界中构建物质世界的运行框架和体系,构建人类社会大规模协作的新体系。

四是社群在线服务系统,围绕数字化建筑产品体系,服务投资类、产业类、工业类、IT 类、运维类社群,提供顶层设计、在线办公、智能企业管理等一站式经营管理服务,同时通过一系列咨询服务让产业文化焕发新机。

建筑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学习了制造业当中对于复杂产品结构的关系,提出了建筑产品模型体系。建筑产品模型体系是平台聚合建筑全产业链人士进行协同工作的核心载体,也是保证平台所有社群工作的中轴法则,能够实现物理实体建筑与数字虚拟建筑的数字孪生,既保证物理的真实性,也具备虚拟的智能性。

聚合资源 走向全球

在数字技术的支撑下,建筑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把产业链中的各个相关环节进行重新排列或重新组合,既横向整合产业链条中某一环节上多个企业,也纵向整合产业链上、中、下游环节的企业,破除组织边界,使得组织呈现为一种网状交融的液态化格局,“自由组合、自由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精准匹配供需,进一步走向开放化、社区化。

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则以新的形式把中国同欧亚国家的互利合作不断推向新的高度。“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项目也将进一步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中白工业园就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典范工程。

中白工业园坐落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中贯通欧亚的重要枢纽——白俄罗斯明斯克州。中白工业园规划面积91.5 平方公里,定位为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仓储物流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并规划了生产和居住区、办公和商贸娱乐综合体、金融和科研中心。它是中白合作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标志性工程。

在工业园的建设过程中,随之而来的两国建筑标准不统一、设计转换时间长等问题逐渐显露。为了使项目设计更加顺畅,白方决定与中方成立联合设计院。由建谊集团对白俄罗斯国有企业白俄罗斯国家设计院进行股份制改造并与之合作成立。

中白联合设计院以建筑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基础,采用模型加数据的方式进行设计,从而加快项目设计审批过程,提高设计人员工作效率并有效降低产业链管理费用。两国设计团队以及项目相关参与方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开展相关交互工作,尤其解决可视化的问题,既能很好地解决标准和规范问题,又能够解决双方的互动和理解问题。

为了加快建设进度,中方项目团队在建设初期对建筑物进行标准化,使整个产品的设计周期、生产加工周期和现场施工周期得到完全控制。项目各个参与方和相关管理方都能在平台上协同工作,大大缩短了整个设计周期和施工周期。同时,在该项目中所形成的经验成果也会形成典型案例模式,应用在其他“一带一路”相关园区的建设中,以此为模型打造数字化园区的应用实施。

猜你喜欢
建筑产品
从灵感出发,邂逅好产品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山居中的石建筑
拒绝平凡,如何让你的产品变“有趣”?
听,建筑在诉说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