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平台企业主导的创新生态系统演化风险识别及规避

2021-03-12 08:03王发明朱美娟
中国科技论坛 2021年3期
关键词:阶段能力企业

王发明,朱美娟

(山东工商学院经济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0 引言

近些年来,国家大力开展“互联网+”战略布局,互联网平台企业主导的创新生态系统迎来发展机遇。简单来说,互联网平台企业主导构建的创新生态系统是指互联网龙头企业通过自身的产品、服务或技术牵头搭建一个开放式、标准化、多接口、可扩展和向后兼容的平台架构,其他企业在此平台上进行互补式创新。目前,比较典型的案例有阿里巴巴百川计划、腾讯众创空间以及小米用户社区等。从中可以发现,互联网平台主导企业通过搭建创新平台吸引其他组织参与并产生价值回报,极大程度地增强了创新生态系统的整体创新能力与生存能力[1],同时也暴露出较大的系统演化风险,《2015年中国P2P网贷行业年度报告》指出,2015年出现的问题平台共计956家,同比增长220%,牵涉100万投资人与近千亿资金。其中比较典型的案例包括互联网金融平台 (P2P)与本地生活服务平台 (团购、外卖),这些互联网企业为了争夺市场,通常都在自身生态系统尚未构建完成的情况下采取烧钱方式快速做大市场规模,最后以资金链断裂破产告终。由此可见,要实现互联网平台企业主导的创新生态系统健康持续发展,必须要重视生态系统演化风险识别这一现实问题。

目前,学术界对创新生态系统演化风险识别问题的研究以探讨风险类型、风险治理策略为主。Souder 等认为,创新生态系统技术创新风险包括技术风险、商业风险与市场风险[2];Davis把技术创新风险分为技术风险、营销风险及用户风险[3]。张运生等指出,资源流失风险、融合风险、锁定风险、机会主义风险和外部环境风险共同构成创新生态系统风险[4]。辛杰等认为,企业生态系统的协作风险包括七个方面:管理风险、融合风险、道德风险、核心能力泄露风险、技术衔接风险、信息标准风险及系统接口风险[5]。周大铭基于核心企业视角,将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运行风险概括为五个方面:企业融合风险、核心资源流失风险、机会主义风险、创新单元风险及外部环境风险[6]。武建龙等通过研究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创新生态系统演进,发现了系统脆弱性风险、盲目扩张风险与匹配依赖风险[7]。整体来看,学者们已经围绕创新生态系统风险识别问题展开诸多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但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内容多以风险现象、风险类型的分析为主,鲜见针对特定类型的创新生态系统进行特定阶段演化风险识别的相关研究。互联网平台企业主导的创新生态系统作为“互联网+”战略背景下最活跃的创新生态系统类型,其演进过程中各阶段的风险识别及规避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本研究在分析互联网平台企业主导的创新生态系统演化阶段及特征的基础上,探讨该系统演化风险识别与规避问题,以期为创新生态系统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奠定初步基础。

1 互联网平台企业主导的创新生态系统演进阶段及特征

1.1 创新生态系统属性特征

互联网平台企业主导的创新生态系统即由互联网平台主导企业 (简称平台主导企业,下同)搭建基础区块平台,连接多边用户群体,整合企业内外资源,建立交易规则和利益协调机制,吸引其他企业共同开展创新活动,形成一个由众多利益主体参与的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在该创新生态系统中,平台主导企业作为平台搭建者与驱动者,同时也是生态系统天然的治理者,和传统创新网络中的核心企业和创新领导者不同,它不仅具有使命导向、创智赋能、利益共享功能,还通过治理、变革引领创新生态系统持续健康发展[8]。首先,互联网平台企业主导的创新生态系统中平台主导企业以产业基础技术为支撑,控制平台底层技术;其次,建立运行机制,协调生态系统运行;最后,整合配置系统资源,推动生态系统革新。互联网平台企业主导的创新生态系统基本架构如图1所示,具有以下两个显著属性特征:

(1)互联网平台企业与以往创新网络中的核心企业或创新整合者不同,以往是核心企业首先对创新基本架构进行定义,然后由网络成员共同完成整个创新架构的搭建,而在互联网平台企业主导的创新生态系统中,创新基本架构由主导企业独立提供,其他网络成员主要是在平台基本架构基础上进行拓展。

(2)平台主导企业构建的创新生态系统架构由核心组件与互补组件共同构成,核心组件即平台主导企业,互补组件是通过接口加入系统的一系列进行互补创新的其他企业,这些企业通过不断开发互补组件将产品初始功能边界不断开放,从而开发更多功能,实现产品核心功能的体系化、生态化扩展,兼具更多功能的模块化集成载体。创新平台成为联结供需双方的纽带以及便捷交换信息的媒介,在此情况下,生态系统成员的信息获取成本大幅降低,资源得到快速有效配置,成员企业实现价值共创。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参考文献[8]整理。图1 互联网平台企业主导的创新生态系统架构

1.2 创新生态系统演进阶段划分及特征

李雷等以平台生态圈的实际规模、期望规模及时间为参数,构建了平台生态圈生命周期曲线,通过识别关键节点将曲线分为初始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发展阶段[9];李鹏等研究了从产品、技术或服务到平台的演化路径,将平台生态系统从诞生到成熟划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阶段[10]。孙耀吾等根据平台企业主导能力变化,将平台生态系统划分为平台构建、治理、发展和变革三个阶段[8]。在互联网平台企业主导的创新生态系统中,由于互联网平台企业居于中心地位,具有很强的平台领导力,负责构建平台架构并制定系统规则,促成平台双边或多边用户进行交易,关系整个生态系统的正常经营活动,还承担着构建生态系统和协调参与主体关系的责任。因此,依据本研究情境,借鉴孙耀吾等的划分方法,依据主导能力的变化将平台企业主导的创新生态系统演化发展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平台构建阶段。平台主导企业以产业基础技术为支撑搭建平台架构,设计模块化与集成架构,并选择互补企业加入生态系统;第二阶段,平台治理阶段。平台主导企业依据接口或界面标准对平台相关资源如知识、信息进行组合配置,并建立运行机制协调系统运行;第三阶段,平台发展与变革阶段。平台主导企业通过准确把握技术、产业的发展动向,引领平台跟随发展趋势并进行改革创新。这三个阶段表现出创新生态系统参与主体自组织演化与协同进化的特征,如图2所示。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参考文献[8]整理。图2 互联网平台企业主导的创新生态系统发展演化阶段示意图

在创新生态系统平台构建阶段,即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阶段,简单来说就是平台主导企业发现符合要求的技术、产品及服务并逐步组建创新网络的过程。作为创新生态系统的基础平台,互联网平台主导企业不仅需要创造价值,也要与生态系统中的成员共享价值,即为生态系统提供共享资产,从而将其他企业吸引到生态系统中,并维护好彼此间的合作关系。此过程中,平台架构与主导设计等要素水平决定了平台对其他企业吸引力的强弱,而这些要素的水平则体现在平台基础设施上。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引领平台发展,体现为平台前沿技术水平及其兼容性,也就是考验平台的界面标准、接口的稳定性及可延展性。

在平台治理阶段,即创新生态系统持续稳定发展阶段,创新生态系统各成员均已形成比较明确的定位与合作方式,整体结构已基本稳定。一方面,平台主导企业不断将新的企业吸引到创新生态系统中,促进各企业间的合作,稳定生态系统结构;另一方面,平台主导企业紧随市场创新动态,推动生态系统持续创新,创造更多共享价值以激励参与主体开展更为密切的合作。平台之间的竞争主导将随着生态系统内创新主体参与数量的不断增加而转变成参与主体成员之间的合作主导,资源互补性提升了模块组件的功能依赖性,从而使创新生态系统形成统一的创新节奏。与此同时,进入与退出生态系统企业数量将保持动态平衡,资源开放性不再是促进平台功能扩展的基本要素,能够提高成员企业创新热情的要素转变为创新生态系统中的知识流动。在知识流动带来的知识获取及创新效应、主体行为治理及协同效应下,更多互补性企业被吸引加入创新生态系统中。因而,此阶段平台主导企业的主要任务不再是搭建资源开放性的创新平台,而是对平台进行治理。

在引领平台发展和变革阶段,即创新生态系统自我更新阶段,创新生态系统进入发展瓶颈期,随着企业内部及外部环境的改变,平台主导企业原先具有的竞争优势可能因能力刚性产生的消极影响逐渐显现。平台主导企业若不注意外部环境变化,不对生态系统进行改革创新,整个系统便很容易步入消亡时期。根据演化经济学的路径依赖理论与能力理论中的能力刚性观,能力往往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与惰性,且能力的这种特性会随着时间进行“传输”。新环境下,平台主导企业的主导能力也需要与之相适应,因此需要采取前摄行为,依据外部环境变化进行资源调整,积极消化吸收外部知识,生成拓展创新能力,降低能力刚性所产生的消极影响[11]。而实质上,平台自我更新就是增加存量知识和创造新知识,这个知识增长过程也就实现了能力积累。资源积累较多的能力或更易进行资源积累的能力在学习效应或自我强化作用下被优先保留,从而形成主导能力遗传机制。例如,企业在能力积累过程中形成路径依赖,路径依赖促使企业形成能力刚性。企业形成组织惯例、获取隐性知识、开展同一范式内的渐进式创新、提高效率等,都会在生态系统要素存量积累与能力遗传的作用下加快完成。

2 互联网平台企业主导的创新生态系统演化风险识别

在互联网平台企业主导的创新生态系统演化发展的三个阶段即平台构建阶段、平台治理阶段以及引领变革阶段中,每个阶段分别对应着一定的系统演化风险,依次为产业基础技术选择风险、合作伙伴选择风险及变革风险。

2.1 平台构建阶段演化风险:产业基础技术选择风险

互联网平台企业主导的创新生态系统构建阶段,即创新生态系统的平台构建阶段,平台主导企业通过不断发现有市场潜力的技术或产品,为平台用户提供更多的共享价值,即平台产业基础技术选择风险。在此阶段,市场定位风险、技术支持风险、市场竞争风险、强健性风险、用户价值风险等是平台主导企业构建创新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演化风险。

市场定位风险指的是平台主导企业因未充分了解市场情况,未能对构建的创新生态系统的产品进行差异化定位,缺乏不同于市场其他产品的特征。技术支持风险指的是由于技术更新速度慢而导致的产品更新迭代慢,从而使产品的发展空间受到限制[12]。市场竞争风险指的是产品面临的与市场上同类产品进行竞争的风险。强健性风险指的是产品缺乏应对和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产品的强健性决定了满足成员企业长期发展需求的能力,以及维持企业与用户、供应商关系的能力,强健性越差,上述两种能力越弱。用户价值风险指的是创新生态系统的产品不具备价值优势,即用户子系统不能从本系统中获取更多的价值,从而产生用户被其他创新生态系统所吸引的风险。

2.2 平台治理阶段演化风险:合作伙伴选择风险

平台治理阶段即创新生态系统规模扩展阶段,平台主导企业不断吸引不同生态位的企业参与到生态系统中,并持续为生态系统投资,建立创新生态系统的核心种群,即创新生态系统合作伙伴选择风险。在此阶段,生态位的重叠风险、彭罗斯效应、逆向选择风险等成为平台主导企业驱动的创新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演化风险。

生态位的重叠风险是指在健康的创新生态系统中,各企业的生态位是分离的,不存在重叠,但这些占据不同生态位的企业却有一部分资源需求和市场是重叠的,平台主导企业若不能挑选出合适的伙伴企业便会引起竞争。因而,平台主导企业能否选择占据合适生态位的伙伴企业对其能否建立生态系统的核心种群至关重要。彭罗斯效应是指创新生态系统所包含的成员企业正面临制约其成长的“彭罗斯效应”,而创新生态系统也同时被该效应所影响,导致其发展受到束缚。创新生态系统中占据不同生态位的参与企业所拥有的信息各不相同,若生态系统内部缺乏良好的信息共享机制与平台,信息不对称情况便极易发生。生态系统核心种群的建立需要平台主导企业在选择合作伙伴之后有效整合系统内的知识、技术、信息等资源,此过程还要注意各种资源的行为风险与关系风险。平台治理阶段也是创新生态系统成熟的阶段,部分生态系统成员在此阶段开始为了自身利益以及创新生态系统领导权展开争斗。虽然创新生态系统此时已具备比较成熟的系统制度与操作规则,但成员企业也会在这些规则和制度的约束下追逐各自利益。因此,随着这些成员企业的不断壮大,平台主导企业的领导地位被动摇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增加。此时,成员间的竞争风险、道德风险与“系统紊乱的风险”是平台主导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其中,系统紊乱风险是指随着创新生态系统参与主体的增多与产品品种多元化,参与主体在生态系统内的地位发生变化,加之也会有其他企业在平台主导企业放松管理的情况下强行加入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原本的制度、文化以及信息传递秩序可能被打破,最终导致整个生态系统效率下降[13]。伴随着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系统内的伙伴企业也遵循各自的轨迹不断发展,在此过程中,一些互补型企业随着实力增加也可能会发展成为平台主导企业,也就是说创新生态系统内部存在着竞争风险。因而,平台主导企业需要努力保持自身的核心优势,不断为生态系统提供更多的共享价值以确保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主导地位。此外,在平台治理阶段,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也在逐渐增强,平台主导企业可能对系统内部成员的管理有所松懈,也可能会有其他企业强行进入系统,部分成员的创新热情开始下降,创新生态系统的持续健康发展有所减缓。

2.3 自我更新阶段演化风险:变革风险

变革风险主要是指创新生态系统进入发展瓶颈期,需要进行自我更新以维持生态系统持续健康发展。在此阶段,为创新生态系统注入新的思想与活力是平台主导企业的主要任务。相对应的是,创新风险、制度风险、技术风险与系统内低水平锁定风险成为平台主导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当环境发生改变后,先前有利于生态系统发展的标准与制度如今或已不再适用或还将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发展造成一定制约,而生态系统内成员企业却已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技术、认知、流程等的路径依赖,并形成路径约束,在此情况下,生态系统便面临低水平锁定风险[14]。有些成员企业将会被生态系统淘汰或自动退出,而平台主导企业将会继续寻找新的成员企业,开发新的产业基础技术。因此,创新生态系统自我更新的关键就是平台主导企业通过各种努力为生态系统注入新的思想与活力。随着生态系统内外部环境改变,平台主导企业原先产生竞争优势的能力刚性反而开始产生消极影响,原有能力将会被腐蚀或摧毁。新环境下,平台主导企业需要采取前摄行为,依据环境变化进行资源调整,积极吸收消化外部知识,生成拓展新能力,降低能力刚性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是指环境动态变迁,包括融合转型趋势、价值实现逻辑以及技术范式改变等,这些变动将会改变培育平台主导企业主导地位的土壤与元素,使平台主导企业主导能力出现消长和转换。这些外部因素作用过程与作用方式多种多样,既有转变技术范式、融合高端制造与现代服务等产业、技术的变革,也有转变商业模式及价值实现逻辑等用户需求与市场的变革。其中,技术范式在技术与市场共同影响下发生转变,技术范式的转变表明竞争环境发生变化。如果技术范式发生重大转变,生态系统原先具有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可能不再具有市场竞争力,甚至可能成为阻碍生态系统进一步发展的关键要素[15]。

创新生态系统革新包括革新平台架构、改变产品属性、升级主导设计、调整成员间关系等,需要平台主导企业具备相应的能力。例如,平台主导企业需要在新的产品或主导设计具有明显优势时采取激进式变革,即放弃已有的资源与能力,用新的产品和技术代替原来的产品与技术;在新的产品主导设计不具备特别明显的优势时采取渐进式变革。平台主导企业需要根据要素变异程度的差异取舍现有资源,并通过合适的资源整合方式,最终实现最有效的资源配置[16]。因此,平台主导企业必须进行持续的产业基础技术创新,紧跟产业技术前沿,以确保可以灵活调整资源要素,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例如,传统汽车企业的核心技术是燃油发动机、油箱、变速器等关键部件,平台主导企业的主导能力为把控制造链关键环节、追求精益生产,创新平台的重心是生产制造;而电动汽车厂商的核心技术是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平台主导企业的主导能力为研发软件、电池等核心技术,创新平台的重心是研发创新。所以,当生态系统从传统汽车市场转入电动汽车市场时,平台主导企业的主导能力与创新平台的重心都要随之改变。

3 案例研究:以腾讯公司主导的创新生态系统发展演进为例

3.1 案例背景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简称腾讯,是一家总部位于深圳市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由马化腾、张志东等五位创始人联合创立。自1998年11月成立之后,腾讯公司以用户需求及时代发展为指导不断升级完善技术系统,开发了QQ、微信、腾讯视频、腾讯游戏、理财通等多款应用程序,满足用户在线交流、广告营销、娱乐等多种需求,逐渐形成了中国最大的网络社交平台,腾讯也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与规模经济效益的互联网企业之一。

3.2 以腾讯公司为主导的创新生态系统发展演进历程

梳理腾讯整个生态系统的发展历程发现,其主导建设的创新生态系统经历了从产品到平台、再到创新生态系统的三个重要发展时期。首先,搭建平台,通过研发推出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吸引用户,增加平台用户数量,并通过不断对产品进行完善升级,增强平台用户粘性;其次,开放平台,将平台所适用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以达到与合作伙伴共享平台价值的效果,通过网络效应的不断扩大占据市场领先地位,此时期也是平台治理期;最后,创建生态系统。具体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1)核心产品研发与盈利模式探索期 (1998—2004年),此时期为腾讯产品领先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

(2)平台构建期 (200年—2010年),此时期为用户提供的各种在线服务不断丰富拓展。

(3)平台开放期 (2011—2014年),此时期主要进行业务聚焦,实现平台转型升级。腾讯实施众创空间计划,汇聚政府、科研机构、相关企业等各类资源,打造了一个涵盖产品研发、生产、孵化等全流程服务的大众创业平台。腾讯利用平台积累的用户关系网及大量社交数据,为包括游戏合作方、应用商合作方以及内容研发方等在内的合作伙伴提供开放能力与资源 (主要包括五方面能力:社交化能力、内容发布能力、云服务能力、支付能力以及精准广告能力)。并且,腾讯以投资京东这一曲线布局电商领域的模式替代了原本的自营电商模式,并通过QQ、微信等社交平台为京东导流。此外,2014年腾讯开始启动“连接”计划,该计划主要是通过QQ、微信等社交平台为用户提供各种新内容、新服务、新产品,不断丰富用户的线上、线下生活,逐步完成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

(4)生态系统创建期 (2015年之后),此时期腾讯继续推进“连接”计划,通过不断拓建“连接一切”的商业生态系统为平台用户提供更多互联网服务,并提升用户间互动交流效率以及利益共享的可能性。具体来看,QQ倾向于进一步延伸娱乐性功能服务,比如推出美颜服务以适应年轻用户群追求美丽时尚的需求。微信进一步深耕日常生活便利性服务,比如上线微信支付等功能,为用户日常生活提供更多便利。腾讯利用微信平台开启了大规模的线上线下生活消费场景连接计划,微信用户数量大规模增加。截至2019年底,微信拥有超过9亿户的月活跃用户,平台微信公众号开通量也在1777万个以上,一半以上的用户倾向于选择微信进行线下支付。微信支付、微信公众号以及微信能力开放为平台聚集了大量用户与广泛的影响力,加之腾讯通过投资并购方式逐步布局交通、医疗、媒体、教育等多个领域,其主导的创新生态系统不断发展完善。

3.3 创新生态系统发展演进过程中的风险识别

(1)创新生态系统构建阶段的产业基础技术选择风险。在创新生态系统构建阶段,腾讯布局电商领域面临着“以流量取胜”的技术选择风险。依据腾讯在多领域的发展经验,“流量”一直被视作制胜法宝,在庞大的用户基数与流量优势的加持下,腾讯成功占领了诸多领域的有利竞争地位。然而,“流量”优势不再适用于电商领域的竞争,腾讯在电商领域的发展不再享有巨大流量带来的后发优势。腾讯旗下主要有三项电商业务,早期的C2C模式拍拍网,投巨资支持的B2C自营平台易迅网以及B2C开放平台的QQ网购。由于腾讯错失早期布局电商领域的时机,后期腾讯通过投资的方式在电商领域展开竞争,诸如珂兰钻石网、B2C网上鞋城好乐买、团购网站F团、妈妈网、高朋网等都有腾讯重金支持。但是,腾讯给予这些电商网站的流量加持只带来即时的高销量,未能提高客户留存度,也并未实现腾讯改变电商领域竞争格局的目的。分析腾讯的成功经验发现,社交关系网的建立与运用是取胜关键,即最大化利用“QQ+”模式的传播优势占领市场。这种战略虽然在具备纯互联网性质的产品市场能够发挥优势,但电商领域不仅仅需要社交关系,更重要的是完成社交关系向商业关系的转化,其中包括仓储、供应链、物流等一系列操作环节,单纯依靠流量并不能完成。

(2)创新生态系统平台治理阶段的合作伙伴选择风险。在平台治理阶段,一是需要开放新能力与资源以满足用户的新颖性需求;二是不断增强平台和合作者之间的协同性与互补性;三是降低平台合作者的创新成本以提高合作效率;四是给予合作者足够的留存动力,增强平台的锁定性。

微信最初主打社交与通信市场,但在平台用户量与活跃度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也开始推出各种生活场景服务,并追求一站式服务体验,如用户可以通过微信平台高效完成缴费、购物、出行、挂号等多样化的日常生活需要。微信通过开放新能力与资源,带动饿了么、58同城等合作方进一步吸引餐饮、休闲娱乐、家政服务等多领域的合作者入驻微信生态系统。然而,腾讯在安全领域的竞争却经历了诸多波折。腾讯以谷歌退离中国搜索引擎市场为契机,凭借QQ平台积累的巨大用户基础,推出其自主研发的网页搜索引擎“搜搜”服务,正式进军搜索引擎市场。然而,“搜搜”运营效果并不理想,截至2012年,其在中国搜索市场占有率仅有1.4%,排名也远不及360与搜狗。在3Q大战的冲击下,腾讯为了争夺安全领域的市场地位,通过投资的方式大力扶持搜狗,并与360展开激烈竞争。2013年,“搜搜”与搜狗合并成“新搜狗”公司,腾讯入股“新搜狗”4.48亿美金,以36.5%的持股比例占领了搜索市场一席之地。之后,腾讯又组织了新搜索团队,继续开拓以微信平台为基础的搜索业务。

(3)创新生态系统自我更新阶段的变革风险。稳定是健康生态系统具备的一大特征,推动系统成员之间建立越多的互动关系 (主要指合作、共享、交易等互动方式)将越有利于稳定结构的形成与维持。在创新生态系统自我更新阶段,为了提高合作效率,平台需要协调利用系统内外资源以降低合作者之间的合作成本,提升系统整体价值。考虑到系统成员具备不同的资源禀赋,平台需要合理安排外部资源吸收以及内部资源协调。自2015年开始,腾讯通过大量的CVC活动促使生态系统内各领域迅速扩张,并希望CVC活动进一步推动整个生态系统的自我更新,借助活动布局游戏市场、金融市场、交通出行、日常生活、教育市场等。同时,腾讯还借助“获得内容版权”推动建立了内容消费、内容分享、衍生产品开发等多种成员间的互动关系;“提高核心产品的应用范围”推动建立并提升了电商、本地生活、医疗、交通、教育等多方面互动关系。然而,创新生态系统的自我更新也面临着变革风险。电商领域、搜索市场、O2O作为腾讯的弱项,竞争失利尚在情理之中,但在腾讯最具优势的社交领域的投资失败证明了风险的存在与威胁,开心网的逐渐没落便是明证。此外,腾讯对唯品会进行的战略投资也是一次投资失利。2017年12月18日,腾讯入股唯品会6.1亿美元,并为其开通了微信钱包入口,持股比例7%,但此次投资回报并不理想,仅一年时间股权价值便从6.1亿美元降至2.52亿美元,缩水幅度将近60%。

4 创新生态系统风险规避策略及防范措施

为了确保创新生态系统持续健康发展,平台主导企业必须能够对创新生态系统内部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及时有效识别,所以,必须针对这些潜在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规避机制和防范措施。

4.1 完善创新生态系统演化风险规避策略

根据创新生态系统演化风险阶段性特征,建立符合各阶段特征的风险规避策略:

在平台构建阶段,平台主导企业需要开展详尽的行业技术分析研究,充分掌握所选产业基本技术或产品的市场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准确进行创新生态系统核心技术及产品的市场定位,为参与主体创造更多的感知价值,提升参与主体忠诚度,并借助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研发新的产品功能,或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同时为合作伙伴企业赢取利益。此外,平台主导企业要建立网络化组织,增加创新生态系统的柔韧性与强健性。

在平台治理阶段,平台主导企业在寻找合作伙伴时应优先考虑具有相同文化与经营理念的伙伴企业,并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如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CRM)、供应链管理系统 (SCM)、企业资源规划系统 (ERP)等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及时高效地进行合作伙伴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同时,平台主导企业还要对整个创新生态系统进行组织资源、技术资源、知识资源等资源整合,以突出创新生态系统内各成员的生态位优势,包括整合能力与整合策略,特别是互补型企业,应通过资源整合使其专业化优势得以充分展现。

在平台变革阶段,创新生态系统的变革包括结构、功能、组织、技术等多方面,平台主导企业一方面要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持续推动共享平台创新,不断寻找新技术新产品,并及时调整生态系统发展运行机制以确保生态系统持续健康发展,避免系统陷入低水平锁定风险;另一方面要提升平台主导企业领导能力,引导成员企业遵循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则与发展理念,同时在成员企业之间出现利益纠纷时及时进行协调,确保创新生态系统规范有序运行。

4.2 强化创新生态系统演化风险防范措施

根据创新生态系统演化过程中各阶段存在的风险,建立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在平台构建阶段,针对产业基础技术选择风险建立产业技术基础标准化机制;在平台治理阶段,针对合作伙伴选择风险建立互惠性利益共享机制;在自我更新阶段,针对创新生态系统变革风险建立严格的淘汰机制。此外,平台主导企业还要有效利用外部环境因素,采取前摄行为。

(1)建立产业技术基础标准化机制,以推进创新生态系统协同创新。首先,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现有产业基础技术确定产业技术标准的功能及目标,然后进行模块划分并依次分配给对应的技术创新企业。如此,一方面可以避免出现重复性技术创新,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融合概率带来的整合风险。而且,创新技术标准化有助于统一创新生态系统协同创新的技术接口,兼容性整合风险也大大降低。其次,在新的产业基础技术开发完成的基础上,创新生态系统可以进一步完善已形成的技术标准或制定新标准。这样,通过产业技术基础标准化,减少创新产品或技术在市场推广时可能受到的技术层面的阻力,从而降低实现性技术风险。

(2)建立互惠性利益共享机制,为创新生态系统吸纳更多的创新主体和要素。强健性、缝隙市场创造力与生产率是衡量生态系统运行状况的主要指标。强健性考察的是生态系统中保留下来的伙伴企业所占的比例,缝隙市场创造力考察的是生态系统是否具有创造价值的新能力,生产率则是考察生态系统是否健康运行的最主要指标。通过构建互惠性利益共享机制,成员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创造能力被极大激发,为生态系统创造更多的共享利益,从而吸引更多的伙伴企业加入生态系统,增加了生态系统创新主体的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活力。一定程度上,创新主体多样性将促使创新生态系统趋于更加稳定的运行状态,而伙伴企业间的协调合作也将推动生态系统持续健康发展。

(3)建立严格的淘汰机制。淘汰机制其实是构成创新生态系统进化机制之一的外部机制,是由环境进行选择,是“最劣必汰、差别保存”。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的“优胜劣汰”,创新生态系统参与主体具有“差别保存”要求的协同进化,要求保持多样性。淘汰内部成员企业所依据的标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参与主体适应环境的能力,若成员企业不能做到生态位分离,不能按照市场需求提供相应的产品,参与主体将面临被淘汰的可能;二是参与主体完成硬性指标的情况,淘汰机制指标与选择合作伙伴企业时考核的指标相同,若考核期内参与主体的生产、研发、销售、财务、管理等指标不合格,则成员企业或将被淘汰;三是参与主体对相关制度的遵守情况,若合作伙伴企业行为与创新生态系统协同发展不一致,该成员企业也必将被生态系统所淘汰。

(4)有效利用外部环境因素,采取前摄行为。在外部环境因素影响下,平台主导企业主导能力及其核心竞争要素会产生变异,而前摄行为则可以使平台主导企业保持主导地位。内部因素具有较高的可控性,外部因素则不然,当平台主导企业无法控制其变化时,则同一范式内平台主导能力的阶段性变化无法满足平台主导企业主导地位的变化要求。如果平台主导企业一味顺应外部环境,很容易进入“死胡同”,主导能力坍塌。因此,平台主导企业必须进行外部信息内部化,建立主动学习机制,打破路径依赖与结构惯性,快速找寻机会,重新进行资源整合或采取前摄行动,重新创造、获取创新要素,改变原有范式下的领先优势,培养新范式下的主导能力。

猜你喜欢
阶段能力企业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企业
企业
企业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