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职业院校实习管理体系创新实践

2021-03-12 03:28张海平
职业技术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实践教学

摘 要 实践教学改革和发展是职业教育领域的焦点问题。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其教学管理是一个复杂、开放和动态的系统工程。以系统科学为理论基础,把实习管理体系划分为目标管理、运行管理、资源管理、安全管理和评价管理5个子系统。以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为目标导向,通过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推动实践教学师资、场地和信息等资源要素有效配置,利用信息系统实施信息化双线并行全过程运行管理,并突出安全管理和学生质量评价管理,构建契合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的高水平现代实习管理体系。

关键词 职业院校;实习管理;校企合作;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1)02-0015-04

职业院校学生实习是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增强学生专业技能、职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路径,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部分,与课堂教学等其他环节和部分有机衔接、相互促进,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由于实习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校外教学生产实践活动,相比于日常的课堂教学,学生身份、学习场所、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企业参与实习管理意愿不强、实习生较多与实习资源不足、实习形式多样与管理形式单一、安全风险较多与安全意识不足等问题突出,如何加強实习的组织与管理,成为职业教育管理者的一个难题[1]。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在长期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通过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推动师资、场地和信息等资源要素有效配置,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实施双线并行全过程运行管理,取得了良好的实习教学管理效果。

一、管理体系的逻辑构建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区别于普通教育的鲜明特色主要在于实践教学,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其教学管理不仅涉及学校、政府职能部门、产业界、行业协会和企业多个合作主体,也包括现代学徒制、订单班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习方式,同时要处理“学生与学徒”“实习与生产”“教师与师傅”等多种关系,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管理体系。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B类建设单位,十分重视实习教学环节的顶层设计与过程管理。学校以系统科学为理论基础,把实习管理体系划分为目标管理、运行管理、资源管理、安全管理和评价管理5个子系统。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从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2]。在实习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目标管理处于引导地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充分统筹校企双方的经济利益和责任担当,促使各方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共同努力。资源管理是实习管理体系的基础,为实习提供重要的人力、技术、资金和场地支撑。运行管理是重点,运用信息化的手段,理顺运行逻辑,开展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实习安全重于泰山,安全管理是现代职业教育对学校治理能力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在实习管理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关系到实习教学管理工作的成效。评价管理是实习管理工作中的质检环节,是职业院校输出优秀人才的“检验站”。各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良性互动,共同形成一个有机的、动态的、开放的系统。

二、典型做法与具体措施

实习教学管理因其涉及学生、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等诸多要素而成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校企双方是重要的管理主体。以目标为导向,把运行管理、资源管理和安全管理作为重要保障,双方共同评价实习教学过程,从而有力地解决了实习教学管理中的难点与痛点。

(一)目标导向:定标实习管理体系的实施框架

1.目标的设置

这是实习目标管理的最重要阶段。学校围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个根本任务,提出实习管理的“零事故”“零脱岗”和“零投诉”总目标,其内涵如图1所示。

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育的首要动因仍是自身经济利益追求,其次是对参与校企合作教育,承担社会责任的价值认同和追求[3]。在目标设置上,学校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实习管理的积极性,“零事故”确保合作企业正常经营过程中财产不受损失、学生人身安全得到保障,“零脱岗”促使合作企业能留住优秀的实习生、学生找到满意的工作,“零投诉”意味着学生受益、企业领取政府财政补贴合法合规和社会认同,从而从动力上解决学校“热”企业“冷”的矛盾。

2.目标的过程管理

目标管理重视结果,强调自觉、自主和自制,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放任不管,在目标实施过程中开展过程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学校充分利用实践教学信息化平台中智能化统计工具,并定期开展线下检查工作,每周发布实习管理工作预警,及时反馈问题,一旦发现偏离目标的情况,要求立即整改,形成管理闭环。

3.目标的评估

学年结束以后,二级学院首先开展自我评估,提交书面报告。教务处通过统计分析,形成总体报告,发布实习完成情况,并开展实习补贴申报工作,对于符合规定的合作企业发放财政补贴。如果目标没有完成,学校则分析原因,力争下一学年解决问题。

(二)全面保障:确保实习管理体系有效执行

1.组织制度保障

(1)建章立制,规范实习教学工作

为规范学生实习教学管理,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学校先后修订了《学生实习和校外公共实训基地申请财政补贴管理办法》《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主要从四个方面加强实习管理。一是强调实习的全过程管理。规定覆盖了实习过程各个环节,包括实习组织、实习管理、实习评价、实习后补贴申报等。二是明确各方的管理职责。教务处是学校对实习教学工作进行宏观管理的部门,负责统筹指导实习工作;教学督导室负责实习的教学质量监控;二级学院负责实习具体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企业提供相应岗位,指派师傅,负责开展实习教学活动。三是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针对学生人数众多且实习地点相对较为分散的特点,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四是强化实习纪律。以实习评价为基础,利用实习财政补贴抓手,对表现突出的企业给予财政奖励,提高双方的积极性。

(2)健全机构,负责实习管理统筹

学校层面成立实习领导小组,由学校书记、校长担任组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常务副组长,成员包括各二级学院院长、学生处处长、督导室主任、教务处主管教学处长等。领导小组下设实习管理办公室、实习教学工作组、实习督导工作组(学校督导室牵头)、学生管理工作組(学生处牵头)、后勤保障工作组(总务处牵头)和实习安全工作组(保卫处牵头)。管理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实习管理组织、过程监控与检查、实践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的维护及实习财政补贴的组织申报等工作。二级学院同时成立实习工作小组,成员包括各二级学院教务办负责人、学生办辅导员、校内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等,主要负责组织遴选实习企业、编排教学任务、落实实习过程管理、综合评价实习成绩、申请和审核实习补贴。

2.教学资源保障

(1)搭建实践教学综合服务平台

2014年9月,学校牵头组建了深圳信息职业教育集团,集团由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深圳市教育局职教与终身教育处、深圳软件行业协会、深圳市神舟电脑股份有限公司等64家政校行企单位组成。集团发挥行业组织在产业动态、行业标准、职业规范和人才需求上的优势,积极寻求行业协会对办学的指导,将人才培养要求前置,加快人才培养速度,为学生就业实习奠定基础。此外政府部门出台引导政策,鼓励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建集师生教学实践、企业员工培训、技能鉴定和生产经营服务于一体的职业教育校外公共实训基地。根据《深圳市职业教育校外公共实训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在职教集团理事会成员深圳市教育局职业与终身教育处的组织下,校企协同共建职业教育校外公共实训基地129个,其中由学校与行业企业承担建设42个,为学校提供了大量的实习工作岗位,实践综合服务平台作用凸显。在组织管理上,各二级学院建立校企合作管委会,各专业完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校设立校企合作管理办公室,各二级学院设立合作办学管理办公室,形成了“三会两办”管理体制,组织框架如图2所示。

2017年12月,学校作为理事长单位组建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联盟。首批加入联盟的成员单位有105家,联盟是由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及教育机构自愿组成的非政府、非法人、非营利性民间团体。联盟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合作共赢为目的,积极落实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求,扎实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适应新时代、新产业、新技术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成员单位在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师资培训和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比如大疆科技创新有限公司2018年为学校28名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并帮助学生成功实现实习向就业的转变。

(2)遴选优秀实习合作企业

依托深圳信息职业教育集团、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联盟和省级公共实习实训中心等综合合作平台,通过行业协会、明星企业搭桥,遴选培育实践教学基地。在此过程中,根据“短期试用、长期合作”的思路,二级学院先行与企业开展短期专业综合实训教学合作,对于契合专业建设需求的企业,将进一步发展为学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目前,学校与华为、中兴、腾讯和深信服等一流企业建有200多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其中省级校外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12个,市级校外公共实践教学基地42个。

3.过程管理保障

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引入实践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将所有参加实习的学生统一纳入平台管理,保障教师与实习基地学生间的沟通渠道畅通便捷。通过在线平台,在实习前期,可以实现实习前期的实习信息采集与管理,通过技术手段严格执行“无协议不实习”政策;实习过程中,平台的手机签到功能可以便捷地实现指导教师远程考勤,配合实习单位现场考勤,确保学生到岗率,学生还可以通过平台提交日志、周记、实习总结、实习鉴定和申请财政补贴,平台设置了一键提问与解答功能,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以随时联系自己的指导教师;实习结束后,可以完成学生、校内指导教师和实习企业的三方评价,实现大数据的分析,为实习工作的决策提供参考,如图3所示。

在线下实习管理中,加强校企合作,实施“跨界”管理。学校要求校内指导教师定期下企业,对接企业指导教师开展现场实习指导,切实掌握学生的实习进度与成长情况。校企双方须确定实习基地管理的唯一对接人,高效处理各方需求,避免产生多头管理困局。

4.安全管理保障

实习保险分级全覆盖。由学校统一为所有实习学生购买实习责任保险、附加险和校方责任保险,保险范围覆盖实习活动的全过程。针对风险系数较高的机电类实习购买高级别的保险项目,实现保险经费的合理有效分配。

应急预案规范有效。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教务处牵头制订《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学校、二级学院和实习小组“三级”报告机制,做到职责分明、及时报告、程序合理、分级妥善处理。

心理疏导与法律援助保驾护航。在由“学生”向“职业人”的角色转变过程中,实习生面临心理困惑、社会经验欠缺、安全意识淡薄和法律知识不足等诸多问题,学校依托学生处心理教育中心和法律工作室,以实习生为中心,建立了由辅导员、专职心理咨询师、专职法律顾问和兼职法律宣传员组成的心理疏导与法律援助队伍,开通心理健康专线和实习法律咨询专窗,在实习前协议签订、实习中法律咨询和实习后权益保障方面提供全过程的指导。

(三)多维评价:输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实习考核评价作为实习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能够衡量为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所制订的计划是否得以实现。学生职业能力训练与职业素质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校建立企业评价与学校评价相结合的质量监控评价体系,采用过程性考核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习鉴定,并将考核贯穿于实习全过程。实习鉴定的维度主要包括实习纪律、工作态度、岗位技能、工作质量和团队创新精神。企业以职业资格要求为标准,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工作业绩等方面进行考核;学校指导教师则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实习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实习考勤、实习周记、中期巡查与指导情况、实习总结报告完成情况、职业能力的形成情况进行考核,如图4所示。

三、进一步思考

实习教学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生角色与职业人对接的核心环节,其组织与管理需要成熟的制度体系、详细的实施方案、合理的实施流程、得力的安全措施、负責任的合作企业、优秀的师资队伍、必要的经费支持和全面的质量保证体系。教育管理部门和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搭建平台,畅通政校行企互通共享信息资源的途径,为企业推送更多高技能人才;同时借助信息化手段和大数据工具,做好企业实习与就业岗位信息整理与推送工作,让学生有更多对口岗位选择,提升“双精准”育人成效。

参 考 文 献

[1]张海平,张平安,秦文.高职实习网络课程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20):37-39.

[2]刘永芳.管理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马永红,陈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育动力机制研究——基于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视角[J].高教探索,2018(3):5-13.

The Innovative Practice of Internship Management System in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Deep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Zhang Haiping

Abstract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practical teaching are the focus issues in the field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ternship is the main form of practical teaching, and its teaching management is a complex, open and dynamic system engineering. Based on system science, the internship management system is divided into five subsystems: target management, operation management, resource management, safety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management. Guided by the interest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both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latform, the effectiv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such as practical teaching teachers, venues and information is promoted, and the information system is used to implement information-based two-line parallel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entire process, and safety management and student quality evaluation management is highlighted, to build a high-level modern internship management system that meet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alent training needs of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internship management;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actical teaching

Author  Zhang Haiping, associate researcher of Shenzhe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enzhen 518172)

作者简介

张海平(1982- ),男,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深圳,518172)

基金项目

2020年广东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高职扩招专项“百万扩招背景下实习教学有效管理研究与实践”(JGGZKZ2020161);第七批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高职院校实习管理体系创新实践”(2019JGJX05),主持人:张海平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实践教学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