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群众》的青年宣传动员工作的历史意义及其启示

2021-03-12 03:40吴蕊蕊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历史意义启示群众

[摘要]抗战时期《群众》的青年宣传动员工作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就青年自身而言,增强了广大青年的爱国情怀和民主意识,促进了青年力量的联合和统一;就共产党而言,扩大了党在青年中的影响力,为党争取青年、赢得青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就中国抗战而言,为动员青年服务抗战、参军参战和调动广大民众的抗战积极性作出了杰出贡献。抗战时期《群众》的青年宣传动员工作启发人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坚守人民立场,契合受教育者的需要,坚持与时俱进和“八个统一”。

[关键词]《群众》;青年宣传动员工作;历史意义;启示

[作者简介]吴蕊蕊(1982-),女,河南济源人,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 D23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1)01-0014-04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积极谋求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抵抗日本的侵略。在共产党的多方努力下,在全国民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普遍要求下,第二次国共合作得以实现。在此背景下,党的机关刊物《群众》周刊得以在国统区出版发行。

《群众》于1937年10月筹办于南京,同年12月11日正式创刊于汉口,是抗战时期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机关刊物,也是这一时期唯一一份在全国公开发行的党的机关刊物。作为共产党在国统区的主要舆论阵地之一,抗战时期《群众》的青年宣传动员工作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也对当今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启示。

一、抗战时期《群众》的青年宣传动员工作的历史意义

抗战时期《群众》的青年宣传动员工作,无论是对青年自身而言,还是对共产党和整个中国抗战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提升了青年的爱国情怀和民主意识,促进了青年力量的团结和统一。抗战时期,《群众》始终致力于提升广大青年的爱国情怀,号召青年积极投身抗战。战略防御阶段,为增强中国抗战力量,《群众》周刊先后刊发了《杀人比赛》《在敌人践踏下的女同胞》《人类共弃的敌军暴行》《一个陷落了的乡村》《日寇的疯狂》《抗战中青年的作用与任务》《动员青年到军队去》《论目前中国青年运动的任务》《中共湖南省委为保卫湖南宣言》等文章,揭露日寇在华的暴行,激发青年的爱国热情,阐述青年在抗战中的责任和义务,呼吁青年参军参战,参与战地服务,参加抗战动员工作;战略相持阶段,面对国内妥协投降言论的弥漫,《群众》刊发毛泽东的《当前时局的最大危机》、张闻天的《反对妥协投降 坚持抗战到底》、周恩来的《抗战两年》、戈宝权的《何谓“抗战到底”——就是要把敌人打到鸭绿江边》以及《主和者就是汉奸卖国贼》《展开反汪派的斗争》等理论文章,同时,刊登《献给中国青年》《鲁迅与中国青年》《培养青年的民族气节》《“五四”告大后方青年》《学校教育与青年》《当前的学校教育》《在学校中怎样进行学习》《论大后方的学生工作》《克服青年当前的苦闷》等文章,严正批驳各种妥协投降论调和“读书救国”等谬论,尽力帮青年拨开思想迷雾,努力提升其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勉力对其进行学业指导和心理疏导,在助其走出苦闷困境的同时,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思想深植于青年内心。无疑地,抗战时期《群众》的青年宣传动员工作在增强广大青年的爱国情怀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抗战时期,《群众》的青年宣传动员工作亦大大提升了广大青年的民主意识。战略相持阶段,在国统区的广大青年学生被剥夺抗战自由,甚至无法阅读抗战书报时,《群众》便在信箱栏目中指导其如何合法合理地争取自身的权利,有意识地唤醒被国民党肆意压制的青年民主意识。战略反攻阶段,在战后如何建国的问题成为主要课题时,《群众》适时开展了知识青年如何推进民主运动的大讨论,接连刊发《大学生与民主》《当前我国大学教育之病态》《民主不能坐待》《学校与民主运动》《认识人民大众的力量》《投向人民的海洋》《民主与农村工作》《从自己的周围做起》《怎样提高积极性和团结中间同学(关于推进学校民主运动的意见)》《大后方知识青年应如何争取民主》等文章,在呼应国统区此起彼伏的民主运动的同时,充分调动了广大知识青年的积极性,极大地提升了青年的民主意识和素养。

抗战时期,《群众》的青年宣传动员工作在促使中国青年力量的团结和统一方面作出了贡献。作为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唯一一份党的机关刊物,《群众》时刻铭记自身的使命,积极宣传党的抗日青年统一战线方针,刊登《论目前中国青年运动的任务》《今年的国际青年节与中国青年运动》《国际青年节与中国青年》《国际青年节与中国青年的任务》《进步的力量团结起来》等文章,详尽阐述青年力量团结和组织统一的重要性,为全国青年组织的团结和统一贡献了力量。

(二)扩大了党在青年中的影响力,为党赢得青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群众》《新华日报》在国统区发行之前,国统区的青年对共产党的认识还普遍地停留在“共产共妻”等国民党对共产党的妖魔化宣传印象中,“谈共色变”是当时的常见现象。

《群众》在国统区创刊后,一方面致力于宣传党的青年方针和政策,积极号召青年投身抗战,激发广大青年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另一方面,作为党的理论性刊物,《群众》也时常刊登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著作的研习文章,有意识地对青年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登载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共领导人关于时局和党的方针政策的相关文章,帮助青年树立对共产党的正确认识;同时,还以专栏的形式持续介绍边区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成就,不断刷新全国青年尤其是国统区青年对边区和共產党人的印象。无疑地,《群众》的这一系列做法,修正了国民党在青年心中树立的共产党形象,扩大了共产党在青年中的影响力。抗战时期,广大青年奔赴延安的浪潮,虽然并不尽是《群众》的青年宣传动员之功,但《群众》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亦毋庸置疑。

可以说,正是通过《群众》《新华日报》等报刊的正确宣传,才使得国统区青年从国民党对共产党的妖魔化宣传中慢慢挣脱出来,逐渐认识到国共两党之间的根本区别,并开始重新思考其追随对象。由此,共产党在青年中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党的队伍亦逐渐发展壮大。在这一历史过程中,《群众》的青年宣传动员工作自然功不可没。

(三)增强了中国抗战的有生力量,为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抗战时期,《群众》一直致力于建立抗日青年统一战线,凝聚青年抗战力量。在共产党领导的青年抗战团体的带动下,广大青年踊跃参加各种慰劳前线、募集寒衣等运动,积极支援中国抗战。同时,《群众》也积极倡导青年参军参战。据统计,延安所在的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的30多万青年中,就有3万人参军,22万人参加自卫军。截至抗战结束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壮大到120万人,青年成了八路军和新四军兵力的主要来源,其中青年占90%以上,抗日根据地的青年参加民兵组织的有200多万人。①虽然这些参军的青年并非一定是受到《群众》的青年宣传动员工作的影响,但《群众》在动员青年参军参战,增强中国抗战实力中的贡献亦是有目共睹的。

此外,《群众》在动员青年参与抗战宣传,调动中国军民的抗战热情和积极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抗战时期,《群众》极力倡导青年投身抗战宣传队伍,尽力调动广大民众的爱国热情和抗战积极性,呼吁人民积极投身抗战。在《群众》的宣传动员下,许多知识青年和组织开展各种活动配合正规军作战,如在“各处设立简易图书馆、书报供应处,甚至创办民众学校,扩充原有的民众教育馆,不时举办各种研究会、座谈会、讲演会等”,②同时,踊跃参与反侵略运动周、庆祝台儿庄胜利扩大宣传周等活动,对广大民众进行抗战动员,鼓励民众捐钱捐物,积极投身抗战洪流。

二、抗战时期《群众》的青年宣传动员工作的启示

正如意大利著名历史学家贝奈戴托·克罗齐在《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一书中曾提出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③。当今的史学家研究历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追寻历史的真相,更多的是为了探索其当代价值。习近平也十分重视历史和历史研究,认为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④抗战时期《群众》的青年宣传动员工作,为当今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启示。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时刻坚守人民立场。纵览抗战时期《群众》的青年宣传动员工作可以发现,《群众》始终坚持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来进行青年宣传动员工作。

在国家危亡、人民惨遭欺凌之时,抗日救亡便成为《群众》的首要任务。在创刊号中,《群众》开宗明义地表示,要收集并展现全国各地抗日救亡的实际资料,以贡献于国家民族。战略防御阶段,为了增强抗战力量以抵抗日本的疯狂进攻,挽救民族危亡,《群众》竭力号召广大青年团结起来,建立抗日青年统一战线,积极参军参战、参与战地服务、参加动员民众工作。战略相持阶段,面对日本的政治诱降和国内妥协投降风险的增加,《群众》一方面严正批驳各种妥协投降言论,一方面积极对青年进行精神教育,努力提升青年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操,竭尽所能地帮助青年解决学业和生活中的困难,极力号召青年继续抗战、彻底抗战。战略反攻阶段,《群众》号召青年积极推进民主运动,以壮大中国抗战的政治实力,为实现抗战的全面胜利和建立民主自由的新中国而奋斗。抗战时期,尤其是战略相持和反攻阶段,在遭遇国民党诬蔑之时,《群众》也时刻坚守人民立场,虽积极进行政治上的反击,但时刻秉持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努力保持与国民党的团结,尽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因如此,《群众》的青年宣传动员工作才得到了广大青年的认可和肯定。

《群众》的青年宣传动员工作的结果证明,是否坚守人民立场是决定宣传动员工作能否成功的关键。正如习近平所言,“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⑤因此,今后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时刻注意坚守人民立场,这是其能够取得成效的根本前提。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契合受教育者的需要。概览抗战时期《群众》的青年宣传动员工作可以得知,其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宣传内容契合青年的需要。

战略防御阶段,在日军的疯狂进攻下,北平、天津、上海、南京、广州、武汉等主要城市纷纷沦陷,许多青年流离失所,失学失业,整个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峻危机。在此背景下,广大青年的抗战热情空前高涨,纷纷要求参军参战,保家卫国,并自觉组织起来,成立了众多的青年抗战团体。这一时期,《群众》积极号召青年参军参战、参加战地服务、参与抗战动员,倡导其团结起来,建立抗日青年统一战线的宣传内容,正好与青年自身的需求相符合。战略相持阶段,被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剥夺抗战自由和政治参与权利的青年,陷入沉郁之中。此时,《群众》双管齐下,一方面积极刊发相关文章,从学理层面探索青年沉郁的根源;另一方面,又从实践层面对青年学生进行学业指导和心理疏导,努力助其走出苦闷。《群众》的这一做法恰如一阵春风吹散了笼罩在青年心中的阴霾,纾解了广大青年的苦闷心理,完全切合青年的迫切需要。战略反攻阶段,在抗战胜利后如何建国的问题日益成为主要问题,国内民众特别是知识青年对民主的诉求愈益强烈之时,《群众》开展了知识青年如何推进民主运动的大讨论,积极提升青年的民主素养,以满足青年的切身需求。

抗战时期《群众》的青年宣传动员工作的经验证明,宣传动员工作欲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时刻注意契合受教育者的需要。习近平针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曾強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⑥可见,是否契合受教育者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成功的关键。只有切实符合受教育者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受教育者的心中,才能真正收到实效。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抗战时期《群众》的青年宣传动员工作能够卓有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其与时俱进性,即根据时事和形势的发展,适时调整工作重心和方向。

战略防御阶段,面对国内抗战兵力的严重缺乏和战局的极端不利,《群众》恰当地将青年宣传动员的重心放在号召青年积极参战和建立抗日青年统一战线上;战略相持阶段,针对日本的政治诱降和国内妥协投降危机的增加,《群众》循势将宣传重心调整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严正批驳各种错误言论,一方面积极进行正面宣传,既破又立地倡导青年坚持抗战;战略反攻阶段,随着中国抗战即将取得胜利,民主建国的任务愈益紧迫,民主运动在国统区渐次高涨之时,《群众》亦顺势将宣传重心转移到提升青年的民主意识和素养上。

结合抗战时期《群众》的青年宣传动员工作,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经验,即要与时俱进,因事、因时、因势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永保实效性和长效性的重要条件。习近平也强调,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⑦唯有与时俱进,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使工作落到实处,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八个统一”。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建设性和批判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性和多样性、主导性和主体性、灌输性和启发性、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⑧这“八个统一”可谓是对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原则的高度概括。

对照抗战时期《群众》的青年宣传动员工作,可以发现“八个统一”在其中的具体体现。为了引导青年响应共产党的号召,《群众》并没有采取空喊口号的方式,而是坚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和彻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说服青年,坚持了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在号召青年积极抗战,提升其家国意识和爱国情怀时,《群众》的刊文从古今中外的爱国报国典故着眼,在知识传授中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了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战略相持阶段,为了增强青年坚持抗战的信念,提升其对抗战胜利的信心,《群众》在积极传导坚持抗战、彻底抗战思想的同时,直面各种妥协投降言论,实现了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为了引导青年的抗战、学习、工作等活动,抗战时期《群众》一方面积极进行理论宣传,另一方面又在信箱等栏目中对青年的各种现实问题进行具体指导,做到了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针对抗战时期战区、沦陷区、大后方青年处境的不同,抗战时期《群众》在对青年进行宣传动员时,除统一的教育内容外,还特别区分了不同区域青年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为不同境遇中的青年指明了前进方向,实现了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抗战时期《群众》刊发的与青年相关的文章中,作者既有共产党领导人、思想家、教师等,也有青年学生、工人、士兵等,其努力实现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用心显而易见;战略反攻阶段,为了增强知识青年的民主意识,提升其民主素养,《群众》在刊发理论文章的同时,还开展了大型讨论,引导知识青年进行自我思考,并将讨论结果予以连载,以引起青年的共鸣,实现了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为了提升教育效果,《群众》还拓展宣传方式,充分利用漫画、木刻等进行辅助宣传,使青年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努力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正是坚持了“八个统一”,抗战时期《群众》的青年宣传动员工作才得到了广大青年的认同,为党赢得青年作出了贡献。

总之,抗战时期《群众》的青年宣传动员工作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就青年自身而言,增强了广大青年的爱国情怀和民主意识,促进了青年力量的联合和统一;就共产党而言,扩大了党在青年中的影响力,为党争取青年、赢得青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就中国抗战而言,《群众》的青年宣传动员工作在动员青年服务抗战、参军参战和调动广大民众的抗战积极性中作出了杰出贡献。同时,抗战时期《群众》的青年宣传动员工作启发人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坚守人民立场,契合受教育者的需要,坚持与时俱进和“八个统一”,只有如此,才能永保其实效性和长效性。

[注释]

①潘洵.青年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作用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6:79.

②郭沫若.洪波曲[M].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121.

③克罗齐(Bendetto Croce,1866—1952)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论述,也有另一种译法: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个人认为,这两种译法都应该理解为:一切历史著作都是作者根据他那个时代的思想为指导,写成的历史著作——当代思想指导下形成的著作.(茅家琦.南雍咏史[M].南京出版社,2017:92.)

④习近平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人民日报,2015-08-24(01).

⑤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17.

⑥⑦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人民日报,2016-12-09(01).

⑧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民日报,2019-03-19(01).■

猜你喜欢
历史意义启示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试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延安整风”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试论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的历史特点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