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穿刺点对比单穿刺点腰硬联合麻醉在剖腹产术中及术后镇痛优势对比

2021-03-13 05:55
智慧健康 2021年3期
关键词:下腹部椎间隙剖腹产

(广东省大埔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麻醉科,广东 梅州 514299)

0 引言

剖腹产为产科颇为常见的手术方式之一,为不能经阴道分娩或经阴道分娩风险较高产妇最直接替代分娩方式,给不符合顺产条件的妈妈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分娩途径,对保障母婴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1]。剖腹产创伤较大,疼痛为其最常见并发症类型,术中、术后疼痛感觉能影响产妇舒适性,对生理功能造成影响,影响手术安全性和产妇围生期的生活质量。麻醉为保障剖腹产手术顺利进行关键所在,应减轻产妇围手术期的疼痛感觉,同时还应全力保障好母婴安全。腰硬联合麻醉为剖腹产手术最常用麻醉方式,能有效阻滞下腹部神经,从而发挥镇痛作用,但临床实践发现,常规的单穿刺下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在硬膜外导管置入较为困难,进而会直接影响麻醉效果[2]。随着麻醉技术的快速发展,双穿刺点下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在临床中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探究双穿刺点和单穿刺点下腰硬联合麻醉在剖腹产产妇中实施对围手术期镇痛效果及安全性,现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03 月至2020 年03 月我院实施剖腹产手术产妇60 例进行研究。纳入标准:①对产妇病情、一般情况进行评估后,均有双穿刺或单穿刺下腰硬联合麻醉指征;②产妇产前进行心肝肺肾等功能检查未见异常;③向产妇和家属讲解本次麻醉方式、研究方法,获得同意;④研究内容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排除标准:①穿刺点存在感染、畸形等产妇;②合并有严重妊娠并发症,急诊手术产妇;③心脑血管不良事件,肝肾功能严重障碍产妇;④存在椎管内麻醉的相关禁忌症;⑤长期酗酒、服用精神类药物产妇;⑥严重内分泌代谢疾病、免疫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产妇。用随机分组表将产妇分为双穿刺组(双穿刺点腰硬联合麻醉,30 例)和单穿刺组(单穿刺点腰硬联合麻醉,30 例),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体重及ASA 分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

1.2 方法

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产妇取侧卧位,消毒、铺巾。单穿刺组产妇取L2-3 椎间隙穿刺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在局部麻醉下,采用16G 穿刺针沿着椎间隙缓慢穿刺,穿刺约2.5 cm 后,换用25G 穿刺针沿着穿刺轨道继续穿刺,感受到有落空感后,拔出针芯,见有脑脊液流出后证实达到蛛网膜下腔,注入8.0-15.0mg 布比卡因(国药准字H20123147,江苏奥赛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拔出穿刺针,置入导管后粘牢,取平卧位。双穿刺组产妇在L2-3 椎间隙穿刺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情况下,再选取T12-L1 或L1-2椎间隙进行硬膜外腔穿刺,穿刺后注入麻醉药物种类、剂量及处理方法同单穿刺组产妇。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产妇剖腹产术中、术后12h 疼痛情况及相关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之间的差异。①疼痛评定:术中15min、术后12h,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对产妇疼痛情况评定,在10cm 刻度尺上标注0-10 分,10 分为剧烈疼痛,0 分为无疼痛,由产妇主观进行评定。②麻醉相关不良反应:麻醉期间及麻醉后,统计两组产妇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呼吸抑制、低血压、恶心呕吐等。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4.0 统计软件(美国SPSS 公司)对获得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年龄、孕周、体重、疼痛评分用()表示,行t检验;ASA 分级、麻醉不良反应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疼痛情况比较

双穿刺组产妇术中15min、术后12h 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单穿刺组(P <0.05),见表1。

2.2 两组产妇麻醉相关不良反应比较

围手术期期间,两组产妇麻醉呼吸抑制、低血压、恶心呕吐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0.05),见表2。

表1 两组产妇疼痛评分比较()

表1 两组产妇疼痛评分比较()

表2 两组产妇麻醉相关不良反应比较[n(%)]

3 讨论

顺产是比较遵循自然的生产规律的,但是有的女性并不适合顺产,剖腹产成为了这类胎儿分娩的特殊方式之一,尤其是对于高危妊娠、高危分娩产妇可快速促使胎儿分娩,从而提高分娩安全性。腰硬联合麻醉为剖腹产产妇首选麻醉方式,可有效阻滞下腹部神经,保障术中产妇舒适性,减轻疼痛刺激、应激反应,保障手术和麻醉安全性[3]。研究指出,疼痛为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之一,疼痛不仅能增加产妇痛苦,还能刺激机体神经-体液代谢紊乱,影响产妇生理平衡,可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内分泌功能紊乱等,增加手术及麻醉不良事件发生风险[4]。常规腰硬联合麻醉多在T12-L4 间隙穿刺实施麻醉,而多选用L1-2或L2-3 间隙穿刺,以保障麻醉阻滞平面,达到镇痛效果。但临床研究指出,剖腹产手术为耻骨联合间横向切口,其切口范围较大,涉及脊神经分布较广,部分腰硬联合麻醉镇痛效果局限,难以达到满意镇痛效果[5]。因此,临床有学者开始尝试双穿刺点下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并在临床下腹部手术产妇中应用获得一定镇痛疗效。

研究结果显示,双穿刺组产妇术中15min、术后12h 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单穿刺组([2.33±0.42 vs.3.21±0.54,P <0.001],[3.53±0.62 vs.4.18±0.56,P <0.001]),本次研究提示双穿刺点腰硬联合麻醉产妇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均显著于单穿刺点腰硬联合麻醉产妇,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双穿刺点腰硬联合麻醉,通过两点注入麻醉药物,对脊神经麻醉范围更广,进而对疼痛阻断效果更显著[6]。有学者在下腹部手术产妇中实施双穿刺点下腰硬联合麻醉,同样更有效减轻产妇围手术期疼痛程度。下腹部区域神经支配范围较广,如手术切口较大,需要对更广泛神经进行麻醉阻滞,以达到全面麻醉、阻断传导,减轻围手术期疼痛效果。同时,研究结果还显示,围手术期期间,两组麻醉呼吸抑制、低血压、恶心呕吐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0.00% vs.0.00%,P=1.000],[6.67%vs.10.00%,P=0.640],[13.33% vs.6.67%,P=0.389]),笔者认为,剖腹产手术过程时间是比较短,若手术顺利无任何特殊的情况,通常剖腹产手术半个多小时就可以结束,但如果手术不顺利的话,则可能发生大出血或有其他的紧急情况,危及母婴的生命安全。因此,剖腹产手术实施往往需要因人而异,手术过程中的风险也是很难预料的,麻醉相关并发症是影响麻醉安全性的关键因素,本研究结果表明双穿刺点腰硬联合麻醉在剖腹产产妇中实施具有较高麻醉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剖腹产产妇中实施双穿刺点下腰硬联合麻醉,相对单穿刺点下腰硬联合麻醉,在术中、术后具有更显著镇痛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下腹部椎间隙剖腹产
非特异性椎间隙感染细菌学特征的研究进展
盘内射频联合小剂量胶原酶溶解术对颈椎间隙高度的影响 *
为什么人老了就矮了
为什么人老了就矮了
剖腹产率高,因为医生少
盆腔炎外敷小偏方
盆腔炎外敷小偏方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在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别把剖腹产当作分娩捷径
WHO报告:中国剖腹产率全球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