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局麻药在传统两点法臂丛阻滞中应用于肘及以下手术的麻醉效果观察

2021-03-13 05:55
智慧健康 2021年3期
关键词:臂丛单点低剂量

(湛江西南医院,广东 湛江 524500)

0 引言

臂丛神经阻滞作为临床上肢手术治疗中常用阻滞方法,阻滞效果可靠,安全性较高,已成为当前上肢手术治疗中应用较多的阻滞方案,不过臂丛神经走行长,分布复杂,麻醉工作中若无相应仪器监测则对麻醉医师临床经验及操作水平有较大依赖性,操作不当则易导致麻醉效果不佳[1-2]。国内少数研究者进行深入研究后指出,低剂量局麻药物传统两点阻滞方案在肘及以下手术治疗者麻醉中依然可取得良好效果,本文为对此麻醉方案的可行性进行验证,收集临床患者56 例完成对比研究,详情见下文。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广东省湛江市西南医院2019 年4 月至2020 年6 月收治的56 例肘及以下手术患者纳入研究,纳入标准:①无相关麻醉禁忌;②知悉此次麻醉方案后自愿加入;③无长期酗酒史。排除标准:①基础资料不全或有误;②纳入标准审核中发现有不满足项目数≥1 项;③肘以上手术患者。经信封法对此56 例患者分组,单点阻滞组28 例,其中男16 例,女12 例,年龄区间23-71 岁,平均(43.63±6.31)岁,其中包括外伤清创13 例、骨折内固定9 例、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材料6 例;两点阻滞组男15 例,女13 例,年龄区间22-72 岁,平均(43.91±6.42)岁,其中包括外伤清创12 例、骨折内固定10 例、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材料6 例,对比两组年龄、性别等无明显差异(P >0.05)。

1.2 方法

单点阻滞组:采用肌间沟阻滞法,药物配方为0.75%罗哌卡因8mL+2%利多卡因7mL+生理盐水7mL 的混合液22mL,罗哌卡因由河北一品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H2011346,利多卡因由河北天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H13022313,麻醉时患者取仰卧位,肩下垫放薄枕,指导其将头部偏向健侧,待胸锁乳突肌充分暴露后于软骨下缘作一水平线,以前中斜角肌间隙及中斜角肌间隙作为进针点,完成局部消毒后叮嘱患者保持体位不动,持输液针进针,进针时以遇异感为宜,反复回抽确定无气体、血液后开始麻醉剂注入。

两点阻滞组:采用肌间沟阻滞+腋路阻滞法,按上述配方,肌间沟阻滞使用剂量为15mL,操作方法与单点阻滞组一致,腋路阻滞使用剂量为7mL,患者取仰卧位,手放置在头部一侧保持“举手”姿势,触及腋窝动脉搏动处,择取搏动最高处作为进针点,常规消毒后进行穿刺,以出现异感为佳,反复回抽未见血液即可完成注入。

1.3 观察指标

(1)评估两组麻醉效果:完全麻醉:麻醉后知觉完全丧失,患者自述无法察觉到任何手术操作;有效麻醉:麻醉后痛觉显著降低,足以顺利完成手术;无效:痛感较强,需再加用其他辅助麻醉药物或改为全麻。麻醉有效率=(完全麻醉例数+有效麻醉例数)/总例数×100%。

(2)记录两组麻醉后10min、15min 心率、收缩压。

(3)统计两组麻醉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点阻滞组与单点阻滞组麻醉效果对比

从下表1 可知两点阻滞组麻醉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点阻滞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

表1 两点阻滞组与单点阻滞组麻醉效果对比[n(%)]

2.2 两点阻滞组与单点阻滞组麻醉10min、15min心率及收缩压对比

从表2 可知,麻醉10min、15min 后两组心率、收缩压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3 两点阻滞组与单点阻滞组并发症比较

两点阻滞组28 例中,局麻药毒性反应0 例,注射部位疼痛1 例,术后皮肤麻木0 例,并发症发生率1 例。单点阻滞组28 例中,局麻药毒性反应2 例,注射部位疼痛1 例,术后皮肤麻木4 例,并发症发生率4 例。两点阻滞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更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

表2 两点阻滞组与单点阻滞组麻醉10min、15min心率及收缩压对比()

表2 两点阻滞组与单点阻滞组麻醉10min、15min心率及收缩压对比()

3 讨论

手术作为临床治疗活动中应用较多的手段,为减轻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疼痛感,保障手术顺利完成,术前均需给予患者麻醉[3-4]。不过,由于臂丛神经解剖复杂,在实际麻醉工作中能否阻滞成功对操作者临床经验有较大依赖性[5-6]。单点臂丛神经阻滞阻存在一定局限性,传统两点阻滞虽操作更为复杂,但此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肌间沟局部麻醉及用量,在保障麻醉效果的同时,通过控制局部麻醉及用量减少并发症。本次所用腋路阻滞方案具有位置表浅,易于寻找穿刺点完成穿刺阻滞的优点,其次阻滞后不会对迷走神经等产生影响,且可留置导管或置入留置针进行连续阻滞。总体而言将腋路及肌间沟阻滞联合用于肘及以下手术麻醉中效果较单一阻滞更佳,此次研究中两组麻醉后心率及收缩压对照虽无明显差异(P >0.05),但两点阻滞组整体麻醉有效率更高且麻醉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 <0.05),充分证实低剂量两点臂丛神经阻滞方案有效性及安全性较高。不过,此次研究收集病例数较少,当从后续研究进行补充。

综上所述,在肘及以下手术中给予低剂量局麻药在传统两点臂丛神经阻滞可提高临床阻滞效果,同时提高阻滞安全性,推广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臂丛单点低剂量
单点渐进无模成型的回弹特性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临床研究
肺部疾病应用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检查的分析
来那度胺联合环磷酰胺、低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探讨
CT低剂量扫描技术应用于新冠肺炎筛查中的临床价值
精密单点定位在网络RTK中的应用研究
番禺油田某FPSO解脱与回接作业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结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手术的价值
臂丛阻滞时的入路选择和注意事项知多少
3D臂丛解剖动画在麻醉解剖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