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单牙缺失的种植修复方法分析

2021-03-13 05:55
智慧健康 2021年3期
关键词:牙列先天性组间

(江门市口腔医院 种植修复科,广东 江门 529000)

0 引言

先天性单牙缺失属于口腔畸形,因为牙胚胎形成时并未正常发育产生先天性缺失牙。临床将其分为个别牙缺失和多数牙缺失,因为破坏牙列的完整性,影响其咀嚼功能,少数患者会损伤其语言功能,并且先天性单牙缺失致使牙槽骨出现萎缩以及牙齿脱落等,影响美观,同时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对于先天性单牙缺失患者而言,传统疗法无显著效果,而义齿种植修复以及正畸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并获取了相应的认可[2]。此次研究主要分析先天性单牙缺失的种植修复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30 例先天性单牙缺失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病例起止时间2010 年11 月至2020年5 月,30 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性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组患者15 例。对照组中男8例,女7 例,年龄18-43 岁,平均(25.5±2.7)岁,观察组中男9 例,女6 例,年龄19-40 岁,平均(23.8±2.3)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数据,组间无显著差异(P <0.05)。

1.2 纳入和排除

纳入标准:入选患者均符合种植修复以及正畸适应症;入选患者并未患有其他口腔疾病;入选患者进行常规义齿修复无显著效果。

排除标准:将由于其他因素引发牙缺失者排除;将患有严重牙周疾病者排除;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需要检查缺牙位置软硬组织情况,观察其余留牙情况、磨牙关系以及牙弓情况。按照CBCT、全口曲面断层片以及头颅位置定位制作模型。采用CT 三维重建、口内检查以及X 线检查制定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种植手术,当种植条件成熟后实施牙种植手术,植入种植体后临时修复,4-6 个月后,经过检查后如颌骨和种植体稳定融合可予以义齿烤瓷冠或全瓷冠修复。观察组在种植前予以正畸疗法获得合适的缺牙间隙,治疗时间6-18 个月,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患者的牙齿轴倾角、磨牙关系和中线等。完成正畸治疗后实施种植治疗,方法同对照组。

1.3 效果评估

完成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治疗效果,效果评估内容为:牙齿整齐排列,前牙覆盖无异常;第一恒磨牙为中心牙合状态;并未出现牙根吸收,呈现平行状态;语言和咀嚼功能恢复;对于带保持器患者而言1 年内并未出现复发;修复体舒适且美观,牙合功能良好。显效为满足5 项以上,有效为满足4 项以上,无效为满足3 项以下[3]。显效比例和有效比例相加为总有效率。

1.4 评估指标

评估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增加美观评分)其评估分数均为12 分满意,患者依据自身感受予以评估;而后对比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即食物嵌塞、牙周不适以及根尖吸收。

1.5 统计学分析

将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应用于本次研究中,对涉及数据进行计算整理,结果形式分别为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行卡方检验和t检验,对比组间数据如P <0.05,则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3.33%,组间数据对比后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n(%)]

2.2 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

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评分,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评分,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6.67%,对照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33.33%,对比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n(%)]

3 讨论

先天性单牙缺失则是牙胚胎形成时牙齿并未发育形成,出现单牙缺失,属于口腔畸形[4]。先天性单牙缺失患者会损伤自身的咀嚼功能、语言功能和美观,对自身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并且先天性单牙缺失会损坏牙列完整,邻近牙齿产生倾斜表现,咬合功能异常,同时会出现牙齿脱落和食物嵌塞。就目前而言,其引发因素并不确定,有学者通过研究后认为产生先天性单牙缺失的主要因素为牙板发育限制空间,出现压力,从而缺少牙胚胎营养,进而出现退化。由于物理障碍或者牙板产生断裂,致使胚胎期牙板未正常发育,上皮组织出现功能异常。临床研究表明,遗传基因和先天性单牙缺失存在关系,可因为环境、物理以及遗传等原因产生影响[5]。

对于先天性单牙缺失患者需要予以检查,并确定缺牙位置、数目和牙列,而后予以治疗。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伴随医疗技术的完善发展,义齿种植广泛应用于临床中,此方法效果和稳定性良好,可将患者功能和美观改善,并且不会严重损伤邻近牙齿。伴随种植理论研究深入,临床治疗对于美学和间隙空间要求较为正确,为此在种植治疗的同时配合正畸可提升整体疗效。对患者予以正畸治疗可对种植条件创造。正畸和种植疗法联合对于修复条件较差者可将种植应用范围扩大。正畸和种植疗法临床应用价值显著,经过正畸可排齐和整平牙列,解除拥挤,而后将咬合打开,获取正常牙列覆盖,最终恢复合理缺牙间隙。与此同时临床研究表明,正畸和种植联合可避免咬合力异常,以免出现食物嵌塞,确保种植体长时间稳定,将远期预后予以改善。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咀嚼功能和语言功能显著推升,并且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说明此疗法具有安全可靠性,可重新分配牙列中间隙,将种植体数目减少。然而联合应用正畸和种植修复的过程中需要确定修复位置,而后对正畸治疗间隙量确定,最后予以种植修复。

综上所述,对于先天性单牙缺失患者而言,采用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方法可将整体效果提升,同时可将其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提升、美观改善,且治疗方法安全性良好,可将其进行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牙列先天性组间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GJA8基因错义突变致先天性白内障一家系遗传分析
牙列间隙患者正畸与修复治疗后复发的临床分析
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在牙列缺损合并牙颌畸形患者中的应用
简化生物功能性义齿修复牙列缺失的临床效果评价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
慢速训练法助力体弱人群
优化课堂展示操作 促进有效生成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说说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