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22 号留置针应用于CT 增强扫描效果及不良事件的影响

2021-03-13 05:55
智慧健康 2021年3期
关键词:外渗造影剂合格率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 曲靖 655000)

0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影像学技术,现今,临床医学上广泛运用CT 增强扫描,通过给患者静脉注射造影剂,清晰呈现病灶,给予病灶明确诊断和鉴别,不断提高显示效果。用静脉留置针穿刺,能够将患者的痛苦减少,提高造影剂和静脉留置针的效果,增加扫描图像的清晰度,因而护理干预对留置针具有重要作用[1]。本研究将2017 年5 月至2018 年5 月收治的78 例CT 增强扫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护理干预对22 号留置针应用于CT 增强扫描效果及不良事件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2017 年5 月至2018 年5 月收治的78 例CT 增强扫描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39 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权同意书,未有临床资料不齐全患者[2]。实验组男19 例,女20 例,年龄55-81 岁,平均(64.21±1.67)岁,13 例冠心病患者,10 例糖尿病患者,16 例高血压病患者;常规组男21 例,女18 例,年龄57-80 岁,平均(65.23±2.18)岁,14 例冠心病患者,11 例糖尿病患者,14 例高血压病患者。采用SPSS 25.0 软件统计处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给予常规组22 号留置针穿刺,实验组在用22 号留置针穿刺后给予护理干预。常规组方法如下:用22 号留置针对患者的皮肤和血管评估;询问患者是否对酒精药物过敏;找到患者上肢合适静脉、进针部位以及角度,皮肤消毒两次,范围6cm 以上,针头与皮肤呈30°,右手拿置留针;留意是否有回血,如果有回血,就要降低穿刺角度,在患者血管内放入套管,退针芯,同步进行;如果患者皮肤松弛,就要绷紧患皮肤,之后再穿刺;穿刺成功后用氯化钠注射液封管。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方法如下:护理人员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患者讲解CT 增强扫描的原理以及注意事项,告诉患者造影剂、留置针的作用和意义,并且要告知造影剂使用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发热、恶心等,患者如果存在疑惑,护理人员要耐心回答,缓解患者的焦虑、紧张心理;CT 增强扫描前,检查患者是否带有金属饰品。筛查高危人群。检查患者穿刺部位衣物的紧松,减少注射阻力。询问患者是否存在药物过敏、禁食情况。对患者知情权同意书检查;护理人员要合理规范使用高压注射器,使用之前将其调节;CT 增强扫描中,连接好留置针和高压注射器,观察药液是否正常匀速注入,如果发生异常情况,停止药物注射;CT 增强扫描后,护理人员要将相关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安抚患者心理状况,检测有头晕、心悸患者的血糖,要确保患者不出现不良反应,再将留置针拔出。嘱咐患者多喝水,排泄造影剂。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CT 增强扫描合格率、护理满意度、MSSNS 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用MSSNS评价非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状态,1-4 分为总分,1 分表示患者焦虑抑郁的时间很少;2 分表示患者有时焦虑抑郁;3 分表示患者大部分时间焦虑抑郁;4 分表示患者总是焦虑抑郁。观察不良事件:造影剂外渗、套管堵塞、过敏反应等,不良事件发生率=(造影剂外渗例数+套管堵塞例数+过敏反应例数)/总例数×100%。(扫描合格例数/总例数)×100%=CT 增强扫描合格率。护理满意度=(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1.0 软件分析处理,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患者MSSNS 评分,用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CT 增强扫描合格率、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χ2检验,以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干预前后MSSNS评分比较

干预前,实验组和常规组的差异不明显(P >0.05);干预后,实验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的评分,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CT增强扫描合格率和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的CT 增强扫描合格率为97.43%,常规组的CT 增强扫描合格率为76.92%;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87%,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4.35%。常规组明显低于实验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MSSNS评分比对()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MSSNS评分比对()

表2 两组患者的CT增强扫描合格率和护理满意度比较[n(%)]

2.3 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的造影剂外渗3%,无套管堵塞发生,过敏反应5%,总发生率为8%;常规组的造影剂外渗10%,套管堵塞8%,过敏反应8%,总发生率为26%,实验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优于常规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存在差异,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CT 增强扫描广泛用于临床医学上,给病灶形态学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对临床诊断起协助作用。由于CT 增强扫描需要更多的造影剂剂量和更快的注射速度,所以需要使用静脉留置针,如果出现外渗药液,会有严重的后果[3-4]。静脉留置针的优势很多,如套管柔软,韧性大,很难损伤患者的血管壁,能保护血管壁,因而如果护理效果好,能够重复使用,避免患者反复刺穿下的疼痛[5],而且患者穿刺时,伤害很小,疼痛感不强,血管不容易穿破,能使药液外渗减少以防出现针刺伤等,尽管优势很多,但是也需要一定的护理干预,才能确保检查高效[6]。

护理干预会从穿刺前、CT 增强扫描前、CT 增强扫描中、CT 增强扫描后四个环节出发,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病史、健康教育知识、生活习惯等,对造影剂外渗、过敏反应、套管堵塞等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给患者普及相关知识,安抚患者的紧张、焦虑的情绪,提高患者的配合度[7]。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实验组和常规组的差异不明显(P >0.05);干预后,实验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的评分(P <0.05);实验组和常规组的CT 增强扫描合格率分别为97.43%和76.92%,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4.87% 和74.35%,实验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 <0.05);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常规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6%,实验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优于常规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P <0.05),说明用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护理价值[8]。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对22 号留置针应用于CT 增强扫描效果好,对不良事件有积极影响,能够提高扫描合格率和护理满意度,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运用。

猜你喜欢
外渗造影剂合格率
CT增强扫描检查中高压注射对比剂外渗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根因分析法提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合格率
护理干预在小儿临床药物外渗中的效果研究
2020年畜禽产品兽药残留抽检样品合格率99.49%
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7.8%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造影剂肾病”能预防吗
潜伏着的“杀手”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显影剂加温处理在CT增强扫描检查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