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窍化瘀汤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2021-03-13 03:14文义雄陈之虎王春晓海南省琼海市中医院内二科5714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5期
关键词:通窍卡马西平三叉神经痛

文义雄 陈之虎 王春晓 海南省琼海市中医院内二科 571400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病变位于三叉神经区,是脑病科常见病,好发于中老年龄段,女性患者发病率较高[1]。其疼痛较为剧烈,具有突发性、短暂性、反复性的特点,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影响巨大。本病临床较为多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本研究主要探讨原发性神经痛,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尚不明确,主要是神经的异常放电,刺激痛觉神经,导致一侧面部的慢性疼痛,起病迅速,且严重者可影响进食等日常活动。西医尚未探寻清楚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无法从根源针对性治疗,目前临床多以药物或手术控制疼痛为主,首选使用药物为卡马西平,虽可短时间内迅速缓解症状,但药物安全方面有所缺陷,较多的临床研究表明卡马西平一旦长疗程、大剂量的使用,易于出现头昏等副作用,故长期疗效上存在局限[2]。如何提高临床疗效及药物安全性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祖国医学近年来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医药在治疗三叉神经痛上颇有成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本实验拟联合应用通窍化瘀汤治疗三叉神经痛,以达到改善症状的同时减少副作用的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于我院诊疗的12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所纳入的患者均符合纳入标准。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女34例,男26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5.81±4.73)岁;平均病程(2.42±0.63)年。治疗组女30例,男30例;年龄43~70岁,平均年龄(55.73±4.90)岁;平均病程(2.21±0.93)年。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神经病学》[3]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参照《实用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中瘀血阻络证的诊断标准[4]。

1.3 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②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因牙痛等其他病因引起的颜面部疼痛患者;②合并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或血液系统疾病者;③出现吞咽或神志障碍者;④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⑤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⑥近半个月曾进行相关药物治疗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卡马西平片(国药准字:H11022279,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0.2g×30s)初始剂量0.1g/次,2次/d,后隔日加1~2片至疼痛缓解,维持在0.4g~0.8g/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案上,加以通窍化瘀汤,具体药物:桃仁6g、红花6g、赤芍15g、川芎15g、丹参15g、全蝎6g、僵蚕6g、钩藤12g、天麻12g。每日1剂,水煎服,取汁300ml,温服,分两次服。两组均连续治疗14d。

1.5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2)疼痛评估: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值0~10分;(3)不良反应。

1.6 疗效评定标准[5](1)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相关体征基本消失,证候评分减少超过95%;(2)显效:中医临床症状、相关体征明显好转,证候评分减少超过70%,但未到95%;(3)有效:中医临床症状、相关体征稍有改善,证候评分降低超过30%,但未到70%;(4)无效:中医临床症状、相关体征均无好转,甚则加重,证候评分下降低于30%。

2 结果

2.1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14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7,P=0.039<0.05),见表1。

表1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VAS评分比较 治疗14d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但治疗组VAS评分下降较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7%(13/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3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74,P=0.001),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n(%)]

3 讨论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脑病科的经典顽固性疼痛病变,40岁以上可达70%~80%的发病率,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上升,临床以单侧颜面部短暂剧烈疼痛为主要表现,右侧、下颌支最常见,疼痛可为刀割样或针刺样痛,部分发病时可伴有同侧肌肉痉挛,常反复周期性起病,迁延难愈,其发作频率与疼痛强度呈正相关,发作频率越快,疼痛越剧烈,给患者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不便。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尚不确定,考虑与三叉神经过度兴奋引起异常电活动相关,临床治疗多有局限,治疗手段包括药物口服、微血管减压术、神经阻断等,作用机理主要是阻断神经传导,麻痹神经分布区域[6],其中手术治疗对患者创伤较大,且术后易出现并发症,概率高达35%,故患者难以接受[7],目前仍以口服药物治疗为主,药物以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抗癫痫药为主,本研究对照组单纯予以卡马西平治疗,卡马西平是一种钙离子阻滞剂,具有选择性,作用在网状结构丘脑系统,可降低三叉神经电位振幅,抑制病理性多元神经兴奋,减少神经刺激作用,从而缓解疼痛[8],同时本药还可舒缓紧张、焦虑的情绪,虽短期内起效迅速,但因本病病程迁延,为达最佳疗效常需加大药物剂量,后期减药困难,长期使用易出现较多不良反应,如造成肾功能异常、肠胃不适等,长期治疗,导致患者药物耐受而疗效局限。

三叉神经痛在中医学上根据症状可归为“面痛”“偏头痛”“头风”等,诸阳汇聚于人体头面部,易受内伤外邪侵袭,内为风、火邪,外为六淫邪气,正气不足,无以外守,易发风热、风寒,阻滞脉络,血供闭塞,筋脉失养,不通为痛,不荣为痛,而发本病,后期治疗不当,根据疾病进展,面神经进一步受损,可致面瘫。针对脉络阻滞、瘀血内生的病机,拟予通窍化瘀汤舒筋通络、化瘀除痹,通窍化瘀汤具体组成包括桃仁、红花、赤芍、川芎、丹参、全蝎、僵蚕、钩藤、天麻9味药,桃仁、红花、川芎、丹参散瘀活血,现代药理学研究提示丹参对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疗效甚佳,可疏通脉络及止痛[9];赤芍活血养血、舒筋柔肝;钩藤平肝息风镇痛;全蝎、僵蚕为虫类药,可使药效流窜经络,通络止痉;天麻祛风镇痛、活血行气,作用和缓,其所含天麻素可有助于血供恢复,改善神经功能,具有抗炎、抗缺血、保护神经细胞的功能[10]。

在本试验中,联合通窍化瘀汤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下降程度远大于对照组,且头晕、恶心等副作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通窍化瘀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三叉神经痛,可有效缓解疼痛,提高临床有效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通窍卡马西平三叉神经痛
泻火化瘀通窍法对感音性耳聋大鼠HMGB1/RAGE信号通路的影响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综合护理在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卡马西平用久了,别忘检查血常规
治疗鼻炎食疗方
治三叉神经痛
1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继发癫痫的治疗
通窍活血汤临床应用举隅
针刺并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