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青春遇上抑郁

2021-03-14 08:57黄江华
青春期健康 2021年2期
关键词:职高小雨陪伴

文/黄江华

那一年的新生中,有个女孩名叫小雨(化名),她漂亮、聪明、安静。我是她的语文老师,几节课下来,我对她很有好感,她听课认真,回答问题积极且很有见地,作业本上字迹娟秀,一如其人。说实话,在职高能遇上这样的学生是我的幸运。但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这个聪明的姑娘难以融入欢声笑语的人群,像一抹惨白扎眼地戳在五颜六色当中。刚开始,我以为是初来乍到,彼此不熟悉的缘故,没太在意。

后来,她到办公室找我,起初是问一些学习上的问题,熟悉后会经常找我聊天,言语中总是不满意自己,对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绪不能客观地评价,对自己要求苛刻,容不得一丁点的瑕疵。我们常常一聊就是三四个小时,很多时候聊着聊着她就会泪流满面。眼前这个郁郁寡欢、柔弱无助的小姑娘,让我格外怜惜。

后来,我从班主任那知道,小雨一年前就考取了她所在城市最好的高中,因抑郁症休学一年后病情有所好转,但因压力大不能适应普通高中的生活,这才转上了职高。我这才明白小雨的不同之处。

青春的城堡是和同伴共同构建的,可对于小雨来说,青春期的孤独和忧郁正在摧毁着她、吞噬着她。她不知道自己应该有怎样的生活作风,应以怎样的形象与环境协调,她不断地折磨自己,想要自己变得更好,可又走不出那个自设的怪圈。悲哀、无助、自责、绝望围绕着她,这让我更加疼惜她了。

然而,似乎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那一年我经常关注抑郁症,对抑郁症有些许了解。我开始担心小雨,怕她会采取极端手段解决问题。于是,我叮嘱她身边的同学,多关心她,有异常行为要马上报告老师。当然,我并没有提及抑郁症,只是告诉他们小雨比较内向,需要更多的关心。

小雨似乎很信任我,当她和自己较劲的时候,她都会来找我。她似乎有很多的烦恼和困扰,我会陪着她聊天,听她哭诉。虽然我不能解开她的心结,但我知道她需要倾诉、陪伴、温暖,还有爱。操场上、食堂里、办公室里、寝室的走廊上,都有过我们的身影。我感谢小雨对我的信任,也庆幸自己对抑郁症略知一二,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到她。

每到三月杂树生花、柳絮漫天时,小雨的抑郁症就会变严重,这时的小雨经常会请假回家。小雨家住农村,家里经济条件不太好,父母是残疾人,这令她很自卑。刚回家,小雨的情绪还算稳定,可时间一长,父母的状态总会令她暴躁不安,只好回到学校寻求平静。我意识到,其实小雨很需要父母的爱、亲人的陪伴、家庭的温暖,但是父母的状态给不了她想要的那种爱,这令她无比苦恼。

小雨敏感、脆弱,但又坚强、执着。抑郁症让她时常有自杀倾向,但她仍然在挣扎、坚持,不愿放弃地争取生机。面对这样的小雨,我内心溢出浓烈的担心和哀愁,我下决心要帮助她摆脱抑郁症的困扰。于是,我拨通了小雨父母的电话,告诉他们什么是抑郁症,如何和抑郁症的女儿相处,并建议定期带小雨看心理医生,接受更专业的治疗。

所有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小雨慢慢地好起来,而且越来越好。三年的职高生活一晃而过,聪明的小雨考上了本科,这大大释放了她的精神压力。上了大学的小雨经常会发一些和同学学习、游玩的照片。青春的相册里,走出阴霾的小雨笑靥如花。

也许是父母态度的转变,给了她力量和温暖;也许是亦师亦友的我默默的陪伴,静静的倾听,让她可以尽情释放压力;也许是我讲史铁生《合欢树》时,作者多情的生命态度,给了她生的激励;抑或是同学的关爱、医生的药方、专家的治疗……但不管怎样,是大家,包括小雨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她生命的方向。

我常常想,如果那时我对抑郁症一无所知,小雨最后会是怎样的境遇。真心希望我们的课堂不仅仅是作业和试卷,我们应当让孩子们感受青春的美丽,生活的亮色。希望我们的父母和老师不只关心孩子的分数和成绩,还愿意走近他们的内心,关注他们的喜好、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并以自身的生命形式给予孩子生命的喜悦和幸福。

猜你喜欢
职高小雨陪伴
陪伴
职高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研究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陪伴
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办公自动化中的应用研究
假文凭泛滥“低职高聘”是推手
卧薪尝胆
一箭之仇
假途灭虢
一鼓作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