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躁男孩的“解忧剂”

2021-03-14 08:57黄旭
青春期健康 2021年2期
关键词:小凡人格障碍攻击行为

文/黄旭

一个明媚的清晨,湖北省荆州市文星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迎来了第一位来访者,他穿着干净而整洁的校服,端坐在沙发上,身体前倾,双手交叉而握,情绪看起来有些紧张。我递给他一杯温水,叫他放松下来,跟我讲讲来这里的原因。

男生名叫小凡(化名),是文星中学的一名初中生。父母均是荆州本地人,从小父母离异,跟随母亲生活。母亲把小凡当作了“情绪垃圾桶”,将自己对前夫的不满和对他人的抱怨统统告诉他,可小凡接收到的消极情绪却无处发泄。初一时由于学习上的困难,小凡认为自己不够聪明,不是块学习的料子,从而脾气变得暴躁,发脾气时会无法控制,会摔东西、骂人,甚至推搡母亲。小凡表示,他在发怒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有意识想控制,缺少调节方法因此前来向我求助。

心理解析:潜在的冲动型人格障碍

通过与小凡的聊天,我分析这是一种潜在的冲动型人格障碍,这种行为表现在18 岁以前的儿童、青少年身上叫做品行障碍,如果出现在成年人身上则称为人格障碍,亦称“变态人格”。著名德国精神病学家施耐德曾这样定义人格障碍:“这是一种人格异常,由于其人格的异常而妨碍其人际关系,甚至给社会造成危害,或给本人带来痛苦。”而小凡表现出的这种人格障碍被精神病学家称为“攻击型人格障碍”,又称“爆发型人格障碍”或“冲动型人格障碍”。

冲动型人格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有6 种:情绪急躁易怒,存在无法自控的冲动和驱动力;性格上表现出向外攻击、鲁莽和盲动性;冲动的动机形成可以是有意识的,亦可以是无意识的;行动反复无常,可以是有计划的,亦可以是无计划的;行动之前有强烈的紧张感,行动之后体验到愉快、满足或放松感,无真正的悔恨或罪恶感;心理发育不健全和不成熟,经常导致心理不平衡;容易产生不良行为和犯罪倾向。造成冲动型人格障碍的原因有3 点:

1.心理原因

自卑与补偿。每个人都可能因自己的身体状况、家庭出身、生活条件、工作性质等产生自卑心理,有自卑心的人常寻求自卑的补偿方式。当以冲动、好斗来作为补偿的方式时,其行为就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

自尊心受挫。青少年男生的自尊心特别强,如果经受挫折,往往反应特别敏感、强烈。挫折是导致攻击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挫折攻击”理论提醒我们:生活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挫折,因而每个人都有攻击性;挫折越大,越可能出现攻击行为,甚至使用暴力。

缺少关爱,使小凡变得敏感,同时妈妈经常说不要他的话,让他产生怨恨心理,将愤恨发泄到他人身上。

2.家庭原因

一般说来,攻击性与家庭教育有较大关系。父母离异后,父亲对小凡放任不管使得他对父亲有愤恨情绪。其次,母亲的牢骚也会降低父亲的威信,加强小凡对父亲的愤恨,由于缺少父亲的关爱导致他内心纠结、自卑、愤恨、矛盾,从而产生攻击心理。

3.社会原因

武打、凶杀的小说和电影使缺乏分析能力的青年人容易产生模仿和认同。另外,家庭周边人文环境较差,喜欢打牌、骂人、自暴自弃的人较多,对他的思想会造成影响从而产生攻击性行为。

心理诊疗:4 次咨询解开心结

因为小凡主动求助,渴望改变现状的态度较为积极,改善他冲动型人格障碍这一问题就变得比较容易,通过我的咨询开导,再加上他自身的控制便能得到改善。咨询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共4 次,每次50 分钟。

1.第一次咨询

首先是评估阶段,目的在于完成建立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评估,确立咨询目标等一系列工作。该阶段谈话时需要注意与学生产生共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确定主要问题。

我通过会谈的方式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向求助者了解身边发生的事情及对自己的影响;通过与求助者的交谈,收集临床资料,探寻其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通过家画、图牌及儿童人格量表分析,发现小凡属于内向偏外向,缺乏安全感,具有冲动、偏执的回避性人格。

2.第二次咨询

接着是加深咨询关系阶段,采用“谈话法”“正强化法”。通过与小凡的协商,取得他母亲与老师的配合,帮助他找到产生冲动情绪的根本原因,并让他想想有哪些方式可以帮助自己控制情绪,树立相关意识。

小凡经过一番思虑后表示,自己认为可以缓解情绪的方法有:到附近公园散步、听音乐、看书;在学校时与老师联系,采取赏识教育,帮助其发现自己身上的优势,改善与老师的关系,缓解冲动情绪,带来正能量;在家中,要求母亲不要将自己对外界的负面影响带给他,用积极的态度引导,多倾述父亲及他人的优点,树立父亲的威信,多与父亲联系,让父亲给予他心理上的关爱。

3.第三次咨询

该阶段教育的目标是当小凡与同学及家长发生冲突时,他该如何控制和缓解情绪的方法。

我建议他可以培养必要的涵养,如多看书,从书中吸取精神力量,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将心比己,换位思考;适度容忍宽以待人,避免产生攻击行为;培养自身的兴趣与爱好,开展多种形式的业余文艺、体育活动,让青春期男孩体内的内在能量寻找一个正常的释放渠道,培养各种爱好和兴趣,使其情操得到陶冶,从而健康成长;学会控制情绪,当自己要发火时冷静十分钟,站在对方立场上想想,再谈谈自己的想法;正确对待挫折,人生在世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挫折,要正视挫折,总结经验,找到受挫折的原因并加以分析,而不是一遇挫折就采取攻击行为。通过各种手段培养他们的承受能力,并能对挫折采取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

4.第四次咨询

通过前期的情绪训练,此阶段的小凡已能和同学和平相处,情绪不再激动,面对挫折,也可以控制部分情绪。为了使小凡能够更理性的看待遇到的问题,减少滋生负面情绪的情况,我建议他尝试以下几种方法,保持良好的心态。

升华作用。即使受挫,也要尽量转移到较高的需要与目的上去,把攻击的能量转移到学习上来。

补偿作用。受挫后,尽量用另一种可能成功的目标来补偿代替,以获得集体、他人对自己的承认,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获得心理上的快慰感。

积极的表同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尽量学习好的行为榜样,从积极的方面思考问题。

鼓励作用。对有进步的方面,老师、家长给与鼓励,让其充满信心,同时让其培养自己的爱好。

心理反馈:关爱使青少年走出困境

通过一段时间的诊疗和帮助,家长和老师都说小凡的性格与以前相比有了较大改善,不会经常发火砸东西,易暴易怒,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脾气,在学校与同学能够较为和平地相处,在家能与母亲分享生活中的趣事。

通过对小凡案例的分析,我们大致了解了攻击型人格障碍的成因,正确剖析其成因才能对症下药。像小凡这样的单亲家庭,做长辈的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轻言放弃、抛弃,也不要用过激的语言来发泄心头的不满,发火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还会伤害亲子感情。

生活在单亲家庭环境中的青少年本身就缺少一方的关爱,较为敏感,来自家庭与社会的负面能量极有可能成为压垮他精神世界的“稻草”。所以,为了防止青少年形成这种心理障碍,父母要从小注意和关心他们的性格发展倾向,注意发现其优点,给予鼓励、表扬,多与其以平等的心态交流,教会他们与人沟通、倾诉、交往的技能。在生活中锻炼他们的坚强意志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不要将自己的负面影响传输给孩子,特别是对亲人的抱怨。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在婚姻方面也要树立正确的婚姻观,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

猜你喜欢
小凡人格障碍攻击行为
癫痫伴发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状况及高危因素
儿童心理虐待与自恋型人格障碍倾向的关系:成人依恋的中介作用
为何有人动辄大打出手
探究攻击型人格障碍伴抑郁症患者的人性化护理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三不稳”“一冲动”
去春游
如何应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攻击行为
照片
制服一个哈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