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创新演绎梁祝故事
——大型杂技剧《化·蝶》试演成功

2021-03-15 10:23广州日报
杂技与魔术 2021年1期
关键词:赵明化蝶梁祝

文(广州日报)

◎ 图︱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2021年2月2日至3日,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出品,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创排的大型当代杂技剧《化·蝶》在广州大剧院试演。该剧邀请了总导演赵明、编剧喻荣军、艺术指导宁根福、舞美设计师秦立运、服装造型设计师李锐丁等国内顶尖艺术家作为主创人员,由“肩上芭蕾”首创表演者吴正丹、魏葆华领衔主演,以杂技、舞蹈、戏剧等多元艺术语言讲述梁祝故事。该剧将于3月5日至6日在广州大剧院正式公演。

打造从“技”到“剧”的艺术精品

《化·蝶》以梁山伯和祝英台凄美浪漫的经典爱情作为故事基线,以梁祝化蝶的意象作为爱情的象征,结合“庄周化蝶”的哲学思想,紧紧将蝴蝶破茧化蝶的自然经过与梁祝生死爱恋的始末完美地结合起来,表现一个生命从孕育、孵化、抗争到破茧而出、自由飞翔的过程,多层次、多角度来阐述生命的意义,从而生成一种艺术张力,在讲故事的基础上用杂技、舞蹈与戏剧等多元艺术形式来表现不同的场面与意象,形成一种互动并贯穿始终。全剧写意、空灵而浪漫,既有传统中国文化的审美,又有当代舞台表演的创新。

作为广州文艺界的全新力作,《化·蝶》实现杂技从“技”到“剧”的蜕变。出品方广州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希望该剧成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代表之作,把中华文化传承好、传播好,在国内外两个市场都能演下去。

多项杂技融合创新引人入胜

《化·蝶》通过杂技与多元舞台艺术的融合,诠释戏剧张力,用全新的肢体语言挑战文学艺术的高度与深度。在第一幕梁祝初识的场景中,编排了大量群体节目。演员们化作栩栩如生的彩蝶,伴随灵动轻快的音乐,与大气典雅的舞美配合,通过空竹、软功、蹬人、蹬伞、球技等十余种杂技节目的创新表演,展现闺阁中、书院里的少女柔情、少年爽朗。为将马文才强势迎娶祝英台、鞭打梁山伯的剧情表现好,第二幕中又以绸吊、抖杠、软钢丝、六人技巧等杂技节目作为重点,结合传统技艺和现代审美加以创新。演员们调动舞步和肢体,动作精准、情感到位,传递给观众清晰明了又意味深长的震撼观感,引人入胜。

据《化·蝶》总导演赵明介绍,剧中融合了32项中国传统杂技。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花了近两年时间,打造了包括集体扇舞、蹬伞、男女爬杆、抖杠、毛笔手技、滑稽钻箱等新创意项目,以期带给观众独具特色的艺术享受。尤其全剧对于肩上芭蕾的运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烘托出“生死相随,皆缘和你永远徘徊缠绵”及“旷世蝶恋,只为在你肩头片刻停留”的独特艺术效果。

技术+艺术实现杂技“戏剧化”

“《化·蝶》杂技剧对我来讲是一个梦,当我和吴正丹、魏葆华第一次把《化·蝶》这个节目带到央视春晚的时候,我就有一个梦想:一个5分钟的小片段是否能够扩展成一个大的杂技剧?”在前不久举行的媒体访谈会上,赵明总导演讲述了该剧的创作缘由。

在赵明看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命运,就像是蝴蝶生命的抗争。他说:“梁祝的故事充满了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怎样才能更有思想性、哲理性、戏剧性地用杂技剧来演绎?这部剧非常好地解决了技术和艺术的融合,人体极限的表达和思想的表达非常巧妙地融合,使《化·蝶》如此美丽、如此深刻、如此富有内涵。我觉得实现了我的梦想。”

“我是越看越激动,越看越震撼。这部剧的内涵可以有无穷无尽的联想。”该剧艺术指导宁根福在演出结束后与记者分享自己的心情。宁根福直言,杂技不能只注重技巧。杂技要有创新,讲故事,从中追求艺术美感。他认为,《化·蝶》是真正完全用戏剧的理念来整合技巧、表演和人物故事,将杂技和芭蕾、舞蹈、魔术结合在一起,这是一种新的表演形式。

广州杂技艺术剧院总经理、艺术总监兼该剧女主演吴正丹和杂技编导兼该剧男主演魏葆华不仅是“肩上芭蕾”的创始人,也是生活中的夫妇,目前两人的年龄加起来已有90岁,对杂技而言,无论如何也算得上“高龄演员”了。

面对挑战吴正丹表示,该剧将继续打磨,争取以完美的姿态在首演舞台上跟观众见面:“我希望《化·蝶》能够成为留得下来、传得出去、叫得响的作品,在国际舞台上把中国故事讲述好、表达好,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作出我们的贡献。”魏葆华则透露,考虑到自己的年龄,参加演出前曾有过犹豫,“赵导等主创为艺术全情投入的精神让我坚定了信心,杂技团的凝聚力也打动了我。作为演员,我要逼自己走出舒适圈,要永远有不断探索、不断攀登的愿望——只有这样才能在艺术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他说。■

猜你喜欢
赵明化蝶梁祝
永恒的梁祝 永远的蝴蝶
宜兴梁祝文化元素在居家产品中的创意设计
蝶语
月夜情思
蝴蝶和树
今夜化蝶
秘 诀
阴影
小提琴协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