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创新应坚守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

2021-03-15 09:59李婷婷
人民论坛 2021年6期
关键词:价值理念思政教育立德树人

李婷婷

【关键词】思政教育 立德树人 传统文化 价值理念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转型迫在眉睫,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要培育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进而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高校作为高尖端人才的培育基地,必须要坚持智育与德育并举,加大思政教育创新力度,提升青年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培养品德高尚、能力过硬的人才。正确的理想信念是贡献社会、报效国家的思想基石,应把思政教育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先手棋,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创新时必须要始终坚持以党的引领为依据,找准正确的前行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所以思政教育也必须始终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思政创新与坚守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归一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若没有创新,人类社会也就不会再出现新的方法、思想与工具,社会生产将可能举步不前。同样,思政教育若是故步自封,放弃创新,则必然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难以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目标。为此,思政教育必须要始终坚持把创新摆在首位,因势利导,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满足学生发展的现实需求。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开放程度日趋提升,文化生态多元化现象愈发突出,这其中也掺杂着大量的外来文化与西方意识形态,思政教育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日新月异,必须要因时因势不断创新才能有效应对外来文化的不良影响。思政教育需要改进既有的教学传播机制,突破传统思政教育的时空束缚,加强短视频、慕课等现代化教育手段应用,促进思政教育要素传播,提升思政教育效果。此外,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旧的思维理念被新生思想所取代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思政教育要想永葆时代的生命力、为学生提供更为鲜活的教育资源,就必须要坚持内部的创新、自我的革新,创新思政教育理念,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思政教育创新是一个对新旧文化兼容并包的过程,并不是一味否定旧思维,必须要以实践为基准,去伪存真,提升青年人的思想感知能力,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历了五千年的风风雨雨所创造的优秀文化形态,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道德情操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气节,无论在何时都不会被时代所淘汰,思政教育创新切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从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来看,创新与求变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不变基因,在任何时代,中华民族的先辈都始终坚持用自己的智慧来创新中华文化的生命形态以适應社会的发展。在当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生命力再次彰显出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文化传统再次得到了时代的认可。思政教育理应遵循党的号召,将传统文化贯穿于立德树人的全过程,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思政教育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三重逻辑

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引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青年追寻中国梦、个人梦的思想指南。中华传统文化中蕴藏着大量思政教育的宝贵素材,对青年人的价值观培育、思想成长都具有一定的意义。思政教育坚守文化传统必须要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理念,实现德育与传统文化的均衡,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宏观角度出发,将具有新时代气韵的传统文化融入到思政教育的全过程。

创新与守正相结合,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气息。要精准研判转型发展时期我国社会的基本形势走向,把握住青年群体的思想发展规律与倾向,有针对性地促进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为青年人成长提供更为有效的文化素材。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合宜性正面临着挑战,思政教育坚守文化传统就必须要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在继承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始终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炼出中华文化内在的优秀文化基因,使其更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服务于青年思政教育。

要推动中华文化的通俗化、大众化传播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深刻、意蕴丰富,内容更是博大精深,再加之优秀传统文化的语言体系也以文言文为主,当代青年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解读存在一定难度,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发挥得不够彻底。为此,传统文化必须要走通俗化发展之路,应采用更“接地气”的方式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转化,提升青年对传统文化的理论认知,将中华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思想道德体系融入青年人的思想架构之中。此外,还应结合新时代青年思想发展特征、规律,把握社会文化环境变化,构筑日常化的大众文化传播路径。

思政教育要坚守正确的理想信念与爱国尚德的文化传统

思政教育要以传统文化为纲,引导青年人形成正确的理想与信念。在中华传统文化体系之中,理想与信念是最核心的要素之一,从孟子的“士贵立志”到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都彰显了中华文化对信念的推崇与坚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广大青年必须要深化对伟大事业的坚定信念,不断提升自身干事创业的能力。为此,针对青年人的思政教育应积极吸收传统文化的信念要素,坚定青年人的理想与信念,引导青年人团结在党的周围,落实党的指示,服务于国家与民族的发展。

爱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基调,也是当代思政教育的核心议题,二者相辅相成,思政教育坚守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传统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华民族自诞生之日起,就历经磨难,正是由于无数充满爱国情怀的仁人志士的努力,中华民族才能延续至今,岳飞、文天祥、林则徐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榜样,并赋予了中华文化深刻的爱国基因。在当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复杂国际形势下,青年学生必须要重燃爱国之心,主动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用青春与汗水回报国家,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对青年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其思想觉悟,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任务。时代的发展不仅对青年的文化素质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更强调青年人必须要具备高尚的品德,努力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只有如此才能进一步实现社会性生存与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中随处可见对道德的推崇,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入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尚德品质,积极吸收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元素,提升青年人的道德修养。

强化对传统文化的的挖掘力度,以传统文化滋养思政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所包含的智慧对当代青年的发展依然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从中华传统文化中选取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素材是当下思政教育必须要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当下,必须要加大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与挖掘力度,以传统文化滋养思政教育。

从思政教育的实际诉求出发加大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力度。首先,要立足思政教育的需求,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合适的思政教育素材,去粗取精,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思政教育。思政教育素材必须要具备正确的政治底色,讲政治也就成为了传统文化服务思政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源于中国古代社会的部分传统文化带有封建社会的政治意味,必须要经过精心的提炼与萃取方可应用于思政教育之中。其次,要加强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并逐步应用于思政教育实践。传统文化的意蕴丰富,内涵深刻,要想挖掘出有效的传统文化教育素材就必须要把握文化实质。为此,必须要重视传统文化的研究工作,从横向方面来看,应从文化學术研究、校园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开展传统文化研究工作,繁荣传统文化;从纵向方面来看,则应全面提升传统文化的研究深度,为思政教育提供内涵更为深刻的传统文化资源。最后,则应全面推进传统文化创新融合,构建新的思政教育传统文化要素。创新与发展是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所在,传统文化中依然存在着大量有益文化内容,应加强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创新融合,提升传统文化对青年人的思想引领力。

加强面向青年群体的传统文化教育,提升青年传统文化素养。实际上青年对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认同必须建立在深厚的文化认知基础之上,只有不断提升青年的传统文化素养,才能以传统文化引导青年人的思想成长。为此,必须要重视青年的传统文化教育,真正实现“以文育人”。一方面,要改革校园传统文化教育,厚植校园传统文化氛围。在现代教育体系中,传统文化教育处于边缘性地位,知识与技能教育成为教育的核心内容,这就导致大多数青年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存在结构性缺失。为此,必须要重视面向青年的传统文化教育,提升青年的文化素养。教育体系应结合不同阶段青年的思想成长需求,将传统文化教育嵌入到不同的教育层次之中,进而全面提升青年的传统文化素养。与此同时,校园文化建设要重视传统文化要素应用,为青年的传统文化教育提供相应的文化情景。另一方面,应着手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为传统文化的社会性传播创造条件,让青年能无时无刻处于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加大社会文化治理力度,打击外来不良文化,净化社会文化环境;重视传统文化遗产的社会性保护,完善非遗传承保护机制,维系中华传统文化的社会传播脉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传统文化产业附加值,为传统文化发展的社会传播创造经济基础,激活传统文化的经济基因。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深刻的思想引领力与实践指导价值,是引导青年人思想成长与发展的重要素材,加强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是促进青年成长与发展的重要举措。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思政教育要进一步把握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赋予思政教育新的生命力,为青年的成长提供更充足的思想动力。

猜你喜欢
价值理念思政教育立德树人
围绕企业经营抓党建,以党建带电力企业经营的机制策略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出版业发展理念与目标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医学期刊编辑应合理关注论文的伦理审核
基于“管理创造价值”理念下的职能部门绩效考核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