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结构调整结合腹部按摩对小儿轻型腹泻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2021-03-15 05:33宋丽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1年2期
关键词:肠道菌群临床症状

宋丽

【摘要】 目的 探讨饮食结构调整结合腹部按摩对小儿轻型腹泻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80例小儿轻型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饮食结构调整结合腹部按摩,对两组患儿干预前后临床症状及肠道菌群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发热改善时间、呕吐、腹泻缓解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干预后肠球菌属、乳酸杆菌菌群较对照组高,酵母样真菌菌群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儿复发率为5.00%,较对照组22.50%低(P<0.05)。结论 饮食结构调整结合腹部按摩可促进小儿轻型腹泻临床症状改善,也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 饮食结构调整;腹部按摩;小儿轻型腹泻;临床症状;肠道菌群

小儿轻型腹泻属于儿童常见疾病,多发于季节交替时期,与气候变化、儿童肠胃功能发育不完善等因素息息相关,易被病菌感染,导致肠胃不适,引起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1]。传统护理干预通过禁食、静脉滴注营养液及生理盐水,缓解其呕吐、腹泻等症状,同时给予肠道保护剂,对肠道黏膜进行保护,虽能一定程度控制病情发展,但治疗时间较长,病情易反复,严重影响预后[2]。饮食结构调整结合腹部按摩是通过改变患儿原有食物摄入结构,调节肠道内菌群平衡,同时利用手法按摩腹部促进胃部血液循环,可加速肠道蠕动,实现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3]。基于此,本研究将饮食结构调整、腹部按摩联用于小儿轻型腹泻护理中,旨在探讨其对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8年9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80例小儿轻型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0.6~8岁,平均年龄(4.18±2.57)岁,病程1~17d,平均(8.25±3.24)d,轻度脱水20例,中度脱水13例,观察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0.9~9岁,平均(4.86±3.15)岁,病程1~18d,平均(8.89±2.96)d,轻度脱水21例,中度脱水14例,2组患儿基础资料未见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经检查确诊为小儿轻型腹泻;②≤12岁患儿;③近3d未服用腹泻药物治疗;④非严重营养不良者;⑤患儿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重度脱水者;②合并性肝肾功能不全者;③心脑血管危险性疾病者;④造血功能障碍者;⑤存在胃肠道器质性病变者。

1.4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先行禁食8~12h,以5%葡萄糖盐水给予静脉滴注,2次/d,30~50ml/kg/次,适当补充微量元素、服用肠道黏膜保护剂等护理干预,并对监护人或家属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健康宣教,叮嘱其日常注意事项、遵医嘱用药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饮食结构调整结合腹部按摩;饮食结构调整:对处在腹泻期患儿给予米汤、玉米粥等食物代替乳制品,待腹泻、呕吐症状缓解后,可喂食米粥、蔬菜汤、面条等半流质食物,做到少食多餐;禁食生冷、油脂重、辛辣的食物,同时减少高糖分食物摄入量,如糖果、巧克力等,可食用富含益生菌的食物,如酸奶、燕麦粥、香蕉等。腹部按摩:由经专业训练后护士给予按摩,患儿取仰卧位,操作者揉搓手掌发热后,左右手掌贴于腹壁,动作保持由轻到重,以逆时针方向进行按摩,于髂嵴、骨盆至腹股沟进行按压腹部;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反复来回揉捏升结肠;轻拍横结肠、降结肠及升结肠;最后以手掌振动腹壁,每个动作持续5min,每日3次,持续1周。

1.5 观察指标

(1)观察并记录患儿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发热改善时间、呕吐、腹泻缓解时间。

(2)干预前、后检测肠道菌群,收集2组患儿新鲜粪便0.5~1g,加入4.5ml生理盐水,使用10倍稀释法进行稀释,滴入培养基予以定性及定量分析,肠球菌属、酵母样真菌、乳酸杆菌分别以肠球菌琼脂培养基、厌氧菌琼脂培养基、糖发酵培养基进行培养,并进行统计比较,以1克粪便湿重中菌落形成单位对数值表示1gCFU/d。

(3)通过6个月随访,统计记录2组患儿复发情况,并进行比较。

1.6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经x2检验;计量资料用( ±s)表示,经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差异

观察组患儿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发热改善时间、呕吐、腹泻缓解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见表1。

2.2 肠道菌群差异情况

两组患儿干预前的肠球菌属、乳酸杆菌、酵母样真菌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肠球菌属、乳酸杆菌菌群较对照组高,酵母样真菌菌群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复发率情况

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儿复发率为5.00%,较对照组22.50%低(P<0.05),见表3。

3 讨论

小儿腹泻因致病菌入侵、饮食不当、腹部受凉等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持续性发热等,严重影响患儿正常生活及身体发育[4]。有研究显示,儿童因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易被外来病菌入侵,引发肠胃感染,而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环境,改善机体肠道菌群含量,可有效抑制感染蔓延[5]。因此,如何改善患儿肠道菌群,对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具有重要意义。

有研究显示,乳酸杆菌具有竞争性杀灭致病菌的特性,能夠有效抑制肠道致病菌的产生,可促进肠道功能恢复[6]。而饮食结构调整可通过改善患儿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及丰富的营养摄入,调节肠道乳酸杆菌、肠球菌属的含量,有效抑制酵母样真菌,使肠道菌群恢复平衡,可促进身体机能恢复[7]。腹部按摩可通过不同手法对患儿腹部进行按摩,通过压力及触觉反射兴奋交叉感神经,不仅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胃泌素分泌,增强肠胃蠕动[8]。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发热改善时间、呕吐、腹泻缓解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肠球菌属、乳酸杆菌菌群较对照组高,酵母样真菌菌群较对照组低(P<0.05);表明饮食结构调整结合腹部按摩可促进小儿轻型腹泻临床症状改善,也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再通过对比2组复发率,结果可见,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儿复发率较对照组低(P<0.05),进一步表明,饮食结构调整结合腹部按摩还有降低复发率的作用。究其原因,可能是饮食结构改变后,增加乳酸杆菌、肠球菌属含量,可增强机体免疫力,而随着乳酸杆菌含量增加,可有效抑制酵母样真菌滋生,帮助肠道内肠球菌属恢复平衡,减少复发率的发生,同时腹部按摩还能促进肠道血液循环,提升消化酶的活力,使胃肠功能得以提升,两种干预方式结合可缩短症状持续的时间。

综上所述,饮食结构调整结合腹部按摩可促进小儿轻型腹泻临床症状改善,也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玉瑛,张孝兴,汤淑斌,等.小儿肠道外感染性疾病应用抗生素后肠道菌群失调的临床分析[J].中  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9):1114-1116.

[2] 田文娟,扈媛媛,李晓玲.强化护理对急性腹泻患儿肠道菌群平衡及临床病症影响[J].山西医药 杂志,2020,49(5):634-636.

[3] 杜小兰,张婧祎,王小妮,等.强化护理对小儿急性腹泻患者症状、肠道菌群及复发率的影响[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9,31(1):78-81.

[4] 宫晓丽.腹部理疗联合饮食结构调整治疗小儿轻型腹泻的临床效果观察[J].糖尿病天地,2019, 16(8):99-100.

[5] 于海芳,纪福利,李晓惠,等.饮食限制联合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小儿急性腹泻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5,21(4):622-625.

[6] 李碧莹.益生菌对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肠道屏障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5,23(12):871-873.

[7] 张劲草,李晓玲,田文娟.手法按摩联合心理教育 对小儿腹泻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8):1052-1054.

[8] 杜春艳,王春晖.不同益生菌对新生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肠道菌群平衡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 药杂志,2020,24(19):34-36,40.

猜你喜欢
肠道菌群临床症状
高铅血症儿童肠道菌群构成变化研究
试论犊牛腹泻的临床症状与防治
气相色谱法快速分析人唾液中7种短链脂肪酸
恙虫病60例临床分析
大鼠肠道菌群对芍药苷体外代谢转化的研究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肠道菌群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