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光水色映华彩

2021-03-15 09:58姚颖
东方收藏 2021年1期
关键词:釉色器物时期

姚颖

古人对蓝色情有独钟,荀子在著名的《劝学》篇中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名句,唐代李贺诗中:“染罗衣,秋蓝难著色”;以及孟郊“蓝岸青漠漠,蓝峰碧崇崇”,都提到了蓝色,“蓝”在这里指的是一种草本植物——染草。《说文解字》中也解释为:“蓝,染青草也”。蓝色属于冷色系颜色,是天空的色彩,凝重、肃穆而庄严,蓝釉的灵感想必古人是从自然的蓝色而来。蓝色釉在中国古陶瓷中出现大概在唐三彩器物中开始应用,三彩中的蓝呈现绮丽如水彩画般色调。

蓝釉作为中国古代陶瓷装饰百花园中绚丽的一枝,其色泽雅润,色调深沉,给人以庄重、肃穆、深邃的感觉,明清时期,更以其为祭祀上天的主色。由于单独的蓝釉给人以距离感,没有能够进入平常人的生活中,同时聪明的古人给蓝色增加附饰,给其以更多的表现力,让它从皇家的祭祀文化中走进人们的生活中,如此便看到了蓝釉表面的描金、白花、开光等各种装饰手法,使得蓝釉器物从祭器扩展为陈设器、文房用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关联,使得庄重肃穆的蓝色更为优雅活泼。

蓝釉的种类及其发展

蓝釉是以氧化钴为着色剂,经不同温度和气氛中烧制而成,从烧制温度上来看,可以分为低温蓝釉和高温蓝釉两种。从目前存世和出土的陶瓷器物來看,唐三彩器物上最早出现以蓝釉为装饰,此时的蓝釉属于低温釉,在釉中加入铅作为助熔剂,经过约800摄氏度左右的温度烧制而成。蓝釉在唐三彩中的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与其他釉色混合使用,以最常见的色彩交融方式体现出斑斓绚丽的效果,蓝色作为其中的一种釉色,也是最常见的方式;另一种是单一的蓝釉品种,器物表面纯以蓝色作为装饰釉色,存世量较少。

唐代之后,蓝釉在陶瓷上很少应用,宋、金时期,从色彩面貌上来说,可以称之为蓝釉的是钧窑的天蓝釉。钧窑釉色变化万千,但其釉色中的主要呈色剂是氧化亚铁,因此,从传统的陶瓷分类来看,钧窑一般仍归入青釉瓷系列,钧窑之“蓝”看似为较深的青色。

高温蓝釉的成功烧造是在元代,仍然以氧化钴作为着色剂,而釉已经使用高温石灰碱釉。唐代三彩中的蓝釉由于以铅为助熔剂,釉的附着力较弱,釉层容易受损和剥落;而高温石灰碱釉具有粘稠而附着力强的特点,使得釉层与胎体结合紧密,高温使其色彩光亮润洁,相比较三彩中的蓝色更为深沉雅润,具有了蓝宝石一般的光泽,因而此种高温蓝釉也被称为宝石蓝釉。

元代所见传世和出土的蓝釉器物数量不多,在装饰手法上主要有两种,即蓝釉描金和蓝釉白花。蓝釉器物造型种类较少,主要集中在碗、盘、梅瓶、匜、爵杯等几种。釉色除纯色蓝釉的器物外,也会在蓝釉之上添加其他装饰,这与元代的社会风尚以及审美情趣有关。

高温蓝釉在元代的成功烧造,为明、清两代蓝釉的繁荣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明代蓝釉器物的烧造在元代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呈现出欣欣向荣的面貌。仅从蓝釉的色彩上就有祭蓝、宝石蓝、洒蓝、霁蓝、霁青等。明代的蓝釉从明建国后就开始烧造,洪武朝烧造的蓝釉还不是内外通体单色蓝釉,而是与其他单色釉共同组成,或器内为蓝釉,器外为另一釉色,或者器外为蓝釉,器内为另一釉色。常见有内蓝釉外酱釉、内蓝釉外红釉、内蓝釉外白釉、外蓝釉内红釉的品种,而且在釉色之下还有凸印和暗刻龙纹与云纹的装饰于胎坯,形成朦胧幽蓝的釉色效果。

明代蓝釉器物烧造最为成功的当属宣德时期,其蓝釉主要有三种,即纯蓝釉、蓝釉白花和洒蓝釉。纯蓝釉既有内外一体为蓝色的,也有器外为蓝釉器内为白釉的;蓝釉色泽莹润,釉面亮洁,被称作“宝石蓝”是恰如其分的。蓝釉的表面有宣德时期特有的橘皮纹特点,盘、碗等器物口沿有“灯草口”现象,在装饰上常常伴随着暗刻龙纹、云纹的图案,器物有盘、碗、罐、壶等。而蓝釉白花的有盘、碗、尊等器型。器型和装饰都比元代丰富,装饰的技法较元代更为细腻和规整,线条更为流畅、生动,观赏性也更强。(图1、图2)

宣德时期还创烧了洒蓝釉,又叫青金蓝釉,其特点是独特的施釉方法,是用竹管蘸上蓝釉汁吹在器物的表面,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由于吹的力度不均衡,在器表形成了厚薄不均、深浅不同的斑片,浓重处釉层较厚,薄处则露出白地,釉面上仿佛蒙上一层雪花,烧成后就有了“片片留白、如雪花飞舞”般的斑驳釉变效果。

明代中期的蓝釉器物烧造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远远不能达到明早期的水平。蓝釉器物数量较少。成化时蓝釉即有传世器物,景德镇御窑厂的出土器物,品种既有纯蓝釉器,也有蓝釉白花器;蓝色较为鲜艳而微微泛紫,并且闪有橘皮纹。

弘治、正德时期的蓝釉器物见有牺耳尊、盘、碗、壶、炉、梅瓶等造型,纯蓝釉发色鲜亮而泛黑,釉面光洁,不见早期的橘皮纹;同时也见有蓝釉描金器物,金彩装饰较为简单,以弦纹为多见。明代晚期的蓝釉器物以嘉靖、万历朝为代表,蓝色较为暗淡,亮度不足,呈现出蓝中泛灰泛紫的色调,尤其是嘉靖朝蓝釉器物在接近底足处往往有流釉和聚釉发黑的现象,有的釉面有细小开片,有的有棕色斑点,而万历朝蓝釉器物则没有这种现象。在纯蓝釉之外,还见有蓝釉白花器和蓝釉戗金器,后者是用细线堆出纹饰轮廓,然后戗以金彩,往往大都脱落了。嘉靖时期的蓝釉还有一种是以进口的回青料为之,称之为回青釉,色泽浅淡而光泽不足,蓝中泛灰,则较祭蓝釉逊之远矣。(图3、图4、图5、图6)

清代时蓝釉的烧造更上一层楼,无论从数量上、质量上,还是品种上说,都远远超越了明代。最常见的是霁蓝釉,还有祭蓝、积蓝、宝石蓝、霁青等不同称呼;其次是洒蓝釉继续烧造;另外又出现了天蓝釉,色泽较霁蓝更浅淡些;而最重要的是在蓝釉的装饰上更加丰富多彩了,在描金、蓝釉白花之外,出现了刻花、印花等多样的装饰手法。

清代蓝釉的烧造贯穿了整个有清一代,顺治时期开始烧制,但存世品较少;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蓝釉的生产也如其他瓷器品类一样欣欣向荣,臻于极致;从嘉庆以后,蓝釉虽然仍在继续烧造,但数量、品质都不断下降,以嘉庆、道光、光绪时期的产品为佳,尚能延续清前期蓝釉的烧造水平。

清代在蓝釉的品种上不断丰富,以霁蓝的烧造为主体,同时大量烧造洒蓝釉,还烧造天蓝釉。霁蓝釉延续了元、明时期的烧造工艺而不断发展,蓝色更为纯净、莹润,或深沉,或典雅,在烧造的掌握和控制上更为游刃有余。蓝釉施于器物的外壁最为普遍,也有内外均施蓝釉,外底一般施白釉,以便于写款。蓝釉器物的造型也较前代大为扩展,主要仍是陈设器和祭器,常见的盘、碗、瓶、罐、洗、盆、尊、壶自不必说,更有炉、簋、登、豆等以前不曾在蓝釉中出现的器物。在纯蓝釉之外,蓝釉描金、蓝釉白花器物也大量烧造,还有一些蓝釉加暗刻纹饰的器物,特别是在乾隆时期,蓝釉描金器物尤为多见,描金纹饰往往布满全器,极具华贵富丽、繁缛浓密的时代特色。(图7、图8、图9)

清代洒蓝釉继承明宣德时期的工艺,并在康熙时期恢复生产,烧造数量增加,烧造水平不断地提高,呈色更为稳定,蓝与白的交融更为自然、匀润。康熙时期的洒蓝釉多加以描金装饰,或以洒蓝为地开光,开光内以青花釉里红或五彩描绘图案;常见的器物有罐、壶、盘、碗、棒槌瓶、花觚、笔筒、观音尊等。雍正时期的洒蓝釉色泽更为深沉,显现出天然青金石般的色泽,釉面往往会出现较为浓重的青褐色;常见器物有盆、洗、缸、蒜头瓶、菊瓣瓶、石榴尊等。雍正以后洒蓝釉的烧造除在乾隆时期偶有所见外,官窑几乎不见生产,而民窑产品则仍然继续烧造,以道光、光绪时期的产品为代表。

在霁蓝和洒蓝釉之外,清代还出现了成熟的天蓝釉。在景德镇御窑厂的发掘中曾出土有明代宣德款的残器,但可以看出,釉色还不够纯正,而康熙时期则成功地烧造了这一新的颜色釉品种。康熙天蓝釉色泽较为浅淡,呈色稳定,色调的变化前后差异较小;烧造的器物无大件器。

康、雍、乾三朝的蓝釉器物在装饰上以体现釉色之美为追求,一般器物表面光素无纹饰,让纯净雅润的釉色尽显风采。除此之外也有少量的暗刻或贴塑装饰,即便如此,暗刻线条纤细,贴塑造型简洁,在釉色的掩映下丝毫没有喧宾夺主的意味,能够浑然一体,反而更增添了器物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乾隆时期则有在天蓝釉之上加以描金纹饰的做法,装饰效果华丽富贵!

元代蓝釉金彩器

蓝釉金彩是元代景德镇制造的特殊装饰技法。先用高温烧制成蓝釉器物,而后用金彩描绘纹饰,再入窑低温烘烤。元代蓝釉瓷器仅存世10余件,描金器物更为罕见,为元代中的精品。霁蓝釉瓷釉面不流不裂,色调均匀一致,釉层肥润,深沉凝重。由于在高温状态下釉层熔融垂流,致使器物在口沿处釉层变薄,显露出白色胎骨,形成一道白边,俗称“灯草口”。呈色剂钴融在釉中,粘稠而附着紧密,即可烧成钴蓝釉,除釉色纯净外,尚须有洁白的胎质映衬,方能显现出蓝如宝石般的理想釉色。此时的蓝釉瓷器,釉色深沉古朴,浓艳匀净,庄重典雅。

蓝釉是元代景德镇窑除青花、釉里红外的创新品种。为明初“宝石蓝”釉的前身,这种高温霁蓝釉,为高温石灰碱釉一次烧制而成,而河北保定元代窖藏中的蓝釉金彩杯,其蓝釉呈色可与明永宣时期的“宝石蓝”釉相媲美,传世和出土的元代蓝釉瓷并不多,故十分珍贵。

河北博物院“名窑名瓷”展厅的蓝釉金彩月影梅纹杯是1964年,在保定永华南路小学的建筑施工过程中,一处元代窖藏中出土,据研究,窑藏出土的这件蓝釉金彩杯及其他的11件元代器物,均为元惠宗时期的重臣受到元惠宗的赏赐之物。和这个杯同时在窖藏中出土的,还有蓝釉金彩盘、蓝釉金彩匜,都是精品之作。(图10、图11)

蓝釉金彩月影梅纹杯使用的蓝釉是宝石蓝单色釉,色泽沉稳纯正,上绘金彩,杯通体施蓝釉,釉面柔和润泽,口沿部分蓝色较淡,下部釉色深艳。釉上以金彩描绘纹饰,外壁绘折枝梅花,笔法简洁流畅,线条遒劲有力。口内沿勾出一条细弦纹,杯心绘折枝花朵,金彩在蓝釉的衬托下闪闪发光。成器蓝地靓艳,纹饰金灿,富贵华丽,美不胜收。

月影梅纹是元至明早期青花瓷器中的常见纹饰,多绘于小件的瓶或盘等器物上,寄寓文人崇尚清高、雅洁的情怀。这段时期梅花的画法基本一致,都是花瓣外沿一圈留白。当然每个朝代胎质、釉质、器形等多方面也多有区别。明中期以后,月影梅花的纹饰逐渐减少。

杯的高温钴蓝是用钴作为呈色剂,融在釉中,即可烧成钴蓝釉,除釉色纯净外,尚须有洁白的胎质映衬,方能显现出蓝如宝石的理想釉色。据文献记载,景德镇烧制的蓝釉瓷器,采用钴土矿和氧化铁、氧化锰等混合着色剂直接挂于坯体上,经高温一次烧制而成,釉色深沉古朴,浓艳匀净,再装饰以金彩,蓝釉金彩瓷器釉质腴润,呈色鲜艳,犹如蓝宝石,给人一种高贵典雅之美感,堪称景德镇窑蓝釉金彩瓷器之代表。

元代的蓝釉主要有瓶、壶、碗、盘、杯等器型,装饰手法除蓝底白花装饰之外,还有一种就是蓝釉描金,蓝釉描金异常名贵,究其名贵是由烧造工艺所决定的,它是在高温下先烧成蓝釉器,然后在釉上描绘金彩纹饰再经低温烘烧而成,由于是釉上绘彩,故金彩附着力很低,极易脱落,部分金彩已经脱彩,正如上面所述小杯,历经600余年虽有脱落,遗存部分仍金光耀目。北京故宫博物院叶佩兰研究员给予高度赞美,据她研究,元代的蓝釉器由于烧造工艺繁杂,且进口料使用量大大超过元青花用料,故產量极少,为元代瓷器中的精品。

曹昭在《格古要论》中曾提到“元代有青、黑色戗金者,多是酒壶,酒盏,甚可爱。”蓝色在元代属于流行色。崇尚蓝色是特别的审美趋向,元代皇宫常用蓝色的琉璃瓦覆盖,宫廷在举行庆典时也用蓝色织物,即使是装裱字画也喜用蓝色绫绢。这种爱好在蒙古人的装束上表现更加突出,妇女们常用蓝色绸料束于腰间。这与当时的宗教信仰密切相关,更突出的是人们对天的敬仰,青和蓝常见。元代蓝釉在唐三彩蓝釉的基础上,以钴为色泽本源,自元历明至清,无论深浅都不背离原则,色泽浓淡只是创造者的意愿,并非偶尔生成之虞。

元代时期的蓝釉与青花、釉里红、枢府瓷并称为元代四大顶级的珍品瓷器,而以元代蓝釉瓷器的存世品为最少。整个装饰华丽、典雅,制作精美,也突出地表现了中国文化元素与西方审美意识相互交融的美学观念。

可见,元代时景德镇的烧造技术條件此时跃进全国瓷都,而深沉凝重的蓝釉瓷的问世,对统治者蒙古人是个福音。元朝统治阶层的回回人崇尚蓝色,缘于中世纪伊斯兰文化的习俗,中东地区随处可见的清真寺院,蓝色永远是基本色调,受伊斯兰艺术的影响,蒙古大汗开始对蓝色追逐,《元氏掖庭记》记载:“元祖肇建内殿、制作精巧……瓦滑琉璃,与天一色。”元朝的宫殿建筑已效仿伊斯兰风格,使用蓝色琉璃瓦,与蓝天同色。由此可见,元政府在景德镇所建的浮梁瓷局为蒙古大汗烧造蓝釉作品的史实。

元蓝釉是彩釉艺术中的瑰宝,而描金装饰,使得蓝釉作品变得更为华贵,在制瓷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并为明清五颜六色、光彩夺目的多种色泽颜色釉的成功烧制,奠定了技术与物质基础。

描金技艺的应用

在陶瓷上以金彩作画的历史可追溯至宋代,它由河北定窑率先用大蒜汁沾金绘画,宋代以金彩作瓷画装饰受唐代越窑陶瓷贴金的影响所致。宋代定窑成功地烧制出白瓷金彩、紫地、黑地金彩等开创了陶瓷金彩装饰的先河。由于在有色地子上用金直接作画,不但美化了陶瓷,也在美学意义上提升了陶瓷艺术品的品位。于是在元代,工匠们依据文献记载恢复了金彩瓷的生产,其中较著名的是金彩芦雁纹匜和沥粉金彩碗、杯等佳品。

清早期的陶瓷用金,多为图案的需要作点缀之用,这点在外销瓷上反映突出。而直接用金作画则是在盛世下的乾隆时期,雄厚的经济实力是乾隆追求唯美主义色彩的物质基础与保障,而大量使用金彩作画也证明了当时的经济基础是十分坚固的。

如清乾隆的蓝釉金彩皮球花赏瓶,造型古朴庄重,通体施蓝釉,釉色纯净,其器身以金彩作衬饰;用金彩绘制出缠枝纹,整个绘画线条自然流畅,构图饱满,金彩纹样布局规整中又有变化,是乾隆朝蓝釉金彩瓷中典型器物。(图12、图13、图14、图15、图16)

陶瓷上使用的金,从最初的金装越窑的金箔,到宋元时的金彩都是以纯金为主,至乾隆时止都是如此。乾隆后期随着综合国力的下降和经济的衰退,所用的金改为金泥,其黄金成分亦发生了质的变化,金色灰暗是其主要特点,用金泥作画从嘉庆一直延续到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仿古之风兴起后,陶瓷上的金彩所使用的都是化学合成金彩。其金的色泽与真金、泥金相比差距极大,保留下来器物也不多。

“山光水色青于蓝”,古代匠人历经千年探索,万千历练,方得这至真至纯的釉色,蓝釉自出现一直延续至清末年,几百年虽有起伏,但无间断。蓝釉将自然中山水之色的明净素雅,与金彩的雍容华贵相映成辉,将中华文化的典雅精致之美演绎得淋漓尽致。蓝釉金彩在瓷器上的应用,是我国制瓷工艺成熟的标志,展现了中华民族作为瓷器古国的辉煌成就。

猜你喜欢
釉色器物时期
身如器物
器物之心
漫话国宝·陕西历史博物馆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一战时期蛰豪战(10)
探索铜官陶釉色应用于室内空间设计
寿州窑瓷器釉色之流变
吴昌硕篆刻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