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2021-03-16 06:54薛文霞文美石杜江赵博于佳杰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策略

薛文霞 文美石 杜江 赵博 于佳杰

摘要:应急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公共管理工作,旨在为公众提供公共安全服务。从本质而言,向公众提供各类公共安全服务、营造安全有序的社会环境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责。基于此,本文将对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研究。

关键词:公共安全應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D63

一、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存在问题

1.常态易脱管:全球公共安全体系的稳健性亟待强化

常态脱离监管的公共安全局面,本质上是公共安全体系处置安全风险治理的六项要素未达要求。一是应灾主体的准备不够,应灾的保障准备和物资储备存在数量不够、质量不够、结构不合理等多方面的问题;二是治灾主体的专业欠缺,缺乏专业化的意识、知识、技能、素养等“软实力”和技术、设施、设备等“硬实力”;三是共治结构的利益失衡,利益分配出现未能保障绝大多数的公共利益或未能维护极端少数的弱势群体利益等问题;四是安全监管的规范疲软,部分行业领域安全监管责任仍不明晰、标准仍不健全,易形成“无人管、不会管、管不好”的监管漏洞并演变为事故高发因素;五是管理属性的机制粗放,安全管理的精细水平难满足工业生产和市场经营的细分程度和细化速度;六是制度路径的规则不明,安全管理多凭个体的直觉感知、知识储备、经验教训甚至本能反应,尚未形成统一化、操作化、专业化的制度规范。

2.未态屡无感:全球公共安全体系的前瞻性亟待优化

未态感知不到风险且未做安全发展战略,本质上是公共安全体系部署安全发展的六项要素尚未到位。一是承灾环境的安全不足,传统风险和非传统风险相互交织,突发事件呈现出多样性、多领域、高频率发生态势;二是御灾方式的风控欠佳,因风险意识不足而导致“重发展、轻安全”的误区,因前瞻性不够而易现“重应急、轻预防”的错误;三是迭代结构的设计不周,缺乏系统性思维,易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失误,只顾眼下成效而缺乏长效考量;四是安全发展的部署混乱,安全规划或滞后于经济发展规划,导致源头治理等机制并未施行;五是社会属性的格局混沌,社会安全“交叉点”“结合部”等问题导致部分安全隐患久拖未治;六是战略路径的导向不妥,战略规划存在重处突轻风控、重技术轻管理、重形式轻本质等共性问题。

二、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要点

1.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以党建引领应急事业发展

执政党是国家政治生活、政府工作的领导力量,由政府负责的应急事业必然需要执政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体现在国家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也必然体现在应急管理的全过程各方面。事前体现为党对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能力建设等各个方面预防准备工作的领导;事中体现为党对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事后则体现为党对善后处置、事件评估、吸取经验教训、查找短板漏洞弱项、责任追究、完善制度等的领导和监督。

党领导应急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之一。应对突发事件、推进应急工作的实践反复证明,应急事业发展必须要以党的坚强领导为保障。在国家安全与公共安全的各种风险挑战和推进应急体系能力现代化的繁重任务面前,党的领导必须进一步加强,党的政治优势应当进一步发挥。

2.应急云计算技术

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公安信息化建设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延伸、拓展和补充,是对已有公安大数据的再合成和再提取,它通过对原有与公共安全突发事件有关的公民个人信息、事件事故信息的整合、对现有公共安全突发事件数据的采集及相关信息的实时监测来保障应急管理的精准有效,其实质是通过对公共安全事件相关的海量数据进行提取分析和预测,借助信息化手段或平台实现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动态管控。“云”是一种提供资源的网络,“云计算”则是构筑其中的计算机资源交付模型,集成了各种服务器、应用程序、数据和其他资源,并通过互联网以服务形式提供这些资源并对其实现虚拟化操作,使用者可通过免费或付费方式获取其中“云”资源。突发事件演进往往伴随海量异构数据的出现,这些数据易使决策者因信息鸿沟产生“分析瘫痪”现象。此外,因不同数据分布于不同地理位置,涉及不同专业领域并跨越不同层级,需政府、社会各单位有效进行资源共享以实现动态关联,云计算所具有的资源池化①、资源与服务的弹性扩展功能可借助于云计算平台得以实现,而以云计算为基础,依附于应急管理平台的服务程序的编写和开发,可满足不同时段和处置阶段应急管理的资源和服务需要,通过“云”技术打破“云”阻碍。

3.构建“共治—抗逆”的结构部署

公共安全体系具备常态安全的功能,所有涉及公共安全的行业领域和责任主体均应依法依规开展系统性的安全工作,并在安全管理中形成多方互动与融合的局面。这要求构建“共治—抗逆”的结构部署。一方面,安全职能所涉部门主管主责,政府、社会、群众等多元主体在各负其责的基础上安全共治、风险共担;另一方面,具备事发抗灾应灾与事后恢复逆转的抗逆水平,以及合格的安全韧性和风险承受能力。“共治—抗逆”的结构优化,应以安全监管为抓手,针对公共危机实施前置化的风险治理,具体包括:建构“可能性—后果”人财损失风控模型,建立分类防控和分级应急系统,专项整改易导致群死群伤的高危风险;构建“社会责任—负面影响”负面舆论风控模型,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等社会综合风险防范;本质安全建设从“外挂式安全”向“内嵌式安全”转变,在法律规范约束和专业指导的外部作用基础上,加强内部的人员、制度、设施、环境等的安全建设管理,将安全工作嵌入生产生活的每个环节步骤,将安全意识融入日常的意识和行为。

三、结语

对公共安全服务而言,各级党政部门同样需要致力于做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升公共安全服务的均等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强化基层公共安全服务保障,以解决公共安全服务需求的快速多样化增长与有效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

参考文献:

[1]佟翰,陈柯衡,冷慧.加快建设应急管理风险教育体系[J].中国应急管理,2021(03):62-65.

[2]代海军.突发事件的治理逻辑及法治路径——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视角[J].行政法学研究,2021(02):53-66.

[3]王蕾.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系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03):5-9.

2952501705377

猜你喜欢
信息化建设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数字化校园的整体构架及技术分析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