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教材育人功能的思考

2021-03-16 03:26苑隆寅李焱许智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

苑隆寅 李焱 许智

摘要:教材为教育教学工作中极为关键的一个构成要素。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教材在教材类型、体系建设等领域尽管获得了不错的效果,然而在育人领域始终具有时代性需加强、教材的衔接需提升、互联网资源的效果有待提高等问题。所以笔者希望强化思想教育在教材中的融入力度、制定合理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课程规范、建立以人为本、良好衔接的公共基础课教材机制、促进公共基础课教材互联网资源建设等。

关键词: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教材;育人性能

分类号:G712

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是进行职业教育的前提条件,而公共基础课教材是促进学生养成综合能力的基本前提。设计一流的公共基础课教材,注重教材的育人性能,正慢慢变为老师所关注的一个关键课题。习主席在2019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中指出:“必须在强化品德修养方面多花时间”,必须将“品德修养”视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必须具备的主要素质。公共基础课教材建设为立德育人的重中之重,必须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材中的融入,促进教材育人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

一、 公共基础课教材建设和发展现状

1、关注教材育人的真实效果,教材展现职业教育的优势

教材展现出了我国职业教育的优势。职业院校教材的编写是将知识系统作为前提变成往职业能力研究为参考而变更,教材从课程知识的媒介往展现职业教育优势的实用性教材方向而改变。教材内容的开发加入了“教学做结合”的思想,包括使用案例作为讲解知识点的工具;将知识、实训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开发加以融合;版式开发将用更多的图表来呈现,让教材不但能够使用在课堂教学中,还能使用在自主学习锻炼方面。这较多地反映了教材从以往的选拔性能往注重育人性能方向而改变。

2 、实施课程学时规定,参考大纲完善教材

课时配置必须科学合理。据有关资料,不同地区严格实施“公共基础课程学时通常在总学时中的占比为33%”的国家规定,高职学校文化基础课一般需花费40%的时间,而专业课的课时则应该占据60%。其中前者为了与后者的教学需求相吻合,在课时安排方面也有所不同,理工科倾向于数学,文科倾向于语文等。不仅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条件,还能为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进入高等院校学习奠定条件。

3、 强化教材制度建设力度,教材已经拥有一定的规模

高职教材稳定进步。为了更好地完善高职学校教材,教育部推出了《关于规范高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设置与教材编写使用的通知》等文件,实施了“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创新示范教材”等相关教材项目,此类方案的推出对高职教育教材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效果。据悉,国家规划教材中的德育课就有三百多种。

高职教材初具规模。用途为培育高职院校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教材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影响下,在“国家精品课建设”等教育部工程的开展下已经获得了一定的进步。据悉,高职高专国家规划教材中的思政课教材就接近四十种,文化基础课教材有一千三百多种。

二、公共基础课教材建设中出现的重点问题

1、 教材内容比较落伍,没有与新时代接轨

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进步的关联最密切,职业院校教材的内容必须具有时代性的属性特征。然而因为教材的编写是局限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的,而课程的开发、教学规划在不断变化,学校通常不会随意编写校园教材,就会造成教材案例、图片等的升级没有与时代发展相吻合,举例有的语文課本中的古文注释中对地名的变化未实时修正。不仅如此,一些公共基础课教材在思政教育内容意义上的探索还较少,在展现时代精神意义领域也需加以提升。

2、教材开发被课程标准不一致所约束

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教材主要是将教育部制定的教学大纲作为其核心参考,公共基础必修课教材的编写没有将国家级课程标准当做参考,教材建设没有引导性文件,使得有些省级与校本教材的设计主要是将各地的课程规范作为参考,没有一致的标准。地方课标设计通常是根据经验而进行的,同时基本上都是考量地区性与当地的一些特色,课标设计能力存在较大的不同,这让我国公共基础课的教材品质也呈现出了极大的不同。根据国家职业教育公共必修课课程规范设计的必要性而言,许多老师觉得十分有必要,重点是因为学校与地方课程规范设计水平不足。能够讲,我国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教材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某种层面上能够整理为没有国家设立的、一致的课程规范。

3、 相关学段的职教教材机制衔接需加以提升

根据笔者研究,很多老师认为所授课程教材与课程间的关联不大。这表明教材的编写需加以改进:首先为教材符合学制变化需求的水平需加以提高。相关职业院校在实际生活中采取了高职和高职、高职和应用本科共同培育的五年一贯制、3+2等形式,公共基础课教材涉及到职教中的不同方面,然而有的教材在各个学制的课堂教学中却未呈现出较大的不同;有的院校尽管参考各自的学制而设计了教材,然而设计的品质会因老师的设计水平而产生影响,存在各种质量。其次是教材内容的衔接性不强。重点反映在相关学段文化基础课的内容衔接上;相同科目在各种专业的教学内容中无法显现出不同;相同科目的低年级和高年级之间的教材内容衔接不到位。校本教材中的这些问题经常出现。

4 、教材网络资源的育人效果需加以提高

教材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化教材资源属于育人的一个关键平台,然而其效果还需加以提高。现如今许多地区尽管也设立了课程资源分享系统,然而许多网络中的公共基础课的安排不多,和育人相关的内容通常在几秒内就被淹没。不仅如此,教材的数字化配套设施建设也无法赶上课程教材的编写速度,配套设施在民族文化传承等领域的效果也需加强。

三、公共基础课教材建设的思考和意见

根据以上问题,以及此次调研,我们对加强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教材的育人性能给出了下面的意见:

1 、强化思想教育在公共基础课统编教材中需发挥的效果

语文、历史、德育、思政为职业教育政治素养培育的主要媒介,能呈现出国家的意志与思想,必须强化国家统筹。因此对这4个课程全国教材必须由教育部共同编写、审核以及应用。在编写时,需将习主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至教材中,添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推出更多的思政教育资源,同时相应地予以更新;在审核环节中,必须从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教育、国家形象等领域审核教材内容,确保教材的政治方向是科学的;在应用环节中,不同区域的相关职业院校需保障德育课、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应用的是一致的教材。

2 、研发合理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公共基础课课程规范

职业教育课程规范为教材开发中十分关键的一个构成要素,教材编写从以往的“根据一般教育编”往“参考专门标准编”,是协助职业教育当代化进步的关键措施。所以需注重促进语文课等公共基础必修课国家课程规范的设立,提升其思想性。共同规范教材开发,教育部需结合学生的实际来建设核心素养机制,开发语文课等公共基础必修课的国家课程规范,较好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相关规定。教材编写、教学、评价等相关环节都需结合国家课程规范而定。省级教育主管单位需参考国家课程规定,安排、建设拥有当地优势的公共基础课程规范。

3、建设以人为本、有效衔接的公共基础课教材机制

结合社会发展的形势不断升级教材内容,编写能够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机制革新、技术进步的新思想以及教学改革最新形势的教材,建设一个中高本相关层次的知识表达相同、内容衔接流畅、相关学段价值观良好呈现的公共基础课教材机制。也就是强化教材内容的综合性,关注相同学科相关教材间的横向协调,包括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教材间的协调等。另外,教材内容的筛选必须与相关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能力相符合,容量適宜,难度恰当,进而有助于学生的后续进步。

参考文献:

[1]徐静茹,陈嵩.强化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教材育人功能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8(12):34-37.

[2]戴炯.基于职业素质养成的高职公共基础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6(13):99-101.

[3]冯敬益.探讨微课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23):66-67.

[4]龚磊.试分析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微课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6(04):135-136.

[5]王军.微课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职教通讯,2014(36):57-59.

[6]李瑾.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高职计算机教改[J].信息记录材料,2016,17(06):15-16.

[7]王伯爵.信息化背景下的高职计算机教改[J].中国市场,2016(28):212-213.

基金项目:课题名称:公共基础课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提升研究,课题编号:2018GGJCKT68,项目来源:教育部职业院校教育类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

3339501908294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影响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因素研究
试论职业院校分层教学的策略分析
教学能力比赛促进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反思
职业院校国家安全教育与德育教育融合策略研究
职业院校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心理效益探析
广东省规范职业院校兼职教师管理
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研究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200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广东省参赛选手获奖名单(中职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