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隧道排水设计及优化

2021-03-16 04:03潘坤龙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1年24期
关键词:设计标准边沟坡度

潘坤龙 孙 语

(1.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300000;2.洛阳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 洛阳 471000)

0 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面积迅速增加,城市看海的情况时有发生,市政隧道作为城市道路中的低点,危险性不言而喻,这对隧道排水设计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笔者结合郑州市H隧道工程,介绍隧道排水设计的思路及主要计算过程,并对如何应对极端暴雨天气,提出相关措施。

1 工程概况

郑州市H 隧道工程,设计全长1035.5m(含路基段),其中隧道封闭段总长592m,仅限通行非危险化学品等机动车,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2018 年版)[1]划分为三类隧道;A 端(小里程端)敞口段长220m,坡度为-3.99%;隧道暗埋段坡度为-0.5%;B 端(大里程)敞口段长164m,坡度为2.4%;隧道整体呈V 字坡,敞口段隧道结构外轮廓宽20m。隧道纵断示意如图1 所示。

图1 隧道纵断示意

2 排水方案设计

根据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的原则,为减少隧道排水系统的设计汇水面积,避免多余的市政道路雨水流入隧道内,在A,B 端路基段均设置驼峰,并在驼峰前设置一道横截沟,直接接至市政雨水管网中;A 端在敞口段及暗埋段分界处设置2 道横截沟及1#雨水泵房,主要收集A 端敞口段雨水;该工程B 端敞口段和暗埋段分界处和隧道最低点距离很近,里程数差为40m,考虑仅在隧道最低点设置一处2#雨水泵房(兼废水泵房),以简化系统,节约造价。

2.1 雨水量计算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2],雨水设计流量QS如公式(1)所示。

QS=q×ψ×F(1)式中:QS—雨水设计流量(L/s);q—设计暴雨强度[L/(hm2·s)];ψ—综合径流数;F—汇水面积(hm2)。

2.1.1 暴雨强度计算

暴雨强度公式采用郑州市2015 年修订公式,如公式(2)所示。

式中:q—设计暴雨强度[L/(hm2·s)];P—设计重现期(年);t—降雨历时(min)。

2.1.1.1 设计重现期P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2]规定,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中心城区地下通道和下沉式广场等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30 年~50 年、大城市20 年~30 年、中等城市和小城市10 年~20 年;鉴于近年来各大城市频繁遭遇强暴雨袭击,引发城市内涝,为保证隧道的运营安全,该工程设计重现期取50 年。

2.1.1.2 降雨历时t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2]规定。

t=t1+t2(3)式中:t1为地面集水时(min),应根据汇水距离、地形坡度和地面种类通过计算确定,宜采用2min~10min;该工程参照上海市地方标准《道路隧道设计标准》 (DGTJ08-2033-2017)[3]中坡面集水时间t1的计算方法。

式中:Ls为坡面流的长度(m);m1为地表粗度系数,取0.013;iS为引道段坡度(用小数计)。A 端敞口段坡面长度为240 m,地面坡度为-3.99%,根据公式(4)计算,t1-A为5.21min;B 端敞口段坡面长度为204 m,地面坡度为2.40%,根据公式(4)计算,t1-B为5.44 min。

t2为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t2越小,则管渠下游对应的雨水流量越大,为保证隧道的运营安全,t2取最小值0;则tA=t1-A;tB=t1-B。

tA、tB和P=50,代入公式(2)求得:qA=594.37[L/(hm2·s)];qB=588.94[L/(hm2·s)]。

2.1.2 流量计算

2.1.2.1 综合径流系数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2]规定为0.9~1.0;《道路隧道设计标准》 (DGTJ08-2033-2017)[3]规定为0.90;该工程取值0.90。

2.1.2.2 汇水面积v

该工程A 端汇水面积:FA=220×20=4400m2;B 端汇水面积为FB=164×20=3280m2。

代入式(1)求得:Q雨A=235.4(L/s);Q雨B=173.9(L/s)。

2.2 消防废水量

该工程为二类隧道,参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 年版[1]设置消火栓系统;隧道内的消火栓用水量按10 L/s,隧道外的消火栓用水量按20 L/s。消防废水量等同于消防用水量;Q消=10 L/s。

2.3 结构渗漏水

参照《道路隧道设计标准》 (DGTJ08-2033-2017)[3]规定结构渗漏水按照每天0.1 L/m2计;该工程结构外包面面积为106540m2,Q渗=0.1×106540÷(24×3600)=0.12L/s。

2.3 冲洗废水

参照《道路隧道设计标准》 (DGTJ08-2033-2017)[3]规定隧道内冲洗水量宜按隧道专用冲洗车1~2 车水量计,每天约4m3~8m3;Q冲=8×1000÷(24×3600)≈0.1L/s。

2.4 泵房设计规模

参照《道路隧道设计标准》 (DGTJ08-2033-2017)[3]规定雨水泵房的设计规模应按照设计雨水量的1.2 倍确定。

1#雨水泵房主要收集雨水,Q设A=1.2Q雨A=282.5(L/s)=1017(m3/h)。2#雨水泵房(兼废水泵房)主要收集B 端敞口段雨水、未被1#雨水泵房截留的雨水、结构渗漏水、消防废水、冲洗废水;鉴于隧道敞口段道路纵坡较大(0.5%~5.5%),水流速度快,容易形成较强的地面径流,雨水不可能被1#雨水泵房处横截沟完全拦截,同时车辆快行驶时也会加剧该情况,笔者个人认为2#雨水泵房须考虑20%A 端敞口段雨水量,保障安全。

Q设B=max{1.2Q雨B+0.2Q雨A+Q渗,Q消+Q渗,Q冲+Q渗}

=255.9(L/s)=921(m3/h)

参照《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2]规定:水泵台数不应小于2 台,且不宜大于8 台;雨水泵房可不设备用泵;下穿立交道路的雨水泵房可视泵房重要性设置备用泵。参照《道路隧道设计标准》 (DGTJ08-2033-2017)[3]规定:雨水泵房内应设置备用泵,且水泵总数不宜少于3 台;考虑到水泵并联流量折减,1#雨水泵房选用4 台(Q=450m3/h)潜污泵,3 用1 备;2#雨水泵房,选用4 台(Q=400m3/h)潜污泵,3 用1 备。

集水池有效容积:《道路隧道设计标准》 (DGTJ08-2033-2017)[3]规定,有效容积不应小于设计选用最大一台泵5min 的出水量。《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2]规定,雨水泵房集水池的溶剂,不应小于最大1 台水泵30s 的出水量。为满足水泵的冷却及控制要求,该工程按照有效容积大于最大一台泵5min 的出水量核算。

3 排水边沟及横截沟

3.1 边沟

沿着隧道两侧设置排水边沟,用于尽快收集路面的雨水,保障行车安全;边沟设计参考明渠进行设计,坡度与隧道坡度一致,尺寸应试算确定,并能满足最大的雨水流量;鉴于隧道路面横坡较大(一般为1.5%~2%),单侧边沟按照0.5 倍的设计雨水量即可。

A 端敞口段边沟拟采用宽400mm,深200mm,考虑50mm的盖板的厚度及安全超高,设计水深为150mm; A 端敞口段边沟设计见图2。

图2 A端敞口段边沟设计(单位:m)

参照《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2]规定,

边沟流量按照公式(5)计算。

Q=Aυ(5)式中:Q—设计流量(m3/s);A—水流有效断面面积(m2);v—流速(m/s);

边沟流速按照公式(6)计算。

式中:v—流速(m/s);R—水力半径(m)(R=S/A,S为过水断面积,A为湿周);I—水力坡降(也及边沟坡度,该工程A 端敞口段坡度为3.99%);n—粗糙系数(取0.013)。

根据公式(6)计算得:

满足设计要求。同理试算:B 端敞口段边沟尺寸,拟采用宽400mm,深200mm,考虑50mm 的盖板的厚度及安全超高,设计水深为150mm。

根据公式(6)计算得:

边沟的流量须满足

Q>0.5×Q雨A+Q渗=0.2×235.4+0.12=47.2(L/s)

满足设计要求。

3.2 横截沟

横截沟作为联络边沟和雨水池的纽带。每处泵房外设置2 道横截沟,为提高拦截效果,2 道横截沟应错篦敷设,另笔者认为每道横截沟流量按照雨水流量的100%设计,保障安全。横截沟尺寸,拟采用宽600mm,深600mm,考虑150mm 的盖板的厚度及安全超高,设计水深为450mm,坡度采0.20%。

根据公式(6)计算得:

4 排出管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2]规定:立体交叉地道排水应设独立的排水系统,其出水口必须可靠。《道路隧道设计标准》 (DGTJ08-2033-2017)[3]:隧道内雨、废水由泵提升后就近排出隧道,必须经地面压力窖井后再纳入市政排水管道。该工程附近无河流、湖泊等水系,无直接排入的条件,考虑排入市政雨水管道内,隧道所在道路有一根2500mm×1400mm 的市政雨水管渠,并经规划部分核实流量满足隧道的需求,可作为隧道排水的安全出口。

1#雨水泵房外设置减压井,每台泵设置单根D300mm 的管道接入减压井后,由一根D800mm 的重力流钢筋混凝土管接入市政管道中,坡度为0.1% 。

根据公式(6)计算得:

满足设计要求。

该工程2#雨水泵房排水管设计与1#雨水泵房保持一致。

5 措施

隧道作为市政道路的低点,对城市内涝,依然秉承“以防为主,以排为辅”的设置原则,尽量将外部雨水拦截在隧道外部,同时提到隧道自身的排水能力。1)隧道排水系统设计时,雨水设计重现期取50 年,并按照100 年一遇校核。2)在隧道低点设置传感监测系统,通过水位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等,实时监测通行内容,并具备自动报警和警示的功能。当隧道水位到达10 cm,启动一级预案,隧道入口处警示指示灯亮起,广播语音及LED 信息情报板提示车辆绕行,预警信息推送给相关人员。当积水水位达到27 cm,就会启动二级预案,隧道入口禁行指示灯亮起,双向车辆拦截系统启动,道闸关闭。 3)结合隧道敞口段U 型槽挡墙设置可拆卸防淹挡板。

6 总结

该文结合工程实例对隧道排水设计及计算进行了详细阐述,并针对极端暴雨天气提出了相关措施,给广大市政隧道排水设计者提供参考,给城市防涝提供一点工程实践经验。

猜你喜欢
设计标准边沟坡度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隔震设计标准》的公告
吸扫式边沟清扫设备的研发与应用
水泥混凝土三角形边沟在山区公路中的应用
关于公路超高渐变段合成坡度解析与应用
浅碟型边沟在山区公路建设中的应用分析
公路隧道路面边沟形式的合理选择
基于图像处理的定位器坡度计算
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与节能量估算
坡度在岩石风化层解译中的应用
CT和MR对人上胫腓关节面坡度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