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池州三峰尖水泥配料用砂页岩矿绿色勘查实践

2021-03-16 17:11姚庆健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勘查工程施工绿色

邵 蔚,巩 轩,姚庆健,缪 信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安徽总队,安徽 合肥 23003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十三五”时期乃至今后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绿色勘查作为地质勘查行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地质勘查工作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地质勘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1-2]。

为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要求,推进全省地质勘查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安徽省地质勘查基金将安徽省池州市三峰尖水泥配料用砂页岩矿普查作为安徽省2020年绿色勘查示范项目。旨在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为安徽省绿色勘查工作树立标杆和样板,助力推进安徽省地质勘查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健康发展。

1 项目概况

三峰尖水泥配料用砂页岩矿位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坳沿江拱断褶带安庆凹断褶束西南部[3],矿体赋存层位为下志留统坟头组、中志留统茅山组和上泥盆—下石炭统五通组,为一超大型水泥配料矿床[4]。

矿区位于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地处皖南山地与沿江丘陵平原过渡地带,地貌形态为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较大,中部地区地势高,其他地区地势低,最高点位于中南部边缘。矿区地表植被发育,灌木茂密,植被主要以毛竹、松木、杉木植物为主,其次为灌木和草本植物。矿床基本裸露地表,沿走向连续,沿倾向基本稳定,地表采用槽探工程系统揭露,以达到地质观察及连续刻槽取样为目的,沿厚度方向控制矿体,深部采用钻探工程进行验证,三峰尖水泥配料用砂页岩矿普查工作达到了普查阶段矿体控制程度。勘查施工中如不注重保护环境,槽探工程、钻探工程都会对生态环境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

以该绿色勘查示范区为例,详细介绍绿色勘查的全过程,本研究认为通过实施绿色勘查,在查明矿体的形态、规模、空间分布和矿石质量等前提下,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勘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扰动和影响,最终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保障双赢。

2 绿色勘查策划

绿色勘查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科学管理和先进技术为手段,通过运用先进的勘查手段、方法、设备和工艺,实施勘查全过程环境影响最小化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扰动,并对受扰动生态环境进行修复的勘查方式[5]。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要求,实施绿色勘查是在地质勘查领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生态文明战略的生动实践和具体举措。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理念,切实做到在矿产资源勘查过程中的生态保护工作,促进本省地质勘查工作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将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贯穿和体现地质勘查立项、设计、实施和验收全过程[6],最大程度降低勘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7]。

根据勘查区自然地理条件、非金属矿勘查手段,结合普查工作实际,绿色勘查贯穿该项目整个勘查过程,将绿色勘查理念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勘查设计、槽探工程施工、钻探工程施工、和谐勘查及项目验收后恢复治理等方面。针对槽探施工,应在探槽工程施工前,对各工程布置的地段或区域进行环境分析评价,尽可能避让植被发育区,不损害珍贵树木;确需施工应尽量选用人工或橡胶式履带微型机械设备进行挖掘;槽探施工中应顺序开挖各结构层,并单独存放管理;探槽采样验收后,应采取场地恢复平整、场地覆土、撒播草籽复绿等手段进行槽探工程场地环境恢复治理。

为最大限度减少槽探施工带来的环境影响,结合该项目实践经验,针对槽探施工重点总结了绿色勘查槽探施工技术方法,建立了低山丘陵区非金属矿绿色勘查槽探施工技术体系(图1)。

图1 低山丘陵区绿色勘查槽探施工技术体系基本框架图

在钻探工程施工前,对钻探设备、施工操作平台、材料物资摆放、生活垃圾堆放区等依据现场地形进行合理的分区布局,减少土地资源的压占破坏;钻探工程施工中加强现场人员的管理,做到安全文明施工;钻探施工泥浆池池底铺设防渗土工布,防止泥浆渗透对土壤造成污染并降低至可控范围;机台工人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保养,防止机械漏油造成大面积土壤污染;施工结束后,拆除现场施工设备和临时设施,并运离施工现场;终孔后孔口用水泥砂浆树立规范的标志桩;钻探工程施工验收后,采取场地清理、场地恢复平整、撒播草籽复绿等手段进行钻探工程场地恢复治理。

为最大限度减少钻探施工带来的环境影响,结合该项目实践经验,针对钻探施工重点总结了施工完成后钻探工程环境恢复治理技术方法及相关要求。

3 绿色勘查实践

3.1 勘查设计体现绿色勘查

编写地质勘查设计前,结合地质勘查工作手段对勘查区内的水、大气、声、土壤、野生动植物、地质灾害防治等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确定主要的环境影响因素,制定环境保护、恢复治理措施,编制相关经费预算,并体现在勘查设计中[8];该项目通过实地踏勘对勘查区的成矿地质条件、外部环境条件等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对勘查区内既有道路进行统计,充分利用既有道路对各勘查手段进行合理布置,尽可能减少各工程施工修建临时道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2 绿色勘查准备工作

按照T/CMAS 0001-2018《绿色勘查指南》团体标准要求,项目部在该指南的基础上[5],结合项目进展实际,编写了该项目绿色勘查专项设计,对勘查活动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和当地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开展调查研究及预评价工作[9]。

项目部进驻后,主动将该项目任务书及投资计划、专项设计方案、开工报告在项目所在地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登记备案,并到自然资源部门、镇政府、村委会宣传绿色勘查理念,在项目部及勘查区入口树立绿色勘查宣传牌、悬挂宣传横幅、张贴绿色勘查宣传海报、墙体彩绘绿色勘查宣传标语,在项目所在地村委会简要汇报绿色勘查设计方案,分发绿色勘查从我做起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宣传绿色勘查理念,获得了项目所在地政府及村民的理解与支持。

3.3 槽探工程施工

勘查区内土地类型为林地,林地树种以马尾松、毛竹、杉木为主,为最大程度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探槽施工期间充分利用勘查区内及周边既有道路,避让植被发育区,主要采用人工方式开挖,在充分利用既有道路前提下采用橡胶式履带微型机械开挖,有效地减少了对地表植被的破坏。探槽施工自上而下顺层开挖,将开挖的各结构层进行分层剥离,并单独存放管理,为防止水土流失,将上部地表腐殖土层装袋堆码于探槽两侧平缓地段,作为场地恢复用土。探槽采样验收后,及时开展恢复治理,将各结构层倒序回填,再地表覆盖开挖时保留的腐殖土层。探槽场地恢复平整应尽可能恢复为原地形的稳定状态。

按照地形平缓、陡坡、沟谷等三种地貌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恢复治理技术。地形平缓处,按照正常的程序将结构层倒序回填;陡坡处,为防止土石滑动,采取人工方式分段进行回填,将土石装袋依次堆码于探槽底部,并在较陡边坡处进行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为防止雨水冲刷导致水土流失,在陡坡坡顶人工修建截水沟。沟谷处,为避免水流冲刷,人工修建排水沟,以确保沟底水流通畅。

探槽场地恢复平整后,为进一步改善施工场地的环境影响,选择人工撒播草籽的方式进行复绿,草种的选择适应当地生长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及时拍摄槽探工程施工各阶段的影像资料,形成槽探工程施工、恢复治理、撒播草籽复绿三阶段对比照片。

3.4 钻探工程施工

钻探工程作为地质勘查工作中重要探矿手段,为达到地质目的,深部矿体采用钻探工程进行揭露和验证,为减少钻探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钻探工程施工主要从前期机台修建与布局、施工中现场管理、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施工后环境恢复治理等方面体现绿色勘查理念。

钻探工程机台修建前人工搬运机械设备及生产材料时充分利用勘查区内既有道路,以减少道路修建对植被的破坏;机台修建依据现场地形条件进行合理的分区布局,尽可能避让植被发育区,减少机台修建造成大面积土地资源的压占及挖损破坏;施工中加强现场人员的管理,要求现场施工人员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保养,防止机械漏油造成土壤污染。在开挖的泥浆池池底铺设防渗土工布,防止泥浆渗透对土壤造成污染。同时在钻探工程施工期间做到安全文明施工;施工结束后及时拆除现场施工设备和临时设施,并运离施工现场;终孔后按照设计要求做好水泥封孔工作,并树立标志桩。

钻探工程施工验收后,采取场地清理、场地恢复平整、撒播草籽复绿等手段进行场地恢复治理,全面清理并分类处理现场各类杂物、垃圾及污染物;针对场地少量的油污污染,采取人工深挖铲除后外运处理,上部进行场地覆土;施工场地废弃泥浆,经沉淀和固化处理后,深埋于原泥浆池底部;机台修建形成的人工切坡,采取放坡的方式进行场地恢复平整,场地恢复平整应尽可能恢复原地貌。

钻探场地恢复平整后,为进一步改善钻探工程场地的环境影响,采取撒播草籽的方式进行复绿。并及时拍摄钻探工程施工各阶段的影像资料,形成钻探工程施工、恢复治理、撒播草籽复绿三阶段对比照片。

3.5 和谐勘查

该项目接到任务书及开工报告后,项目部成员主动到项目所在地自然资源、镇政府、村委会等相关部门宣传绿色勘查理念,汇报绿色勘查实施方案,接受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对绿色勘查工作的监督指导。施工前项目部成员主动与村委会及村民进行交流沟通,并向村民宣传绿色勘查理念与主要施工方法。

勘查工作实施过程中,妥善处理临时用地及青苗补偿工作,与当地村民和谐相处,劳务人员均为当地村民,为当地村民增加了一定的经济收入,部分工作或全部工作结束后主动邀请村委会成员及村民代表到现场进行检查,并填写满意度调查问卷,及时解决反馈的问题及意见,整个勘查过程不仅体现勘查与环境的和谐,也体现勘查过程符合当地村民的意愿,更好地实现了项目所在地氛围和谐,做到了和谐勘查。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安徽省池州市三峰尖水泥配料用砂页岩矿普查项目在实施前精心组织,编写了绿色勘查专项设计,并将绿色勘查理念、专项设计方案向项目所在地进行宣传与讲解。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执行,履行了绿色勘查的主体责任,让项目所在地村民真实地看到了绿色勘查的效果。作为安徽省首批绿色勘查试点项目,三峰尖水泥配料用砂页岩矿的地质勘查工作与环境保护较好地实现了融合,项目达到了绿色勘查示范效果,对今后安徽省开展绿色勘查工作起到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具体效果有以下几点。

(1)对勘查活动造成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开展调查研究及预评价工作,按照绿色勘查指南的要求,采取更加现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优化绿色勘查设计方案。

(2)槽探施工主要采用人工挖掘,充分利用既有道路前提下采取橡胶式履带微型机械挖掘,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有效地减少了探槽开挖对地表植被的破坏。针对探槽工程采样验收后恢复治理,按照地形平缓、陡坡、沟谷等三种地貌总结了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恢复治理技术。使受损地表基本恢复原始地形地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勘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扰动、破坏,即达到了地质勘查目的,同时也实现了矿产勘查对生态环境扰动可控制、可恢复。

(3)合理布置钻探机台,施工过程中在泥浆池池底铺设防渗土工布,有效地减少了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和防治了泥浆渗透对土壤造成污染。钻探工程验收后,采取场地清理、恢复平整、撒播草籽复绿等措施进行恢复治理。

(4)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绿色勘查理念及实施,在履行勘查单位主体责任前提下,实现了项目所在地氛围和谐,做到了和谐勘查。

(5)通过绿色勘查工作的实践探索,总结了低山丘陵景观区内开展非金属矿产绿色勘查工作经验,建立了低山丘陵区非金属矿绿色勘查槽探施工技术体系,形成了安徽省非金属矿绿色勘查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方法。

4.2 建议

近年来国内各省地勘单位和企业积极探索、主动作为,通过绿色勘查试点先行取得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但对绿色勘查的认识和宣传仍存在偏差;相关绿色勘查技术标准体系尚不完备,差异化程度不够;相关绿色勘查工作缺少预算依据;科技创新支撑绿色勘查力度不够等方面依然存在问题,发展绿色勘查工作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还需要不断的探索[10-11]。安徽省绿色勘查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结合本次绿色勘查示范项目实践探索,具体建议有以下几点。

(1)应加大力度宣传绿色勘查理念,对地勘单位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绿色勘查技术培训,牢固树立绿色勘查理念,使绿色勘查成为地勘单位的自觉行动。

(2)尽快制定符合安徽省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绿色勘查技术要求与预算标准,将绿色勘查贯穿于地质勘查设计、施工、验收等各阶段。

(3)进一步探索绿色勘查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研发与应用,提高找矿效率,同时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扰动,推动安徽省地质勘查行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勘查工程施工绿色
绿色低碳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施工工艺
教材《燃气工程施工》于2022年1月出版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编委会名单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探讨自来水管道工程施工的通病与防治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浅析勘查工程的要点及合理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