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P在老视验配中的重要性

2021-03-16 05:25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视标验配幅度

病例描述:某患者,男,47岁,10年以上戴镜史,主诉近处视物易疲劳,但能看清,疑出现老视症状。验光结果如下:

旧镜:

OD:-5.50DS/-1.00DC×75=1.0

OS:-5.00DS/-1.00DC×125=1.0

综合验光:

OD:-5.25DS/-0.75DC×75=1.0

OS:-4.50DS/-1.25DC×125=1.0

考虑到患者很可能是老视初期,于是准备检查ADD并验配渐进多焦点镜片。用加正镜法测量过程中,当把近用视标打在40cm处时,患者直接口述出20/25的对应结果,加正片后反而反馈看不清;随即怀疑是否有白内障,或是血糖问题导致晶体或房水密度改变了屈光介质,用裂隙灯检查后均正常,于是继续进行视功能检查,结果如下:

DLP:1EXO

NLP:1EXO

AC/A:4

FCC:0

1)数据输入:本系统任何适量和栅格格式的数据均可输入至本系统中,TIF和Shapelile是主要数据类型。

NRA:+1.75

PRA:-1.50

老视的实质是眼球的调节能力减退,年龄则是影响调节力最主要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调节能力呈线性下降。眼球的赤道部直径和晶体的厚度在一生中一直都在增加,晶体前段上皮细胞不断分化新纤维,向晶体两侧添加新的皮质,把老纤维挤向核区,就像洋葱一样一层一层覆盖。晶体的塑性也是由晶体前囊来介导,时间久了,晶体厚度增加,密度增加变硬,弹性下降,晶体前囊弹性也随着年龄在下降,最后形成老视。现在常用的调节计算公式是:15-0.25×年龄=最小调节幅度18.5-0.30×年龄=平均调节幅度25-0.45×年龄=最大调节幅度

附加光度=工作距离的调节刺激-调节幅度/2

按照患者的年龄进行计算分别为3.25D/4.40D/6.20D,我们用负镜片法测得患者AMP为:

OD:4.25D

此时,我们知道患者调节幅度相比同龄人要多,基本要达到平均调节幅度了。用100/40cm-4.25/2等于2.5D-2.12D=0.38D,即得出患者ADD:+0.38D。

问题角:

1.患者为什么可以在40cm处直接读出20/25的对应结果?

因为患者本身调节幅度就具备4.25D,加上旧镜一直过矫0.25D,新眼镜足矫后,反而可以少用0.25D的调节,在看40cm处调节幅度刚好还可以保留一半。

2.FCC为什么是0?

因为患者本身没有任何调节滞后,当看FCC视标时横线和竖线与视网膜距离均相等,所以表现为0。

3.为什么加正片后反而不清?

患者因长时间旧镜过矫,而且又没有任何调节滞后,突然加上正片,光线移到视网膜前而晶体却没有给到相应的放松,所以患者产生了相反的情况。

总结:

◇ 验配老视镜时若有疑问,可结合公式计算和综合验光进行匹配;

◇ 不是所有的中年患者都是调节滞后,不能凭经验和直觉直接给配镜处方;

◇ 上面的案例虽然考虑焦深和旧镜过矫因素,但最关键的还是患者的AMP比大多数常人要高;

◇ 验配时考虑最小调节幅度,也要计算平均调节幅度,看患者调节幅度属于什么范围。

猜你喜欢
视标验配幅度
单次止损幅度对组合盈亏的影响
老视镜验配中的疑难问题及处理
7300度近视眼镜真的适合验配吗?
微波超宽带高速数控幅度调节器研制
如何验配中老年渐进镜片
基于ANSYS的四连杆臂架系统全幅度应力分析
视觉训练在日常验配的应用
2014年中期预增(降)幅度最大的50家上市公司
视近最大辐辏力及开散力检测
远方及近方水平斜位量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