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与展望

2021-03-16 09:38谢振东董志国常振廷于洁涵
交通工程 2021年1期
关键词:智能网广州市联网

谢振东,董志国,常振廷,于洁涵,黄 腾

(1.广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广州 510000;2.广州羊城通有限公司,广州 510080)

移动互联网时代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也促进了社会各行各业发生着变革.斯宾塞·约翰逊曾说,“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作为曾经成就一个时代的产物汽车(Automobile),正面临巨大改变的契机.4个轮子上的自由不仅需要四通八达的路网,还会因“无形智网”的介入而进一步解放人类,增大自由度.这就是车联网以及智能网联汽车将带给人们的改变.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秉承“先行先试”,已经在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方面开展了相关尝试,未来将5G、AI、IoT以及汽车制造、自动驾驶、智慧城市(Smart City)等技术、产业和环境融合,争取实现广州的“人—车—路—云”高度协同.

1 广州市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背景

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已得到了国家的重视.车联网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员(下简称“发改委”)、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下简称“工信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等部委,从政策引导、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测试示范等多个维度,推动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产业发展[1].

2018年12月,工信部发布了《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文件提出致力于推进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将会围绕技术创新、标准体系、基础设施、应用服务和安全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和5G-V2X计划逐步规模化,并争取进行商业化应用.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了要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等相关技术的研发,建设自主可控完整的产业链,以推进交通强国的建设.这体现了发展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重要性,并有了建设完整产业链的目标.

2020年2月,国家发改委、科学技术部、工信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等11个国家部委联合出台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该文件确定了构建协同开放的智能汽车技术创新体系、跨界融合的智能汽车产业生态体系、先进完备的智能汽车基础设施体系、系统完善的智能汽车法规标准体系、科学规范的智能汽车产品监管体系、全面高效的智能汽车网络安全体系等主要任务,为我国政企事业单位指明了智能汽车相关产业的战略发展方向,未来各大城市将逐步加大区域车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产业集群发展.

广州市从2018年开始也开展了相关布局,同年3月,《广州市汽车产业2025战略规划》中提出制定车联网发展规划,争创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计划到2022年,在广州市6个行政区约300 km2内完成车联网先导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其中核心区面积达80 km2.到2025年,广州市争取实现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本地配套率达到20%,相关电子产业预计新增产值500亿元.

2019年12月,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印发了《广州市先进制造业强市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计划中提出实施开放合作行动,特别强调与龙头企业合作,摸索“5G+车联网”方面的深度合作.

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大力支持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国内大部分的汽车已经拥有卫星定位导航、行车记录等基础功能,达到了网联辅助信息交互级别.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逐渐联网,未来汽车将达到更高级别的智能化水平——网联协同感知、决策与控制[2].

2 广州市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广州市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产业主要布局在黄埔、南沙、白云等6个行政区,地方的各政企事业单位也积极参与研究和开展示范区域建设工作.目前,广州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环境走在全国前列,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也已经成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重要培育对象.

2018-03-30广州市正式启动创建国家级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广州成为围绕“中国制造2025”重点布局智能网联汽车的示范区[3].

2018-12-25《关于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规范性文件出台,指导意见明确组织管理原则及测试申请条件[4].

2019-02-02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运营中心(下简称“运营中心”)成功注册,负责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的申请、日常管理等工作.

2019-04-02广州市南沙区南沙大桥(原虎门二桥)正式开通[5].南沙大桥作为广东智慧公路1期试点项目,也是C-V2X试点项目,全线布设了6座5G基站,搭建了路运一体化车路协同系统,并安装路侧通信设备,可实现一系列应用提醒,如天气和环境监测、特殊路段、限速预警、交通事故、前方拥堵、道路施工和紧急车辆让行提醒等.

2019-06-20广州市已经有广汽集团、小马智行、文远知行、景骐科技、裹动智驾(AutoX)、深兰科技6家企业获得首批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牌照,同时开展了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工作.广州首批开放测试道路路段与道路定级主要分布在黄埔、南沙、白云、花都等区,共测试道路33条,总里程达45.644 km[6](图1).

图1 广州市首批智能网联汽车道路开放测试区域图

2019-07-14广州市黄埔区正式启动“全国首个自动驾驶综合应用示范岛”建设,作为C-V2X试点项目,全岛建设有12个5G宏基站,开展5G车联网示范应用.同时广州市黄埔区国际生物岛开行1条自动驾驶公交(Robo-bus)应用示范线,并有5台自动驾驶出租(Robo-taxi)应用示范车辆在岛内开展试运营工作[7].

2019-10-12粤港澳大湾区自动驾驶产业联盟成立,该联盟是在5G、智能汽车、车联网、自动驾驶产业融合创新背景下顺势成立的开放性、非营利性产业平台组织.联盟的目标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5G车联网及自动驾驶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争取3~5 a时间为大湾区打造一个标杆示范区,并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5G车联网及自动驾驶产业基地[8].

2019年12月,2019智能网联汽车驾驶大赛(广州)暨2019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大会在广州市黄埔区国际生物岛召开.大赛设置“面向自动驾驶车队的自动驾驶比赛”和“面向商业服务提供者的创新应用比赛”等.自动驾驶比赛共设置17个场景,为实现智能网联赋能自动驾驶,升级改造了岛上全长5.5 km的比赛线路红绿灯以及路口设备,大赛安装了V2X路侧单元、激光雷达、摄像机、MEC、5G CPE等必要设备[9].

2020-02-21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沙分局公布了《庆盛枢纽区块DC0304 规划管理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规划中划出了一定的区域作为自动驾驶与智能交通的试验区,有力支持更多的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试验项目落地[10].

广州市具有良好的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基础,拥有大量汽车企业、通信企业和制造企业.同时,在针对车联网的整车制造、智能产品、视频监控、信息通信、传感定位、感知雷达等产业上均有积累.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随着政策的支持,以及各级政企事业单位的积极参与,将逐步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但是广州市的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还面临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①车联网的基础投资大,效益不明显;②政策文件多数集中于汽车制造、5G网络建设,没有明确的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政策指导,部分文件正在征求意见中,部门、市区、政企之间的联动力度不够,统筹协调工作和跨区域资源整合难度大;③运营主体不明确,服务平台不统一,管理难度大;④本地核心部件研发能力需加强提升,主要依赖龙头企业,核心技术突破能力不足;⑤商业模式尚不清晰,投资主体和运营主体不一,盈利模式较为单一等.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对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提出一些建议与展望.

3 广州市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展望

3.1 扩大广州市车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前期广州市虽已开启了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和国家车联网先导区的建设工作,有一定的测试和试运营区域,但车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还较为局限,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投入成本大,但从长远看利大于弊,应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加大对车辆监管力度、带动汽车、零部件等传统产业的发展等.

按照广州车联网现有的建设情况,车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将在3~5 a内从试验区逐步扩展到交通主要干线,围绕5G基站和LTE-V2X路侧单元(RSU),推进智慧杆塔的改造与建设.在2 a内完成现有LTE网络升级改造,从而适配规模车联网用户需求.开展车载终端的宣传与推广,以城市公共交通为试点,2 a内达到30%以上的安装率,之后逐年提升.建议应用统一的车联网标准,车企在制造新车时安装统一系统.通过扩大广州市重点区域的车联网基础设施建设,随着车路协同出行信息服务创新并落地运营,后续可迅速在全市范围内快速复制推广(图2).

图2 广州车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路线图

3.2 政企事业单位联合,为车联网开启“绿灯”

国家、地方战略规划已经提出,实施工作已箭在弦上,但广州市发布具体的政策文件多数集中于汽车制造、5G网络建设上,对城市级车联网整体的发展战略规划缺少明确的政策指导.应积极发挥政府对车联网与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引导作用,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顶层设计、政策制定与审议,从战略层面出台专项规划或行动方案,明确中长期发展目标和路径、谋划产业布局等.

车联网建设还有许多小的流程和配合协调工作,整体统筹建设极为困难,由于涉及地方制度、行车标准、交通管制、合作企业、成本效益等问题的影响,无法按照设想的途径开通“高速通道”,处处“红灯”亮起.城市级车联网的搭建,需要更多的部门组建联合体,进行协调与指导,再由汽车企业、信息企业、通信企业、交通企业等共同合作开展,从而为车联网开启“绿灯”.

3.3 主导构建“一城一网一平台” 统一运营主体管理

图3 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联合体

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涉及的领域极广,而且还在不断往外延伸,提倡“一城一网一平台”的声音越来越多,“一城一网一平台”构建后的平台,能服务所有的智能网联汽车,实现互联互通.现有各汽车企业、电子企业、互联网企业、信息通信企业、交通企业等特有平台、特有系统将可互认互通,城市“信息孤岛”将串联起来,统一接入到一个平台中.

随着示范应用的持续推进,车联网C-V2X技术将与道路运输行业、道路交通管理、汽车新四化进行深度融合,形成一系列行业应用标准,此时,车联网平台将逐步从技术主导到应用效果转变,类似于交通一卡通和不停车收费(ETC),车联网也将逐步实现“一城一网一平台”(图3).通过指定一个单位负责平台的运营与维护,制定运营主体的管理机制,依据标准开展相关的管理工作.

3.4 扩大车联网产业生态圈,促进车载终端、路侧设施的研发与应用

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建设,需要融合智慧生活的全产业链以及构建有开放的创新生态系统,从而进一步扩大车联网产业生态圈.汽车制造企业和城市智慧出行服务企业分别负责生产端和应用端,需要与信息企业、通信企业、人工智能企业、科研院校等连接起来,形成全产业链互联的集群.具体将以车载终端和路侧设施产业化为突破口,以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为核心,推动激光雷达、V2X设备、路侧单元(RSU)、感知单元、边缘计算单元和道路交通路侧设施联网等产业的发展[11].

目前国内自主研发的车载终端市场占有率较低,产业发展潜力相对较大,另外路侧设施虽然有开展自主研发工作,但实际应用相对较少.鉴于传统车辆基数大,广州可先引导城市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环卫车等配备车载终端,促进车载终端的研究与应用,争取在2025年前,车载终端使用率达到50%.城市路侧设施可在黄埔、南沙、白云、花都等道路交通顺畅的区域首先进行规模化建设,引导产业落地发展,促进路侧设施的研发与应用.总的来说,车载终端与路侧设施都是车联网发展必不可少的“零部件”,只有自主研发、增强产品核心竞争力,促进对车载终端与路侧设施的研发与应用,才能持续支撑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

3.5 从特定场景运营探索出车联网商业模式

车联网的商业模式,一直是车联网企业研究的重点,一方面,由于获得盈利不明确,多数应用服务都是免费提供,附加价值没法提升;另一方面,智能汽车智能化水平较低,车联网应用较少.建立车联网前期需要巨大的投入,而且效益不明显,但其可促进传统产业往新兴产业发展,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提升,自动驾驶的实现与落地应用,将可为后续运营带来非常大的经济效益.

未来还可增设自动驾驶公交车、循环线路公交、自动驾驶出租车、园区内摆渡车自动驾驶、最后1 km自动泊车、城市共享用车、智能道路清扫、智能物流等方面的联网应用[12].例如面向车企提供高级别自动驾驶汽车的环境感知、信息融合、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算法优化所需的数据支撑;面向保险公司提供车主车况、主要出入地区路况、违章情况、驾驶行为、驾驶习惯等数据,为保险客户绘制用户画像,为保险费率的制定提供大数据支撑;面向物流企业提供车队管理解决方案服务;面向车主提供车辆信息安全服务、交通效率提升服务、协作式服务,收取网络使用费等.通过特定的场景运营,挖掘更多关于车联网的潜在价值.

4 结束语

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不但会促进传统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还会触发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交通组织方式和管理模式、人们出行习惯以及环境保护等系列链条的变革,随着车联网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互通、智能网联汽车制造技术与自动驾驶技术的升级完善、车联网产业生态和商业模式的发展与成长,具备感知、互动能力的车、路和环境,会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猜你喜欢
智能网广州市联网
麓湖春天观景
“身联网”等五则
《物联网技术》简介
广州市岭南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广州市一元文化有限公司
广州市中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5G赋能智能网联汽车
智能网联硬实力趋强
迎战智能网联大爆发
抢占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