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玉米丛生苗病发生规律的研究

2021-03-16 09:49孟庆平
现代农业 2021年1期
关键词:株率丛生衣剂

孟庆平

(辽宁省康平县农业服务与行政执法中心,辽宁 康平110500)

玉米丛生苗病是又称君子兰苗、老头苗、异常苗、矮化苗,有的地区农民称之为“公子”,是一种由于玉米植株地下部受到损伤,引起地上部叶片失绿、植株矮化、分蘖丛生等症状发生的苗期重要病害。一般发病株率为10%~30%,严重地块受害株率达60%~80%。该文通过20年多年对玉米丛生苗病发生的相关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得出玉米丛生苗病田间发生规律对玉米丛生苗病的防治具有重大的意义。

1 玉米丛生苗病发生规律

1.1 气象因子对玉米丛生苗病发生的影响

2008~2019年12年间共发生大范围玉米丛生苗病7次,有5年未发生或小面积点片发生。通过对1~6月份的气象因子进行分析发现,发病与播种出苗时段气象因子有密切关系。

图1 2008~2019年玉米丛生苗病和5月份降水的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玉米丛生苗病大发生与5月份降水关系密切(2012年除外)。以历年5月份降水量42 mm为基准线,玉米丛生苗病大发生降水超过基准线值的有6次,占比85.7%。另一次2012年5月份降水仅为20.8 mm,低于基准线值-21.2 mm,占比14.3%。

图2 5月份降水量对玉米丛生苗病发生的影响

当5月份降水低于基准线42 mm的6年间,未发生或小面积点片发生玉米丛生苗病的年份有5年,占比83.3%;1年发生的为2012年,占比16.7%。

从发病程度看,田间平均发生株率超过25%时有5次降水超过基准线42 mm,有4年发生株率超过30%,有3年田间最低发生株率大于20%。通过对2012年调查记录的查阅发现,该年发生面积较大的4个区域均为使用进口种衣剂的地块,可见本年发病与种衣剂的选用有关。

研究结果表明,5月份降水量与玉米丛生苗病的发生呈正相关,说明5月份降水量是玉米丛生苗病大发生的最主要诱因之一。5月份降水量超过历年平均线42 mm时,应注意丛生苗病的发生;当降水量超过54.6 mm时玉米丛生苗病可能在易发生区域暴发。

1.2 土壤类型对玉米丛生苗病发生的影响

康平县位于辽宁西北部,地貌西南部为医巫闾山余脉,东部为辽河冲积平原,东北部与西部边缘是与内蒙古科尔沁沙地接壤的沙丘地带,东北部为广阔的低平地带。土壤类型复杂,主要有碳酸盐草甸土、棕壤土、风沙土、水稻土。

通过2004~2019年对61个发病地点的调查,确定出高发区、次发区和发生区域。其中小城子镇三家子村、曹家村,二牛镇大莫村、小莫村,北四家子街道六家子村,两家子乡聂家村5个区域为高发地区;东关街道苏家岗村、钱屯村肖家组,胜利街道刀兰村等9个区域为次发生区;小城子镇小城子、二牛镇兴胜、东关街道苏家岗、北四家子街道朝阳窝堡、两家子乡田家、方家镇李影匠、北三家子街道张家等29个区域为发生区。

对发病地块的土壤类型和土壤质地的研究表明,不同土壤类型发生程度有明显差异,按照草甸土、风沙土、棕壤土、水稻土和碱土五大土壤类型划分,42个发病地块的土壤类型为风沙土和草甸土、棕壤土,其中风沙土为20个点,占47.6%;草甸土为12个点,占28.6%;棕壤土为10个点,占23.8%。按照砂壤、轻壤、中壤、重壤四个土壤质地等级划分,发病土壤质地全部为轻壤和砂壤,其中轻壤土为30个点,占比74.4%;砂壤为12个点,占比28.6%。

表1 康平县玉米丛生苗病发病地区分级表

图3 土壤类型和土壤质地对玉米丛生苗病的影响

综合土壤类型和土壤质地分析得知,发病地块风沙土轻壤的为18个点,占比42.9%;草甸土砂壤为10个点,占比23.8%;棕壤土轻壤为10个点,占比23.8%;草甸土轻壤为2个点,占比4.8%;风沙土砂壤为2个点,占比4.8%。由此得出,高发病土壤为风沙土轻壤地块,草甸土砂壤和棕壤土轻壤次之,草甸土轻壤和风沙土砂壤相对较轻。

图4 玉米丛生苗病发病地块土壤类型和土壤质地统计分析

1.3 玉米品种对丛生苗病发生的影响

通过多年多点跟踪调查发现,不同品种之间玉米丛生苗病的发生受害程度有明显差异,在同类地块相同条件下,沈农87、登海9、东德2、辽单40、辽垦2、创奇0209、郁青281、丹玉66、丹133、吉东2、中科2、金育001、东单22、铁单15、铁研2000、东试6和338类等品种发生相对较重,其中沈农87、登海9、辽单40、辽垦2、迪卡516、万育9099、万育971、东单118等品种发生程度最重。一般田间发生株率在2%~30%,严重的可以达到70%~80%。

对东单118、迪卡516、东裕108、万育971四个品种不同区域种植情况的调查表明,高发区域内感病品种均存在高发病的机率,同一品种不同各地块发生受害程度略有差异,但发病株率均在10%以上。

1.4 种衣剂对丛生苗病发生的影响

玉米丛生苗病由过去的偶发逐步转变为频发,引起了各地一些农业科研人员的重视。研究发现,种衣剂不同药剂成分对发生株率影响较大。使用克·福或克·戊类型,其中用克百威含量在7%以上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玉米丛生苗病的发生。进口种衣剂对玉米丛生苗病未见效果。通过对玉米丛生苗病种子包衣剂的调查发现,超过22例应用的是进口种衣剂,有6例为农民自己选购的进口种衣剂,其主要成分为吡虫啉、溴氰菊酯等。2012年5月份降水较少却发生了玉米丛生苗病,其病因正在于此:当年多种国外种衣剂大量在本地销售。通过查阅记录发现,该年有大面积发生记载的4个地区均为使用进口种衣剂的地块。

图6 进口种衣剂对玉米丛生苗病发生株率的影响

2008年吉林农科院植保所种衣剂“玉米异常苗”防效试验表明,8%克百威·7%福美双、7%克百威·11.5%福美双·6.5萎锈灵、7%克百威·8%福美双、7%克百威·0.3%戊唑醇等种衣剂成分在克百威含量超过7%时对“玉米异常苗”防治效果较好。

2009年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植物保护研究室对种衣剂防治“玉米矮化苗”的研究表明,克百威和丁硫克百威有效药剂浓度在6%以上、丙硫克百威有效药剂浓度在2%以上即可控制玉米矮化苗的发生;0.6%阿维菌素+25%丁硫克百威联合使用对玉米矮化病具有理想的防治效果;杀菌剂满适金、福美双、戊唑醇以及杀虫剂氯氰菊酯、吡虫啉没有防治效果。

另外,商品种子的包衣时间过早,也影响防治效果。玉米生产上许多农民习惯对已包衣种子进行二次包衣,由于不了解种子自带包衣的药剂成分,在低温条件下导致出现药害。

由于引起发病的最初侵染源不同,即最初伤口形成原因不同,有效药剂类型也不同,例如以虫体为害为最初侵染源的,只有选用含有克百威有效成分的种衣剂才能降低虫害伤口的形成;非虫体为害为最初伤口的地块单纯应用克百威也是无效的。田间实际情况也是如此,有的发病地块单纯选用高浓度克百威并未起到防治效果。实践证明,种衣剂的有效成分直接影响玉米丛生苗病的防治效果,对症才能有效,在种子包衣上首先建议选用克百威>7%+杀菌剂的复合型种衣剂。

2 玉米丛生苗病的综合防治对策

玉米丛生苗病的防治必须贯彻“以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着重苗期地下害虫的防治,防止化肥烧根和苗期根部病害的发生,减少植株地下部伤口的形成,有效降低土壤有害病原菌的侵染程度。加强田间诊断,本着“一控一促”的原则,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挽救治疗手段。只有通过多项技术措施的综合应用才能做到减少或控制玉米丛生苗病的发生与危害。

2.1 选择相对抗病虫的品种种植,尽可能避开感病品种。目前玉米品种更新换代速度较快,因此玉米品种的抗病筛选将是一项持久的工作。建议有关部门将玉米丛生苗病列入品种抗病虫性鉴定之中。

2.2 实行轮作倒茬,避免重茬。重点做好对风沙土轻壤地块和草甸土砂壤、棕壤土轻壤地块的监测。对上年虫害发生严重地块在种子包衣基础上将毒死蜱等颗粒剂与化肥同时施入土壤,提高防虫效果。

2.3 选用7%克百威含量以上+杀菌剂的复合型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危害。建议种子生产商采用“籽粒”+有效种衣剂的复合包装,让农民在播种前包衣,延长种衣剂的有效时间。

2.4 要做好种肥隔离,防止化肥烧种烧苗。一次性施肥适当提高控释包膜比例,降低化肥溶解速度,采用侧深施的方法,要求隔离层达到8~10 cm以上。

2.5 田间植株出现症状表明多数已遭受病原菌为侵染,根茎基部出现开裂,因此控制病原菌生长速度的防治的关键。试验证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加0.2%~0.3%浓度的磷酸二氢钾(根据病株生长酌情0.2%~0.5%浓度的尿素)叶面喷雾具有显著的恢复效果。

猜你喜欢
株率丛生衣剂
2021年大通县油菜三甲害虫药效防治试验报告
不同种衣剂在鲜食玉米“申科糯601”上的应用效果初报
澳洲坚果杂交子代开花调查分析
不同种衣剂处理对青瓜生长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天梁河
三化螟田间为害丛率与为害株率相关性研究及应用
2018年泰山东麓和南麓甜樱桃主产区冻害情况调查
不同种衣剂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春色
四种不同水稻种衣剂育秧效果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