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合体”再出征

2021-03-16 06:14赵铭思
中国新时代 2021年3期
关键词:智家海尔集团合体

赵铭思

随着海尔智家实现整体上市,其股权、内部管理、业务等关键问题都将被重新梳理,与此同时,未来海尔、格力、美的白电三巨头的竞争格局是否会发生变化也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打雷要下雨,雷欧,下雨要打伞,雷欧,天冷穿棉袄,雷欧,雷诶欧……”这是动画片《海尔兄弟》的主题曲,也是无数80后、90后熟悉的歌曲。

1995年,以两个小男孩作为主角的动画片《海尔兄弟》开始上映。这部动画片通过描述海尔兄弟的探险经历,向公众传递科学与人文知识,从1995年至2001年,一共播了212集,成为80后、90后的集体回忆。

而《海爾兄弟》的出品方,正是海尔集团。

由于历史原因,海尔拥有上海、香港两个上市公司平台,两个公司独立运营且业务划分不明确,容易产生复杂内部交易、管理职能重叠、产业链运营效率较低等问题。从市值和业绩上看,自2016年后,海尔开始逐步落后于美的、格力,且差距越拉越大。

“合体”成为必然选择。

2020年12月23日,海尔智家正式登陆香港联交所上市,同时其私有化海尔电器方案也正式生效——海尔电器从港交所退市。两家公司变成一家公司,实现智家业务板块的整体上市。海尔智家成为首家在上海、香港、法兰克福三地上市的中国企业,“A股+H股+D股”全球资本市场布局完成。

随着海尔智家实现整体上市,其股权、内部管理、业务等关键问题都将被重新梳理,与此同时,未来海尔、格力、美的白电三巨头的竞争格局是否会发生变化也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兄弟合体

作为国内白电三巨头之一的海尔,很长时间以来都是一个“兄弟分居”的状况。

翻开海尔智家与海尔电器的历史发展时间轴,不难发现,两兄弟原来就是一个整体。23年间,两兄弟经历了合体、分离、再合体的过程。

1985年,张瑞敏来到海尔集团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担任厂长,当时海尔资不抵债,即将濒临倒闭。在张瑞敏“怒砸76台冰箱”后,海尔逐渐树立起了品牌。

1992年-1996年,海尔集团销售收入从8亿元飙升至61.6亿元,并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迅速成长为全国排名30位以内的大型企业集团。

1993年,海尔智家(原青岛海尔)以冰箱业务在上交所挂牌上市,但由于A股股权分置改革迟迟未能展开,管理层无法通过A股获得市场化激励。于是,海尔集团为了对管理层进行市场化激励,让管理层的利益同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利益相一致,将家电业务的一部分分拆为海尔电器,1997年在港交所上市。

这一举动在当时的大背景下极为超前,让海尔在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获得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落地、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以及海尔集团自身业务和组织的发展,当年的超前之举慢慢变成了海尔集团提高运营效率、提高利润率的阻碍。

虽然两者都是以家电业务为主,但长期以来却分管着不同的业务线。海尔智家主营业务包括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热水器、厨电、小家电等智能家电产品和智慧家庭场景解决方案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海尔电器则主营国内洗衣机、热水器及净水器和渠道服务等业务。

虽然两者的定位相对清晰,但作为同门兄弟,双方同时也存在着多方面的掣肘。比如在制造、销售、管理等多个方面,两个公司相对独立运营,使两个管理团队之间为了自己公司的利益,不得不在与“外敌”抢市场的同时还要兼顾内斗。在研发、采购、销售、审计等各个环节都要分别进行,成果不能同享,更加重了整个集团的损耗。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作为全球销量最大的洗衣机品牌,海尔智家和海尔家电这“哥俩”同时都有自己的洗衣机业务。这也造成了相当程度的业务重叠。从公司治理和经营的角度来看,显然是不合理的。

由于海尔智家持有海尔电器的股份,两家上市公司业务交叉,且业务领域划分导致两家公司签订了大量关联交易,海尔智家+海尔电器的“海尔兄弟”架构并没有带来1+1>2的效果,反而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对于两公司在分离23年之后,为何在此时此刻推动两家上市公司整合的疑问,海尔智家董事长梁海山在致投资者的公开信中表示,“物联网生态品牌战略阶段,我们亟需打通原来分属两家上市公司的优势资源,理顺公司架构,优化公司治理,开展业务深度整合和运营提效,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协同效应,放大竞争优势。”

中国家用电器商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张剑锋表示,两家上市公司合体,将有助于改善内部资源协同与整合、消除内部同业竞争带来的资源内耗,同时优化管理机制与治理结构。

经济学家、财经评论员郭施亮也表示,首先,两大公司内耗问题会得到实质性解决,并推动公司运营效率的提升;其次,海尔智家将会构建出一个“A股+H股+D股”的全球资本市场平台,打造出多平台融资渠道。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新的竞争格局下,海尔面临的竞争比之前更激烈。两个海尔合并,同进退、共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生态竞争

家电市场愈趋饱和,商家竞争激烈,是最近几年家电行业展现的明显现象。在行业洗牌整体冲击下,在企业的内耗问题之外,海尔更多面临的还是来自外界的冲击。

从市值和营收来看,截至2021年1月22日收盘,海尔智家的市值为3083亿元,美的集团为7070亿元、格力电器为3623亿元。2016年-2019年,海尔智家的营收从1190.66亿元增长至2007.62亿元,格力电器的营收从1083.03亿元增长至1981.53亿元,美的集团的营收从1590.44亿元增长至2782.16亿元。海尔智家的市值和营收规模与格力电器大致相当,但与美的集团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在业绩表现方面,相比较其竞争对手“美的”和“格力”的大步向前,海尔智家近几年在营收增长上显得有些乏力。2017年-2019年,海尔智家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9亿元、74亿元、82亿元,而同期,格力电器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4亿元、262亿元、247亿元,美的集团净利润分别为173亿元、202亿元、242亿元。2020年上半年,美的集团净利润约139亿元,接近海尔智家的5倍,格力电器净利润约64亿元,也达到海尔智家的2倍多。

美的和格力的实力很强,是海尔最大的竞争对手,但海尔现阶段的战略目标,是建立生态品牌。

2019年6月,原来的“海尔集团”改名为“海尔智家”。结束网络化战略阶段后,海尔智家进入成立后的第6个发展阶段,即生态品牌战略阶段。海尔旗下已经拥有由高端品牌、场景品牌和生态品牌三大品牌组成的生态系统,其中又包含智慧物流、大健康、智能家装、创业平台等细分业务。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上市仪式上提出,海尔智家希望打造成世界第一家物联网化的上市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海尔智家生态收入占比为4.66%。

目前,海尔智家正在布局衣联网、食联网、车联网、水联网等生态圈,为聚焦发展生态品牌战略,海尔智家2020年7月底还将非核心业务的卡奥斯54.5%的股权转让给海尔集团旗下的海尔生态投资,以减少资本支出和改善现金流,专注于智慧家庭解决方案的核心业务。

这一变化也是顺应了行业发展的趋势。传统的家电业务已经难以获得高速发展,而随着物联网、云计算、5G等技术发展,智慧家庭、互联家电在全球消费者中不断普及。全球化、高端化、智能化、电商化、场景化目前已经成为了家电巨头们对未来行业发展方向的判断,行业的参与者们都相信,发展智能IoT在家居环境的渗透,能够实现更大的价值跃迁。根据欧睿报告数据,2015年-2019年,全球互联设备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为42.1%,其中中国一直是互联家电产品的最大市场。

以往,行业对白电三巨头的竞争对比往往集中在不同品类的硬件质量和营收上,但如今,生态方面的发展也成为竞争的一大看点。

海尔在生态系统的建设中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2020年6月,海尔被评为“2019年BRANDZ全球最具价值品牌100强”中全球首个物联网生态上榜品牌;36氪2020年12月11日发布的“2020年度最具开放式创新力领军企业”榜单中,海尔智家凭借HOPE平台,成为唯一获奖的物联网企业……目前,海尔智家已吸引家装、食品、健康、物流等12大类、近千家生态资源方一起搭建生态平台,达到全屋整装和局改的全场景升级服务。

家电行业分析师刘步尘表示,海尔智家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低于两个对手,一方面在于,从传统的硬件思维习惯来看,海尔智家盈利能力弱于对手,市场给其高估值的理由不充分;另一方面,资本市场暂时没有看到生态场景模式代表着下一个行业发展的方向。

“企业估值重塑时间可能比较漫长,短时间内可能未必看到。因为,市场对传统家电的估值认知根深蒂固,还需要一个不断挖掘过程。”郭施亮如此表示。

再次出发

2020年,阿里巴巴、网易、京东等多家巨头迎来了两地上市潮,来提高股份流动性、扩大股东基础、增强融资能力。此次海尔智家“A股+H股+D股”的全球资本市场格局,也更有利于提升股份流动性,打通公司未来的融资途径,特别是对海尔智家全球化的布局更有利。

海尔智家在招股书中提到,2019年海尔智家海外经营利润率达到3.4%,2020年前三个季度,收入更是同比增长13%超2019年全年收入,利润同比增长8%,未来全球化市场将是海尔智家业绩增长的重要来源。有行业人士预测,私有化完成后,海尔智家全球化业务布局的竞争优势会逐步显现,经营利润率有望向国内业务经营利润率水平看齐。

2020年,海尔智家在德国整体收入增长61%;12月7日,经济管理研究所(IMWF)的研究結论表明,海尔智家是唯一入选 “最高信任”奖的中国品牌。

真正的全球化,一直是中国企业的长远目标。海尔智家作为先吃螃蟹者,已经在国际化战略中处于领先地位。而海尔智家选择的这条出海路,却是“先难后易”的,因为在其全球业务中,100%都是自有品牌。那么无论是时间、花费等成本,还是从成功难度上来看,打造品牌需要花费更大的精力。

95版的动画片《海尔兄弟》让海尔品牌形象深入人心,2018年,海尔重拍《海尔兄弟》,张瑞敏担任总顾问。而这部新动画片《海尔兄弟宇宙大冒险》的第一集就是《快醒来,海尔兄弟》。

面对新的数字化时代,选择智慧家庭、IoT方向的海尔正走在自己的路上。而海尔“合体”后,海尔内部的财务将打通,资金使用效率和运营效率都有望实现较大幅度的提升。利润率提高后,海尔集团可能会有更多资金和精力应对眼下的问题。但无论是现有业务的发展,还是未来生态的布局,以及全球化发展,海尔需要面对的挑战还有很多。

目前来看,此次资本运作究竟是否能够帮助海尔智家摆脱业绩增长乏力的困境,能不能“快醒来”达到1+1>2的效果,仍旧需要一定时间验证。

猜你喜欢
智家海尔集团合体
以某典型企业为例的企业财务状况质量评价
硬汉合体
海尔智家成功打造最大智慧家庭场景生态
海尔智家入选“全球最受赞赏公司”榜单
传统家电巨头海尔智家动作频频加紧步伐 不甘落伍
为了定居火星,人类可与水熊虫“合体”?
企业并购前后经营业绩对比分析
提升家电业财务管理水平手段探讨
——以海尔集团为例
海尔集团股利分配政策问题的探讨
“止”字变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