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承载的精神世界

2021-03-16 10:06老猫
中国国家旅游 2021年2期
关键词:萤石矿物标本

老猫

木柜里的“传送门”

如今,我家阁楼一角不起眼的木柜里藏着1000多枚矿物标本,大约涵盖了400种不同的矿物。所幸有着完备的收藏记录,我可以很轻易地追潮到2006年——那是我开始系统收藏矿物标本的时间点。我的家乡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上,在日常能及之处没有任何一块像样的岩壁,但不知道为什么我自幼便痴迷于石头。父辈们总是抱怨我在建筑工地门口的鹅卵石堆上一蹲一下午,同去的孩子们旱就散尽了,只剩我在那里翻腾。而出门旅游,有幸去一趟山上的话,“战利品”也每每都是两口袋形形色色的小石头。

真正让矿物烙在我心底的,可能是《十万个为什么·化学分册》里几张矿石的黑白插画。它们几何图形一般规矩的晶形震撼了当时的我。每当矿友问起“你最早是怎样接触矿物的”,我脑海里总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而当我把“为什么会喜欢收藏矿物”的问题扔回他们的时候,得到的答案和我想给出的几乎一模一样。“好漂亮啊”以及“不知道但是真的很喜欢”几乎涵盖了所有人的回答,我甚至怀疑,对石头的喜爱是一小部分人的天性,刻在DNA里的。

不过这个爱好的成本可不低。开始收藏矿物,就意味着需要开始疯狂地吸收知识。成百上千种相对常见的矿物,每种都有独特的颜色、晶形、光泽与密度;而同一种矿物也会有完全不同的面貌,仅仅是方解石,就有超过一百种不同的晶形——把这些熟记于心,对于每个认知资源有限的现代人来说,都意味着时间上和精力上非常奢侈的支出,何况,还有更多周边的知识等着你去探索。

“可能聪明的人会愿意变得更聪明吧(Maybe smart people tend to be smarter)”,在一次和国外矿友的饭后讨论上,我们勉强达成了这样的共识。的确,身边的每一个自然爱好者似乎都有这样“不可理喻”的学习冲动,哪怕挤占了他们的休闲、社交乃至吃饭睡觉的时间也在所不惜。在我们这些奇怪的人眼里,一件件精美的自然收藏品绝非只是满足个人占有欲的物件,而是一个个连向远方精神世界的传送门。

矿山的故事

我的矿石收藏里有一块红宝石的标本,它开采自阿富汗著名的杰德拉克矿(Jegdelak Mine)。那是一座古老的宝石矿,位于喀布尔东南大约60公里的地方,开采历史超过700年,有文献资料表明,该矿出产的红宝石一直“畅销海内外”,就连元世租忽必烈也是他们的重要客户之一。如今,连绵的战火早已让周围的村民背井离乡。但是依然有大约400名矿工在这片区域开掘宝石,并通过向当地军阀缴纳数额可观的宝石销售份额来保证自己的安全。这里的宝石开采可能从来就没有真正停下来过——即便在1977年,入侵的苏联军队也立刻接管了这块矿区,并运营了五六个月的时间。

另外一块自然金标本,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恩加省的卡莱山(Mount Kare)金银矿。这座1987年发现的金矿一度被寄予厚望,人们认为这是该地区继波尔盖拉金矿(Porgera)之后又一巨大发现——后者是世界十大金矿之一,在1990到2009年20年时间里出产了510吨黄金。但是卡莱山金矿项目近十几年来几经易手,始终没有兑现它的预期。导致它的开发步履维艰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它足足3000米的海拔,但如果你觉得这对于一座太平洋海岛来说太高了的话,要知道,世界上最高的岛屿山峰查亚峰(海拔4884米)也位于同一座岛上。

位于我收藏区“C位”的天青石与自然硫共生的标本开采自著名的波兰马霍夫矿(Machow Mine),这座矿山背后更是一个沧海桑田的故事。在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马霍夫矿是全欧洲最大的露天硫黄矿,也是世界最大的硫黄生产、加工中心。但是随着矿产资源的逐渐枯竭,硫黄开采活动也逐渐停止。1994年,在部分回填矿坑的基础上,维斯瓦河的水被引入矿坑,最终形成了一座占地4.55平方公里的人工湖,这个面积大概是杭州西湖的三分之二,与南京玄武湖相当,不过更厉害的是,湖的最深处达42米,是西湖深度的十余倍。

所幸的是,矿物收藏并不受到时空的限制,战火、衰退或者枯竭都无法阻止业已开采出来的标本的流通。我们依然可以期待老收藏家放出部分或者全部收藏——毕竟,与矿物的保存期相比,人生不过短短一瞬——虽然这样的等待可能非常漫长。

“大就是好”的反面

藏品的流通我们控翩不了,但是另外一些事情,我們可以改变。

我刚刚接触矿物的时候,国内的矿物收藏还是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准的。提供标本的店铺都零星散布在各大花鸟市场里,能买到的标本在种类和品质上都非常有眼。当时国内的矿物收藏基本上只能算是“奇石”收藏的一个细小分支,爱好者们在“中国奇石网”论坛的一个子板块里互通有无,时不时还会被隔壁扳块来的奇石大佬们嘲弄一番。

没过多久,常去的矿石店店主的一句玩笑话突然点醒了我。他拿起我打算要买的一块标本,遮住四分之三,跟我说:“如果是德国人的话,他们可能会把标本修成这个样子,有些德国人玩得可精了。”

虽然那个时候,国外网站我也看了不少,但是从来没有注意过标本的具体尺寸问题,毕竟网页上的一张张照片很难给人留下直观的印象。店主的话让我第一次意识到,矿石原来也可以有完全不一样的玩法。

就这样,我和几个要好的朋友走到了“大就是好”的反面——虽然在国际上这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拇指型”(thumbnail,指标本长宽高都在3厘米以下的小标本)早就是矿物标本的标准尺寸之一,但是这在国内收藏圈里还是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不再是几十厘米的傻大笨粗“老三样”,配上浮夸的红木底座,问起产地来顾左右而言他,而是讲究更高的多样性、更小的尺寸、更精的品相追求、更细致的产地信息。漂亮的照片和干货满满的品种介绍在论坛里逐渐占了上风,当然少不了一些“老玩家”酸溜溜的讽刺:

“他们的矿不过就是照片好看。”

“都是随手可以送的赠品。”

“拿手上根本看不见。”

“尽是些‘猫矿!”

我们坚持了下来,不只是持续撰写、翻译符合国际标准的互联网内容,还创办了国内第一份矿物收藏杂志,开设了专门的矿物论坛,建起了最早的矿物爱好者微信群,并一直维护到现在。当时还年轻的我们没有那么强的经济实力,买不起最好的标本,但我们努力把世界上最先进的收藏理念和标准搬了过来。

现在,“猫矿”不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成了“拇指型矿”在国内的标准代称。它们不再是可以随手送的小东西,反而是因为精美、好看、易于收纳,成了市场上最紧俏的门类。不少收藏者真的像当年店主提及的德国人—样,砍掉一块标本的四分之三,只留下最精华的部分。不过最重要的还是中国形成了一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矿石收藏群体,这让欧美收藏圈都眼红不已。

采矿去,探索地底的奥秘

矿石采集体验活动(rock hounding)对矿物爱好者有独特的吸引力。只要能遇到“亲临前线”的采矿机会,我肯定不会错过。其实,北京周边就隐藏着很多不错的矿物标本采集点:在侵入的石英脉里可以找到不错的水晶,在伟晶岩矿脉中可以采到水晶与长石共生的标本,在沉积岩里可以找到动植物化石,而在一个不大的铜矿氧化带上还能采到孔雀石和翠铜矿。与动植物标本采集不同的是,北方地区矿物采集的黄金时间是在冬季,那个时候没有地表植被的干扰,更容易找勤露头的矿脉。

2007年的冬天,我的第一次矿物采集之旅就在严寒模式下展开。那是在香山北侧的一条消防通道上,道路的开凿让岩体的剖面暴露在了马路边。我要做的,就是找到一条粗大的白色石英岩脉,再在其中寻找空洞——水晶生长在岩脉和空洞之间的交界处上,是空洞让石英晶体有了生长的空间。

氧化铁的沉积在水晶的表面覆上了一层闪闪发亮的薄膜,将本身无色的水晶染成了明亮的橘黄色。我至今依然保存着一块当时采集的标本,虽然在其他的水晶包围下显得有些黯然失色,但因为是亲手采集的标本,所以它对我来说也有着特殊的意义。

而能够真正下到矿洞里,又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体验。那是在2017年5月,我参加了湖南郴州的矿展后,当地的一位朋友为我提供了一个下矿洞挖矿的机会。我在他那辆略顯老旧的皮卡上颠簸了四五十分钟,从崭新的柏油马路,到破旧的乡村公路,最后穿过了两道铁栅栏门,到了完全没路的地方,停下了。

那里是郴州市东郊的一座萤石矿,司机师傅熟练地用钢丝剪剪断了挂在矿洞门口铁门上的锁,给我们几个人发了套鞋、安全帽、手套、铁锤、钢钎,便领着我们向矿洞的深处进发。这其实算是一座“容易”的矿洞,但对我来说已经“超纲”了:膛过一处处深及膝盖的积水,沿着坡度45°以上的狭窄洞壁上上下下,还要面对有着无数分支的“3D”巷道——不到5分钟我已经彻底失去了方向感,不到15分钟体力就已经透支。但当向导停下脚步,在墙上随手扒拉了一下,告诉我们这里有还没采走的萤石矿囊的时候,我突然又感到浑身充满了动力。

Tips关于矿石的冷知识

绝大部分矿物晶体没有辐射,其实普通爱好者真想要买到有放射性的矿物还挺难的。

放射性矿物本身也是一个热门的收藏方向,因为它们实在太好看了。

目前国际矿物学协会(IMA)接受的矿物有5640种,但如果去掉其中太少的、太小的品种,通常认为收藏家可以涉足的目标只有1000种出头。

因为对于“晶体”状态有硬性要求,所以水不是一种矿物,但冰是——当然也没有人收藏冰就是了。

萤石来自地下缓慢冷却的岩浆,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高温高压下的气-水溶液从逐渐凝固的岩浆里分离出来,游走于新生岩石的裂隙中,也就是地质学上所谓的“热液”。来自岩浆的氟离子倾向于富集在热液里,但随着温度和压力的不断降低,它们最终会与钙离子结合,以萤石的形式结晶下来。萤石晶体多呈玻璃光泽,颜色鲜艳多变,透明度好,手感厚重,有一些还会在紫外线激发下发出荧光乃至磷光,非常神奇。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的河姆渡人的饰品就有很多是用萤石制成的。在古罗马时期,作为一种名贵的石料,萤石还曾广泛地用于制作酒杯和花瓶。那时候的罗马人甚至相信萤石酒杯会使人干杯不醉……

虽然矿囊里的萤石大都盖着厚厚的灰土,一眼看去只有一个大概的晶形,远没有展会摊位上精心清理过的标本那样吸引人,但只要伸手去擦一擦,它们就会在矿灯的照耀下反射出点点光芒,像是散落在地底的星星,吸引着我们寻找下一个矿囊,以及再下一个。

就这样,两小时过后,向导带着我和三个筋疲力尽的伙伴回到地面。我依然记得那晚的天气非常好,天蝎座高悬在天顶,心宿二分外火红——在高纬度的北京,是绝见不到这样美景的。

而说到矿物采集,最令我耿耿于环的,莫过于与科罗拉多州甜蜜之屋矿(Sweet Home Mine)的失之交臂。

那次我拿到了美国著名矿物标本供应商Collectors Edge的邀请函,准备去参加当年9月的丹佛矿展,并去探访那座著名的矿山。甜蜜之家矿当时虽然已停产多年,但是那里出产的“圣杯级”菱锰矿享有盛名——矿石具有饱和度非常高的玫瑰红色和极高的透明度,几乎出产的所有晶体都可以达到宝石级别。这让甜蜜之家矿成了每个矿物爱好者心中的圣堂。那次邀请的契机是一个新矿井的成功发掘,虽然当时还处在保密阶段。然而我的分子生物学博士背景让我的美国签证遇到了一点小麻烦,错过了这趟朝圣之旅。之后的几年本来也还是有机会再去,但是各种阴差阳错加上新冠疫情影响,时机一再错过,也不知道何日才能成行。

獨属于心灵的乐趣

如今便捷的互联网打破了沟通的壁垒,但反而让人们陷入了另一种盲目。一方是只盯着最高品质矿物的收藏者,一方是总想争取更多利益的商家,这让年轻人越来越难买得起一块“像样”的标本,尤其是信息尚不对称,而买家又有些急躁的时候。

所幸的是,中文世界里已经沉淀了不少有用信息,而如果能放眼全球的话,你可以得到比你想要的还多得多的知识。所以在焦虑的同时,我也欣慰地看到更年轻一代的收藏家飞速的成长。如果他们肯花一点时间去学习的话,应该不用再去走我们走过的弯路。

而我更想说的是,除了纷乱繁杂的信息,收藏者不妨偶尔也倾听一下自己,重新审视一下自己为什么喜欢矿物,矿物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只有在自己真正的兴趣点上更进一步,而不是被别人的观点和看法左右,你才能在这里找到真正的、属于心灵的乐趣。

猜你喜欢
萤石矿物标本
昆虫标本制作——以蝴蝶标本为例
3D打印技术在动物标本中的应用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构造对河南南召县观音庙萤石矿的控制作用
煤泥水中煤与不同矿物相互作用的模拟研究
我国首列106节重载列车抵达济矿物流
基于NAIRS和PCA-SVM算法快速鉴别4种含铁矿物药
红山文化萤石质鱼形饰的鉴别和探讨
某萤石矿开拓系统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