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书法学专业教学应融入思政元素

2021-03-17 00:55赵晓娇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法学专业隐性人格

赵晓娇

近年來,课程思政建设成为高校学科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书法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的传承学科,需要教师积极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从当前高校书法教学与培养方式来看,普遍存在思政教育薄弱、缺乏对学生人格的培养等问题。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配备专业有素的师资,将正确的价值观引入课堂教学,并进行有效的课外实践,多措并举,才能使学生不仅掌握显性的书法本体技艺,还能汲取隐性的人文精神、伦理道德等意识形态的灵魂要素。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艺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书法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具有历史传承性和民族符号性。高校书法学专业培养人才的显性价值主要以培育书法教师和书法家为主,而隐性价值在于对人的心灵与精神的启发。欧阳修有“学书为乐”,所谓“字有态度,心之辅也”;柳公权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刘熙载言“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这些均表明书法的美可以正人心,这种美不仅是书法的本体美,更包括书体内容所蕴含的精神气节和历史记忆。汉隶的恢宏,唐楷的雄伟,小篆的庄严肃穆,以及甲骨文、金文的神秘感和宗教仪式感,无形之中会提升人的道德观、审美观和民族自豪感。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高校育人的根本在于正人心、立才德,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课程思政的宗旨也是为了完善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见,两者的目标一致。

思政元素与书法学专业课程的融合,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课题。首先,要构建教师团队多学科化、课程体系化、课堂教学引导常态化、课外实践具体化四位一体的思政格局。其次,将课程思政的宗旨积极融入专业知识体系,将思政与书法史、地域红色文化有机融合,以古代名家对于人品与书品之间密切联系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艺术品格与艺术道德的典范。最后,设置合理的评价机制,对教学成果进行总结与奖励,使学生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明确书法学习的最高目标是人格的完善,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总之,思政元素融入书法学专业课程需要多方面协同实施,书法学专业培养人才的隐性价值与课程思政的宗旨一致,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在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完善健全的人格,获得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持续的贡献。

(作者系江苏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法学专业隐性人格
以鸟喻人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贵州师范大学书法学专业学生作品选登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的高职法学专业教学探究
法学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中生物学中的隐性定理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试题库建设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