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当代课程问题”混合式教学实践及反思

2021-03-17 07:20
科学咨询 2021年7期
关键词:本门校本同学

舒 展

(北京城市学院教育学部 北京 100083)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变革,学校教学设施得以进一步现代化。截至2016 年,全国中小学校互联网接入率已达87%,多媒体教室普及率达80%。[1]互联网的普及与教学设施的完善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各高校也根据各自的专业特点以及不同的培养目标大力开展“互联网+教育”领域的新探索。本文主要总结了北京城市学院“当代课程问题”混合式教学模式建设的基本情况,并对如何进一步完善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混合式教学建设进行了反思。

一、基本情况

“当代课程问题”是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小学教育专业以培养小学教育阶段应用型师范人才为主,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为一线小学教师。本门课程的内容主要涉及课程理论以及课程设计与开发原理。伴随着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国确立了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其中包括国家课程管理、地方课程管理以及学校课程管理。其中学校课程管理包括校本课程的设计、开发以及实施。在这三级课程之中,校本课程长期被忽视,加强校本课程建设对于丰富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课程内容,促进我国课程的多样性,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弥补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不足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基础教育阶段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主要依赖于一线教师。基于此,掌握课程理论以及课程设计与开发原理正逐渐成为每一个小学教师的必备能力与素养。

本门课程依据课程特点以及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共设置45 课时课程,其中包括理论类课程30 课时,实践类课程15 课时。开设时间为大二上学期,先修课程为“通心理学”“教育学”等。课程采用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模式,仅面向城市学院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开放,借助于“在线教育综合平台”“优慕课v8 手机端”进行网络课程建设。教师可在“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发布学习资源、作业、测试等,学生可通过“优慕课v8 手机端”随时观看到教师发布的资源并进行自主学习。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建设

混合式教学建设旨在将传统课堂教学优势与互联网自主学习优势相结合,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通过将课前线上预习,课中线下讲授与讨论,课后线上复习与测验相结合的方法提升课程趣味性及教学效果。

(一)建设目标

通过“在线教育综合平台”“优慕课v8 手机端”将线上自主学习与传统课堂学习相结合,充分发挥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优势,将“当代课程问题”课程建设成为以学生为中心,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的混合课程,探索适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系统掌握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知识、课程设计与课程开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运用课程理论与原理开发小学校本课程、进行课程评价,以及进行校本研究的能力,培育现代的课程观念、教育思想以及良好的创新意识和问题意识,为积极投入到教育改革之中,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建设

1.教学内容建设

本门课程以课程设计与开发为核心内容,依据本校学生发展特点,将原教材中的理论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新组织,共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设有相应的子单元。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学生的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除理论课程外,以课程开发为核心,设置共15 课时的实践环节。学生通过运用校本课程开发基本理念、基本程序,自主进行校本课程的模拟开发,形成自主探究与发现的能力,形成自主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

2.教学资源建设

除科学组织线下课程外,本门课程同时建立丰富的线上学习资源。截至目前,通过“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发布教学大纲1份,教学日历1 份,课程通知1 份,多媒体视频文件63 个。在视频资源部分,为便于学生进行知识拓展、增加课程趣味性,除教师依据知识重难点录制的微课外,适当增加了相关的课外内容,例如TED 演讲片段、“奇葩说”片段、纪录片片段等。发布线上作业13 次,讨论主题18 个,在线测试选择题95 题,发布随堂测试23 次。

(三)教学环节建设

每个子单元均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课前主要为线上预习,课中主要为线下讲授与讨论以及线上随堂测试,课后主要为线上复习与作业等环节。

1.课前部分

在课前线上预习部分主要通过开设讨论区、设置课前思考问题、发布自学资源等方式,由同学们自主预习课程内容。在课前还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发布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学习需求与学习兴趣,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线上资源建设打破了教学活动对师生的时空限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时间去进行线上预习,可以反复观看教学视频或浏览文献,师生可随时在线上展开讨论。

2.课中部分

课中线下讲授部分主要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启发法、练习法、分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在合适的教学单元中使用优慕课v8 手机端进行随堂测试,学生在手机端完成试题,优慕课平台即时给出测评分数,在在线教育综合平台会即时生成学生测试结果统计图,教师依据统计图有侧重点地进行随堂试题讲解。这大大缩短了教师批阅试题的时间,更便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水平,可以根据学生整体作答水平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同时采用翻转教学的方法,教师通过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向学生展示历届同学的模拟课程开发视频,学生可自主选择观看并参考。学生自主选择想要开发的校本课程,自主选择课程讲授对象群体,自主确定开发原则、了解有关需求、研制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实施课程评价。学生在课前自主进行校本课程模拟开发。在完成校本课程开发基本程序以后,将自己所开发的课程以PPT 形式分享给同学们,在分享过程中由教师录制视频并上传至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其他同学可以在课上举手发言,运用课程评价相关理论进行评价和讨论,也可以通过手机端进行线上发言。由于线上讨论可以多名同学同时留言,节省了传统课堂中学生轮流起立评价的时间,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3.课后部分

课后主要通过网络教学综合平台进行复习以及测验,学生可以在线上查看课课程小结、复习要点、测试题目、作业等,完成对课程的复习和测试。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观察学生学习情况并在线上给予反馈评价。优慕课v8 平台可以对所有客观题进行自动批阅,节省了教师的评阅时间,使教师可以集中更多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四)考核方式

本门课程考核由三部分构成,分别为学习态度与课堂参与、阶段考核以及终结考核。其中前两项属于过程性评价,最后一项属于总结性评价,三项在总成绩中的占比分别为20%、30%、50%。

对学生学习态度与课堂参与情况的考核主要通过记录学生出勤、课堂学习关注程度以及线上与线下作业完成情况来完成。

阶段考核主要考核学生校本课程开发以及评价的能力水平,学生自主进行校本课程模拟开发,运用多媒体向同学展示,并在线上完成对其他同学所开发课程的评价。考核形式为口试答辩类。

终结考核通过综合性试卷闭卷笔试,考核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结果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是否理解基本的课程理论。

三、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

(一)学业成绩评价

“当代课程问题”主要面向小学教育专业大二两个班级学生开设,本次教学改革中,随机选择1 班的同学进行混合式教学,2 班采用传统课堂面授模式进行教学。1 班共有同学43 名,2班共有同学45 名。两班同学为同一批本科招生学生,采用相同教材,授课日期与授课地点相同。在课程结束后通过SPSS 软件对两班期中考核、期末考核、总成绩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1 1班、2班平均成绩表

由表1可知,1班期中测试平均分(M=88.53,SD=4.21)、期末测试平均分(M=78.11,SD=12.06)、总平均分(M=83.67,SD=6.47)均高于2 班。本研究随后对两班的期中、期末、总成绩进行了独立样本T 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1班、2班平均分差异摘要

由表2 可知,两班同学在期末成绩(t=0.566,p=0.573)、总成绩(t=0.867,p=0.389)上无显著差异,在期中成绩上有显著差异(t=2.180,p=0.032)。1 班期中测试平均分(M=88.53)显著高于2 班(M=86.24)。结合以上数据,混合式教学学业成绩水平良好,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二)学生满意度评价

本研究在课程结束后通过问卷星软件向1 班同学发放混合式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共20 题,其中单项选择选择18 题,多项选择1 题,开放问题1 题。收回有效问卷41 份,可得出如下结果。

如图1 由Q1 可知,34.43%的同学认为本门课程完全体现了混合式学习方法,62.3%的同学认为基本体现。如图2 由Q3可知,在面授、在线自主学习、面授与在线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比较中,57.38%的同学更喜欢面授与在线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如图3 由Q4 可知,在三种学习方式的教学效果比较中,78.69%的同学认为面授与在线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效果最好。

图1—Q1: 您认为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是否体现了混合式学习方法。

图2—Q3: 在S 老师教学过程中,您更喜欢她以以下哪种方式进行教学。

图3—Q4: 在S 老师教学过程中,您认为哪一种教学方式教学效果最好。

综上所述,1 班同学对本次课程改革接受度较好,对混合式教学的学习效果给予了部分肯定。

四、存在问题及反思

(一)课件及微课视频有待完善

课件及微课视频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长时间观看浏览的资源,其精美度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截至目前,本门课程已通过传统课堂讲授方式开设6 个学年,网络课件资源延续六年前的课件风格,不符合当前学生对课件的审美需求,在精美度上仍有待完善。本门课程在线上资源中包含教师录制的微课视频,由于录制时间有限,视频数量仍有待进一步增加,在后续录制中可以提升视频质量。

(二)单元小结缺少系统知识脉络

本门课程在线上学习环节中设有单元小结环节,单元小结的内容主要为各单元重难点知识的罗列。课程结束后,讲授本门课程的教师与部分学生进行访谈,访谈过程中学生反映“有些知识很零散,可以进行一个知识整合,用图形的方式总结起来,更方便同学有一个知识系统,方便记忆和理解”。参考现有混合式教学相关文献,在后续的课程中将在单元小结部分增设单元思维导图,以便学生清晰各零散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三)加强课程实践性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本门课程设置15 课时实践课时,截至目前实践课时仍为学生模拟校本课程开发。这样的设置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校本课程开发意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与学生访谈中有学生反映“最喜欢的一个环节是设计课程,虽然现在不能真正的开发,但是这个意识的培养很不错,每个人对于教学都有不同的见解,这种大家互相讲自己用心准备的课,互相评课的活动可以多安排一些。”但是同时,这种设置也有其弊端,例如未进行学生分组,由学生个人进行校本课程模拟开发。这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际情况不符,校本课程开发常以教学教研团队协同合作模式进行。此外,学生缺少小学实践经历也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综上所述,在应用型高校开展混合式教学应该依据课程特点以及专业特点加强课程的实践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

(四)学生线上学习时间难以监督

本门课程可通过“在线教育综合平台”查看学生的在线时长、视频观看时长,在记录学生平时成绩时以二者为依据之一。在课程开设过程中,出现了部分学生数据作假的情况,例如有学生有偿代替其他学生定期登录平台观看视频等。这些现象主要是由于学生线上学习的时间较为灵活,教师无法进行实时监督,一些自制力较弱的学生难以坚持定时的课下学习。在与学生访谈过程中,学生反映“这种混合式教学对一些学习不太积极的同学不是很友好,很可能出现不去看微课内容或者出现刷时长的现象”。由此可见,混合式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引导。

(五)线上学习占用学生过多课余时间

本门课程原为45 课时,3 学分, 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学生课下学习时间不计入学时。学生除在课堂中需要按时完成45课时的课程,在课下还需要完成各种线上环节,这引起了部分学生的烦感。在与学生访谈中学生反映“线上学习比重占的少一些比较推荐,要不然总是看电子设备。同学们线上学习,老师线上批改订正作业,容易造成视觉疲劳,不利于眼部健康。”

近年来,混合式教学成为各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各种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但是鲜有学校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真实的学业负担,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如何更好的设置课下学习时间,如何将课下线上学习任务纳入到学分体系中,这是值得每一个参与混合式教学的教师需要深思的问题。

猜你喜欢
本门校本同学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安全工程专业“建筑消防工程学”课程教学的思考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案例教学法在《数据库原理》课程中的运用
第一堂语文课教学经验谈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终南派五行门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