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与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机融合

2021-03-17 04:09刘卉
家长 2021年2期
关键词:有机融合合唱教学心理健康

刘卉

【关键词】心理健康;合唱教学;有机融合

时下,囿于升学压力加大、攀比之风浓厚、生活节奏加快等诸多因素,学生或自卑内向,或心里充满阴霾,或孤独烦躁,或性格变异……负能量充盈身心的同时,学习退步、情感扭曲、心灵干旱。于是,矫正学生负向心理不可或缺,学生阳光心理世界的重建任重而道远。但是,细究现实,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不容乐观,重理论传授而轻学科渗透的现象仍然比比皆是,说教太多,情境太少;居高临下太多,平易近人太少;直面批评太多,委婉无痕太少,以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面目是“可憎的”,自然,其结局也是费时低效的。

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有一定的抓手,抓手之一就是恰到好处地把心理健康教育糅合于学科教学中。其中,将心理健康教融入音乐学科的合唱教学中不失为“抓手”之一。合唱重在“合”,“声声相同”上的“合”也罢,“声声相应”上的“合”也罢,都离不开一种积极的心态,离不开一种健全的心理。合作、开放、阳光、利他、责任心、爱心等,都是合唱中必不可少的因子,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因子。一个能够很好地融合于合唱队伍中的学生,也一定是一个具有健康心理的学生。下面,笔者将结合多年的音乐教学经验,谈谈心理健康教育与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方法。

一、训练:气息相通,提高学生自我调控能力

现今,由于学业、交际、升学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学生都处在心理烦躁的状态,部分小学生做事总是心猿意马,学习总是心不在焉,精神总是萎靡不振。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时可以结合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气息调解法,让学生在合唱训练中学会气息放松、情绪释放,以达到用一种自然、舒畅的呼吸、说唱,从而在完成合唱高效质量的同时缓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和负担。

比如,音乐课堂合唱训练时,总有一部分学生被自己的情绪困着,要么训练不太专心、心猿意马,要么若有所思、呆若木鸡。这时,为了让学生心神安定,也为了达到合唱训练的效果,我们不妨让学生先做做热身运动,抖抖肩,甩甩胳膊,扭扭腰;再让学生两人一组背靠背站立,做吸气,呼气运动。然后要求学生发一声“丝”的声音,发“丝”时要求学生缓慢的、均匀地把气吐完,以此来控制自己的气息;最后,让学生发出一聲下行音阶“哈”,以移调的方式练习喉咙放松和横膈膜的控制等。通过这样的合唱热身训练,学生就会很轻松自如地进入合唱状态,而学生也学到了气息相通,调控情绪的方法。

实践多次证明,自我情绪的调控是缓解心理压力的前提,而自己气息节奏的调控又是自我情绪调控的关键。做实这两个“调控”不可或缺——尽可能按节奏呼吸,尽可能抚平紧张心情,尽可能按下不耐烦、暴躁、失落等情绪,如此,才是对合唱的负责,才是对高效课堂的负责,才是对心理健康的负责。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音乐课合唱教学气息调控训练,可以有效地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安静下来,放松心情、释放情绪,矫正心理。合唱中能够“静”,学习中才能“静”,生活中才能“静”,这正是健全人格的有力体现,正是心灵和情感大厦建设中最为有力的基石。作为音乐教师,既应是学生“动起来”的高手,也是学生“静下来”的高手。动静结合,合唱质量和心理健康才能实现“双丰收”。

二、过程:心心相通,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当今小学生心理问题中最重要的表现就是特立独行、我行我素,缺乏必要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而音乐课合唱教学恰恰能纠正学生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众所周知,音乐课合唱教学是一种师生高度协作、彼此融合的音乐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决定了学生个体要符合音乐、符合集体的要求,学生的声音品质要整齐划一,语言表达要清晰准确,情感表达要得体到位。而且学生还要克服自身的嗓音波动与其他队员的声音共振,这就有效地打破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偏见,获取了纯净的合唱音色。同时,这也让学生学会了宽容与接纳,领悟到了同声同心、心心相通的合作真谛。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与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机融合,是培养学生同理心的摇篮。

比如,合唱《春雨沙沙》,歌曲中有一个拟音词“沙沙”,模拟春雨轻轻飘洒、润物细无声的意境。合唱时,需要三个声部:高声部持续固定节奏演唱,要模拟春雨淅淅沥沥,连续不断的意境;二声部中都有一句“春雨沙沙”的拟声词,意在叠章重唱,增强歌曲旋律,表现春意盎然的景象;三声部固定在高低音“mi”上,意在创设春雨无声、滋润万物的意境。在演唱时高声部要高亢激昂,中声部要轻柔流畅,三声部要厚重凝练。只有三个声部相互配合,才能相得益彰,取得理想的艺术效果。在训练时,学生必须克服特立独行的行为习惯,要虚心地接纳成员不同的声音,同行通力紧密协作,才能更好地演绎作品。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合唱要想达理想的艺术效果,学生必须“以一种新的习惯代替一种旧的习惯,同时赋予新习惯以愉悦的情绪”。因此,严明的合唱纪律、良好的精神风貌,就是美妙歌声的基础保证。而音乐课合唱训练的美妙之处在于让学生摆脱了自私自利的行为习惯,使学生融入了合唱团队中,体会到了合作的魅力,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享受到了合作的乐趣。

三、实践:同甘共苦,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

新时代的小学生,独生子女占多数,由于受家庭、社会、互联网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快节奏的生活和高压力的学习,学生变得越来越孤独和自卑,集中表现为独断专行、不顾及他人感受、自私自利、损害他人或集体的利益、行为不当、暴力倾向严重。学生的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与音乐课合唱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正好大相径庭、截然相反。从心理健康教育角度分析,音乐课合唱教学的实践可以起到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消除学生孤独自卑心理的作用,是培育学生奉献精神,加强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比如,合唱班有位学生萍萍,是一位留守儿童,性格内向、孤僻自傲、不善言辞。合唱训练时总是声音低沉、落落难合。有几次,我特意注视他,他却视而不见,依旧我行我素!课间休息时间,我通过其他学生了解到他因家境贫寒,所以自卑。于是在以后的合唱排练和演出时,我要求其他学生与王萍同学同排练、同演出、同着装。因为同甘共苦,同唱一首歌,同享一份情,在潜移默化的合唱实践中,王萍同学渐渐融入了集体中,慢慢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归宿和心灵慰藉。

这样的音乐课合唱实践犹如原生态的天然营养物,给学生懵懂的心里注入了一丝温暖,给予抚慰、鼓励和教育,有效地滋补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打开了学生的心理症结,根治了学生的不良心理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奉献精神,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沉浸在这样的合唱境界中,正向心理渐渐滋生,正能量盈满全身,正效应扩展周围,而这正是合唱中介入心理矫正中应有的风景。

一切教育,根本在于完善“人”上,音乐课合唱教学的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审美修养,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完善学生人格。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与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机融合,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是大有裨益的,值得我们探索和尝试。

猜你喜欢
有机融合合唱教学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浅谈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论职业院校一体化教学中信息页的应用
企业技术创新与企业社会责任有机融合研究
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
民族舞蹈介入音乐课堂教学的途径探微
基于能力培养的合唱教学方法探究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