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与建构——朱林抽象雕塑简评

2021-03-17 04:13朱尚熹
雕塑 2021年1期
关键词:研修班雕塑建构

朱尚熹

朱林是《雕塑》杂志社从2011年创办全国抽象雕塑高级研修班以来最忠实和求知欲最强的一员。他完整地参加过两次高级研修班的培训学习,即2011年由美国雕塑教育家比利·李(Billy Lee)执教的全国首届抽象雕塑高级研修班,以及2016年由德国雕塑家约克·皮里卡特(J?rg Plickat)执教的全国第六届抽象雕塑高级研修班。除此之外,他还不断拿出新作,以友情参展的身份参加了第四、第五、第七届高研班的结业展览。说他是该研修班的最得力干将并不为过。

对一个艺术家的成果进行评论,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是考察他(她)的出处,即受到艺术影响的背景。朱林出生在山东枣庄,据他讲,母亲的剪纸和父亲的面塑是他最早的艺术启蒙。而生产队里方形的麦穰垛、梯形的牛粪堆、拴在草地上的羊吃出的圆的形状、犁头耕出来的像浪花一样的新土是他最早感受到的物态形式。20世纪80年代末,朱林在青岛工艺美术学校四年中,主要学习装潢设计,但对具有三维形式的雕塑尤其充满兴趣。课余时间研究过米开朗基罗、杜尚、博伊斯、布朗库西、贾科梅蒂等等。由于受到雕塑大师的感染,最终将自己的职业生涯锁定在了雕塑上。在雕塑的自修中,他又认识到环境之于雕塑的重要性,于是又往自己的雕塑理想里添加了环境艺术方面的内容。随后,他花了几年的工夫,分别在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环艺系、装饰雕塑系、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等院校进修学习,几年下来,已经锤炼成为了一位专业的公共环境艺术家。

2011年朱林进入由《雕塑》杂志社、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共同主办的全国抽象雕塑高级研修班学习。在执教导师美国著名雕塑家,北卡罗来纳大学艺术学院雕塑教授比利·李(Billy Lee)先生的启发引导下,朱林的雕塑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跟随着导师,朱林遍览现代主义雕塑语言发展史,掌握了抽象雕塑的创作规律,明晰了创作思路,懂得了雕塑的表达如何在抵达抽象境界上下功夫,不断挖掘创作潜能。朱林在导师的鼓励下尝试个性化思考,并向中国雕塑的民族化道路上迈进。可以说朱林在首届研修班结业展上的表现是突出的。他的《锈蚀的时光》系列以其非体量、斑驳的脆弱以及某种装置性的展示方式与其它学员的作品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人印象深刻。《锈蚀的时光》系列由《二十八星宿》《丝绸之路》《天书》《蜕》《星象图甲》《星象图乙》和《针灸》组成。朱林充分地调动了锈蚀的废钢那种破败的视觉效果,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时空理念,诗性地表达了他悠古情怀和关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考。锈蚀废旧钢板是他作品的基调或者说是底色,在此基础上他根据不同的作品题材再施以不锈钢、木材、银丝线、牛皮、宣纸、绢、蜡烛等,通过或华丽、或脆弱、或柔软、或精致的对比,使得作品不仅仅因题材而各自区别,而且在情感意象上是那样地多情与敏感。在展示方式上,朱林大胆放弃具体的台座,或将作品在平台上展示,或挂在墙上,或直接矗立于地面,与展示环境相关联,凸显了作品的装置品质。朱林对材质有着天生的敏感,发现与运用中也显示出了足够的智慧。他的另一组作品参加了第四届高研班的结业展。这些作品是《邂逅》《重逢》《心路》。作品《邂逅》的材料就是从工厂的车间随手拈来,一卷砂布做主体和几节铜锭做“台座”,上下配合得是那样地自然和默契。与其说是具有柔软品质和优雅抒情韵律的砂布与份量十足的铜锭的邂逅,还不如说是朱林与材料的智慧邂逅。《重逢》也是另一件具有艺术个性的作品。从造型的表面上阅读,作者想说“圆”的破碎与“重逢”,但是从作品生成的方式上看,每一个细节都充满着作者的睿智。这件作品以废弃的熔铜炉炉口为主体,材质本身就记载着火与砂的历练,再加上破碎和遗弃感,具有了时间的内涵,而摆放周边一圈的木炭则在材质层面上提示了能量的来源和本身质地的脆弱性,与坚硬的炉口材质形成的不仅仅是对比关系,还有因果关系。《心路》是以沙子来模拟“沙漠”,再配以平板电脑上的视频作为时尚的符号,意在表达时空的跨越。其观念的着笔之处是“关系”,即视频动态与沙子视觉流动感的关系,自然与人的关系,人与科技的关系。

对材料、材质、工具与方法媒介的探索,并以此为创作主题是现当代雕塑进程的重要阶段。以安东尼·卡罗为代表的“英国新雕塑学派”、发生在意大利的“贫穷艺术”,60年代在日本的“物派”等艺术潮流无一不看重艺术家身边的材料和方式。西方艺评家将其评议为材料领域的“现实主义”。在今天中国的现当代雕塑中,以上提到的思潮都被吸取和消化。但这并不意味着一种西化的过程,而正好是相反。原因是一旦雕塑的媒介与艺术家的身边周遭融为一体我们就没有必要担心他(她)的艺术个性缺失,民族性弱势的问题。当然前提是,艺术家要明白,我们在表达时不仅仅是内容的个性和民族性,而且在材料与制作方式的语言上具有这位艺术家处境的独特性和实现方式上的睿智。而朱林在这一类的作品上确实做到了。

在這期间,朱林也创作了属于形态建构一类的作品。作品《风的翅膀》修长、舒展和轻盈的空间形态构成了作者既定的抒情诗意。2011年,朱林参加第六届中国惠安雕刻艺术节的石雕作品《守望》,与《风的翅膀》不一样的是《守望》因为石材材质特殊性和“守望”内涵的表达,作者选择了柱式矗立的形式,空间形态的处理上移,形成了视觉重点,作品意境安详、庄重,具有纪念性品质。

《雕塑》杂志社举办全国抽象雕塑研修班到了第六期,换了教头。杂志社邀请到了德国著名雕塑家约克·皮里卡特(J?rg Plickat)先生作导师。约克,这位老师在雕塑创作中勤奋而高产,尤其在几何抽象雕塑上颇有建树。他也是我国雕塑界的老朋友,在中国美术学院、清华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等地都有过教学经历。与比利导师的授课内容不一样的是,约克导师更加集中在抽象建构的方法论上。通过学习,朱林学会如何运用几何形态进行三维空间的建构,并运用成体系的几何形态的剪切与加减法则公式来对应表现理性与感性、戏剧性与诗性、力量与抒情、激烈与优雅,将空间形态的阴阳、加减、建构、延伸与中断、聚合与分离表达得力量十足,在简洁与单纯中见蕴涵丰富。由于导师的传授集中在建构的方法上,所以朱林和其他同学做了海量的作业练习,半个月每人创作了上百件小稿。然后,每人优选三五件进行放大和材料制作。

朱林在这样高强度的训练之后,雕塑的理念发生了悄然改变。建构语言方式和维度形态的体量成为他后来作品的主题。这次高研班的结业展上,朱林的几件作品《故宫》《时空之约》《月亮河》《游离》《庄严国土》显示出与他以前作品不一样的空间物态的建构性。作品的体量成为他的这批作品的语言特点。它们既是消化约克体系的成果,同时还是朱林新阶段的雕塑实验。这些作品的语系基调看似类似,但彼此间又蕴含不同。金色的《故宫》具有体的静态和庄重,几何虚实和方圆的逻辑关系组构得恰到好处,促使人去移步品尝。《时空之约》两根线性形态遥相呼应,笔断意连,但台座在这场“约会”中扮演至关重要的空间元素。想象一下要是没有台座这样一个空间的限定,“时空之约”也就无从谈起了。在这件作品中台座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是不可或缺的语言要素。同样是线性元素的《游离》则在空间占有和放置的物理状态上属于自我完善的生命体,所以没有必要另做台座。《月亮河》因在方圆和虚实的游戏上充满理性的智趣,三维空间的谋划中言简意赅,放置的方式谦和而自足,不失为一件经典之作。《庄严国土》的体量宏伟,与地面的触点很小,体量被支撑在空中,重力悬置,视觉效果险峻而颇具力量感,一种震撼的艺术意境扩展了作品有限的尺度感,小中见大。

约克老师的教学最有意义的地方是让我们国人对雕塑的认知回到了雕塑本体。雕塑本体包括空间形态及材质语言和雕塑的精神三方面。雕塑的精神就是沉默的力量,让形态与空间说话,而不是依靠标题或标签来标识。《现代雕塑简史》的作者赫伯特·里德认为,雕塑的现代性就在于能量的张扬,而不是传统的审美。能量、力量、生命力的张扬是现代雕塑的入世精神,是对人们生活态度的激励,是一种励志的生存哲学。

朱林在抽象雕塑语言上一直在探索和实验。从他抽象雕塑的足迹来看,他的雕塑生涯一直在这条路上行进,从未间断。从生成与建构的理念思辨中,他似乎找到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中国文字的建构规律似乎在启示他近年的抽象雕塑之路。作品《汉中》则显示了结构的严密性,但形态的虚实相生与空间错落的处理又使作品的视觉效果具有了丰富性,再加上与台面三点支撑,重力悬空,将作品的意境塑造烘托得生机勃发,生命力旺盛。具有类似意境的是《汉水》,有所不同的是前者是倾斜的方体架构语言,后者则是扭曲翻转的板块加上流畅滚动的曲线的架构关系。《肆秩辉煌》是为深圳改革开放40周年而创作的作品,作品本身是以汉字“深圳”和“卌”建构而成。除了作者要向公众表达纪念深圳改革开放40年的含义之外,在雕塑的材质语言上朱林通过反光不锈钢“虚”将耐候钢的“实”托举在空中,“飞翔”的力量给人以激励的意象,单纯而利落的“丁”字架构关系加上足够厚度的体量,使作品的纪念性表达恰到好处。《仪式》的红白线性空间架构,体块的重量上升,凸显了一种上升的量。作品的艺术意境在挺拔中见庄重,再加上红白相间的鲜明效果,让人肃然起敬。

朱林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也成功地运用在了他的公共艺术实践中,取得了較好的社会反响和公共环境的理想配置效应。1990年朱林毕业于青岛工艺美术学校(现青岛科技大学),2020年9月,朱林应邀为母校青岛科技大学建校70周年创作《艺术时代》雕塑。雕塑为篆书繁体字“藝”的变形。在作品的建构过程中,作者照样将主体上移,以两块相互垂直的板面作为支撑,重量挑空,创造了一种视觉上关于体量的冲击力。在雕塑主体的具体形态上,空间错落有致,形成了正负和虚实的节奏和丰富的明暗关系,催人移步观赏。

从2011年朱林的抽象雕塑艺术探索至今已有十年,他的雕塑创作一直在路上,他精力旺盛,善于思考,又勤于创作。我相信未来他会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

猜你喜欢
研修班雕塑建构
巨型雕塑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我的破烂雕塑
天津市举办中小学校首席信息官(CIO)高级研修班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写实雕塑
中国女摄影家协会研修班“自拍自评”部分作品
建构游戏玩不够
民营医院的春天何时才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