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雕塑“生肖·丑牛”说

2021-03-17 04:13
雕塑 2021年1期
关键词:生肖

庚子谢幕,新春伊始,华夏大地万物复苏,中国进入了辛丑牛年。作为农耕文明传承数千年的华夏民族,有浩如烟海的传统宝贵资源,其中生肖文化是从未中断过的文脉。

先民猎牛、蓄牛、训牛,对耕牛畜力的利用是人类农耕文明的标志之一。伴随着炎黄族人一路而来的耕牛已然成为农耕民族最深爱的动物之一,成为十二动物图腾之一的丑牛生肖。生肖丑牛承载着人们安居乐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纳福迎祥的美好愿望。因此历代的造像者都在用自己的双手抟土塑绘、凿石冶铸着牛的各种形象,并不仅仅是形象上的表现,更将动物的风度、气质融入其中,化兽入性,体现中华民族一贯追求的优良品格和民族特性,赋予了生肖极为深刻的社会内涵,拓宽了生肖作为一种特定文化符号的外延。历代以来牛的形象既是艺术造型的题材内容,也是艺术造型的语言本身。岁月沧桑,炎黄子孙繁衍生息散落在全球各地,唯生肖是华人共同的图腾。生肖文化是关联到全球每一位华人、每一个华人家庭、华人族群的故土烙印。弘扬传统文化,展现时代伟大复兴的生肖图腾艺术创作就是当代每一位艺术家的使命。尤其2021辛丑牛年,作为以农耕立国生产力代表的“牛”是历代造像题材中的大宗,回望传统,面向未来,同时代的我们自当努力。

本期借“华夏福瑞生肖作品邀请展”缘起为主题,选取参加此次展览的部分艺术家及专家学者,从各自角度对此进行解读,以期读者更多的关注与思考。

张锠(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系主任、教授、泥人张第四代传人、展览总顾问)

生肖文化在中国历史悠久,见诸文字应追朔至《诗経》,其中《小雅.车攻》记载:“吉日庚午,既差我马。”《礼记.月令.季冬》说:“出生牛,以送寒氣。”较完整的生肖之说则见于东汉王充的著作《论衡》。而以生肖为题材的艺术作品自古有之。其既有陵墓甬道的人身兽首生肖,又有圆明园海晏堂前用以装饰的铜兽首喷泉等生肖作品层出不穷。这些充分呈现人与动物间的紧密关系,以及人对动物的描绘与刻画达到很高水平,同时也更多向性地反映中国人民对生肖文化的崇敬与热爱之情。农历的纪年每年都对应一个生肖形象,十二个生肖循环往复,生生不息。我曾在创作实践中以此为题材,创作了不同形式与材料的生肖作品,至今仍觉常做常新,兴趣依然。在此希望更多艺术家参予生肖题材的创作实践中,使其生肖作品更加繁荣多样,中华生肖文化更加广播海内外。

彭富春(武汉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导、展览学术顾问)

中国传统用十二个地支区分了一天中的十二个时辰。在某一时辰最活跃的动物就代表了这一时辰。人们将此再推到六十甲子计算中的十二年当中去。这十二年就具有十二动物属相。不同年份出生的人便相应地属于不同的动物。农历2021年是辛丑年,属牛。在人的生活世界中,人无法离开自然,一直与动物打交道。虽然动物众多,但牛无疑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最重要的畜类。它强壮,如“其壮如牛”;它勤劳,如“当牛作马”;它温顺,如“像头老黄牛”。牛身上显示出了许多高贵的品质,非常值得人类学习。 因为牛如此地伟大,所以它长久以来成为了艺术创作的主题。在民间和文人艺术当中,千百年来就有很多关于牛的雕塑。它们刻画了牛的不同形态,显示了牛的不同本性,让牛获得了永恒的生命。

这次以牛为主题的生肖艺术展,一方面敬重传统,另一方面守正创新。这实际上是牛的伟大生命力从古代穿越到当代的延伸。祝大家牛年如牛,牛气冲天!

刘茂平(湖北美术学院副院长、展览学术顾问)

期待当代牛题材艺术创作精品

我国自古以农业立国,牛是最重要的牲畜,伴随着农耕文化的发展,牛文化也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被创造书写。牛不仅影响到人们生产、习俗,更体现在对中华民族内在精神的塑造上。艺术家们不仅赋予牛独特的品性和精神,也赋予其人格化的魅力。大量的古代咏牛诗自不必说,在造型艺术中,也有着十分丰富的艺术表现。以雕塑言,如上海博物馆藏春秋晚期晋国青铜礼器青铜牛尊,云南省博物馆的战国青铜器牛虎铜案,都是不可多得的国宝文物。

在牛题材绘画作品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韩滉的《五牛图》,赵孟頫赞为“神气磊落,希世名笔”;被称为“韩马戴牛”的唐代画家戴嵩传有风趣新颖的《斗牛图》,南宋李迪的《风雨牧归图》更是妙趣横生,而南宋李唐《百牛图卷》被称得戴嵩遗法;当代画家齐白石《放牛图》构思绝妙,李可染更是酷爱画牛,所画牛形神兼备,充满生趣。

当代随着生肖文化的兴起,一些工艺美术机构也制作了大量的牛生肖产品,但不免千牛一面,欠缺艺术价值。此次由中国彩塑协会发起的牛生肖艺术展,有不少活跃的当代知名艺术家参与,必将产生一批具有鲜明风格的独创性牛题材艺术作品,值得期待。

胥建国(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导、展览评审组长)

十二生肖起源很早,据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记述,先秦时期已有较为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是人类对动物崇拜的体现。十二生肖以形象化的形式揭示了民间相生相克的某种观念,并对应到婚姻、人生、年运等方面,其形成的阐释系统对民间文化中的形象哲学等有着深远影响,已成为中国乃至东方诸多国家节庆和娱乐活动的重要内容。这次以生肖为主题的雕塑创作活动不仅是以生肖民俗文化符号来传承中华文化,也是我们以艺术的形式来对中国人们喜度新年的美好祝福。

朱乐耕(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文学艺术创作院院长、教授、博导)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生肖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含着浓厚的吉祥色彩、象征寓意,是华夏民族通过生肖符号表达对未来生话的祈盼与祝福。此次牛年生肖展,既是对浓厚民族色彩的传统彩塑生肖艺术形式的回顾和疏理,也展示了当代艺术家运用传统彩塑艺术形式表现的富有个性的生肖艺术作品。2021年辛丑牛年,以彩塑形式展出的生肖艺术连接古今,将中华民族充满吉庆与理想化的审美观念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张松涛(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教授、展览艺术顾问)

《老子骑牛》,老子骑青牛紫气东来,遗道德五千言,出函谷,西去化胡,不知所终……

陈君(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教授、展览艺术顾问)

在中国原始陶塑有许多陶牛的存在,可见牛进入原始人类的日常生活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作为农耕文明的中国,牛成为生肖图腾之一也是一种必然。历代在陶瓷雕塑造型中的生肖创作充满活力,逐年而塑,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与向往。今年恰逢辛丑牛年,在跨年之际举办“华夏福瑞生肖作品邀请展”是顺应天时地利,祝各位辛丑牛年身体健康,平安吉祥;祝福祖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曹春生(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博导)

生肖是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传统创作艺术表现题材,由于时间非常久远,其表现的内容寓意都具有程式化。要创新,必定要有个人对生肖题材的独到理解,以及对时代性审美价值的体现。纵观历史遗存下来的牛生肖的雕塑造型,大都有很强的动势来表现牛的力量和牛的精神。但是,我感觉任何事物在它蓄势待发的状况下,才蓄含着一种丰富、巨大的能量。将牛的造型塑造得沉稳、安静和厚重,以此来体现牛以静制动的那种震撼力,犹如磐石般巍然屹立,不可撼动,增添静水流深的想象力。另外以这种安静独立的状况,来反映牛那种温顺、那种安详、那种自在闲适的田园般生存能力,体现牛本善,性温讷,志笃行。牛的形态采用景德镇名贵的铜红釉进行外表装饰,既具有了牛的喜庆感,也有红牛寓意的牛氣冲天张力意思在里面。

范海民(《雕塑》杂志执行主编)

“十二生肖”是华夏大地人与自然生命休戚与共的独特文化现象,千百年来一直伴随国人的生命周而复始。辛丑年创作《辛丑牛》更多考虑的是用抽象而极简的造型语言来表达21世纪与时俱进的当代牛的艺术形象,作品通过对两个有厚度的、体量不等的半圆金属体的结构扭曲交叉组成有机的生命形态来展现新世纪生肖牛人所处环境的时代节奏、简洁高效、文明自律与不惧艰辛、勤奋工作、顽强拚搏的精神象征。作品小件可佩戴、收藏、摆设、馈赠亲朋好友,放大转换材质可直接置放公园、庭院、广场等公共空间,人们可自由穿行,围绕观赏、打卡留影,其乐融融……

范国忠(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青年人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华夏福瑞生肖作品邀请展”迎来了辛丑牛年,是中国传统文化十二生肖中的第二个年头。诗人臧克家曾写到:“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等扬鞭自奋蹄。”这正是五千年中华民族的精神写照!写牛、画牛、塑牛是我们当代工艺美术从业者的本分和职责,也是新时代给予我们的机遇。福牛旺春,相信通过这次展览能够为我们的“艺术之春”增光添彩!

郅敏(中国艺术研究院雕塑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导)

中国传统雕塑的传承与创新是当代雕塑家所面临的时代命题。传统艺术创作的题材很多,其中生肖造型艺术历经千年发展,已经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2021辛丑年是中国生肖“牛”当值的年份,“牛”在中华文明史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农耕文明重要的图腾。以“牛”年为机缘,“华夏福瑞生肖作品展” 邀请了众多优秀艺术家以“牛”为题材进行创作。生肖造型是传统雕塑谱系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当代艺术创作活动中的热点之一。该展览是在梳理传统技艺传承的同时,探究传统动物雕塑中的人文性、社会性,更有助于推动现当代雕塑作品焕发新意,守正创新。

李烜峰(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系主任)

一块陶片,一片砖,朴素的材料,朴素的形。在回归绘画和雕塑本体的瞬间,东方美学简澹、荒疏的意蕴油然而生。浮雕,其底板即是绘画背景,或是草原,或是湖水,亦或是沉沉的暮霭。在氤氲不定的画面中,逐渐浮现出“牛”的形象,它有宽厚的脊背,有如弓般的角,有神采奕奕的眸,有如竹管切削后的耳,又有或浓或淡的墨花飞溅出的纹……一切都更像一幅画。在浮雕的创作中,外轮廓与内轮廓交织叠压,多采用类似篆书的中锋笔法,强调“高古游丝描”的典雅性,在体积的处理上结合了亚述时期砖雕和石刻的浮雕方式,即在有限的空间中表现丰富的层次。同时,也借鉴了中国汉画像砖的空间和线刻经验,整体呈现出澹泊的雕塑意象。孔子曰“绘事后素”,我亦在每个创作的当下努力回归原本的太朴,以求精神的轻松与平和。

赵健磊(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彩塑专委会主任、展览总策划)

生肖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国乃至整个亚洲都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以生肖为主题的艺术作品特别是民间艺术作品层出不穷。作为彩塑艺术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代都有许多精彩之作。以生肖为主题进行切入,是彩塑艺术传承与发展的极佳契机。

孙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雕塑家)

2021年已悄然而至,今天的中国,已行进到新的历史方位,正如负重攀爬、中流击水。往前方看,前景壮阔、风光无限;往脚下看,每一步前行,都需劈波斩浪、越障排险。当此之时,更需要提振民族“壮志”,焕发出亿万人民“齐天”决心,而《壮志齐天》孕育而生。《壮志齐天》以它巍然耸立的姿态,在拭去过去一年奋斗的汗水之后,绽放出对崭新一年美好的期待。祝金牛添翼、时代更新,跃起飞翔、俯仰天地。

王志刚(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博导)

辛丑年塑造辛丑牛,本作品以体积作为语言,以写意作为形式,以“力”为出发点,结合中国传统美学和现代雕塑旨趣,抽离出牛的现实形象,以牛的内在感受所生成的形象来进行呈现。

吴雅琳(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

《十二地支·丑》关外冰寒育匠心,春秋练就百年身。牛郎蓄势未能发,待吐鹅黄花满林。

张弦(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副院长)

作品造型致敬了罗丹的《思想者》。经历了庚子,我们更应该多一些去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思考人与人的关系,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周光真(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瓷协会理事中国代表)

《初露头角的神牛及其文明密码》

看上去这是一只杯子和托盘实际上这圆柱体是公元20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一种圆柱形印章。印章在泥板上滚压,就压出了一幅15000年前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与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的混合画面,形成了杯子的托盘。圆柱体上凸起的牛与泥板上的下凹的牛互相呼应。印章上的牛是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古印度河流域文明出土的印章上的牛。左上角或右上角上的英文OX-牛。圆柱体上还有黄河流域文明的甲骨文“牛”字。杯盘组合的装饰包括了绘画和浮雕。唯一属于圆雕范畴的是半露的牛角,喻为成语“初露头角”。从印度神牛到爱琴海奔牛,牛文化似乎与无数早期文明有关。杯子托盘呈30度斜边(360度圆的12分之一),等待着另外11个伙伴的到来。

杨北辰(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台湾雕塑家)

《沈思的牛人》“牛人”一辞最早出现于《周礼·地官司徒第二》:“牛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十人、徒二百人。”在此,“牛人”是指执掌养牛工作之人。毛主席时代曾提倡:“俯身甘为孺子牛;”臧克家的诗《有的人》中:“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在新中国革命的时代,给予了“像牛一样的人”很正面的意义。网络时代将“牛”和“人”拼凑在一起,意义上发生了外延的变化,其本质还是褒义词。台湾民间俗语在指涉一某方面能力很突出的人物时,也㎝用“头上长角”来加以形容;也就是指其为“牛人”的意思。

何镇海(广西艺术学院教授)

福牛造型以概括,简洁,流畅的线型突出福牛向上奋进、勇往直前的精神,喜迎新春,牛年大吉。

李占洋(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

《犀牛望月》这件丑牛生肖创作依然运用了我在创作中一贯的传统具象写实手法。整体构图是一头身体健壮的牛俯卧在地,顺势回头,温顺的眼眸望向天空。牛背上架着一束祥云直通整轮明月。祥云上的浮雕是令人尊敬的航天员和卫星发射的场景,象征着我们社会和平的景象和科学的迅速发展。牛在我们的心中一直是吃苦耐劳、兢兢业业的形象,这件生肖创作意图把牛的形象和国家、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的幸福联系在一起,把传统形象和现代发展联系在一起,以踏踏实实态度去解决我们社会中的问题,以稳中求进的态度去走好每一步,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去开拓我们的梦想。

尹悟铭(南艺美术学院副院长)

作品《丑牛》我们生活中“牛”的寓意颇多。牛在农耕时代是非常宝贵的人类财富,对中国人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生产、习俗方面,更体现在对中华民族内在精神的塑造上。同时也形成了中国独有的牛文化及勤劳、踏实、沉稳的民族个性。庚子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病毒、旱涝、人祸,无不在诉说着2020年的多灾多难。然而国人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面对这些困难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敢于逆行的老黄牛精神让世界感叹!牛是一种图腾符号,一种精神载体,一种力量实质。作品《丑牛》低头前进,虽步伐不大却顽强决绝,整体势态犟劲实足,泰然自若!宣示牛年将是是吉祥之年,丰硕之年,风调雨顺之年!

陈刚(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

《雪》牛任劳任怨,勤奋朴实,倔强执着,给人踏实、坚韧的印象。在中国十二生肖中因耕田犁地,有功于人,排在生肖的前列,博得人们的好评。唐代诗人元稹《生春》“鞭牛县门外,争土盖春蚕”,宋《周礼·月令》记载“出土牛以送寒气”,是古代“送冬迎春”风俗的组成部分,传播甚广,以至成为中华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

我于世界屋脊——雪峰之巅看见牦牛,被它魁梧的身躯所震撼,它伟岸的身躯与巍峨的高峰、雄浑的大地融为一体,具有山一样坚定,地一样的沉稳,在空气稀薄,令所有生命敬畏的恶劣环境中,悠闲自得,顽强繁衍,于平淡中折射出生命的宽度与力度。作品正是借用牦牛与大山的影像,运用雪与泥的色彩,塑造了一座沟壑纵横,起伏连绵、气韵雄浑的生命高峰,在2021年牛年来临之际,为大家驱除一冬的寒意,播撒上春的种子,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收获满满的惊喜与幸福。

郭继锋(西安美术学院科研创作处副处长、副教授、博士)

用夸张的艺术手法表现伟岸雄浑的耕牛形象,体现初春到来之际万物复苏的昂昂生机。

姚艳铃(西安美术学院副教授)

作品选取了木的一段原生形态,醒目的牛角冲天有力,流畅的木质肌理将牛的强健、奋进、力量、拼搏展露无遗,在似与不似的转换间呈现出蓬勃的野性和生命力。

吴方(中国美术学院基础部教师)

农村多有牛崇拜的历史,因此祭祀极多,尤其在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期间,除了在牛圈门口焚香贡品祭祀外,在春耕前还早早备下诸多精细良草日日喂养。这种风俗主要是感谢牛的辛劳,表达对牛的感恩,慰劳牛一年的辛苦,期待来年牛壮食丰。本作品以春牛在呈食碗状的水中、意象化的后蹲动态为基础,以少量装饰性图案为辅,寓意牛对于民之生存的重要性,呈现春天万物复苏、一年之际在于春的景象。

陈洁(湖北美术学院副教授)

十二生肖中除了龙是代表阳性的神话形象之外,其他动物的文字本义都是无性别指向的。无论是虎还是兔,文字不分公母。但是,原本在文字中被隐形的性别,在图像世界中——尤其是当这種动物单独出现时——它该是雄还是雌,就成为一个必须要去解决的问题。大多数情况,生肖形象是与文字的原义相呼应的,它们被弱化了性征,雌雄难辨,比如兔、狗等。但对牛的表现却多有不同,人们乐于在生肖牛的形象中突出那充满雄性力量的牛角。虽然母牛也有角,但显然在艺术形象中,那对漂亮强壮的牛角是默认属于公牛的。其实在艺术表现中,人类有时就是奉行“颜值即正义”原则,正如在竞争残酷的大自然中,公牛有对漂亮威风的角无疑是吸引异性的最强资本。

黄文智(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副教授、博士)

2020年的鼠年生肖作品展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今年的牛年生肖展受到了更大范围的关注,激发了众多艺术家的想象力,他们踊跃投入创作并投稿参展。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相匹配,这种传统早在东汉时就已经成型,其喜庆的动物形象,是历年来春节吉祥物的集中代表。作为一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创作题材,生肖动物形象的艺术品自古有之,今天我们进行同题材的艺术创作,可以有更多的艺术形式,尤其是利用现当代的艺术形式和材料进行实践,实现古为今用、艺生祥瑞的初衷,這应该也是一种资源活用和传统与当代转化的有效途径。

徐晓楠(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

从去年这时开始,想以生肖做为主题创作手把件,自娱自乐。说到牛,千百年来,人类许多与牛相关的美好故事广泛流传,古今中外都将牛奉为各种美好精神的象征,尤其是作为“勤劳”的象征,都在推崇这种勤劳奉献的黄牛精神。我想它太累了,让它休息休息吧。随意敲打陶泥,无意间敲打出来的形状看似如卧牛,便顺势而为,索性做一头梦中牛。作品采用传统造型手法,减法压缩,力求造型的整体通透,尤如山石。牛眼微睁,好似还在梦中,取名“丑梦”。

阿斯卡·卡维力 (新疆艺术学院副教授)

十二生肖是生活中的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十二生肖雕塑制作由来已久,它传递着公众对时空概念的理解方式,是表达来年的生活中能够吉祥如意,充满希望的生活愿望。去年第一件作品以鼠为主体,借鉴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十二生肖泥塑佣的造型特点,以相对写实的手法表现老鼠的头部,衣纹处理借鉴传统雕塑的造型手法。2021辛丑牛年,作品以牛为主题,以《气冲霄汉》为标题,表达中国人民在疫情期间,面对巨大困难时,勇往直前,无私奉献精神的精神,形容中国人民勇敢的气魄,和无畏的革命精神。

王名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教授、博士)

告别庚子之疫迎来新的一年,去年制作鼠年生肖,没想到武汉传出疫情,心痛之至,辛丑牛年是一个新的开始,所以面对这件生肖作品自然寄托了我对世间百姓的祈愿与祝福,我想用一种更为朴实的心态去刻画一头祥和温顺的秦川牛,这样我借鉴到了凤翔民间泥塑的造型手法,几百年来,凤翔泥塑作为陪伴关中娃娃成长的泥偶,样式中饱含了淳朴的关中民风和带有浓郁地域特点的色彩,是一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表达方式,当然,其中也充满了温情与关爱,这也正是我在辛丑牛年想表达的,我想通过这件作品祝愿天下苍生新的一年如此件秦川牛生肖作品一样祥和如意。

易乐平(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

2020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让世界拉大空间,也缩小了时间,疫情还在肆虐全球,众多受创伤的心灵,需要弥补与慰籍。作品采用吹塑的手法,塑造抵足青牛,将牛的四肢、牴角、 双耳、牛尾解构,以小配件的样式,与硕大的躯体铆接,呈现玻璃热接的特有形态,增强造型的趣味性;圆润形体,蓝白色调,营造偶形的亲和力。青牛驻足,砥砺乾坤,感受安宁与祥和,祝愿辛丑否极泰来。吕洞宾曾吟唱”借琴剑酒棋龙鹤虎,逍遥落托永无忧。闲骑白鹿游三岛,闷驾青牛看十洲。“辛丑将至,青牛欲驾。仙人何在,把足寻他。仗剑驱魔,逢人赠花。”牛“转乾坤,太平人家。

张志林(湖北师范大学雕塑专业教师、雕塑家)

2021年为辛丑牛年,我的生肖作品名为《壮志雄心》。牛在生肖中排名第二,自古就是吉祥的象征:勤恳踏实、强壮坚韧、勇武倔强,甚至还代表着财富。《壮志雄心》取自牛的强壮自信、勇敢无畏等特点,在表现上以具象写实的手法再进行适当的拟人和夸张,高昂的牛头和高高扬起的牛尾相呼应,表现了一种雄心勃勃、踌躇满志的神气。同时憨厚强壮的躯干近乎贴近地面,与高抬的右蹄相配合,在表现力量与坚韧的同时又显得憨态可掬。整件作品向人们传达的是一种勇于开拓、积极进取、胸怀远大志向的精神。在经过新冠病毒的灾难之后,人们在重新面对生活时,这种精神也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卢思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以牛高大的身躯,任劳任怨的品质,耕犁千亩的实干精神,巧妙借鉴现代艺术抽象手法,经过独具慧眼,随形夸张,体现抽象与具象,人与自然,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

宿青平(临汾市原市长助理、住建局长、雕塑家)

作品根据中国传统太极文化的至高理念而设计,通过牛首、龙身、火焰等元素,塑造了牛与天地共存,与乾坤互动,与世界相融的艺术造型,阴与阳、天与地、静与动、虚与实、牛与人融汇一体,将天地运行之理,世界变化之道,时代命运之局,民族复兴之梦,内外循环之态,牛年转运之势寓意其中,展现了中华民族在世界大变局中开创新局的时代精神,表达了人们对牛年转机求变的期望。

周璇 (东北师范大学雕塑系副教授、博士、策展人)

《风马牛·犟》牛作为一种在传统农耕文化中与人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动物,在人类的劳动生产中与人亲近而密切,因而许许多多从“牛”衍生出来的故事、成语和典故也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作为从其性格中异乎寻常的执着出发所产生的“犟”,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会意字,从牛,本意是顽强不屈,其后更多为固执,执拗,僵硬不顺从的意思。而风马牛本是指齐楚两地相离甚远,马牛不会走失至对方地界,其后主要用以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本作品以意象的方式来呈现一种二者叠加后所形成的精神状态。现实生活中特别常见到的杠精,其特点为犟,其杠的内容则往往偷换概念,与主题风马牛不相及,但却很容易把被杠的人和旁观者裹挟入情绪中,无法着力也无法回到主题本身。

肖世孟(汕头大学副教授、博士后、展览学术主持)

福瑞生肖展进行到第二届,今年的展览对生肖文化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厚爱,我想到与此次展览有关的三个方面:

其一,牛的形象在华夏文明中有着多重寓意,比如勤奋踏实、倔强执着、健壮有力等等。中国传统彩塑,有着悠久的历史,就是靠着一代又一代的“牛性子”,顽强地坚持发展,才让我们看到如此丰富多彩的展览。其二,从展览来说,生肖彩塑既可以是架上雕塑,进行传统意义的展览;同时,生肖彩塑也具有“公共性”特征,更可探索各种公共形式展示,让更多的民众参与进来,进行思考,进行讨论,让参与其中的人都可以借此融入历史,在历史认同中确认我们的民族文化身份,找寻文化自信。其三,世界各国文明中,都有过生肖文化,它实际上是人类社会对动物的崇拜的产物。人类对动物的崇拜,虽说是早期人类折服于动物的力量,产生崇拜,然而,更多的是人类与自然界动物和谐相处,从动物身上学习、理解生存智慧的一种方式。人类自诩为万物之灵,但放眼茫茫宇宙,人类仍然脆弱而渺小,科学家预测人类消失后的世界,繁荣的现代文明很快被动植物所侵占。基于动物生肖与人类的关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世界范围内的艺术家都会参与进来!

猜你喜欢
生肖
看花灯
生肖牛的传说
你的生肖是什么?
生肖聚福
生肖鸡的故事
萌版生肖鸡吊坠
第三轮生肖邮票中谁是黑马
哪些生肖邮票有升值潜力
生肖说马和羊
法国发行中国 虎年生肖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