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背景下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途径分析

2021-03-17 22:39郭春梅
家长 2021年2期
关键词:家园共育养成教育行为习惯

郭春梅

【关键词】家园共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从幼儿时期开始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能让幼儿终身受益。幼儿在学前阶段普遍比较听话,教育难度不大。而行为习惯是长期坚持而形成的,幼儿在学前阶段尚未形成某种行为习惯,因此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幼儿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健康成长需要和教育任务的要求,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同时,在贯彻落实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时,应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采取家园共育的方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薄弱点

在接受教育后,幼儿园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幼儿能从中学到知识,对外界进行有效的认知。当认知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强化后,幼儿则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这是因为幼儿园教师一般会对幼儿开展常规教育与社会教育,幼儿可以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学习礼仪知识,懂得一些基本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如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宽容待人、爱惜物品、爱劳动、爱卫生等。但是幼儿园教师在开展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时,还是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导致这一教育成为幼儿园教育的薄弱点。

一方面,有的教师在开展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时,发现幼儿园的行为习惯教育与家庭的行为习惯教育之间严重脱节,表现在幼儿虽然在园内听教师的话,但是在家里幼儿却变得比較任性,在家长的宠溺和纵容下丢掉了教师的教诲。另一方面,有的幼儿偏向于认为家长才是正确的,更听家长的话。在家长溺爱幼儿的情况下,家长给幼儿灌输的错误观念很容易影响幼儿在园内的学习行为。

这些问题的存在,明显反映了一个现象: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不同步,彼此相互制约,受到的负面影响比较多。这就需要幼儿园教师针对这一现象进行教学思考,在家园共育理念的支持下搭建一条共同合作的桥梁,让幼儿能够在教师与家长的双重教育引导作用下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获得健康协调的发展。

二、家园共育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的实践途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这意味着家园共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教育模式,幼儿园教师应在开展教育时将家庭的教育力量调动起来,彼此合作,共同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幼儿的健康成长给予指导。在开展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时,可在家园共育理念下采取以下几种教学途径。

(一)开展家长问卷调查,为养成教育提供数据参考

幼儿园教师要在家园共育理念下开展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最基础的一个前提就是要了解家长对幼儿开展行为习惯引导教育的实情。而要想掌握好这一实情,则可设计一个家长调查问卷,对家长在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家庭教育现况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可以包括幼儿在家的具体行为表现、家长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做法和想法等。

在做好问卷调查后,教师可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系统地了解幼儿在家的行为习惯发展现状和受教育情况。比如,幼儿在家依旧依赖父母给自己穿衣服、饭前洗手时也要父母抓着小手放在水中清洗、饭桌上需要父母给自己喂饭、换洗的衣服随意丢在一边……这些情况在家庭中的发生率非常高。而家长更多的就是放任幼儿养成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因为他们的想法是幼儿还小,并不懂得自理,帮助幼儿做这些事情是父母的本分。对幼儿的行为习惯进行严格教育与引导的家长占小数,但有些家长的教育引导方法不够科学合理,会让幼儿过早地失去快乐的童年。幼儿园教师在了解家庭教育实情后,可针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际问题进行思考,探索出符合实情的家校共育对策,以奠定接下来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基础。

(二)加强家园合作交流,制定针对性的养成教育方案

幼儿园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合作交流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因为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两者之间应加强彼此的合作交流,让彼此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方法等相互衔接、融合,这样才能对幼儿开展最有效的养成教育。在与家长进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让家长了解哪些行为习惯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来说是不好的;二是让家长了解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三是让家长接受相关知识的教育,更新自己的家庭教育思想、观念和方法。

在家园合作交流过程中,幼儿园教师要及时纠正家长的一些错误认知或观念,鼓励家长主动说出自己的疑惑,然后由教师对其进行答疑解惑,增强家长的认同感,提高家长的支持度。比如有些家长认为幼儿年纪还小,自己吃东西的时候很容易浪费食物,家长喂的话,不仅不浪费食物,还能保证幼儿吃饱。对于家长的这一疑惑,教师可从行为依赖的危害性这方面入手,让家长认识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良习惯的危害,应该注重让幼儿从小树立起独立意识,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技能。教师还可为家长提供建议,比如幼儿喜欢模仿,家长就可以和幼儿互动,耐心又慈爱地引导幼儿模仿自己吃饭的动作,争取让幼儿在模仿家长正确行为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教师也可引导家长去搜索一些教导幼儿正确吃饭动作的动画视频,让幼儿在观看动画视频时学习动画人物的吃饭动作,帮助幼儿树立起正确的饮食行为习惯。

(三)加强家园实践活动,增强养成教育的实践效果

教师可将幼儿园作为实践教育阵地,组织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到家园共育的实践活动中,让家长更多地参与到幼儿园养成教育活动中来,陪伴幼儿一起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可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时,定期开展“良好行为习惯”为主题的家庭剧比赛。即家长可以和幼儿一起创编一个蕴含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家庭剧,在家园实践活动中进行演示。家长可选取某一真实的生活场景,融入情景剧的元素,将自己在家中教导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场景再现出来,与其他的家庭小组进行比赛,比一比哪个家庭小组做得最好,评比出优秀的家庭小组。

例如,有的家庭小组选择了“卫生行为习惯”的家庭剧主题,在创编家庭剧时,融入了自己在家中教导幼儿讲卫生、遵守卫生行为规则的具体场景,如每天晨起时都自己刷牙洗脸、穿戴整齐;上厕所后用水冲干净马桶,再用洗手液洗手;玩过的玩具擦干净脏污后,放到规定的位置;每天定期清理房间内的垃圾,将垃圾分类后扔进垃圾桶。有的家庭小组则选择了“劳动行为习惯”的家庭剧主题,在创编家庭剧时,将自己在家中指导幼儿养成良好劳动行为习惯的画面融了进来,比如幼儿帮妈妈收拾碗筷、帮爸爸提鞋子、和爷爷一起种花草、洗自己的脏衣服等,均可成为这一主题家庭剧的内容。通过这一家园共育实践活动,家长和幼儿都可获得一定的体验和感悟,家长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

总之,在家园共育理念下开展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势在必行的教育举措。教师可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实情,然后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共同讨论出一套适用于幼儿园、家庭的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案,旨在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科学的引导与教育,使其在幼儿园的发展时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猜你喜欢
家园共育养成教育行为习惯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家长助教对促进幼儿园课程开发的研究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习惯培养之方法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民族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